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News
Sports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5/v4/d0/2e/19/d02e197d-6fc2-8b5e-f064-2972c110e4b1/mza_15053433926592609738.jpeg/600x600bb.jpg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海倫 & 左邊 製作團隊
365 episodes
6 days ago
從⼩,我們只被教導著好好念書,未來就會⼯作順利⽣活美滿,但從沒有⼈教導我們認識不同的職業,往往讀了⼤學或出了社會後,才發現選錯科系⾛錯路。​ ​ ⺟親,是⼈⽣的第⼀位導師,每天接受孩⼦各種問題的考驗。「⾏⾏出⽼⺟」第一階段規劃希望藉由媽媽的故事來介紹各個專業領域 ,跟著不同⽼⺟學談職場⽩話⽂。同時也延展出「我的老母」系列和職場相關延伸的訪問,如工會等議題。​ 讓海倫和老母們帶大家深入淺出的認識各行各業,跟著不同老母學談職場白話文。 臉書/IG : 搜尋 「行行出老母」 商業合作聯絡方式 : howlaomu@howlaomu.com Music by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Licens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How To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is the property of 海倫 & 左邊 製作團隊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從⼩,我們只被教導著好好念書,未來就會⼯作順利⽣活美滿,但從沒有⼈教導我們認識不同的職業,往往讀了⼤學或出了社會後,才發現選錯科系⾛錯路。​ ​ ⺟親,是⼈⽣的第⼀位導師,每天接受孩⼦各種問題的考驗。「⾏⾏出⽼⺟」第一階段規劃希望藉由媽媽的故事來介紹各個專業領域 ,跟著不同⽼⺟學談職場⽩話⽂。同時也延展出「我的老母」系列和職場相關延伸的訪問,如工會等議題。​ 讓海倫和老母們帶大家深入淺出的認識各行各業,跟著不同老母學談職場白話文。 臉書/IG : 搜尋 「行行出老母」 商業合作聯絡方式 : howlaomu@howlaomu.com Music by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Licens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How To
Education
Episodes (20/365)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女科技人特輯 ║2025特別專訪 】薛文珍博士 |「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
這一期,女科技人電子報特集,我們邀請到一位理工出身、勇敢打開這個問題的女性科技人:薛文珍博士。 從工程師到性平委員,從實驗室走進公共事務,她怎麼做到的? 薛博士是理工背景出身,曾任工研院創意中心主任、臺藝大副校長, 是中工會百年來第一位女性理事,也是女性工程師委員會創始主委, 現為行政院性平會委員。 🎧 在這一集,我們聊了: ✨ 什麼時候「不強調性別」其實是一種智慧? ✨ 女性在科技領域的孤單感,要怎麼自處? ✨ 如何用統計與設計思維,讓職場更友善? ✨ 當你陷入冒牌者症候群,該怎麼與自己對話? ✨ 「微笑頻率」是什麼?科技+心理+藝術的跨界實驗,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改變? 🎧 收聽本集《行行出老母》專訪薛文珍博士 願我們都能在對的時候,問出那句關鍵的話: 「這樣的設計,有考慮到所有人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days ago
52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行行出老母特別系列|女性生命歷程五大階段健康議題|熟齡女性的身心轉變與調適-更年期女性的健康保健
我們常說更年期是女性人生的必經之路。從熱潮紅、盜汗、心悸,到情緒起伏、睡不著,這些看似不穩定的變化,其實都在提醒我們——身體正在轉換節奏。 本集邀請到 🌿 前台大醫院營養師 鄭金寶主任, 與我們聊聊更年期女性如何透過飲食、運動與覺察, 調整身體、安撫情緒、重啟生活節奏。 更年期不是「變老」,而是身體在重新開機 你知道嗎? 進入更年期,真正影響我們生活的,不是停經這件事,而是「荷爾蒙重組」帶來的全身變化。 前台大醫院營養師 鄭金寶老師 提醒:「更年期是學會照顧自己的時候,不是忍耐的時候。」 ✅ 她的熟齡健康原則: 1️⃣ 每天好好吃飯。 2️⃣ 吃得多樣化。 3️⃣ 補對營養素。 4️⃣ 運動要有阻力。 5️⃣ 每天量體重。 💡 最重要的是—— 更年期不是「結束」,而是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的開始。 「健康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一場需要計畫的實踐。」 讓我們一起溫柔又有力地走過這段身心轉變的旅程。 認識受訪者|鄭金寶 老師 前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 美國舊金山大學附設醫院營養見習 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 具 20 多年臨床與教育經驗,長期推廣營養保健教育 專長領域:減重、糖尿病、懷孕及骨質疏鬆症之營養諮詢 常在報章雜誌發表與保健營養的相關知識 著有多本暢銷營養保健書籍,致力於幫助女性透過飲食找到身體的平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51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女科技人特輯 ║2025 八月號 212期】 專訪|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曾筱君副教授
曾筱君副教授和我們一起聊聊女科技人的「伴侶角度」,認識女科技人在實驗室之外的日常樣貌。 重點提問 🔹 為何選擇以「伴侶角度」來書寫女科技人的故事? 🔹 「海女養成記」與「女科學家的日常」兩個計畫背後的初衷與發現? 🔹 林心恬教授先生曾彥翔(果爸),如何用「家庭主夫」的角色詮釋愛與永續? 🔹 伴侶面對職涯轉折時的支持與溝通,又能帶來什麼啟發? 🔹 女科學家最需要的支持、理解是什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1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女科技人特輯 ║ 2025 八月號 212期 ║伴侶的視角】
主編|曾筱君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副教授 歡迎回到女科技人電子報特集,雖然七夕情人節已經過了,但本期客座主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曾筱君副教授,和讀者一起把焦點交給「女科技人的伴侶們」。 他們從貼近日常的視角,帶來實驗室之外的風景: 💡 有人以幽默觀察日記,描繪女科學家與三隻貓咪的溫馨日常。 💡 有人用企業管理邏輯打造「家庭分工新制度」,讓愛與永續在家中落地。 💡 有人分享伴侶轉職的調適心法,在咖啡與早餐的日常裡相互支撐。 這些故事讓我們看見—— 家庭不只是一種形式,而是愛、分工與理解的真實樣貌。 女科技人的光芒,不僅在研究裡閃耀,更在日常與伴侶的互動中綻放。 👉 2025 八月號 212期全文:https://reurl.cc/qY93V0 💌 願這些真誠又有趣的文字,也陪伴你一起思考愛、關係與支持的模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6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行行出老母特別系列|女性生命歷程五大階段健康議題|關愛自己的母職實踐-女性知的權利及育兒支持的暖鏈
成為母親的那一刻,我們以為要學會照顧孩子,但其實,第一課是——如何照顧自己。 陳昭惠醫師說:「當母親能先安頓自己,孩子也能學會安心。」 這一集,我們一起聊聊「母職」背後,那些不被看見的情緒與支持。 成為母親,不只是迎接新生命,也是一場身心靈的重建。 從孕期到哺乳,每一次焦慮、疲倦與期待, 都在提醒我們——母親不該是孤軍奮戰。 這一集邀請 陳昭惠醫師, 新生兒與兒童神經學專科醫師, 推動母乳哺育與母嬰友善運動三十多年。 她告訴我們, 「母職,不是犧牲,而是一場學會愛自己的實踐。」 🔥 訪談亮點 1️⃣ 為什麼「關愛自己」是母職的第一課? 2️⃣ 母親應擁有哪些「知的權利」? 3️⃣ 什麼是「支持暖鏈」? 4️⃣ 母乳與配方奶的關鍵差異與選擇重點? 5️⃣ 母乳哺育背後的心理連結與信任力量。 陳昭惠醫師 新生兒及兒童神經學專科醫師,也是推動台灣母乳哺育與母嬰友善的重要推手。從 1990 年代起,她就投入母乳推廣與新生兒全人照護超過三十年,不僅曾擔任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的第一任理事長,更長年參與國際愛嬰醫院倡議。從推動台灣第一波母乳哺育運動,到參與國際愛嬰醫院倡議,再到現在不斷提倡「支持暖鏈」,她希望透過醫療、社會和政策的力量,讓母親和嬰兒都能被好好照顧。 本集節目由 DKSH 台灣大昌華嘉『病患關懷日』活動贊助播出。DKSH 以優質醫療保健豐富每個人的生活,本月特別聚焦女性健康主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51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女科技人特輯 ║2025 七月號 211期║專訪|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吳嘉苓教授談人工生殖的希望與風險】
少子化時代,人工生殖科技不僅是醫學議題,更牽動著性別平權與家庭多元。 本期《女科技人電子報》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吳嘉苓教授,與我們對談: ✨ 人工生殖如何影響女性職涯與家庭選擇? ✨ 選擇性凍卵,究竟是減輕還是加深焦慮? ✨ 志願單親媽媽與代孕,對台灣社會帶來了什麼新想像? ✨ 生育改革行動聯盟持續倡議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在這場對話裡,我們將看見「人工生殖」背後的希望與挑戰。 敬請期待週五專訪上線! 📖 全文請見: http://www.twepress.net/tfst/item/1690-tfst21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hour 1 minute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女科技人特輯 ║ 2025 七月號 211期║人工生殖科技】
主編|江佩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副教授 歡迎回到女科技人電子報特集! 在職涯與人生規劃中,「適婚年齡」與「生育年齡」常成為女性心中的雙重焦慮。 本期211期《女科技人電子報》特別聚焦 人工生殖科技,探討它如何改變女性的生涯選擇與家庭想像。 本期客座主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江佩勳副教授,分享了自己從演講到親身育兒的體驗,並點出「婚育分離」的概念與「志願單親媽媽」的出現。她期盼未來,單身女性與同志家庭都能獲得同樣的育兒機會,減少焦慮、增加選擇。 📖 歡迎閱讀本期電子報,一起思考: 人工生殖科技,如何讓女性在生涯中更自由、更安心? 👉 2025 七月號 211期全文:http://www.twepress.net/tfst/item/1690-tfst21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行行出老母特別系列|女性健康系列|孕產賦權與產後身心復原 |溫柔幸孕心~居家生產大哉問
我們常以為生產只能在醫院進行, 但越來越多女性選擇——在熟悉、安心的家中迎接新生命。 什麼樣的理念支撐這樣的決定? 居家生產真的安全嗎?又需要哪些準備與支持? 本集節目邀請台灣第一位取得助產師執照的 邱明秀老師, 與我們聊聊她 46 年來推動「溫柔生產」的經驗與觀察。 🔥🔥🔥 超好奇居家生產 🔥🔥🔥 1️⃣ 居家生產對母親與家庭的意義是什麼? 2️⃣ 面對「安全」疑慮,助產師如何守護母嬰? 3️⃣ 在家生產時,媽媽真的可以自己決定姿勢、環境與陪伴者嗎? 4️⃣ 想在家生產,需要哪些準備與支持? 5️⃣ 台灣在推動居家生產上,還能再進步的地方? 💡 重點金句 「安全不是醫院才能給的,而是來自知識、準備與尊重。」 「當母親被友善對待時,她才有力量去照顧孩子。」 生產,不只是醫療事件, 更是一場回到身體本能與愛的旅程。💗 ​ 👩‍⚕️ 認識受訪者|邱明秀 助產師 🌷 台灣第一位取得助產師執照的女性,自1979年執業迄今,溫柔陪伴無數婦女走過孕產歷程。現任 邱明秀助產所 負責人,同時也是 護理師、教育者與婦女權益推動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8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行行出老母特別系列|女性生命歷程五大階段健康議題|職業女性的壓力管理與體質調適|職場女性的氣血中醫保健
✨ 行行出老母全新特別系列 ✨ 職業女性的壓力管理與體質調適|職場女性的氣血中醫保健 我們常聽到「氣血不足」這個說法,很多媽媽或職場女性也會自嘲「臉色差、容易累,就是氣血不夠」。但氣血到底是什麼?它和我們的健康、甚至情緒狀態,有什麼關聯? 本集節目為「女性生命歷程五大階段健康議題」特別企劃的第二集,由 台灣婦全會 × DKSH 台灣大昌華嘉 共同支持,希望各位職場女性或職場媽媽們都能透過今天的主題分享,好好觀照自己。 🩸🩸🩸超重要筆記🩸🩸🩸 1_什麼是「氣血」,為何對女性健康重要? 2_職業女性可從哪些身體訊號判斷氣血不足? 3_過勞、壓力或睡眠不足造成氣血虛弱,會有何影響? 4_月經、孕產、更年期等階段常見哪些氣血問題? 5_在飲食、運動、情緒上,如何維持氣血平衡? 6_對職業女性在繁忙生活中照顧氣血的建議? 💪關於氣血虛實的保健方案 >運動很重要 >營養均衡很重要 >排遣情緒壓力很重要 >戒除壞習慣很重要 ✨認識受訪者✨ 傅世靜醫師,中國醫藥學院畢業。曾任新竹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健保中醫審查執行會北區分會主委,現任竹北安興中醫診所院長,中醫師全聯會助孕保胎專案計畫召集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4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行行出老母特別系列|女性健康系列|弱勢女性的孕產照護
懷孕應該是一段期待的旅程,但對移工、新住民、偏鄉或經濟困難的媽媽來說,卻往往充滿挑戰。語言隔閡、醫療資源不足、文化偏見與孤單感,讓她們在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反而最無助。 本集邀請 台灣陪產員發展協會理事長 林沛瀅,帶我們認識「陪產員 Doula」的角色——不是醫師或護士,而是專業的陪伴者,在產前、產中、產後提供情感支持與身體安撫。 我們將討論: ✨ 為什麼「生育自主權」特別重要? ✨ 什麼是「生產計畫書」? ✨ 弱勢族群在孕產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 ✨ 陪伴如何幫助媽媽找回勇氣與尊嚴? 「因為當母親被友善對待時,她才有力量去照顧孩子。」 本集為「女性生命歷程五大階段健康議題」特別企劃,由 **台灣婦全會 **支持,帶來八集深度對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 hour 10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行行出老母特別系列|女性健康系列|孕在熱浪中:女性、氣候與生育選擇
✨ 行行出老母全新特別系列 ✨ 女性的身體與生育自主|孕在熱浪中~氣候變遷對女性健康的影響 氣候變遷,不只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數字新聞,而是我們身體真實面臨的挑戰。尤其對女性、孕婦與長者,熱浪與極端氣候的威脅更加直接。 在這一集,我們邀請到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林玉珮,一起聊聊: 🌱 主婦聯盟長年推動的核心使命與倡議 🌱 為什麼女性在氣候危機中是最脆弱的群體之一? 🌱 孕婦與備孕女性如何在高溫下保護自己? 這集同時也是「女性生命歷程五大階段健康議題」特別企劃的第一集,由 台灣婦全會 × DKSH 台灣大昌華嘉 共同支持,帶來 8 集深度對談。從備孕、育兒到更年期,陪伴大家一起認識多元女性視角與生命故事。 🌱自我保護App:樂活氣象,奉茶行動 🌱線上平台:抗高溫涼適地圖 Cool Map ✨認識受訪者✨ 林玉珮,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曾任立委助理、台灣時報國會記者、財訊今周刊主編,天下雜誌資深編輯,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發起人、現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董事長。 🎧 節目最後還有一個喜訊:我們的書《媽媽上班的時候》榮獲 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獎項!如果你正在找一份給孩子的禮物,這本書會是很棒的選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51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我的老母系列 | 非籠飼永續長-快問快答 】
週二我們聊到「雞媽媽的幸福」,這週我們要繼續認識 非籠飼永續長 – 蘇小真 的職場故事。 從 法文系 到 政大 EMBA,再到一路在家樂福從秘書、行銷總監到永續長,她的職涯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段充滿學習、跨領域挑戰與自我探索的旅程。 💬 在這集裡,她分享了: ✨ 為什麼選擇法文系?EMBA 改變了什麼? ✨ 進入家樂福後,曾擔任過哪些職位? ✨ 在不同單位累積了哪些能力? ✨ 永續長這份工作的成就感與辛苦點在哪裡? ✨ 她的座右銘:「多數人看見了才會相信,但我選擇因為相信,才讓大家看見。」 ✨ 給學生們的三個提醒: 1️⃣ 認真對待每一次學習 2️⃣ 結交多元的朋友 3️⃣ 培養傾聽與同理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1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我的老母 | 非籠飼永續長 | 蘇小真】
你有算過自己一天吃幾顆蛋嗎?你又是怎麼挑選雞蛋的呢? 今天這集的來賓很不一樣,她特別關心「雞媽媽」。 ​ 我們常說,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小孩,雞媽媽也是一樣呀~ 那麼,為什麼非籠飼這麼重要?背後又有什麼故事? ​ 我的老母 – 非籠飼永續長 蘇小真 ▶家樂福永續長暨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動物福利與永續共好的實踐者 ▶2023 APSAA 亞太頂尖永續長獎得主 ​ 在本集節目裡,她分享了: ▶永續長是什麼樣的職業? ▶為什麼推動非籠飼雞蛋? ▶品牌永續策略的挑戰與挫折 ▶母親如何啟發她的人生選擇 ​ 從母雞的社交習性,到消費者選擇如何改變產業,再到她母親教會她「自由探索」的智慧——這一集,讓我們看見「永續」其實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從一顆蛋開始的改變。 ​ 如果你對食農議題特別有興趣,歡迎搜尋「行行出老母」: ▶美好花生老母 – 梁郁倫 ▶有機食品開發老母 – 何奕佳 Stephani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0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老母系列 | 助人老母-快問快答】
「找到工作意義和使命是很重要的,有了這些認知就能幫助你在面對困難與苦難時不失望,反而會更有耐心等待,可能三五年後,改變才會慢慢發生。」 #精華預告 1. 大學時為什麼同時念哲學系與應用心理學?助人老母為什麼又選擇了衛生福利政策研究所繼續深造? 2. 助人老母在勵馨經歷了社工員、主任、研發長與執行長等不同角色,這些經歷的所見與職能養成有什麼不同? 3. 支持助人老母在社工領域不斷堅持的動力是什麼?會如何鼓勵年輕社工? 4. 影響助人老母職涯發展最重要的人與觀念? #找到工作的意義 #台灣婦全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7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老母系列 | 助人老母,王玥好】
「遇到問題時你會懂的求助嗎?進一步說,你覺得你的孩子會懂的求助嗎?原來,求助也需要學習。」 今天的受訪者在勵馨基金會默默耕耘超過30年,從基層社工服務做起,一路到主任、研發長、副執行長到現在的執行長,即使在第一線看到太多受盡苦難的個案,卻也因為相信「所有的苦難都有其正面的意義」而堅持到現在。 她也因為看見弱勢族群的需要與困境,進而推動性別與兒少保護相關法條修訂,強化弱勢族群福利制度與資源。近期,更積極參與促成勵馨基金會組成「義務律師後援團」,協助因為挺身而出#MeToo卻反被行為人提告的倖存者。 王玥好,輔仁大學哲學系,應用心理學(輔系),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所畢業,曾任不幸少女中途之家社工員,服務勵馨超過30年,現為勵馨基金會執行長同時也是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台灣婦全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勵馨基金會 https://www.goh.org.tw/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https://www.natwa.org.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51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女科技人特輯 ║轉職不是重來是前進】
歡迎回到女科技人電子報特輯! 本期(210期)特別邀請陳俐吟教授擔任客座主編,與大家分享關於「轉職」的故事與內在思考。 ♦️【專題報導】從生物科學到人工智慧──陳映嘉博士分享跨領域轉職歷程,在高度整合的時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挑戰與不確定? ♦️【教育】陪孩子不迷航──臨床心理師羅紀萱談數位時代的親職焦慮與引導,觸動了主持人和主編身為家長的共鳴。 ♦️【職涯】60% 的把握就值得一試──Netskope研發經理吳佩穎談冒牌者症候群與自我懷疑,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人生路徑】目標不明也能前進──陳姿伶教授回顧二十年學術歷程,分享在不確定中「追隨本心」的勇氣。 這一期的電子報,邀請你一起重新理解「轉變」的力量──是成長也是進化。 期待你也能從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勇氣與方向。 📖 全文請見: http://www.twepress.net/tfst/item/1684-tfst21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55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女科技人特輯 ║ 2025 六月號 210期】主編|陳俐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 教授
歡迎回到女科技人電子報特集! 210期我們把焦點放在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的關鍵時刻──轉職。 離開原本熟悉的位置,走向未知的新角色,往往不只是職涯的選擇,更是內在生命的提問。 ​ 主編陳俐吟說: 「角色的轉換,並不是人生的中斷點,而是一連串自我探索與選擇所串起的軌跡。」 ​ 有人從學術走向業界,也有人在職場與家庭間來回轉換; 有人選擇暫停,也有人選擇重啟──但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不是「放棄」,而是為了更靠近那個真實的自己。 ​ 轉職不是失敗,是成長的開始; 這期《行行出老母》與《女科技人電子報》,邀請你一起傾聽「轉身故事」。 ​ 👉 2025 六月號 210期全文:http://www.twepress.net/tfst/item/1684-tfst210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7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老母系列 | 誤入直銷的新聞主播-快問快答】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好了,去找到那件事。」 「失敗不是最壞的,只要你能夠再站起來。」 「因為你喜歡,你就不會覺得辛苦,不覺得辛苦就會一直付出,一直付出之後成果就會回報到你身上。」 #精華預告 大眾傳播在學些什麼?是如何成為新聞主播的? 直銷領域有哪些話術是同學們該注意的?要離開直銷領域,最難克服的點是? 新聞領域的專業對於進入直銷後的各種判斷帶來哪些正向的影響? 小時候有想像過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嗎?是如何一步步往自己夢想前進? 有哪三件事是學生時期一定要累積或是學會的?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8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老母系列 | 誤入直銷的新聞主播,鄒倩琳】
#海倫小時候的夢幻職業 #誤入直銷的假面笑容 你喜歡看新聞嗎?你覺得新聞主播是個什麼樣的工作呢?除此之外,你聽過直銷嗎?奇怪,為什麼新聞主播會和直銷扯上關係?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了前中天主播「鄒倩琳」,倩琳姊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假面笑容」,書中講述過去誤入直銷叢林失去了自我,最後重新找回自己的過程,也分享自身經驗、破解直銷話術,勉勵同學們找工作要留意不要誤入陷阱。即將邁入求職季節,今天的訪問內容更有特殊意義。 精華重點 「找尋真相的過程中,“Five Whys”是很重要的理論,當你覺得奇怪就要發問,而且不斷地追根究底。當對方無法給你答案,你就要思考為什麼。另外,身為記者最重要就是聽懂弦外之音,或是人家不告訴你的話。一定要有不斷反思與提問的能力,因為記者是永遠的反對黨。」 母親帶來最大的影響 我媽媽一輩子都是職業婦女,她讓我知道,一個女人要有自己的事業,要有自己的底氣。她一直都是個非常有自信的人,因為上班帶給她很大的成就感,所以她每天都精神抖擻的上班。我想,我一直期許自己成為很能幹、專業、獨立又不放棄的人,絕對是因為媽媽的影響。 鄒倩琳,美國加州大學 弗雷斯諾分校 大眾傳播碩士,曾任中天新聞台主播、美國天下衛視主播、美國ABC洛杉磯地方記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35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女科技人電子報特209期5月號 ║ 「母職」的特輯】
歡迎回到女科技人電子報特輯!本期(209期)特別邀請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的洪文玲副教授擔任客座主編,分享母職經驗與觀察。 從孩子拒學的故事,到實驗室與家庭的交織,幾位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母職與專業的多重樣貌: 動態河流中的工程思維──重新想像更尊重自然的治理方式。 從免費助理、師母到研究者──科研旅程中的行動與覺醒。 學術與家庭的交織──在校是嚴師,在家避免成為虎媽的平衡。 名為TAICA的小小革命──用AI教育改變更多孩子的未來。 每次和文玲對話都覺得被療癒又啟發,也希望你們讀完這期同樣深受感動。 母職的世界很大,期待你一起探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42 minutes

行行出老母|不只是媽媽 職涯怎麼學
從⼩,我們只被教導著好好念書,未來就會⼯作順利⽣活美滿,但從沒有⼈教導我們認識不同的職業,往往讀了⼤學或出了社會後,才發現選錯科系⾛錯路。​ ​ ⺟親,是⼈⽣的第⼀位導師,每天接受孩⼦各種問題的考驗。「⾏⾏出⽼⺟」第一階段規劃希望藉由媽媽的故事來介紹各個專業領域 ,跟著不同⽼⺟學談職場⽩話⽂。同時也延展出「我的老母」系列和職場相關延伸的訪問,如工會等議題。​ 讓海倫和老母們帶大家深入淺出的認識各行各業,跟著不同老母學談職場白話文。 臉書/IG : 搜尋 「行行出老母」 商業合作聯絡方式 : howlaomu@howlaomu.com Music by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Licens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