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88/cb/0f/88cb0f28-1a1b-68ca-bd79-0ab81b079cce/mza_924913364801619871.jpg/600x600bb.jpg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裁縫手們
67 episodes
2 days ago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是台師大大傳所推出的第一人稱原創敘事Podcast節目,由大傳所成員與協同伙伴製作,自2018年開播,是音聲內容實作的實驗基地。歡迎大傳所成員投入灌溉。 “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features first-person audio stories produced by members and friends of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Please join to make compelling and colorful audio stories on subjects that matter to you. | Contact | 有任何疑問或指教,請聯絡ssstitcher2020@gmail.com Send questions or comments to ssstitcher2020@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Music
RSS
All content for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is the property of 裁縫手們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是台師大大傳所推出的第一人稱原創敘事Podcast節目,由大傳所成員與協同伙伴製作,自2018年開播,是音聲內容實作的實驗基地。歡迎大傳所成員投入灌溉。 “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features first-person audio stories produced by members and friends of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Please join to make compelling and colorful audio stories on subjects that matter to you. | Contact | 有任何疑問或指教,請聯絡ssstitcher2020@gmail.com Send questions or comments to ssstitcher2020@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Music
Episodes (20/67)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S4-EP02 荒島對談02 feat. Bubble
✨全新一季【#聲與故事的裁縫手】「非虛構」系列S4-EP02 ✨ ——荒島對談02 feat. Bubble 📌節目摘要📌 節目雙主持人士育與彥琳Eno的荒島對談第二集正式上線啦,茫茫的作品充斥時代對士育與彥琳Eno的研究所同學bubble而言,他將帶上什麼樣的作品在荒島上度過餘生呢?我們將透過這些作品可以從這些歌曲中聽到bubble的生命觀,生活觀與感情觀,那麼對大家而言哪些歌曲最能代表你們的生命觀,生活觀與感情觀呢? 【荒島對談】假如有天你將前往荒島度過餘生,在無法與外界聯繫,無法接觸其他資訊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哪三首歌以及一部作品(動漫、漫畫、書籍)呢?而這些作品對你而言又什麼樣的意義?又與自身有什麼樣的聯結呢?主持人將在訪談的過程讓聽眾從受訪者的故事、受訪者選取的作品、受訪者的言談之,更拉近與受訪者距離。 在荒島中,我們將秉持的創作與嘗試的可能,實際引用受訪者所感知的音樂作品,藉以從中堆疊受訪者從敘述當中離露的情感與心情,並期許荒島作為實驗性的音樂座談節目,其中受訪者所呈現的不只是個人對歌曲的解讀與投射,而是透過文化作品創造聽眾與受訪者更多的共感,尋求更多的可能。 📌 Time code📌 00:00-01:15 荒島對談片頭 01:15-03:00 歡迎來到荒島對談:來賓介紹 03:00-04:20 在荒島上的第一首歌:女王蜂_mephisto(日) 04:20-08:16 永遠都像星辰閃耀:生命觀 08:16-10:58 喜歡這首歌的原因 10:58-12:15 在荒島上的第二首歌:椅子樂團_香格里拉的呼喚(臺) 12:15-15:03 選擇椅子樂團歌曲的原因 15:03-17:10 心中的香格里拉是什麼? 17:10-18:30 移動中的漂泊感:生活觀 18:30-21:50 烏托邦與災難與當前社會的躺平與進步 21:50-27:58 聆聽音樂的場合:什麼時候聽音樂?不聽音樂? 27:58-29:42 在荒島上的第三首歌:張懸(安溥)_喜歡 (臺) 29:42-32:26 每個人心中一首張懸的歌 32:26-34:58 從歌詞解析許多緣分的關係:愛情觀 34:58-37:10 能夠一起練習道別一段關係的其他作品 37:10-38:15 荒島上的最後一部作品:致不滅的你(日) 38:15-42:15 劇情簡介與最印象深刻的片段 42:15-43:12 動漫黨? 漫畫黨? 多樣文本的觀看習慣 43:12-43:55 結尾 📌工作團隊📌 企劃製作:士育、彥琳Eno 錄音:bubble、士育、彥琳Eno 剪輯:士育、彥琳Eno 來賓:bubble 節目封面設計:士育、彥琳Eno 討論與指導:Eva、士育、彥琳Eno 上架:子恩 📌背景音樂出處(依出場時間)📌 1. 女王蜂『メフィスト(Mephisto)』Official MV 00:00 - 01:35, 00:31 - 00:47 女王蜂『メフィスト(Mephisto)』Official MV 2. 女王蜂 - メフィスト / THE FIRST TAKE 02:45 - 03:20 女王蜂 - メフィスト / THE FIRST TAKE 3. Shangri-La Is Calling 00:00-01:17, 01:49-02:30 Shangri-La Is Calling 4. 椅子樂團 The Chairs - 巴黎德州 Paris, Texas (Official Music Video)00:06-00:23 椅子樂團 The Chairs - 巴黎德州 Paris, Texas (Official Music Video) 5. The Chairs 椅子樂團 - Shangri-La Is Calling 2023 Tour - Hong Kong 香港專場 《香格里拉在呼喚》01:19:12-01:20:12 The Chairs 椅子樂團 - Shangri-La Is Calling 2023 Tour - Hong Kong 香港專場 《香格里拉在呼喚》 6. 椅子樂團 The Chairs - Maybe Maybe (Official Music Video) 華視/公視 電視劇《若是一個人》主題曲00:11-00:51 椅子樂團 The Chairs - Maybe Maybe (Official Music Video) 華視/公視 電視劇《若是一個人》主題曲 7. LÜCY-EYE(S) (Official Music Video) 01:10 - 01:23 LÜCY-EYE(S) (Official Music Video) 8. 張懸 Deserts Xuan - 喜歡 00:00-01:54 03:20-03:52 張懸 Deserts Xuan - 喜歡 9. 張懸 寶貝 (Official Video Karaoke) 00:08-00:19 張懸 寶貝 (Official Video Karaoke) 10. 張懸 - 我想你要走了 03:30-03:48 張懸 - 我想你要走了 11. 張懸 {玫瑰色的你} Official MV 02:41-02:55 張懸 {玫瑰色的你} Official MV 12. milet「Anytime Anywhere」MUSIC VIDEO (TVアニメ『葬送のフリーレン』エンディングテーマ) 00:45-01:36 milet「Anytime Anywhere」MUSIC VIDEO (TVアニメ『葬送のフリーレン』エンディングテーマ) 13. 宇多田ヒカル『PINK BLOOD』01:28-01:53 宇多田ヒカル『PINK BLOOD』 📌荒島對談📌 荒島對談是和平東路實驗室的一個實驗企劃,音樂使用的前提建立在非營利導向、教育利用與促進流行音樂文化傳遞等不同面向。期許從實驗性的podcast實踐傳遞更多人生故事與生活經驗。 📌系列簡介📌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自2018年開播,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成員開發製作的原創Podcast節目。其中包含第一人稱敘事、報導、紀實、互動訪談、及各種聲音類型實驗,為大傳所成員共同投入、灌溉的創作平台、教育基地、與內容品牌,希望實踐孵化(incubate)、參與影響(engage)、及永續(sustain)的承諾。 責編:子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days ago
43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S4-EP01 荒島對談01 feat. Molly
✨全新一季【#聲與故事的裁縫手】「非虛構」系列S4-EP01 ✨ ——荒島對談01 feat. Molly 你知道嗎? 每個人的播放清單,都是一份關於自己的生活履歷📝 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一個人的情感、追求與生活狀態。 這次的荒島之旅,將與另一個靈魂並肩航行…… 又會迎來怎樣的故事呢? 📌節目摘要📌 倘若有天你只能帶上三首歌曲與一部作品(漫畫、動漫或書籍),前往與外界隔絕的荒島度過餘生,你的選擇會是什麼呢? 延續《聲與故事的裁縫手》第三季的前導嘗試,士育與彥琳Eno再次啟程,帶領聽眾登上屬於聲音與情感的荒島。這次的「荒島對談」不只是聊歌曲和作品,而是透過三段音樂與觀影經驗,走進日本流行音樂、台灣獨立樂團與饒舌文化三種不同的聲音世界,並從中窺見一個聽者如何與音樂、時代、自我對話。 前導篇屬於士育與彥琳Eno的記憶,那麼這一集,荒島迎來來賓華蔓(Molly)的故事。 現在讓我們再次啟航,一起登上荒島,聆聽這座島上的聲音吧! 📌 Time code📌 00:00-01:42歡迎來到荒島對談:來賓介紹 01:52-03:28華蔓(Molly)的選歌依據 03:29-10:01在荒島上的第一首歌:Vaumdy_benefits(日) 10:02-15:15在荒島上的第二首歌:先知瑪莉_Lucid Dream(臺) 15:16-16:46歌手的私德問題是否會影響聆聽意願 16:47-20:44轉變的獨立樂團文化,從Emo、文青、厭世的獨立樂團 20:45-30:11在荒島上的第三首歌:熊仔_能火(臺) 30:12-35:36聽臺饒?學院派?台灣饒舌的流行脈絡 35:43-44:29荒島上的最後一部作品:荒唐分局Brooklyn Nine-Nine 44:30-45:44結尾 📌工作團隊📌 企劃製作:士育、彥琳Eno 錄音:華蔓、士育、彥琳Eno 剪輯:士育、彥琳Eno 來賓:華蔓 節目封面設計:士育、彥琳Eno 討論與指導:Eva、士育、彥琳Eno 上架:佳儀 📌背景音樂出處(依出場時間)📌 1. benefits / Vaundy:MUSIC VIDEO(00:37-01:12;03:26-03:4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1g5faSLTY 2. 裸の勇者 / Vaundy:MUSIC VIDEO (00:00-0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0GKCuSaW0 3. 東京フラッシュ / Vaundy :MUSIC VIDEO(00:59-01: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uF37EWaLU 4. Mary See the Future - Lucid Dream(00:00-01:4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o2a2OW1FQ 5. Mary See the Future|禮拜天情人 Sunday Lover(00:00-0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6u9hR0TykQ 6. 熊仔 Kumachan -【能火 Zenfire】Official Music Video(00:15-00:4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oARWAcMU8 7. 人人有功練/熊仔 “無限”專輯 首波主打mv-【凶宅】(01:12-01:3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TSeGLIB_U 8. I Want It That Way | Brooklyn Nine-Nine(00:00-01: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BYdiXdUa8 📌饒舌相關討論📌 【MIT作者對談】技壓群雄:台灣饒舌裡的學院派 ft. 林浩立 ▶YouTube https://youtu.be/zdFll0rdd3g?si=ytvnAAx9GhPjVCQp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1f3b5d9c-b2bd-48ca-9967-31eded24f1a9/episodes/a3149b44-db57-457d-bfc5-8cdc4c7e0277 📌荒島對談📌 荒島對談是和平東路實驗室的一個實驗企劃,音樂使用的前提建立在非營利導向、教育利用與促進流行音樂文化傳遞等不同面向。期許從實驗性的podcast實踐傳遞更多人生故事與生活經驗。 📌系列簡介📌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自2018年開播,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成員開發製作的原創Podcast節目。其中包含第一人稱敘事、報導、紀實、互動訪談、及各種聲音類型實驗,為大傳所成員共同投入、灌溉的創作平台、教育基地、與內容品牌,希望實踐孵化(incubate)、參與影響(engage)、及永續(sustain)的承諾。 責編:佳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45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nDX x 和平東路實驗室合作案】EP3∣媒體數位轉型:四大策略與四個關鍵
✨【nDX x 和平東路實驗室合作案】EP3✨ ——媒體數位轉型:四大策略與四個關鍵 來賓|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 陳順孝教授 主持人|黃玉景 新聞媒體如何從過去的綜合性業態,到今天媒體專精在特定領域,碎片式發展、百家爭鳴的現象,網路的崛起不僅改變了資訊傳播的方式,也重塑了媒體的競爭格局。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授陳順孝,深入了解傳統媒體是如何面對這場數位化變革。 *本系列由nDX台灣新聞數位創新計畫與台師大大傳所和平東路實驗室共同推出 📌工作團隊📌 節目發起人:黃玉景 製作顧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蔡如音教授 執行製作:Frank 片頭設計:Sebastian K. 封面設計:吳冠潔 助理剪輯:林欣賢、李詠涵 📌音源來源📌 聲音片段:真相訪談第1集 印度語中英文字幕 主持人阿米爾·罕:Aamir Khan 📌相關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KfqaEfI5M *本集合作內容同步露出於DTA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及風傳媒 責編:佳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29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nDX x 和平東路實驗室合作案】EP2∣媒體數位轉型整合AI的應用機會
✨【nDX x 和平東路實驗室合作案】EP2✨ ——媒體數位轉型整合AI的應用機會 來賓|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陶振超教授 主持人|黃玉景 在數位變革時代,媒體與人工智慧AI的合作與媒體在其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媒體機構是否正在考慮要順勢投資AI技術,卻不確定究竟值不值得?是否在觀望AI能為媒體帶來什麼樣的契機?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的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的陶振超教授,藉由他的觀點,帶我們來深入了解這些挑戰與機會。 *本系列由nDX台灣新聞數位創新計畫與台師大大傳所和平東路實驗室共同推出 📌工作團隊📌 節目發起人:黃玉景 製作顧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蔡如音教授 執行製作:Frank 片頭設計:Sebastian K. 封面設計:吳冠潔 助理剪輯:林欣賢、李詠涵 📌音源來源📌 聲音片段:巴黎奧運看台有觀眾手舉「台灣加油」的標牌,被小粉紅搶走 📌相關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U68nMH5o714?app=desktop *本集合作內容同步露出於DTA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及風傳媒 責編:佳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9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nDX x 和平東路實驗室合作案】EP1∣媒體數位轉型開發新商模的多元可能!
✨【nDX x 和平東路實驗室合作案】EP1✨ ——媒體數位轉型開發新商模的多元可能! 來賓|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傳播學系 李怡志教授 主持人|黃玉景 本集邀請由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李怡志教授,李怡志教授首先指出媒體面對數位轉型應該要有的態度,以面對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數位化過程。為什麼媒體需要數位轉型?數位轉型的定義究竟是什麼?這集非常適合正在考慮轉數位、卻還沒找到方向的媒體或相關單位! *本系列由nDX台灣新聞數位創新計畫與臺師大大傳所和平東路實驗室共同推出 📌工作團隊📌 節目發起人:黃玉景 製作顧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蔡如音教授 執行製作:Frank 片頭設計:Sebastian K. 封面設計:吳冠潔 助理剪輯:林欣賢、李詠涵 📌音源來源📌 聲音片段:Netflix New Logo Animation 2019 相關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3HUDMQ-F8 📌聲音片段📌 【告別52】關台最後倒數!蔡衍明與全體員工齊唱《再出發》迎新生 回顧中天新聞26年全紀錄|2020.12.11 📌相關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1FzT_PQLM&t=186s *本集合作內容同步露出於DTA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及風傳媒 責編:佳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8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非常書店今天也正常營業
在網絡還沒流行時,要看漫畫都只能向朋友或跑到圖書館借閱, 沒有朋友怎麼辦?圖書館沒有最新一集怎麼辦? 紙本書摩擦的聲音在白鹿洞租書店響起,大概十年前,這裡人聲鼎沸,客如雲來。 如今稀稀落落的翻書聲夾雜著店長和資深員的描述,突然一陣物轉星移, 十年前裡荒謬的書店日常,化成一段段音頻襲來⋯⋯ 戴上耳機穿越過去與現在,歡迎蒞臨白鹿洞書店。 📌節目摘要📌 本集節目以訪談和廣播劇的形式,介紹了位於師大附近的白鹿洞書店。師大白鹿洞不僅提供書籍租借,還舉辦展覽和銷售周邊商品,逐漸成為一個在地的交流空間。本集節目中,店長解永華和店員小楊分享了店內各種趣聞軼事,包括特殊的廁所使用規則、處理客人癲癇發作的經驗,以及店內播放音樂的選擇等。同時,也嘗試以訪談和廣播劇夾雜的形式呈現出白鹿洞書店的今昔對比。 📌Timecode📌 00:00 - 01:11 白鹿洞書店簡介 01:12 - 01:41 廣播劇:白鹿洞長照中心 01:42 - 03:40 白鹿洞廁所使用規則 03:41 - 04:50 廣播劇:久佔廁所的熟客 04:51 - 06:34 店內客人癲癇發作事件 06:35 - 08:07 廣播劇:客人癲癇發作 08:08 - 10:09 今昔經營狀況 10:10 - 11:10 廣播劇:白鹿洞黃金年代 11:11 - 13:43 店內播放音樂的規則 13:44 - 14:21 結尾 📌工作團隊📌 監製籌劃:蔡如音 企劃製作:袁廸雯、王璟、黃貫之、沈佳儀、渠乃嫺 訪綱、主持人:袁廸雯、沈佳儀、黃貫之 受訪者:解永華、小楊 收音:渠乃嫺、沈佳儀 社群組:袁廸雯 剪輯:王璟、渠乃嫺 節目封面設計:袁廸雯 聲音演員:周子恩、李詠涵、朱美樺、陳維聰、黃貫之、袁廸雯、王璟、渠乃嫺 上架:袁廸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4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從客家公園走回客家庄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位於臺北市汀州路與師大路,為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所規劃的,為要保存與連結客家精神的地方。然而對於剛剛大學畢業、有著客家血統的可郁而言,客家精神所代表的是什麼呢?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也是可郁對自己根源的探索。 📌節目摘要📌 客家文化該如何讓更多人看見、感受跟理解呢? 我的印象裡,客家文化是一間飄著淡淡熱炒香味的舊餐館,是微風吹拂橘黃色稻穗的田野風光,或是敬祖儀式上眾人嚴肅而靜謐的神情。這些細膩且難以描繪的記憶與連結,該如何呈現在一座客家主題公園? 透過一次客家主題公園的探訪,兩場與客家親戚的對談, 我帶著從園區收穫的疑問,回到客家庄尋找答案。 📌兒童歌謠📌 113年11月9日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舉辦「靚靚个時節」表演曲目之一 📌圖片來源📌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署 「火旁龍戲系列」馬維億 (2023) 📌工作團隊📌 企劃、採訪報導、錄音、剪輯:曹可郁 封面設計:紀婷文 【瞭解我們】 臺師大大傳所官網 https://www.mcom.ntnu.edu.tw/ 和平東路實驗室 / ntnuhopinglab 責編:王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1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青年與公共議題的距離】EP02|書寫集體療癒的路 feat. 陳湘妤心理師
許多說不出口的話, 能否在陌生人面前綻放? 比起在法律系理性辯證、據理力爭, 湘妤更喜歡靜靜地照顧那些陷入低潮的夥伴。 她開始書寫、開始整理思緒、開始發揮影響力—— 漸漸發現,原來文字也能療癒他人, 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她也被文字反過來保護著。 素昧平生,但我在書寫,你在閱讀, 我們因此,在彼此心中,悄悄劃出了一條相聚的軌跡。 📌節目摘要📌 本集為【#聲與故事的裁縫手】「青年與公共議題的距離」系列第二集,主持人周庭羽將與心理師陳湘妤回顧兩人因人社營相識並成為朋友的有趣經歷。他們也將深入地探討陳湘妤成為心理師的心路歷程,以及「斜槓」自媒體工作者的身份所帶來的掙扎與挑戰。 本集訪談不僅讓有志從事心理師工作的聽眾們能更深入地了解這個職業,陳湘妤也將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與對寫作的熱情,展現心理師是如何超越一份工作,成為他實踐理想與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式。此外,來賓也會與主持人交流彼此在「標籤效應」影響下的經歷,引導聽眾們思考這個議題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 📌工作團隊📌 來賓:陳湘妤 製作/主持:周庭羽 錄音/剪輯/Shownote:林欣賢 節目封面設計:呂知亭(角色設計)、吳冠潔 監製:蔡如音 責編:廸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months ago
33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S3-EP22 My Food Business and Home Away from Home 我在台灣的印尼味與第二個家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非虛構」系列✨ Indociak——Indociak_My Food Business and Home Away from Home(英文單集)我在台灣的印尼味與第二個家 Sate ayam, ayam geprek, and nasi padang~ 雞肉串、森巴醬辣炸雞排和巴東飯~ For Kylie, a business major at NTNU, these delicious Indonesian cuisines bring up precious memories and time with friends and families from home, Surabaya. 對目前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企管系的Kylie來說,這些印尼料理不只是家鄉泗水(Surabaya)的味道,更是她與家人、朋友一起共度時光的珍貴回憶。 In search of comfort food in Taiwan, Kylie and her senior friend from Jakarta decided to take our love for Indonesian cuisine to the next level. They opened a small food and beverage business called Indociak. 來到台灣之後,她開始尋找熟悉、能讓自己感到慰藉的食物,最後決定和一位來自雅加達的學姊,將對印尼料理的熱愛轉化為實際行動——一起創辦了小型餐飲品牌 Indociak。 Indo" is short for Indonesia. “Ciak” is from Hokkien language, which means “to eat.” “Ciak peng”(食飯)--having a meal–is a common phrase in Taiwan’s everyday life. 「Indo」代表印尼,「Ciak」則是來自閩南話,意思是「吃」,像是台灣人常說的「食飯(Ciak peng)」,就是「吃飯」的意思。這個名字不只是兩人文化背景的結合,也代表了Indociak 的核心理念:用食物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Note: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Dictionary of Frequently-Used Taiwan Minnan, the standard pronunciation and definition is “食飯 tsia̍h-pn̄g” (to eat rice/a meal). *註:根據教育部台灣台語常用詞辭典,其正音釋義為「食飯tsia̍h-pn̄g」 Indociak served their classmates and other customers by selling homemade traditional snacks, Indonesian crackers, and lunch boxes. The business lasted a year (2022-2023), even participating at the NTN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Festival. Indociak not only helped bridge cultures through food and community, but also helped Kylie find a little piece of home in Taiwan. Indociak主要提供自製的印尼家鄉點心、印尼餅乾和便當,客群以同學和朋友為主;從2022年營運到2023年,還曾參加師大國際文化節(NTN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Festival)。這段經營歷程,不只是一場創業實驗,更讓Kylie在異鄉找到了一份屬於自己的「家」和連結。 ✨ Introduction to Indonesian food(印尼小吃介紹)✨  Sate Ayam(雞肉串):a chicken skewer served with a creamy spiced peanut sauce and combined with compressed rice cake in the form of a cylinder wrapped inside a banana leaf. 以香料醃製的雞肉串燒,搭配濃郁的花生醬,並與用香蕉葉包裹蒸製的印尼傳統米糕一起享用。  Ayam Geprek(森巴醬辣炸雞排):crispy battered fried chicken crushed and mixed with hot and spicy sambal. 酥脆的炸雞排淋上用大量辣椒製成的森巴醬(Sambal),辣勁十足,口感過癮。  Nasi Padang(巴東飯):a Minangkabau dish of steamed rice served with various choices of pre-cooked dishes originating from West Sumatra, Indonesia. 來自印尼西蘇門答臘的料理,白飯搭配多樣預先烹煮好的配菜,像是咖哩、牛肉、辣炒蔬菜等,自由搭配、風味豐富。 📌Timecode📌 00:00-02:03 Away from Surabaya, my Home|離開泗水,我的家 02:09-05:18 In Search of Comfort Food|尋找家的味道 05:25-10:50 Opening Indociak|創立「Indociak」 10:55-11:37 Closing|結語 📌Credit(製作團隊)📌 Author(作者):Kylie Victoria 紀巧麗 Producer(製作人):蔡如音 Assistant Producer & Cover Designer(助理製作與封面設計):呂知亭 Responsible Editor(責編):子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1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青年與公共議題的距離】EP01|從政治小白到幕僚——參與公共事務讓我找到成就感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青年與公共議題的距離」EP01✨ ——從政治小白到幕僚|參與公共事務讓我找到成就感 在資訊過載、注意力稀缺的現代,我們比以往更容易接觸到公共議題,卻也感到更多焦慮與迷惘。 當新聞、社群平台試圖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篇幅,告訴我們所謂的「重要議題」時,我們又該如何去真正理解一個議題並找到參與的方式? 「在這個工作當中感覺到我的作為、選擇或者付出,是可以為社會帶來改變的。我可以真的影響政策、去協助陳情人,或者是真的可以為國家的正向發展帶來貢獻這件事情,讓我得到成就感。」 ——劉品辰(現任時代力量副秘書長) 〈青年與公共議題的距離〉團隊注意到像劉品辰這樣的「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韌性,他們有著對公共事務的熱情,主動尋找與議題對話的網路社群或公開場域,絕非只是在網路上「說說幹話」而已。 究竟是什麼契機讓他們選擇「進入」公共領域?他們又是如何建立自己參與公共事務的方式呢? 📌節目摘要📌 本集為〈青年與公共議題的距離〉系列第一集。在當代青年普遍「政治冷漠」的社會氛圍中,現任時代力量副秘書長劉品辰分享他進入政治幕僚工作的歷程。 從個人經歷、小黨參與經驗、幕僚工作等面向來了解他參與政治的動機,以及他如何在參與政治實務工作中,尋求與公共議題的連結。希望可以提供關注公共議題之青年、小黨支持者、青年政治工作者一些經驗參考。 📌Timecode📌 00:00 開場-來賓介紹 01:36 政治幕僚的日常工作 04:17 社群如何形塑政治溝通:從太陽花運動到數位政黨 08:33 幕僚的挑戰:從陌生議題到政治語言的轉化 14:13 政治工作沒有下班時間? 16:04 從志工到幕僚:參與政治的契機與初衷 22:44 公共議題中的小黨價值與理想實踐 27:21 給年輕世代的建議:如何踏出政治參與的第一步 📌工作團隊📌 監製籌劃:周庭羽 企劃製作:李書瑜、何婉慈 訪綱、主持:周庭羽 受訪者:劉品辰 收音:呂知亭、李書瑜 社群組:周子恩、詹慧瑜 剪輯:呂知亭 節目封面設計:呂知亭(角色設計)、吳冠潔 上架:周子恩 責編:子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29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No Silence】 EP03|聽/說練習:在MeToo的復原長路上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No Silence」系列 EP03✨ ——聽/說練習:在MeToo的復原長路上 #MeToo之後,如何接住受害者? 當事人選擇發聲,卻也可能面臨質疑與壓力,這條復原之路該如何走下去? 作為旁觀者,我們能做的除了聲援,更重要的是——聆聽、陪伴、支持。 點擊播放鍵,這是一封來自A小姐的信件。 📌節目摘要📌 在#MeToo的浪潮中,許多受害者選擇發聲,但發聲之後,復原的道路卻往往漫長且充滿挑戰。 本集節目邀請了一位#MeToo倖存者——A小姐,她曾是傳播科系的學生,卻在實習期間遭遇性侵。 在經歷漫長的司法與心理諮商過程後,她選擇站出來,透過網路分享自身經歷,試圖讓更多人看見受害者的心路歷程。 🎤【受害者的故事】 A小姐於2024年2月,在社群平台發表文章,細數報案後的艱辛歷程,期望讓未來可能面對類似情境的人有所準備。 本集內容透過聲音演出,呈現她的心聲與經驗,包括: 🔹 司法程序的挑戰——報案、證據蒐集、偵查庭的心理準備 🔹 社會輿論的壓力——來自外界的質疑、自我懷疑與內化創傷 🔹 受害者的心理復原——尋找支持系統、法律與心理資源 🎤【我們如何接住當事人?】 本節目進一步探討,當我們身邊有人遭遇#MeToo事件時,該如何成為好的陪伴者: 🔹 「不要急著詢問細節,而是成為一名安靜的聆聽者」 🔹 「與當事人同行,而非強行介入」 A小姐最終選擇從受害者轉變為支持者,成立匿名分享平台,希望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更多人能安心說出自己的故事,並透過文字彼此陪伴。 她的經歷告訴我們:#MeToo不該只是揭露傷痛,而應該是復原的起點。 完整的文章連結: Ptt: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708334128.A.935.html Dcard: https://www.dcard.tw/f/mood/p/254717810 📌系列簡介 📌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自2018年開播,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成員開發製作的原創Podcast節目。其中包含第一人稱敘事、報導、紀實、互動訪談、及各種聲音類型實驗,為大傳所成員共同投入、灌溉的創作平台、教育基地、與內容品牌,希望實踐孵化(incubate)、參與影響(engage)、及永續(sustain)的承諾。 📌工作團隊📌 企劃製作:黃貫之、李書瑜、周庭羽、謝旭雯 錄音:黃貫之、李書瑜、謝宜庭 聲音效果錄音:黃貫之、李書瑜、謝宜庭、廖彥琳、翁靖祐、朱美樺、李詠涵 剪輯:黃貫之、李書瑜 混音:黃貫之、李書瑜 節目封面設計:孫銘穗 討論與指導:蔡如音教授、Umi老師、廖彥琳、陳奕銓 No Silence片頭製作:蔡如音教授 校對、平台上架:袁廸雯 【瞭解我們】 臺師大大傳所官網 https://www.mcom.ntnu.edu.tw/ 和平東路實驗室 https://www.youtube.com/c/NTNUHopingLab/featured 責編:廸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6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No Silence】 EP02|接住MeToo受害者:傳播院校與業界的嘗試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No Silence」系列 EP02✨ ——接住MeToo受害者:傳播院校與業界的嘗試 MeToo了,然後呢? 當體制內的保護不完善時,受害者該何去何從呢? 組織作為「重要他人」,能讓1+1大於2,還是只是美好的想像? 這條路上阻礙重重,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 歡迎留言討論! 📌節目摘要📌 #MeToo掀起浪潮,受害者紛紛鼓起勇氣發聲。但在熱潮退去後,下一步又該如何走?。在個人力量有限,且體制內的保護不夠完善的情況下,組織便成了受害者的「重要他人」。 本節目從傳播的角度出發,帶來來自學界與業界的兩個真實案例: 🎓學界——蔡崇隆副教授:以「匿名信箱」提供受害學生發聲管道,希望整合各界資源給予協助,但要何以持續運作下去呢? 🎬業界——影評人無影無蹤:為#MeToo事件成立自救會,提供受害者支持與討論空間,但為何最後卻沉寂了? #MeToo運動的本意很好,不該只是曇花一現,而應為改變的起點! 00:00開頭簡介 00:38 2023年#MeToo論壇 07:47蔡崇隆導演兼副教授與匿名信箱 18:09影評人無影無蹤與自救會 25:58組織如何作為重要他人 28:50下集預告 📌相關人物、組織(按照筆劃)📌 No Silence 連署工作小組(臺師大大傳所) 何孟娟(視覺藝術協會理事長) 房慧真(記者) 陳昭如(法律學者) 陳虹瑾(記者) 陳潔晧、徐思寧(作家) 無影無蹤(影評人) 賀照緹(紀錄片導演) 暖暖 Sunshine協會(性暴力議題相關NGO) 數位女力聯盟(Taiwan Digital Feminism Alliance) 蔡崇隆(中正大學副教授) 戴瑜慧(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 📌工作團隊📌 企劃製作:蔡如音教授、陳奕銓、廖彥琳、黃郁欣、沈佳儀 訪談者:戴瑜慧教授、蔡崇隆教授(導演)、無影無蹤 腳本:蔡如音教授、黃郁欣、廖彥琳 錄音:蔡如音教授、周庭羽、陳奕銓、沈佳儀、廖彥琳 口白:黃郁欣 剪輯:廖彥琳、黃郁欣 混音:廖彥琳、黃郁欣 節目封面設計:孫銘穗 No Silence片頭製作:蔡如音教授 討論與指導:蔡如音教授、Umi老師、詹婉如老師、No Silence連署工作小組 校對、平台上架:沈佳儀 責編:佳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30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No Silence】 EP01|傳播產業的工作文化與#MeToo的風險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No Silence」系列 EP01✨ ——傳播產業的工作文化與#MeToo的風險 2023年演藝圈的#Metoo 事件引發大眾廣泛討論, 也讓人開始檢視各類傳播工作的特性與風險。 自主的採訪工作有其魅力,但請託的背後也有權力交換的暗潮。 時代改變了,過去那些「潛規則」消失了嗎? 一起來聽看看傳播學者們的意見吧! 📌節目摘要📌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人選之人—造浪者》 在社會習慣遺忘之時,我們選擇發聲。臺師大大傳所蔡如音(Eva)教授與行動者昱宏、庭羽,在2023年#MeToo事件後發起「No Silence」連署,對社會大眾提出呼籲。 「棒打出頭鳥」一直是華人社會的問題,被貼標籤與群眾壓力使許多人只能沉默,加劇了沉默螺旋。但是我們相信,唯有持續對話才能打破沉默,鬆動既有的高牆。 本系列接下來還有三集節目,分別以不同面向切入。作為傳播領域的師生,我們將以行動者的視角回顧連署歷程,進一步探討#MeToo事件與性別議題。 三項呼籲📢: 1. 強化職場的性平申訴機制 2. 深化傳播教育場域的性平概念及討論 3. 因事制宜的法規制定與監督 📌工作團隊 📌 企劃製作:蔡如音教授、陳奕銓、廖彥琳、黃郁欣、沈佳儀 受訪者:簡妙如教授、蕭宏祺教授、蔡如音教授 錄音執行:陳奕銓 剪輯:陳奕銓 混音:陳奕銓 節目封面設計:孫銘穗 討論與指導:蔡如音教授、詹婉如老師、No Silence連署工作小組 No Silence片頭製作:蔡如音教授 校對、平台上架:袁廸雯 📌系列簡介 📌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自2018年開播,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成員開發製作的原創Podcast節目。其中包含第一人稱敘事、報導、紀實、互動訪談、及各種聲音類型實驗,為大傳所成員共同投入、灌溉的創作平台、教育基地、與內容品牌,希望實踐孵化(incubate)、參與影響(engage)、及永續(sustain)的承諾。 【瞭解我們】 臺師大大傳所官網 https://www.mcom.ntnu.edu.tw/ 和平東路實驗室 https://www.youtube.com/c/NTNUHopingLab/featured #MeToo #NoSilence #連署 #傳播 #性別 #臺師大大傳所 責編:廸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23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No Silence】 EP00|停止沉默螺旋~來自傳播學界的連署行動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No Silence」系列 EP00✨ ——停止沉默螺旋~來自傳播學界的連署行動 沉默,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大家還記得2023年台灣爆發的#MeToo事件嗎? 當性騷擾指控接連曝光,我們臺師大大傳所選擇打破沉默,發起「No Silence」連署,以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性別議題,拒絕沉默! No Silence:停止沉默螺旋,我們不做局外人! 📌節目摘要📌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人選之人—造浪者》 在社會習慣遺忘之時,我們選擇發聲。臺師大大傳所蔡如音(Eva)教授與行動者昱宏、庭羽,在2023年#MeToo事件後發起「No Silence」連署,對社會大眾提出呼籲。 「棒打出頭鳥」一直是華人社會的問題,被貼標籤與群眾壓力使許多人只能沉默,加劇了沉默螺旋。但是我們相信,唯有持續對話才能打破沉默,鬆動既有的高牆。 本系列接下來還有三集節目,分別以不同面向切入。作為傳播領域的師生,我們將以行動者的視角回顧連署歷程,進一步探討#MeToo事件與性別議題。 三項呼籲📢: 1. 強化職場的性平申訴機制 2. 深化傳播教育場域的性平概念及討論 3. 因事制宜的法規制定與監督 00:00 開頭、背景簡介 02:26 連署發起人蔡如音(Eva)教授的發起動機 06:38 連署行動者昱宏的發起動機 11:55 連署行動者庭羽的發起動機 17:42 三項呼籲說明 23:28「No Silence」系列:接下來的節目預告 📌工作團隊📌 企劃製作:蔡如音教授、陳奕銓、廖彥琳、黃郁欣、沈佳儀 訪談者:蔡如音教授、周庭羽、陳昱宏 腳本:蔡如音教授、陳奕銓、廖彥琳 錄音:陳奕銓、廖彥琳 口白:廖彥琳 剪輯:陳奕銓、廖彥琳 混音:廖彥琳 節目封面設計:孫銘穗 No Silence片頭製作:蔡如音教授 討論與指導:蔡如音教授、蕭維傑老師、Umi老師、詹婉如老師、No Silence連署工作小組 校對、平台上架:沈佳儀 責編:佳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24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S3-EP21 什麼?你是金馬最佳劇情片!?電影《瀑布》的觀後感想與雜談 A Not-So-Sympathetic Review of the Golden Horse Winner Film, The Fall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非虛構」系列✨ ——什麼?你是金馬最佳劇情片!?電影《瀑布》的觀後感想與雜談 A Not-So-Sympathetic Review of the Golden Horse Winner Film, The Falls 台灣導演鍾孟宏執導的電影《瀑布》,在第58屆金馬獎榮獲11項提名,最終一共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以及最佳女主角等4個獎項;不過,在獲獎無數的背後,卻引發了觀眾們對這部電影正反不一的評價。 「有人罵的點就是他們汙名化了(思覺失調)這個疾病,怕有人會覺得得了思覺失調就是平常沒事就有被害妄想症,然後情緒很容易失控的人。」 「如果它(電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我會比較可以接受,但我覺得它好像斷在一個……就好像什麼東西沒有講完它就斷掉了。」 《瀑布》的故事究竟在說些什麼?和同樣是鍾孟宏導演執導,獲得影評圈高度讚賞的電影《陽光普照》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本集將由臺師大大傳所的學長姐——尼塔、士育,一同和大家聊聊電影《瀑布》的觀後感與雜談。 📌節目摘要📌 在2021年公布金馬第58屆最佳劇情片的得獎主是《瀑布》後 我大吃一驚。 怎麼會是這部呢? 記得我和朋友去電影院看完後都感到非常錯愕 我們的感想是……一言難盡。 是我沒看懂劇情?還是《瀑布》真的不值得? 我發現身邊許多同學和朋友都看過這部電影 也開啟了我想深入探究這部片的好奇心🤪 本次由我(尼塔)和學弟士育來深度討論 入圍2021年金馬11項提名、最後獲得4項大獎的《瀑布》到底在講什麼吧! 📌Timecode📌 00:00 我到底看了什麼?《瀑布》得了金馬獎?——開場 03:39 劇情、鏡頭的討論 06:24 對思覺失調的污名化?更多的劇情細節 08:54 場景設計與隱喻:小靜的家、藍色防水布、爸爸的新家 11:46 「瀑布」到底在哪裡?開放式電影與結局解析 15:36 與《陽光普照》的對比、鍾孟宏導演的敘事風格 19:40 這根本是房仲業配吧?不必要的劇情橋段 21:34 關於金馬獎與國片們——尾聲 📌工作團隊📌 企劃與製作:尼塔 助理製作:書瑜 錄音:尼塔、士育 剪輯:尼塔 錄音室技術支援:彥琳 封面設計:尼塔(封面劇照來源:台北金馬影展官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節目使用到的音樂皆來自Logic pro音樂資料庫 責編:子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25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高年級實習生
對於研究生來說,實習經驗意味著什麼呢? 「進去發現同齡人都已經是正職的身份,就會滿焦慮的」 「作為實習生,我覺得有權力、那種階級的差距」 與同齡人走上不同的道路,不安如影隨形。 但研究所教育中學到的思維模式、統計技術,卻讓他們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精準看到問題背後的徵結點——所有的經驗都能被賦予意義。 你是也是實習生嗎?聽一下她們的分享吧,你會發現你並不孤單! 📌節目摘要📌 資本主義白熱化的社會中,萬事萬物都能被量化待價而沽;研究所也變得不再是以研究、做學問為導向,而變成提升個人市場價值的一大途徑。面對課業、金錢還有來自社會的年齡焦慮,兩位「實習中的研究生」在節目中聊實習經驗、想法、甚至解決方法;也探討對他們面言,「研究生」身份在職場上的阻力和助力為何。 YouTube : TBC Soundon:TBC 📌工作團隊📌 製作:蕭伊辰、黃郁欣 後製:陳昱宏 責編:廸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19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地方報導】EP4|超越指責:愷愷兒虐案後,我們如何重新看待社工角色?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地方報導」系列✨ ——超越指責:愷愷兒虐案後,我們如何重新看待社工角色? 2024年3月,1歲男童愷愷遭劉姓保母凌虐致死,各家新聞媒體大肆報導社工失職、未依規定訪視通報,錯失黃金救援時機。 然而,面對社會大眾對社工的高度檢視及獵巫行動,他們有什麼話想說?本次報導,我們跟隨一位任職2年、接手過無數大小案件的兒少保護社工——林小姐的腳步,一同走進她所面對的繁忙工作日常…… 📌節目摘要📌 愷愷兒虐案曝光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僅學校通報量大增使得林小姐的工作變得繁忙,同時大眾對於該案社工失職的審視與指責更是擴大到整個社工界,讓第一線的社工們壓力倍增。 「我覺得蠻無力感的是,我不知道保護社工的措施是什麼……」林小姐說。 透過本次報導,希望能讓聽眾對兒少社工與兒童保護議題有更多的認識,超越單純的指責,對社工的辛勤付出多一些理解與支持。 📌工作團隊📌 採訪:謝宜庭、呂知亭 文字:呂知亭 錄音:謝宜庭 剪輯:呂知亭 封面設計:呂知亭 責編:子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6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地方報導】EP3|偷拍偷走了什麼?快門下被奪走的身體自主權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地方報導」系列✨ ——偷拍偷走了什麼?快門下被奪走的身體自主權 女性穿著瑜珈褲的照片,在各大網路社團隨處可見,拍攝場景大多是在路上或健身房等目光所及的開放場所。 「我應該是被偷拍的人,但我是別人告知我,我不是自己看到他偷拍我」空中瑜珈老師小旻說。 根據衛福部統計,民眾遭受數位性暴力的終生盛行率近6成,其中社會所關注的影像性暴力就佔據了1成,受害環境又以社群媒體居多。奇怪的是,有高達6成的受害者未曾向其他人求助過…… 📌節目摘要📌 偷拍事件在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出現許多新樣態,然而何謂偷拍?如何將偷拍定義為犯罪行爲卻存在著模糊的空間。 本報導以瑜珈褲偷拍事件為主題,邀請到長期關注數位性暴力的現代婦女基金會教育宣導組督導黃傳馨、曾為偷拍受害者的小旻以及警方等多種角度來討論「偷拍者」與「被偷拍者」間的關係,以及現行法律對於偷拍影像的認定。 面對社會上偷拍事件的流傳,無論是當事人還是旁觀者,都應深思如何避免這些事件所帶來的危害。傾聽他們的每個聲音、每個訴求,了解怎麼做才是對受害者們最大的幫助。 📌工作團隊📌 採訪、文字、錄音、剪輯:柯家媛、郭家侖 助理製作:周子恩 封面設計:呂知亭 責編:子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2 months ago
5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地方報導】EP2|停車場誰說了算?台師大學生的停車困境與管理反思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地方報導」系列✨ ——停車場誰說了算?台師大學生的停車困境與管理反思 你是依賴何種交通工具通勤的呢?你是否也曾為了尋找車位而暈頭轉向呢? 根據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統計,截至113年8月底,大安區的現有停車位數為168,548,僅管這個數字看似龐大,仍然有不少人為了尋找車位花費了比預期還要多的時間。為此,學校提供學生與教職人員停車場等資源,但是在經營規劃方面似乎需要更細緻的了解使用者經驗⋯⋯ 📌節目摘要📌 在繁忙的台北市大安區,台師大停車場管經營規劃問題引發學生們的討論。此次報導,我們聽取幾位經常以汽機車通勤的學生分享他們在校內停車的種種經驗,並深入探討了停車場委外管理的利與弊。 隨著停車場資源稀少,學生們不僅面臨車位不足的困擾,還遭遇與停車場管理處溝通上的困難。從停車位尺寸不合規到管理規定的不透明,這些問題凸顯了委外管理可能帶來的挑戰與不確定性。透過學生們的親身經歷,我們看到,雖然外包業者的專業管理減輕了學校的負擔,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需求和權益往往未能完全被考量。 本報導旨在打破對停車場委外管理的單一觀點,從多角度思考如何平衡校園內部的管理控制與學生使用者的需求,最終為校園交通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工作團隊📌 採訪、文字、錄音、剪輯:傅家心、謝宜芸 助理製作:周子恩 封面設計:呂知亭 責編:王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地方報導】EP1|為什麼不能申請租屋補助?「可是,房東說不要申請」——租屋補助2.0政策下的囚租心聲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地方報導」系列✨ ——為什麼不能申請租屋補助?「可是,房東說不要申請」:租屋補助2.0政策下的囚租心聲 你是租屋族嗎?你是否曾經也想過要申請租屋補助呢?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租屋人口已突破300萬人,佔全台總人口數的8分之1,而為了減輕租屋族負擔,政府更撥款300億元推動租屋補助2.0專案。不過,這項政策卻為日後的租客與房東之間,埋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導火線…… 📌節目摘要📌 面對北市的高房價,「租屋補助」成為了蘇先生唯一的救命稻草。不過,從申請時遭拒,到房東變相漲租、甚至強制退租,租屋補助2.0政策究竟出了甚麼問題?租客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 本次報導,我們踏入一名27歲上班族——蘇先生的租屋處,了解他10年以來的租屋生涯;同時,我們也訪問到了租客鄭小姐、房東周太太,以及住宅暨社區服務組織崔媽媽基金會一同探討政府應如何推動及改善租屋補助2.0政策。 透過各界聲音,希望租屋市場更加透明,讓租屋族能夠擁有一個真正的家。 📌工作團隊📌 採訪、文字、錄音、剪輯:李詠涵、周子恩 封面設計:呂知亭 責編:子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7 minutes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聲與故事的裁縫手: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是台師大大傳所推出的第一人稱原創敘事Podcast節目,由大傳所成員與協同伙伴製作,自2018年開播,是音聲內容實作的實驗基地。歡迎大傳所成員投入灌溉。 “The Sound and Story Stitcher” features first-person audio stories produced by members and friends of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Please join to make compelling and colorful audio stories on subjects that matter to you. | Contact | 有任何疑問或指教,請聯絡ssstitcher2020@gmail.com Send questions or comments to ssstitcher2020@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