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宣言: 
致力推動職場宣教運動, 
鼓勵信徒在其職場實踐門徒見證、廣傳福音。 
與教會同行推動職場異象和使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使命宣言: 
致力推動職場宣教運動, 
鼓勵信徒在其職場實踐門徒見證、廣傳福音。 
與教會同行推動職場異象和使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
【 O唔OT?我有冇得揀?】 
  
「超時加班」是打工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嗎?目的是為了表現搏升職?為了追趕deadline?為了清放假前/ 放假後的手頭工作?還是老闆無休止的把工作「硬塞」下來?但為了表示「效忠」,一般打工仔無可奈何地加入「超時加班」行列,慢慢地「超時加班」變成了潛規則! 
  
Brian在公司身居管理層,為了追求業績及得到上司的賞識,他會高效地把老闆的要求準時做好。他也喜見下屬處理得妥妥當當,便把更多的工作交給下屬,下屬「超時加班」自然在所難免。為了追求業績,Brian 不下意識地慢慢把同事「物化」,視他們如工作的機器。爲了要減省開支,員工自然流失的不請人填補,由另外其他員工共同分擔。在數字上的而且確為部門縮減了開支,但另一方面,有下屬開始患上情緒病,Brian 依然故我,不增聘人手,仍然只把工作分拆給其他員工,不把員工當作人看待,這樣造成惡性循環。更多員工患上嚴重情緒病。 
  
作為一個基督徒的管理人員,Brian 這時才被上帝當頭棒喝,他開始自省及審視內心的動機和下屬的情況。其實Brian跟上帝的關係只如「老朋友」一樣。為甚麼這樣說呢?以前的他每天都有親近上帝 (靈修),因為工作太忙,久而久之,他把靈修看輕了,甚至没有靈修,只看重自己事業上的成就及卓越感!因為自己部門面臨的危機,他再次開始靈修親近神,在一次的靈修中,他讀到埃及記法老王怎樣勞役以色列民、怎樣向以色列民作出無理的要求時,他感到自己就如法老王一樣勞役他的下屬、無理地要求他的下屬。他即時向神悔改。 
  
Brian痛定思痛後,在自己能力範圍下作出調教。他知道員工(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 balance life,他下定決心進行改革,並且由他率先第一個開始提早放工,六時是正式下班時間,他六時多便走,並囑咐他的下屬早點收工,全組人員開始慢慢「跟風」。起初Brian的上司也有不滿,會向他提問:「為何你的下屬這麼早就放工?另一組的人還在工作呢!」Brian 回答:「人是需要balance life的,不是機器,公司也要顧及員工的全人健康,這樣才能留住人才!keep 住士氣!」。後來,從人事部的數據顯示,Brian 組別的職工流失率銳減,而另一組的職工流失率卻大增,而且Brian 組別的團隊士氣也逐漸提升了。正如Brian 一樣,作為一個基督徒的管理人員,大可善用自己的職權抗衡職場文化的一些陃習。 
  
李適清博士在她的書中有以下的見解:「在群體中我們不但一起建構文化、習慣和行為,更主動地為傳統引入新元素,促進社群發展和演變。也就是說,我們都參與在身處的群體或組織中,與別人互動並互相影響。按照這個邏輯,我們的信念、抉擇和行動都可以帶動群體的變化。假如我們的行為與信仰一致並堅持踐行,將會成為轉化群體文化的動力。」* 
  
參考書目: 
*李適清、楊家強著,《職場行者》,頁27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工作意義不在乎工作性質】 
與弟兄姊妹探討信仰與工作意義的關係時 
會問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沒有意義 
回答說一時間想不到自己的工作有甚麼意義的,着實不在少數 
但即使答案是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其背後的原因通常都是因着其工作的性質 
有一次在一個公共部門的小組問了上面的問題 
大部份參加者的答案都是他們這個部門天天都在服務市民 
因此很有意義 
 
這個表面上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但仔細想一想: 
如果一個人的工作有沒有意義僅是取決於他工作的職責或者性質 
那麼信仰在工作意義上豈不是沒有任何位置? 
換句話說,即使是信徒如果他從事的工作談不上服務人群,豈不是就變成了無意義? 
我們知道工作是上帝所設立的,難道上帝創造了無意義的東西? 
上帝當然不會創造無意義的東西 
聖經中上帝為人類設立工作的其中一段記載 
是創世記第2章15節:「耶和華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原來人類的工作的本質,就是「修理」和「看守」上帝創造的世界 
 
其實「修理」的意思是服事,而「看守」的意思是謹守遵行 
如果我們把修理看守的意思合起來 
便會明白上帝要人類工作 
其實就是希望人類按照上帝的吩咐去服事上帝和祂所創造的一切 
 
那麼,對基督徒而言 
工作的意義就不是服務人群那麼簡單 
卻是在於按照上帝的教導和吩咐去工作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在工作中見證上帝的吩咐和帶領 
這樣工作的意義就超越了工作職責和性質 
 
有一位多年來從事升學顧問服務的姊妹 
分享當年她的收入是來自由大學方面支付的佣金 
但是升學顧問要獲得佣金 
就必須先成為該大學認可的升學顧問 
因此,為了取得佣金 
一般的升學顧問只會千方百計推介學生申請入讀自己可以獲得佣金的大學 
但很多時候這些大學未必是最適合學生的 
 
 
這位姊妹基於自己基督徒的身份認為升學顧問這工作對她的意義 
並不是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到海外升學 
而是她能夠陪伴少年人成長 
能夠在當中實踐基督徒對人的愛 
結果她不單不會只向學生推介自己能收取佣金的學校 
甚至明知自己半分錢佣金也收不到 
也會代表學生聯絡其他大學 
 
這見證告訴我們 
工作意義的源頭絕對可以超越工作的性質 
邀請大家今天也試試想一想: 
你在每天的工作中 
怎樣做到以謹守遵行上帝的吩咐來與祂同工 
維護祂創造的美善秩序呢? 
▪️▪️▪️▪️▪️ 
緊貼「商福」大小事: 
🔸Facebook Page: 商區福音使團 / 商福午餐會 
🔹Instagram: instagram.com/cgm.centralgospel 
🔸YouTube: youtube.com/c/Centralgospelmission 
🔹Website: http://www.central-gospel.org.hk 
#商福 #商區福音使團 #生活就是宣教 #職人口袋裡的Podcast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 
你會怎樣理解倫理這個詞語呢?我們一般所想的倫理,很多時只會停留在道德決擇的層面,覺得倫理就是如何在處境中不同的道德挑戰下, 
做出合乎基督教信仰的道德決定。但我們卻很小思想到倫理是一種生活取態,即是如何在生活活出基督徒的生活樣式。 
 
與大家分享一個有關基督徒茶餐廳老闆的倫理故事,話說這位老闆領受上帝給他的使命是要他成為一個忠誠、有愛的門徒, 
因此其營商理念是以客人的健康和吃得開心為核心,並透過提供美食祝福他人。有一段時間她發現從供應商購買的五香肉丁質素每况愈下, 
不是肥肉太多,就是肉質太梅,令人覺得肉丁已變壞,但她又清楚許多客人都喜歡吃「丁麵」。最後,她決定研究製作自家的五香肉丁。 
她選上較好的猪肉,盡力調出與慣用的肉丁相近的味道,最後,她成功了。 
 
後來,她的茶餐廳在該區也以此「丁麵」闖出名堂,但她從未有因着額外的成本而把「丁麵」加價,讓自己獲利更多的念頭, 
因她明白一碗好的「丁麵」是對該區鄰舍的服侍,也是一種祝福。為了親手製作「肉丁」,她除了應付繁忙的日常運作, 
每天還要在疲累中,花上製作時間。她因上帝的緣故而努力擺上,把這工作看為事奉。這位老闆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這就是選擇實踐基督徒倫理而展現出來的生活態度。 
▪ ▪ ▪ ▪ ▪🔹🔸🔸🔹🔹🔸🔹  
緊貼「商福」大小事: 
Facebook Page: 商區福音使團 / 商福午餐會  
Instagram: instagram.com/cgm.centralgospel  
YouTube: youtube.com/c/Centralgospelmission  
Website: http://www.central-gospel.org.hk  
#商福 #商區福音使團 #生活就是宣教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 
你聽過弟兄姊妹講「我想辭職,但神還未准許我。」又或者「神會差遣我到啱的工作崗位,為祂作事!」嗎?你聽到他們這樣說有什麼想法呢?返工不是只是搵錢應付生活嗎?神在職場還會有什麼差遣給我呢? 
 
說到差遣,在聖經中第一個「差遣」這個字是在哪裡呢?相信許多人都摸不着頭腦,答案其實是創世記中對約瑟的描寫。在那裏,神的確差遣了約瑟(創四十五5, 7-8)。經文提到約瑟的自述,他清楚地知道耶和華差遣他到埃及,成為埃及的宰相,透過工作完成他的使命,預備神拯救的心意。我們會看約瑟的一生,都會專注他作宰相的時間,但如果我們看約瑟整個在埃及的歷程,會發現他是以工作祝福身邊的人,包括他的老闆波提乏和司獄。兩段聖經敘事中均有一個相近的描述,就是耶和華與約瑟同在;使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而給他工作的人也知道耶和華在他的背後使他蒙恩。 
 
約瑟經歷過高潮及低潮,他的高潮大部份都發生在工作場景,例如在波提泛的家得到了絕對的信任,又幫助司獄順利處理監倉內的事,更成為法老的最大幫手,為埃及解決了饑荒問題,也拯救了雅各的一家。 
 
從約瑟的一生我們看到神使用人的工作去成就祂的拯救,和讓埃及人認識一個篤信耶和華的人是如何有能力有靈性地以工作幫助別人。今日你能相信神也差遣你到工作的場所,以工作態度和能力見證上帝的大能和同在,同時以順利的結果帶來祝福嗎?儘管約瑟的一生有不少時間是下在監牢裏,但這經歷卻是他成為宰相的基礎,也成了以色列的拯救。因此,我們職場的命途重點並非際遇,卻是上帝對我們的差遣。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 
一般信徒理解職場的成就 ( 高薪厚職 ) 都有一體兩面的看 法,一面視職場成就為上帝的祝福,另一面卻是職場成就可 能是使人迷失的陷阱,需要好好提防。在兩極之間可以如何解讀呢? 
 
曾經聽過一個見證:一位姊妹信主前事業有成,財富豐盈, 甚至可說是過着揮金如土的奢華生活。在一般人的眼中, 她肯定是一位成功者。後來這位姊妹信了主,大家猜她的生 命是否更蒙祝福,事業更上一層樓?抱歉,事實正好相反。 信主後,這位姊妹的生意立即出現問題,使她陷入了財政 危機,奢華的生活一下子成為泡影,連生活也幾乎陷入困境。 
 
她在家裏禱告,質疑是否自己錯信了上帝。換來上帝的答覆是: 「妳先前所擁有的,並不是我賜給妳的」。原來人看為成功和 成就的事,可以不是來自上帝的。後來這位姊妹順服上帝的帶領,一步步走出財政困境,重建事業,生命比信主前得著還多。 
 
這見證提醒我們,人看為成就的,不一定就是恩典的記號, 撒旦也可以用萬國的榮華作為試探耶穌的工具。同樣,在香 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財富往往是成就的指標,但偏偏財富 既可以來自上帝,也可以來自撒旦,形成一種張力,究竟財 富和隨之而來的成功是祝福還是陷阱?這就需要信徒的屬 靈辨識,以及信徒如何與人分享財富得失過程中的信仰體 驗。其實聖經教導是明確的,太六 24 耶穌指出事奉神和瑪 門 ( 心中的財寶 ) 不能一同出現,當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生 命,發覺對職場成就欲罷不能的時候,就是屬靈上的危機。 
 
進一步而言,其實財富並不是最終的成功指標,終極的成功 是我們能站穩信仰之中,半點不疑惑。福音書中記載主人對 僕人的讚賞,是基於僕人又良善又忠心,卻不是僕人賺了多 少銀子。各位在職場打滾的弟兄姊妹,讓我們辨識一下我們 以甚麼衡量我們是成功的職場信徒,以甚麼成為上帝恩典在 我們身上的記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 
旅行充電再思 
旅行無罪,消費有理! 
 
高壓工作以旅行作為消解,已不知不覺地成為香港人生活 的黃金規律,過去身邊的朋友都有訴說,一年總有兩至三 個旅行,才能有氣可舒,似返個人。因此,以往相信不少 香港人一定好好計劃本年的黃金檔期,第一時間上網訂機 票和酒店,將一年辛辛苦苦的儲備,要去旅行充充電。可 惜一年多來的疫情,令最喜歡外出旅遊的香港人呆困本地,無氣可舒。  
 
而職場的弟兄姊妹都同樣地被迫停一停,諗一諗。我們如何將辛苦賺來的錢幫自己重新充電 ?  
在於基督教的理財觀,都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教導基督徒過儉樸的生活。  
 
其二,好好盡情享受上帝的祝福。但是今天我們在高度被 資本主義影響的香港,消費也成了生活的必然,有質素的 消費更成為了一種滿足的向度,是很有效的。而旅行這件 事的確能使人充電,用家認證,行之有效。  
 
去一下旅行,偶爾吃點好東西又會否與所謂儉樸的生活有 衝突?  
 
基督徒的信仰可以怎樣體現在日常消費,是一個很值得探 討的課題。  
  
基督徒運用金錢的決定,背後都能反映基督徒生命的情 況。選擇如何生活更是一種信仰表達,當然信徒各自有其 處境性的信仰考慮,是內在的、也不會成為一種信仰規 條,可能出於內省的屬靈要求。  
 
放下欲望的張力都是一種需要關注的屬靈操練。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太5:16中耶穌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 
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表明在生活中彰顯好行為就是叫人歸榮上帝的法門。那麼甚麼是好行為呢? 
筆者認為就是活出因着福音得着改變的生命。要得着生命的轉化,關鍵就是由更新我們自己的存有(being)開始, 
而這種更新與基督教倫理的實踐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信徒在生活中,職場裏,必然遭遇不同的信仰掙扎,基督教倫理便是引導我們如何回應這些掙扎的概念和原則。 
我們相信在透過倫理反思回應掙扎的過程中,信徒的生命會經歷轉變,而這種以聖經為基礎的生命轉變,就是最好的福音見證。 
以聖經為本的倫理反思,以經歷信仰掙扎成就的生命轉化和以生活中的行事為人彰顯的生命見證,正是信徒如何在職場這個 
生活的重要場景中踐行宣教使命的秘訣。說到倫理,我們一般會思想到人的道德選擇,按處境平衡得失,或從道德規範選對錯, 
但基督教倫理學學者侯活士卻提出透過德性(virtue)踐行屬基督徒品格的建議,當中指出德性需要藉由訓練(training) 
而成的習慣(habit),達至一種品格,而訓練當中的張力,也是聖靈與人同在的內化過程,是有血有肉、極其貼身的操練。 
 
一個有基督品格的信徒,在其生活必有其道德的影響力,因此,履行耶穌基督頒佈的大使命。 
我們先更新我們作主門徒的身份,以屬基督品格生命的見證福音,一同經歷讓職場成為禾場的美妙。 
———————————————— 
🔹 Facebook Page:牧養職場新一代 
🔸 Instagram:cgm.newgenerationmission 
🔹 Website:https://www.central-gospel.org.hk/new-generation/ 
#商福 
#商區福音使團  
#生活就是宣教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 
「門徒 ! 要接這個訂單 !」「 吓 ! 」 
 
你能想像上帝會叫我們在工作中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嗎? 
 
話說有一位做牀枕、咕𠱸和咕𠱸套生意的信徒(基督的門徒),她的工作是以聖經圖像或金句作為產品的設計,藉上帝的話語使人得福。 
因早前被疫情重挫生意,連交租和出糧都成問題。因此,她天天努力搵生意。 
 
正當她忙得發瘋之際,電話中突然來了一個設計咕𠱸的訂單,主題是Family tree。當時他認為利錢不高就推掉了。誰料過了幾天, 
上帝出手了,聖靈向她說話,叫她要接這單生意,門徒知道自己需要聽命了。 
原來這客戶想訂造一個咕𠱸給她患有腦退化症的父親,因為他父親曾經有一個兒子,在年幼時因車禍離世。 
這老人家因擔心自己忘記這個兒子和其他家人,常常很憂心。作為女兒的就想到訂造一個咕𠱸,以Family tree方式 
刻上全家人的名字,讓老人家不時擁在懷中,藉此記起家人,回憶相處的時光。 
 
於是,那位信徒便盡心為這老人家去造,更親自送貨,想看看客人收貨時的反應。進入家門,訂貨的女兒帶著期待的表情急忙拆件, 
看到咕𠱸後喜極而泣,立時教父親怎樣使用。父親聽到十分開心,不住點頭,緊擁著咕𠱸流下眼淚, 
不住向信徒道謝。當女兒欲付款時,信徒想起聖靈向她說話,便回答不用付錢了,這禮物是上帝送給你們的。 
 
回程途中,縱然沒有賺到分毫,但上帝真實地界入這位信徒老闆的生活,並差遣她祝福他人,使她重拾久安慰和喜樂的感覺。生活忙碌, 
耶穌卻在忙碌中找回屬祂的門徒和一些祂所憐憫的人,門徒的聽命,才能使她明白上帝的心意。 
———————————————— 
🔹 Facebook Page:牧養職場新一代 
🔸 Instagram:cgm.newgenerationmission 
🔹 Website:https://www.central-gospel.org.hk/new-generation/ 
#商福  
#商區福音使團  
#生活就是宣教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9f3rjrb01qq01vm5f5a3sb3/comments【職場隨筆 職人門徒系列:WFH 新工作文化】 
 
WFH是疫情開始後,許多大公司以從資源考慮上推行的新的工作模式, 
例如 :星期只需回公司兩日,其餘時間都在家工作,這工作模式不單減 
低辦公室的使用空間、電費、水費等等,更能在疫情高峰期確保運作 
正常,而最突破的就是在颱風和暴雨的信號下,也確保員工如常工作。 
 
這種工作模式帶來的文化,是好,還是壞 ? 
 
這種將工作和休息混合的工作模式,是衍生更太壓力 ? 還是更有空間休息 ? 
曾聽聞這種工作模式是會出現無時無刻進行會議的現象,即是不理是否工作 
時段,仍然需要隨時侯命作出工作回覆。 
對信徒的靈性生活而言是好,還是壞 ?  
 
會否影響職場信徒與上帝的關係 ? 我們又可以怎麼回應這樣的處境 ?  
值得思考的是工作忙碌,甚至新的工作模式使我們更忙碌,結果就是 
我們難以安靜,也難以安心。我們想用身體盡快處理工作,但因休息 
不足卻使身體出現問題,身體可能在身心疲憊之下,未能為上帝提供 
美好的溝通時間。 
祈禱時睡著了 !  
讀經時無法專心 !  
向上帝說法時思想游走了 ! 
職人門徒需要知道,身體與靈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如《靈程同行者 
Spiritual Companionship on Life Journey》潘怡蓉博士指出,我們作為 
信徒需要學習職場管理作息的重要部份 : 
 善待身體 : 好好調節生活,在運動、飲食作出合宜的管理,才能對得起賜我們美善生命的上帝。 
 安然休息 : 疲倦了就讓自己休息,需要工作和休息之間,建立清晰的時間表。 
 創造選擇 : 在WFH新的工作模式下,探討一種作息定時的節奏,好好與上司協調,建立有效率又平均作息的界線的可能性。 
———————————————— 
 Facebook Page:牧養職場新一代 
 Instagram:cgm.newgenerationmission 
 Website: 
https://www.central-gospel.org.hk/new-generation/ 
 
#商福 
  
#商區福音使團 
  
#生活就是宣教 
  
#門徒的工作觀 
 #職場神學 #基督教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