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9b/55/82/9b55827e-1cdb-f6be-a81f-bf30e5423967/mza_11035303644011190326.jpeg/600x600bb.jpg
艾瑞克IN新聞
資深媒體人陳志仁、資深媒體人李彥謀、資深媒體人李志華、資深媒體人李書璇、資深媒體人林忠勳、體育主播楊博智、資深媒體人林承志
364 episodes
1 day ago
資深媒體人陳志仁、李彥謀強強聯手暢談台灣國內外大小事,即時分析新聞內幕並掌握時事脈動,歡迎喜歡聽「眉角」的朋友們,準時收聽「艾瑞克IN新聞」!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Government
RSS
All content for 艾瑞克IN新聞 is the property of 資深媒體人陳志仁、資深媒體人李彥謀、資深媒體人李志華、資深媒體人李書璇、資深媒體人林忠勳、體育主播楊博智、資深媒體人林承志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資深媒體人陳志仁、李彥謀強強聯手暢談台灣國內外大小事,即時分析新聞內幕並掌握時事脈動,歡迎喜歡聽「眉角」的朋友們,準時收聽「艾瑞克IN新聞」!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Government
Episodes (20/364)
艾瑞克IN新聞
茶葉大使許正龍 力推台灣成世界茶葉教育中心 #許正龍 #台灣茶 #茶路 #講茶學院 #艾瑞克IN新聞
在半導體世界,台灣用台積電定義了「製程標準」與全球信任;在茶的世界,旅居美國近半世紀、被業界稱為「台灣茶葉大使」的許正龍,正試圖讓台灣茶走上同樣的路。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主持人茶路掌門林承志與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Tommy)邀請了許正龍,他認為台灣不必當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茶國,而是要成為「世界茶葉教育中心」,輸出的不是茶葉本身,而是標準、知識與誠實的品牌力。 這套想法,來自他四十多年在美國市場打下的第一線經驗,從中餐館免費附茶,到「波霸奶茶」崛起,再到歐美茶商排隊來台灣學烏龍茶。 許正龍在1977至1978年移居美國時,原本是做外銷雜貨生意的出口商,跑遍美國各大展會。當時台灣茶在日本關東、關西市場都有成熟通路,但在美國幾乎一片空白。他決定實際走訪美國各地的華人社群,舊金山、紐約、芝加哥、休士頓、西雅圖、洛杉磯等城市的唐人街,拜訪所謂的「辦莊」。「辦莊就像早期的中式批發代理商,專門幫餐館進口各式食材與物資。」許正龍解釋著。 他很快注意到一個文化習慣,就是在美國的中餐館,客人一坐下,餐還沒點,桌上就有一壺熱茶;沒人管那是綠茶、紅茶還是烏龍茶,茶好不好喝也沒人在意,因為它不收茶資,甚至不被視為「商品」。對代理商來說,只要「越便宜越好、包裝越大越好」就行,甚至一包要到60公斤、110磅,完全只是成本思維。 於是許正龍創造了「好生意餐館茶」,不是「高山烏龍」或「什麼什麼紅茶」,而是「喝了生意會更好」的茶。他甚至請當時以廣東台山人為主的餐館老闆們,幫忙挑一個最吉祥、最順口的中文說法,最後鎖定三個字:「好生意」。品牌口號也直接綁生意:「餐館好生意,要用好生意餐館茶。」 許正龍回頭看台灣茶的產業史,用的是「演化」的語言。他把早期大量出口北非、中東、摩洛哥的綠茶,稱為「一級加工」,就是茶農做完基礎製程,大宗、低價、穩定出貨。後來市場改變,再也不能只靠這種大量出口生意,台灣內部也在1982年鬆綁了「產製銷分離」的老制度,茶農不再只能把青葉賣給大工廠,而可以「自產、自製、自銷」,開始直接做成品、面對消費者。 許正龍說,正是在這個斷層期,台灣茶自己「長出」了新型態市場,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後來在全球爆紅的「波霸奶茶」或「珍珠奶茶」。波霸奶茶使用的,往往是來自台灣較低海拔、原本在傳統出口市場裡不被視為高價值的茶款。當舊市場開始消退,這些茶沒有被淘汰,而是被重新轉化成一個全新的消費文化:「甜、冰、即飲、外帶、年輕」,甚至變成全球街頭可見的台灣符號…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lif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day ago
32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父親一句話堅持十年 兆基石佳青專注每一顆球 #兆基穿山甲 #女壘 #石佳青 #游擊手 #艾瑞克IN新聞
在企業女子壘球聯賽的十年長河中,兆基穿山甲的游擊手石佳青,用穩定與專注寫下屬於自己的傳奇。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體育節目「企業女壘週報」,主播楊博智邀請了石佳青暢談自投入女壘以來,她見證了聯賽的成長,也陪伴球隊走過冠軍與低潮的循環。 「到目前為止,我其實還沒想過要離開。」石佳青在節目中笑說,從少女到接近三十歲的成熟選手,她的比賽態度始終如一,去年幫助球隊拿下冠軍後,她展現領袖氣質,也成為球隊防守體系的核心人物。 身為長年守備游擊的選手,石佳青深知這個位置的壓力。「第一屆就是守游擊,到第十屆還是守游擊,中間有換過二壘,但我還是最喜歡守游擊,因為那是最重要的守備位置之一。」 由於游擊手需要極佳的判斷力與手套反應,是防守鏈的靈魂。教練與隊友常以她為定心丸。「一顆球打來,她總能提前預判、穩定出手。」這樣的職人精神,也讓她成為球隊最值得信賴的中線防守者之一。 「我們要專注打每一顆球,如果打安打,再笑就好了。」這句話,是她對於主播楊博智笑稱在女壘賽場上「表情實在太冷酷」的最佳回應。外界常誤以為女壘球員不太會笑,但對石佳青而言,專注就是對壘球負責的態度。 比賽中的每一次接球、每一個轉身,都是高強度的專注結果。石佳青說:「笑代表放鬆,但在場上我不能放鬆。」只有在安打成功、隊友擁抱的瞬間,她才允許自己露出笑容,那是一種完成任務的滿足。 石佳青來自南投仁愛鄉,家裡經營柿子園。她從小幫忙採收,也在田間培養出充沛的體力與不怕苦的性格。「如果比完賽剛好農忙,媽媽會打電話叫我回家幫忙。」她笑著說,運動場上的耐力,其實源自這片土地。 談到堅持的力量,石佳青眼中閃過一絲溫柔。「爸爸在我進女壘賽場後,每一場比賽都來看我,哪怕他已經生病、變瘦。」父親在生命最後一刻,握著她的手叮嚀:「既然選了這條路,就把它走完。」這句話成了她不動搖的信仰。即使訓練遇到再多辛苦、即使比賽再艱難,她仍以父親的信念為核心。「我每次站上場,就像他還在看著我…」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lif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days ago
24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中國政經皆動盪 張宏林:併吞台灣開始出新招 #中共 #台灣 #統一 #習近平 #艾瑞克IN新聞
中共20屆四中全會落幕,習近平還是國家主席,還是總書記、軍委會主席,什麼都沒有變,但他親信裡有些將領、高官,遭到整肅、除名、開除黨籍,對台灣來說,多數人關心的不是胡春華、何衛東、王厚斌等人,這些名字相對陌生,除了習近平,頂多再一個國務院總理李強,大家最常會問的就是,「老共會不會打過來?」畢竟中國收復台灣的時間表,一直存在,最近的時刻就是2027年。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接受《艾瑞克IN新聞》專訪時說,如果習近平經營一家公司,他還是「總經理」沒錯,但公司內部人事變動很頻繁,甚至關鍵的行銷、企劃等部門的高階,經常遭撤換,顯示總經理權勢並不穩,公司的狀況也不佳;換言之,許多軍職、黨職遭「雙開」,是很嚴重的事。 張宏林指出,這也不排除是習近平慣用的手法,用打貪、肅貪來博取人民的好感,並以此立威,問題是,「中共的官場本就是「共爛」,每一位高官或將領誰沒把柄,習近平也曾在地方為官,誰能保證他絕對清廉?」也就是說,「在內政、外交無甚表現情況下,只能打貪做點成績,連自己人都痛下狠手,做為2027連任國家主席的功績之一。」 那麼,「收復台灣」會不會是習近平想超越毛澤東的最大政績?張宏林表示,台灣的危機始終來自內部,中共也發現從打台灣(八二三炮戰)、嚇台灣、到現在發現「買台灣」更划算,所以認知戰比過去更頻繁;而台灣內部已經有人對「中華民國」產生動搖,一些退將幫腔說中國好話,到中國朝聖,是對民主台灣的最大威脅。 張宏林認為,不論統一還是獨立,都是可以討論的議題,現在許多國家都在為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將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脫鉤,但國民黨還是與中共唱和,說「台灣地位未定論」是荒謬的;而中國的策略就是喊「兩岸一家親」,就是向外界傳達,兩岸若有衝突,是一國的「內戰」,外國勢力的干預就是「介入他國內政」,遺憾的是,國民黨與許多紅藍支持者去迎合這種論點。 很多國民黨人去中國,並沒有捍衛中華民國,馬英九去中國,第一件事就是拔掉中華民國國旗,張宏林批評,希望國民黨人在中山陵謁陵後,能告訴中共,中華民國還沒結束;而剛當選國民黨主席的鄭麗文,發願要讓「台灣人都說自己是中國人」,會讓外國不解,認為台灣最大的在野黨、國會第一大黨說他們自己是中國人,要跟中國平起平坐談台灣問題,將使的援台、助台的國際躊躇不前,而這也是中共最希望看到的…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days ago
39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電影氣爆演得太誇張?瓦斯外洩快開窗遠離再打119 #瓦斯外洩 #氣爆 #救災 #新北市消防局 #艾瑞克IN新聞
日前新北市蘆洲便當店瓦斯氣爆引發多人受傷,瓦斯使用安全再度引發關注,新北市消防局特搜大隊副大隊長陳政彥接受《艾瑞克IN新聞》專訪時說,聞到瓦斯味時千萬不要慌,更不要「開電燈」或「打火」。因為開關動作可能產生火花,一旦瓦斯濃度達到可燃範圍,就可能瞬間引爆。他強調正確做法是立刻關閉瓦斯開關、打開門窗通風,並且遠離現場後再打119報案。 他特別指出,瓦斯鋼瓶的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會沉在地面;而天然氣(甲烷)則比空氣輕,會往上飄,因此外洩氣體常會「悄悄蓄積」在角落或天花板附近,一般人難以察覺濃度高低。陳政彥強調:「不要嘗試自行點火或檢查漏氣處,因為你看不見的氣體,可能就在等一個火花。」 陳政彥也分享他曾在執勤時「被氣爆炸飛三公尺」的驚險經驗,讓主持人花俏妹與陳志仁聽得目瞪口呆,他說:「那一瞬間,我真的被一股力量整個推出去,飛到三、四公尺外的人行道上!」 陳政彥回憶,當年他以分隊長身分指揮滅火,一樓是牛肉麵店的建築突然發生氣爆。他原本站在台階上拿著無線電回報進度,下一秒整個人被「無形的氣功」擊飛,眼前玻璃慢動作般碎裂灑落,他下意識舉手護頭,才沒被割傷臉。 「我第一個反應竟然是找眼鏡,第二個是找無線電,」他笑說,當時明明疼得站不起來,仍堅持回報現場狀況。由於爆炸威力驚人,造成分隊五名消防員受傷,事後才查出,竟是牛肉麵店的瓦斯管線被老鼠咬破,引發外洩與爆炸。 陳政彥說,那次是他消防生涯最難忘的經驗之一。「身為指揮官,最怕的是帶出去的兄弟沒能平安回來。」他回想起當下要打電話給家屬報平安時的壓力,語氣相當沉重。但幸好這場氣爆最終沒有重大死傷,但他自己也「趴著睡了一週」,因為整個左大腿與臀部都被震出大片瘀青。 「那時候我胖一點,肉多算有幫到忙,」他打趣說。不過陳政彥也強調,氣爆背後的教訓不能輕忽。新北市一年約有五、六百件瓦斯外洩案,雖非每次都引發爆炸,但只要濃度達到可燃範圍、再遇火源,後果就可能難以想像。他提醒,瓦斯外洩時千萬別開電燈、按開關或點火源,應立刻開窗通風、遠離現場並報警…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days ago
35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穆斯林馬幼娟當館長 世界宗教博物館推廣愛與和平 #世界宗教博物館 #馬幼娟 #穆斯林 #靈鷲山 #艾瑞克IN新聞
「我常說,我與宗教的連結,不只是信仰,更是一種生命教育。父親過世的那一年,我的世界變成黑白。那時我才深刻體會,害怕死亡並不是怕離開人世,而是怕來不及與所愛的人和解。」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邀請了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與小院子創辦人、知名作家張慰慈暢談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帶給人們的共同影響。 馬幼娟回憶起當年因父親意外過世,讓她追隨父親腳步,成為一位虔誠的穆斯林,那段經歷讓她至今仍刻骨銘心。「當我走進宗教的世界,我不再只是信徒,而是一個在尋找理解愛的人。」 很多人好奇,馬幼娟這樣一位虔誠的穆斯林,為什麼會成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館長?尤其是這座博物館是由佛教靈鷲山心道法師所創辦;而心道法師的願景是讓全世界主要宗教能在這裡平等呈現、彼此對話。雖然創辦人是佛教高僧,但他從不把佛教放在中心,而是同時讓十個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佛教、道教、印度教、錫克教、神道教、古埃及宗教和馬雅宗教,在同一個空間並列共存。 馬幼娟回憶起當初第一次走進博物館:「我到這裡時,感受到一種被尊重的力量。原來,宗教之間的差異不該成為界線,而是認識彼此的橋樑。」 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開館日,是2001年11月9日。就在那一年,發生了震撼全球的911恐怖攻擊。那是因為誤解、仇恨、恐懼而起的悲劇。心道法師決定,把911的日期轉化為11月9日:象徵「愛與和平」。馬幼娟一直記得心道法師的那句話:「止戰於起點。」 「每當我帶著訪客走進展廳,看到不同宗教的展示櫃並列在一起,我心裡都會想著,若人們能夠早一步理解,也許世界就能少一些傷害。」馬幼娟解釋著。「成為館長之後,我最常做的事不是講話,而是聽;聽各宗教的長者分享經典、聽學生對宗教的疑問,也聽志工們討論什麼是信仰。」 馬幼娟提到自己有一次曾在跨宗教論壇上說:「伊斯蘭教與佛教雖然不同,但我們都在學習慈悲與寬恕。」台下有位牧師微笑地回應:「那不就是愛嗎?」那一刻,馬幼娟頓時體會到,宗教對話不該是辯論誰對誰錯,而是一起尋找共通的人性與良善…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days ago
34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塔羅牌與靈學交流 陳惠君與Ivan對談占卜正念意義 #靈學 #塔羅牌 #占卜 #正念 #艾瑞克IN新聞
在快速變動的時代,許多人習慣尋求塔羅牌或命理尋找答案,盼能預知未來方向。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首次邀請了塔羅牌老師Ivan與靈學老師陳惠君,一起聊到關於占卜預知命運的話題。Ivan老師開宗明義地表示:「塔羅牌不是預言,而是讓人看見當下的心。」而靈學老師陳惠君則認為,占卜的意義不在於逃避未知,而是藉由覺察、靜心與慈悲,讓人重新與自己連結。 首次來節目的塔羅牌Ivan老師,他其實也是一位專業理髮師。五年前,他因好奇而接觸塔羅,沒想到成為心靈覺察的契機。Ivan老師表示:「剪髮時我看見人的外在變化;學塔羅牌之後,我學會的是看見內在能量的流動。」他笑說,塔羅讓他學會在生活中保持覺察,也讓每一次解答牌型都成為與他人連結的練習。 節目中,Ivan老師談到,塔羅與算命的最大差異,在於「塔羅反映的是當下的能量,而非固定的命運」。Ivan老師常說:「一張牌就是一個當下的投射,你的能量如何,就會映照出什麼樣的圖像。」因此,占卜不是給出結果,而是引導人透過覺察與反思,找到面對困境的新方向。 許多人在占卜時充滿焦慮,想知道何時脫單、何時升職、何時好轉。Ivan老師會先請他們靜下來、深呼吸幾次,再問問題。「因為當下的心若不穩,抽出的牌也只是焦慮的回聲。」對此,陳惠君以過往協助的經驗微笑著說,「正念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讓自己學會與未知和平共處。」也讓她自己更深刻體會到「心靜則萬象明」的真諦。 Ivan在節目中談到,曾在服務抽塔羅牌的個案中,出現不可思議的靈異現象。作為一位靈學老師,陳惠君對此坦言,靈的顯現並非神祕事件,而是一種「能量的協調」。她說:「當靈願意出現,是希望我協助溝通、釋放情緒,讓人與靈都能安然。」這份理解源自她長年的修行與陪伴經驗。陳惠君強調,靈學不是權力,而是一份謙卑的責任。「正念的修行,讓我學會傾聽每個靈與人的情緒狀態,而非評斷。」 陳惠君老師分享,不管是靈學與塔羅牌占卜的核心,其實都在「善意」。當她協助能量協調時,從不以恐懼為出發,而是以慈悲與理解為橋樑。陳惠君老師說:「正念讓我們從判斷走向包容,從紛爭找到平衡。」這也是她協助每位求助者的核心理念:不論占卜或修行,最終都要回到「心的平靜」…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4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讓台灣茶與文化變國際規則 陳右人:產業升級戰略 #陳右人 #台灣茶 #茶路 #講茶學院 #艾瑞克IN新聞
「台灣人喝茶只曉得喝茶,不知道自己喝茶的文化意涵有多少?所有的茶文化氛圍有多少?」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主持人茶路掌門林承志與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Tommy)再度邀請,前茶業改良場場長、台大園藝系教授陳右人,他認為:「台灣茶的下一步,不是單點行銷,而是文化、標準、制度、國際規則四環相扣的國家級戰略。 陳右人透過文化敘事凝聚認同、以標準建立共同語言、在制度場域驗證交易效率,最終走向國際標準的參與與主導,為台灣茶爭取可長可久的定義權與市場位置。 陳右人以歐洲「文化路徑」為借鏡:當旅遊、教育、生活與風土被串成一條可被走訪、被學習、被複述的路徑,文化便從抽象口號變成可被體驗的公共財。台灣擁有完整的產地梯度、手工藝系譜與生活美學,若能系統化連接產地故事、沖泡禮儀、餐桌搭配與國際交流場景,茶就能成為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最溫潤而有力的語言。這套敘事不只對外,也回流內部,讓年輕世代看見可參與的「產業級文化工程」。 他強調,市場透明始於共同語言。以感官評鑑的標準化訓練、器具與流程,讓產銷雙方在「可量測、可比較、可複製」的基礎上對話;標準不是冰冷的制度,而是讓專業回到專業、爭論回到證據的地墊。當評鑑、標示與教育一致,信任成本下降,產業自然「乾淨很多」,並能更快對接國際採購端的合規需求。 關於人才與教育,節目中特別呈現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的觀點:「我沒有涉及賣茶,長期專注於系統化的感官訓練與教學,並跨境至泰國皇家計畫等單位參與評鑑與人才培育。」湯家鴻主張「開放學習、公開標準」,以跨校、跨域、跨國的訓練網絡,讓年輕世代走過從「會喝、會說」邁向「會定義、會判準」的職能階梯。當民間教育與產業實務、國際場域相互扣合,台灣茶的專業密度與外溢影響力才會真正形成。 陳右人提醒,國際規則不是在新聞裡誕生,而是在無數次技術委員會與工作小組中被寫進去。當中國推動所謂「台式烏龍」標準並試圖外溢到國際規格時,台灣若缺席,等於讓出裁判席。他選擇主動參與,將台灣對品種、製程、風味與品質保障的實務經驗,轉化為可被國際理解的條文語言。這不是妥協,而是把在地經驗升級為國際通用的規則資產…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lif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1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輝達贏了!為何鍾愛北士科?新壽無條件退出T17、T18 #房地產 #輝達 #新光人壽 #黃仁勳 #艾瑞克IN新聞
以電腦繪圖揚名世界的NVIDIA(輝達),其執行長是出身台灣的華裔企業家黃仁勳,讓台灣人都與有榮焉,黃仁勳那一身黑色皮衣的標配,行走台灣夜市,偶而來幾句台灣話,更屢獲市井小民的心;這次輝達亞洲總部想落腳台北北士科,過程充滿曲折但最終在新光人壽22日召開臨時董事會,確定將與台北市政府達成「合意解約」,新壽僅取回原始標金與成本,無條件退出北士科T17、T18地上權案。 北士科為何會如此受到重視,當初多數人看不懂這一場商界大戰,只知道輝達相中北士科T17、T18的土地,但原「地主」新光人壽在轉讓與否的「補償」上原本談不攏,北市府則依法行政,不想因為技術性保送輝達,而落入可能「圖利」財團的嫌疑。 為了探究背後奧秘,房地產專家陳碧源接受《艾瑞克IN新聞》專訪時說,對輝達而言,亞洲總部設在台灣,地理位置比設在新加坡、印度都要好,若輝達高層要到東北亞、東南亞或中國洽商,都很便利;至於在台灣選擇台北市,又是士林基河路,其緊鄰內湖科學園區,到松山機場也方便,且不少台灣科技公司都在台北,具有地緣優勢。 陳碧源說,當初輝達要為總部選址,就透過房產公司發文給北市府與中央,請他們提供可以利用的士地與國有地,相信輝達都有評估過,最後獨鍾北士科;陳碧源指出,以輝達這樣全球頂尖的大廠,「獨立」興建總部與廠房,不是首選、而是唯一之選,輝達絕不希望從建築開始,方方面面都被掌握,與台積電、AIT一樣,特別是總部的內部規劃、動線,尤其不希望被有心人安裝監視或監聽器等。 換句話說,如果照北市府的合約,台新新光金控必須先完成地上物的建築,再租賃給輝達,想必輝達是不會接受的;陳碧源指出,台新新光也不能什麼都不做,就同意讓輝達自己在T17、18蓋總部,因為根據官方合約,取得地上權的是新光人壽,即使新光金已被台新金併購,台新新光金控仍是承受人。 陳碧源指出,要幫輝達這樣的國際大廠找個家,並非沒有前例,艾司摩爾在林口就是以「專案」方式,透過區段徵收,直接由中央經濟部給艾司摩爾;目前中央在法規面可以解套的部分都做了,蔣萬安的北市府則秉持「依法行政」,否則可能落入柯文哲圖利的前車之鑑;只剩新壽是否讓地,但它的解約金與補償能否到位,是輝達、北市府與台新新光金控當初還在「高來高去」、僵持不下的原因所在…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7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解救青少年心理危機 福營國中楊尚青:讓每個孩子都被看見 #國中生 #青少年 #楊尚青 #福營國中 #艾瑞克IN新聞
近來校園憾事頻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邀請新北市福營國中校長楊尚青,暢談如何從教育現場出發,為孩子築起一道看不見的安全網。他表示,學校要做的不是「防範悲劇」,而是「提前看見孩子的需要」。 楊尚青接受主持人陳志仁和花俏妹訪問時指出,每一件遺憾事件背後,都藏著孩子的情緒沒有出口。他強調,國中生正處於情緒劇烈起伏的階段,若同儕關係、學業壓力或家庭互動出現裂縫,往往容易鑽牛角尖。 像是近年學生間的「關係霸凌」與「網路孤立」,他直言這是現代教育最難的課題。「以前吵架是面對面,現在是群組封鎖、限動排擠。」他說以女生來講,最常處理的就是閨蜜的問題,譬如說原本四個人是閨蜜,但其他三個聯合起來不理他,不跟他當朋友,那個挫折壓力是很大的。楊尚青說,在這個階段,朋友的重要性甚至超過父母,一旦被孤立或關係破裂,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天塌下來。」 面對這樣的青少年心理危機,校長認為學校要做的是「提前看見孩子的需要」;他分享像是福營國中每週都有輔導課與成長課程,從108課綱的生命教育、情緒表達,到實際的同儕關懷練習,讓學生有機會表達內心感受。楊尚青強調,「輔導課不是填表單,而是讓孩子覺得,學校有人在乎他。」 他說,像是有次學生在心情小卡上寫下「我想消失也沒關係」,老師立刻通報輔導室,溫柔地陪談、關心,結果孩子後來說,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大人真的在聽他說話。」楊尚青認為,這樣的「即時回應」正是學校最該強化的溫度。 他也呼籲家長,別只看孩子的成績,更要教他們「如何當朋友」。楊尚青也鼓勵家長放鬆,讓孩子依照興趣選擇未來發展,不必一窩蜂追求升學。他強調「有的孩子不愛念書,卻可能是學校裡最會跳舞、最擅長標槍的。教育的任務,是讓他被看見,而不是被比較。」 他表示,教育就像中醫,要培元固本。讓孩子的心理健康起來,比什麼都重要。他也相信,只要每位孩子都能在學校找到一處被看見的舞台,那就是他們能提供的最溫柔的防護網…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4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以慈悲照見生命 本願法師不化緣也能成就願行 #佛法 #本願法師 #梵唄 #滿願寺 #艾瑞克IN新聞
「我常說,修行不是逃離現實,而是學會在現實中淬鍊。還記得高中快升大學時,我就開始著手滿願寺的設計與建造。」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再度邀請了本願法師與知名作家張慰慈,暢談當年創建鶯歌「滿願寺」的心路歷程。 節目中本願法師提到,當時他不願向外化緣,而是靠著誦經做佛事所得,一磚一瓦地蓋起寺院。「白天誦經賺錢,晚上念夜校、畫設計圖,回到家還要看工地。」他笑說,那段時間幾乎沒休息,甚至兩鬢提早斑白。然而對他來說,辛勞並非苦,而是一種修行的實踐。 在談到信徒對寺院的護持時,本願法師語氣格外柔和。他提到,許多信眾願意把積蓄捐出,只希望道場能長久存在。「看到他們那麼辛苦,心裡真的很不忍。出家人有那麼大的福報,更應該懂得節制,不浪費、不奢華。」 「尤其知道許多信徒省吃儉用,只為捐一點錢給寺廟。他們的心如此純淨,讓我更不敢懈怠。」本願法師始終相信,修行不是擁有更多,而是學會放下。「當寺廟落成的那一刻,我知道那不只是建築的完成,更是心願的實現。」 本願法師與知名作家張慰慈在節目中,一起談起本願法師少年時期曾在墓地打工的經歷,那段被許多人避諱的經驗,卻成為他修行的重要啟示。 「那是許多人避諱的地方,但我卻在那裡學會面對生與死的真實。那段經歷讓我明白,恐懼是修行的起點,覺悟才是最終的歸處。」張慰慈在節目中聽後深受感動表示:「本願法師的故事讓人看到修行不是神話,而是人心最誠實的勇氣。」張慰慈的一番話,也讓本願法師感受到理解與共鳴,提到:「原來,我走過的苦與孤單,正是眾生也在經歷的試煉…」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2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喝茶不是老人專屬 坪林白俊育:須迎合年輕人 #白俊育 #台灣茶 #茶路 #講茶學院 #艾瑞克IN新聞
以產地到門市的連續觀察,直面「喝茶是老人專屬」的刻板印象。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茶路掌門林承志與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Tommy),邀請坪林茶農白俊育暢談,現在年輕人喝不喝茶,關鍵不在年齡,而在產品與場域的設計。 「以小份量作為入門門票、把標示做得一看就懂,並讓空間與活動回到年輕人的生活節奏。」白俊育認為,當可信度與可理解度同時上架,20–35歲從手搖飲回到熱泡不再是口號,而是正在發生的市場現實;節目以現場案例證明,只要入口被設計對了,嘗試率與回購便會自然上升。 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Tommy)在節目中直言:「台灣的年輕人對茶是有興趣的,但一開始多數是手搖飲。」他補充,入門門檻若仍停留在傳統溝通與大包裝思維,年輕客群就會停在觀望;反之,讓人「一次就懂」的訊息與份量,才能把好奇轉為嘗試。 主持人、茶路掌門林承志指出,食安陰影曾讓一批人轉向咖啡;要把人帶回茶席,證據與語言要能看得懂:無毒友善與批次可追溯不只在產地故事,而要上到標示層級;風味描述需要與使用情境對齊(花果香、焙火層次、發酵強度對應到適合的飲用場合與簡明參數)。當可信與可操作同時到位,嘗試率才會明顯提升。 節目回顧北中「像咖啡館一樣」的精品茶館的共同困境:「空間漂亮、選茶不差,卻常被租金與人力成本壓垮。」湯家鴻提醒,關鍵不只在好茶,更在生活連結:「它跟你的生活非常近,近到本來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從動線、客單到音樂與社交節奏,都要回答一題:年輕人下班會不會想走進來。 白俊育笑稱:「不是年輕人變多,是我們這些年輕人老了。」這句玩笑話折射了真實問題:「茶不是老人專屬,難的是把門檻設計得友善。」用小包裝打開第一次,用「看得懂」的標示與語言建立信任,讓空間與活動回到生活節奏;當年輕人可以在自己的日常裡自然地遇見、理解、分享一杯茶,「誰在喝茶」的答案,就會自己改寫…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lif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3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嘉南鷹雙姝吳羽昕、林紀紜 付出汗水證明實力 #福添福嘉南鷹 #女壘 #吳羽昕 #林紀紜 #艾瑞克IN新聞
在企業女子壘球聯賽中,福添福嘉南鷹隊向來是冠軍常客,隊內高手如雲。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體育節目「企業女壘週報」邀請了吳羽昕與林紀紜分享壘球場上點點滴滴,主播楊博智戲稱正因為處在冠軍球隊中,她們倆人是「夾縫求生」。對此,她們也坦言,在隊上競爭極為激烈,前輩學姊實力堅強、位置難撼,但也因如此,她們更學會在壓力下磨練自我。 談到壓力,林紀紜坦言,曾因外界期待過高而陷入低潮。「大家說我今年能超越李思詩,反而讓我更緊張。」她說,如今懂得回歸初衷,只專注在每一次的擊球。 林紀紜笑稱,前方每個位置都有比她「大隻」的學姊,但她仍努力嘗試不同守備區,找尋出場機會。吳羽昕則以穩定打擊與速度見長,從新人時期就挑戰盜壘王寶座,認為「享受比賽」才是長久之道。也由於這份「不被取代」的信念,成為兩人突破困境的最大力量。 吳羽昕與林紀紜的情誼始於國中,兩人一路同校至大學,從競爭對手變成最信任的隊友。回憶起最初,她們笑說國中時「互看不順眼」,但隨著共同經歷訓練與比賽,逐漸建立深厚默契。高中時期,兩人同入代表隊,在最辛苦的訓練裡互相扶持,從此成為壘球路上的「革命情感」。 兩位球員都在國中階段離家訓練。吳羽昕來自南投山區,因熱愛跑步被教練發掘而踏上壘球之路;林紀紜則從雲林遠赴南投,只為追求「能打球的夢」。她回憶,母親起初誤以為壘球是鉛球非常危險而反對,直到她努力完成英文考試證明決心,才終於獲得支持。 多年相伴,兩人不僅是隊友,更是彼此最堅實的後盾。林紀紜說,真正讓她感受到友情的是「當我遇到問題,她總會給意見;她有困難時,我也會鼓勵她」。這份互信與坦率,使她們在比賽與生活中都能保持穩定節奏。 在福添福嘉南鷹強盛的陣容中,吳羽昕與林紀紜仍持續進步,展現「夾縫中求生存」的精神。她們用堅持與默契證明,即使球隊上有許多實力出眾的選手未必能上場,考驗著每位球員的心智,但兩人異口同聲表示,唯有持續提升自己,等待機會來臨時,才能讓教練無法忽視…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lif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24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第一時間搶進花蓮光復救災 新北消防特搜回憶緊急時刻 #災情 #光復 #花蓮 #新北市消防局 #艾瑞克IN新聞
樺加沙颱風沒有登陸台灣,9月22日晚上花蓮被列入降雨警戒,連同台東被發布超大豪雨特報,此時,全台主要縣市消防局或特搜大隊都箭在弦上,隨時待命,23日新北市消防局特搜大隊副大隊長陳政彥,向花蓮縣消防局方面聯繫,是否需要支援,得到正面回覆時,陳政彥立即整裝,與長官率隊前往花蓮。 陳政彥接受《艾瑞克IN新聞》專訪時說,23日下午5點半第一支先遣部隊出發,晚上8點,第一梯次大部隊集結,總共88人,包括5支特搜人員、義消、醫療組的醫生及護理師,還有民間救難團體,他說,當時收到訊息,馬太鞍橋已被洪水沖斷,有部分民眾受困,事不宜遲了。 陳政彥表示,之前有水患與水域救援經驗,例如2024年山陀兒颱風,造成金山、萬里淹大水,這次備妥橡皮艇、破壞器材、防寒衣、救生衣等,然而到達現場-花蓮光復糖廠指揮中心,才發現災情比想像中還要嚴重,本以為兩、三天就能結束,但卻輪替9天、3梯次。 事實上,新北消防特搜人員前往花蓮時,直到宜蘭南澳鄉,天氣還相當不錯,陳政彥覺得一路上蠻順暢的,22台車、88人部隊,浩浩蕩蕩南下,但是,先遣部隊回報「台11甲」路斷,需開往台東長濱,再繞「台9線」北上;進入花蓮後,風雨交加、土石滑落、路面崩塌,果不其然,一輛救助器材車耗損無法前進,幾分鐘後,竟有一台器材車被落石擊中。 陳政彥趕緊詢問是否有同仁受傷,幸好,但也是千鈞一髮,就差不到一秒鐘,落石砸中後車窗,一來一往,折騰些許時間,陳政彥當機立斷要同仁把遇險車駛離山壁,後來該車仍駛抵光復災難指揮中心,而整趟車程耗費7.5小時;到達現場,聆聽指揮中心簡報,竟有168件報案受困與失聯情況,讓「新北大部隊」都緊張起來。 陳政彥回憶道,第一時間在凌晨搜救時,其實是很艱困的,除了要涉水,有時水高及腰,有時還遇水量暴漲,跟當初在新北預想是兩種情況,「當資訊不對等時,精準判斷並不容易」,尤其是前兩天,依然下著滂沱雨勢,直到第3天才放晴,重機械與山貓才陸續進場…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5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史上最瞎罰單申訴理由 新北交通裁決處:說自己見鬼了 #罰單 #申訴 #交通違規 #新北市交通裁決處 #艾瑞克IN新聞
被開罰單了!許多民眾都覺得自己好委屈,決定申訴去!《艾瑞克IN新聞》再度邀請新北市交通事件裁決處申訴課課長劉彥廷登場,聊聊那些「比八點檔還離奇」的罰單故事,最扯的還有民眾用「遇到靈異」「被下降頭」為理由來申訴自己被開罰單,讓他們苦笑不得。其中像是近來許多假車牌在路上大違規,卻害真車主收鉅額罰單,劉彥廷表示,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報警備案,並憑報案單向裁決處申訴,才能自保。 劉彥廷說,近年最頭痛的案例之一,就是偽造或冒用車牌。有人甚至在網路上買「假牌」掛上車繼續跑生意,結果波及到真正的車主。劉彥廷提醒:「有民眾一天收到20幾張罰單,結果車主人還待在新北,車卻在彰化狂飆。」 還有不少駕駛自以為聰明,用翹起車牌、塗反光漆等方式逃避攝影機。劉彥廷笑說,看起來或許能規避檢舉,但只要被警察攔下來,這類行為屬於「遮蔽牌照」,罰金動輒上萬元,還可能被要求臨檢、重新驗車。他提醒大家,想省一張罰單,結果反而整個錢包的錢都飛了,真的划不來。 在眾多創意申訴中,他說還有人辯稱自己有「繫安全帶」,只是「背包的帶子比較細」。不過劉彥廷說,交通裁決處真的會去比對照片,確認安全帶的粗細與位置,他也請民眾不要再拗了,笑指「還要比對包包帶子的寬度,真的感覺這工作越來越像法醫鑑識。」 劉彥廷也表示,外送員與計程車司機是申訴大宗,因為一張罰單往往吃掉他們一天的收入;劉彥廷說完全理解他們的無奈和辛苦,也強調會查明是否誤罰,但若證據確鑿還是得依法處理。「我們知道他們辛苦,但安全與法規不能妥協。」他說。 許多民眾申訴時都希望能「打個折」。但劉彥廷無奈表示,所有金額都是依交通部明訂基準,「我們後台也不能改金額啦!」若真的有誤開或條文引用錯誤,才可能調整,但絕非用求情的方式就能減輕。 對五花八門的申訴,劉彥廷印象很深的案例是一位民眾聲稱自己被「下降頭」,因此才會不停違規、被開罰單。他說對方每收到一張就申訴一次,理由從「鬼遮眼」到「被附身」都有。劉彥廷笑說:「我們都很想回他,這類問題要不要去行天宮請示一下…」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3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一曲梵音一念願心 本願法師梵唄弘揚佛法之路 #佛法 #本願法師 #梵唄 #滿願寺 #艾瑞克IN新聞
釋本願法師以音聲弘法、以願行度眾,從少年薰修梵唄到創建道場鶯歌「滿願寺」、培育弟子,本願法師修習佛法如同梵唄,柔和卻深具力量。而在弘法的過程中,他也影響了許多世俗中的人,其中包括昔日在知名企業擔任專業經理人的張慰慈。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邀請了釋本願法師與知名作家張慰慈,談起兩人因一場告別式結緣,那是關於張慰慈父親的喪禮;讓張慰慈從本願法師的誦經聲裡,聽見了安定與慈悲。 1972年出生的釋本願法師,自幼便展現對佛教音聲的深厚感應。未出家前,他曾在墓地打工,為往生者整理墓碑、除草、清掃。當時的他並未覺得畏懼,反而在那片靜默之地,生起對「生死無常」的深層思索。國小六年級那年,本願法師初次接觸寺院的梵唄,清澈的聲音使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寧靜與歸屬;自此,成為他與佛法之間的橋梁。 後來,本願法師拜入佛門梵唄泰斗「上廣下慈老和尚」座下學習,嚴謹的訓練讓他體會到音與心合一的重要。多年修持下來,他的聲音帶著慈悲與力量,成為眾生心靈的慰藉。 2003年,本願法師為報四重恩,創建「佛世界道場」。當時經費有限,他白天監工、夜裡誦經祈願,親手參與每一磚瓦的建造。五年後,鶯歌滿願寺大雄寶殿正式落成,以願力圓成的修行成果。近年,本願法師又投入新竹觀音佛寺的建設,希望將弘法教育與文化推廣結合,打造一座能讓世人修心養性的道場。本願法師說:「建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眾生有安住之所,心能靜,法就能入。」 為深化佛法內涵並貼近現代社會,2018年,本願法師取得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學位。他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佛法,並透過電視弘法、講座與社會活動推廣佛教文化。他認為:「弘法要入世,才能真正接引現代人。」 本願法師長年推廣梵唄教育,成立梵唄研修課程,培養新一代法音傳人。他以親切溫和的教學方式,帶領學員體會「聲中有法、法中有心」的深意,讓佛教音樂不再只是儀式,而是一種修行的實踐與文化的傳承。 知名作家張慰慈原在企業界擔任專業經理人,生活忙碌、節奏快速。直到父親離世的那一天,她在悲痛中聽見本願法師的誦經聲。那是一場莊嚴的告別式,法師的慈悲,透過音聲低沉而穩定,像一股溫柔的力量,撫平她的悲傷…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34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從用腳踢茶到制度化評鑑 陳右人:為台灣茶開新路 #陳右人 #台灣茶 #茶路 #講茶學院 #艾瑞克IN新聞
「一袋茶葉,早期老行家只要『踢一腳』,便知道比重與價格多少。」這段江湖傳奇,正是台灣茶產業隱性知識的縮影。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主持人茶路掌門林承志與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Tommy),邀請茶業改良場前場長陳右人回望茶產業自外銷轉內銷與「還茶於農」之後的歷程,直指關鍵不在浪漫敘事,而在系統化的人才梯隊與可被市場信任的標準。 說起陳右人,自民國100年(2011年)借調回任場長起,他推動茶葉感官品評認證系統與丙級製茶師等制度,嘗試把師徒口耳相傳的功夫,轉譯成可擴散、可驗證、可升級的公共能力。他的盤算簡潔而宏觀:以標準重聚產業價值鏈,以教育補上世代斷層,讓台灣茶重新長成一門「能規模、可溢價」的現代產業。 民國七十年代後,台灣茶逐步由外銷轉內銷,「自產自製自銷」固然喚回了茶權,但也帶來規模切碎、品牌分散、驗證薄弱的副作用。陳右人坦言:「門市與小廠林立,單點風景更美,卻難以支撐長鏈投資與國際溝通的共同語言。當市場信任仰賴個別店家的『行家踢一腳』,產業便容易被經驗綁架、被價格帶著走,議價權與技術累積皆難以沉澱。」 「踢茶看比重」、「手捻辨熟成」、「併堆調勻香氣」…這些看不見的技藝,需要長時程的身體記憶。然而青年多半先赴異業累積能力,回鄉投入茶業時,管理思維有、古法手感卻不足。結果是產線可運作、風味難複製,世代傳承斷在關鍵的臨門一腳。陳右人提醒:「沒有結構化的訓練梯道,產業很快「會做產品,卻做不出經典」。 為了把師徒秘訣轉成公共資產,陳右人在任內完成茶葉感官品評認證系統,並推動丙級製茶師考照,把「看、聞、嘗、評」的流程、指標與誤差都制度化。標準不是抹平風土,而是建立可比較、可教學、可升級的共同底盤;一旦底盤穩固,地方風味與名莊敘事才有可信度,國內外市場也才有可被驗證的溢價依據。 制度向內穩盤,教育向外擴圈。陳右人設計循序漸進課程,面向準從業者、現職店家與純興趣者,讓消費者不只「喝得喜歡」,更能「說得明白」。當品飲變成共享語言,社群會產生躍升式的話題波峰。「一次議題帶動一次進場,需求升溫刺激供給創新,形成小而密集的產業脈衝,避免平緩下滑…」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lif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34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嘉南鷹葉貴萍、陳喜晏無聲默契 青春壘球的力量 #福添福嘉南鷹 #女壘 #葉貴萍 #陳喜晏 #艾瑞克IN新聞
福添福嘉南鷹隊今年在「企業女子壘球聯賽」戰績橫掃各隊,以28勝2敗王者之姿進入季後賽,其中兩位新生代球員葉貴萍、陳喜晏在賽場上代表青春活力新力量、展現福添福嘉南鷹雄厚的球員實力。葉貴萍、陳喜晏接受了《艾瑞克IN新聞》體育節目「企業女壘週報」主播楊博智專訪,暢談如何兩人的成長與默契,不僅在球場上展現精進的球技,私下也以真摯的友誼鎖定未來目標。 對於嘉南鷹的兩位年輕戰將葉貴萍、陳喜晏,主播楊博智笑稱她們是「聯盟的無聲殺手」,話不多、表情淡定,但一上場就以快狠準的動作掌握比賽節奏。 葉貴萍以打擊「怪力少女」著稱,防守外野幾乎沒有死角;陳喜晏則以穩定打擊與冷靜判斷著名。兩人雖少言語,卻能在關鍵時刻心領神會。「此時無聲,甚有聲。」這份默契,是多年訓練與相互信任的結晶。 葉貴萍每一年都讓自己「升級一個等級」,從校園聯賽一路晉升企業聯盟,再入選國家隊。她的努力,讓球迷見證一位外野強打的養成。而陳喜晏,高三時就以最年輕的身份轟出全壘打,展現強烈的競爭心與潛力。 她們彼此依賴,並靠實力站穩球隊位置。葉貴萍說:「能進國家隊,不是因為誰帶誰,而是各自有能耐。」兩人同為嘉南鷹的主力野手,默契十足,平時少話,卻能在比賽中以眼神傳遞戰術。 兩人不僅是隊友,更是彼此的精神支柱。擔任游擊手的陳喜晏笑著說:「因為後面是她,我才敢放鬆、做自己。」這句話透露出對葉貴萍的信任。她們在場上互補,場下則互相傾聽。 其中,節目也提到如果有一天葉貴萍被挖角旅外日本時,陳喜晏立刻一句「我跟她去」,展現兩人深厚情誼。她們彼此砥礪、互相支持,讓比賽之外的關係更顯溫暖;多年相伴,她們從國中、高中到企業隊,成長軌跡幾乎重疊…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lif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23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于朦朧之死震撼國際!法律失聲與政治封口的中國 #真相 #于朦朧 #法律 #中國 #艾瑞克IN新聞
「中國連前總理李克強的死亡真相都能封口了,一個演員于朦朧算什麼?」中國男明星于朦朧離奇身亡,引發外界懷疑「被自殺」,中國官方雖聲稱「意外死亡」,但消息一出即遭全面封鎖,相關關鍵字、消息在微博、抖音等社群平台被刪除。 在最新一集的《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特別邀請了長期關注中國議題的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律師兼會計師王朝正,分別從政治與法律的角度,來分析整起事件的諸多疑點,于朦朧事件似乎與中國長年處理「敏感人物」的手法如出一轍,構成一條熟悉的壓制真相的路徑。 公都盟執行長張宏林分析,中國近年多起「疑似被自殺」案件皆有共通特徵:警方第一時間封鎖現場、拒絕公開監視畫面、延宕或操控法醫報告,使「自殺說」淪為維穩話術。 律師王朝正則指出,依照正常法律角度來看,死亡案件應有完整的調查、蒐證、法醫鑑定等司法程序;更最重要的是針對案發當時的周遭證人、家屬或者相關對象進行訊問,追查真相程序理應繁瑣又謹慎。「所以很難想像如此重大的案件可以在不到半天,就能完全排除他殺可能性。」 節目中,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也將于朦朧事件與李克強之死對照,指出兩者的輿論處理幾乎一致:先「降溫」、再「封口」、最後刪除所有相關字詞與訊息。「中國政府最害怕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人民產生共感、進而形成政治情緒。」 張宏林進一步分析表示,官方壓抑哀悼與討論,目的在切斷社會的情感連結。這樣的高壓手法雖能暫時消音,卻讓社會信任進一步崩壞。「當人民連哀悼都要小聲,真相自然會永遠沉默。」此話引起網友強烈共鳴,也凸顯在中國體制下,連死亡都可能成為高度政治敏感議題。 「真正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社會對謊言的習慣。」從藝人到公務員,每個人都可能在體制中被犧牲,而沉默成為唯一安全的選項…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34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別以為罰單不簽不收就沒事 新北交通裁決處:違規事實照樣開罰 #罰單 #申訴 #交通違規 #新北市交通裁決處 #艾瑞克IN新聞
許多民眾都有交通罰單申訴的經驗,網路節目《艾瑞克IN新聞》邀請到新北市交通事件裁決處申訴課課長劉彥廷,他接受主持人花俏妹和陳志仁訪問時說,讓他們苦笑不得。另外對許多民眾常常使用的「撇步」像是拒簽罰單、「牽車偷吃步」等等,他也在節目一一告訴大家這些「招」到底有沒有用。 劉彥廷笑說,有駕駛以為「不簽名、不收罰單就不算成立」,但事實上警察只要完成告知權利程序(例如五天內可繳款、可到裁決處申訴等),罰單依然生效。他提醒大家,拒簽不代表沒事,別以為這樣就可以規避罰單。 交通申訴榜前三名:方向燈、闖紅燈、不禮讓行人 去年「行人地獄」議題發酵後,交通部修法加重「不禮讓行人」罰則,也使這項違規暴增;另外針對最常遇到申訴的三種樣態,劉彥廷指出,前三大申訴案件分別是:沒打方向燈,闖紅燈,以及不禮讓行人;經常有許多民眾被開罰單的超速,反而不在榜上,他說,這是因為超速都是機器拍下的就是事實,比較沒什麼好辯的。 劉彥廷也分享,駕駛人的申訴理由真的是五花八門,常見的有:「照片那個人不是我」,還有闖紅燈者堅持「那是橘燈不是紅燈」,即使調出影片,大家一起看畫面,民眾還是咬定自己沒錯,他笑說:「這時候我們都會很想建議對方去驗色盲。」另外還有看過民眾經常來申訴,每次申訴的理由都跟「靈異」有關係,不是「被下降頭」就是「被附身」,讓他們真的苦笑不得。 針對一些民眾,是因為紅燈時牽著機車偷渡過路口被開罰單來申訴,認為自己當時應該是行人,不該被開罰單,劉彥廷特別澄清:「法院已判定牽車仍屬駕駛行為,等同闖紅燈。」他說除非是機車真的壞掉、完全不能發動,才不算違規。 此外,針對一些錯誤的概念,劉彥廷也特別做說明,像是外界以為檢舉人能領獎金?他表示「完全沒有,一毛都沒有!」還有很多民眾認為紅線停車「只是買瓶水為何被開單?」他說,紅線24小時禁止停車,就算停一秒都算違規,提醒民眾勿存僥倖,不然「你那瓶水可能變成全台最貴的一瓶…」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polit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33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張慰慈以蔬食實踐佛法人生 料理是修行也是分享 #佛法 #藏傳佛教 #蔬食 #無肉之歡 #艾瑞克IN新聞
「當我們選擇蔬食時,不只是減少肉類,而是學習用一種更慈悲、更正念的方式來對待世界。」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再度邀請知名作家張慰慈,暢談自己選擇蔬食的心路歷程。張慰慈表示,飲食並非僅是身體的補給,更是心靈的修行;透過這樣的飲食方式,她感受到與生命更深層的連結,也讓生活回歸簡單與安定。 在節目中,張慰慈被問到為何會決心走向「佛法生活」?她表示,經歷事業的起伏後,逐漸將重心轉向身心健康,尤其皈依藏傳佛教的過程中,讓她更加體悟「慈悲」與「感恩」的重要,並自然地融入飲食選擇。「佛法教會我放下執著與慾望,而蔬食則是最實際的生活實踐。這份選擇,讓我不只照顧自己,也將善意擴及他人與環境。」 張慰慈的飲食日常簡單卻充滿幸福。她習慣在早餐準備一碗溫熱的燕麥粥,搭配當季水果與堅果,補足營養也讓身體有安定能量。午餐常見的是多樣化的蔬菜便當,像是炒青江菜、豆腐佐香菇,既清爽又均衡;晚餐則偏向清淡,一碗南瓜濃湯或蔬菜湯搭配全穀飯,就能帶來溫暖與滿足。她強調:「蔬食不是犧牲,而是讓自己用更健康的方式好好善待身體。」 在節目中,她談到自己對料理的態度。對她而言,做菜不是繁複的技術挑戰,而是一場專注的過程。她喜歡邊切菜邊默念感恩,體會食材的自然風味。她說:「當我在廚房裡專注料理時,其實就是在修心。」例如她常煮的番茄羅勒義大利麵,只需幾樣簡單食材,就能呈現清新的風味;她也愛以香菇、芹菜與紅蘿蔔熬製蔬菜湯,讓家人朋友在分享時感受到暖意。 張慰慈特別喜歡邀請朋友到家中,品嘗自己用心準備的蔬食料理。她不急於說服大家立即成為純素者,而是建議「先從減少肉開始,一週一日不吃肉」。朋友們常驚訝於蔬食的多變與美味,這些回饋讓她覺得喜悅倍增。她說:「分享這條路,不是壓力,而是一種快樂。」因為當身邊的人因飲食而變得更健康時,這份幸福也會自然回到自己身上。 《無肉之歡》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個推廣正向生活的媒介。張慰慈用自身的故事與料理方式告訴觀眾,蔬食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修行。當人們以正念和慈悲出發,能同時滋養身體與心靈,並帶動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她堅信,當每個人都願意從一餐開始改變,世界就會因此更加溫柔與美好…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32 minutes

艾瑞克IN新聞
資深媒體人陳志仁、李彥謀強強聯手暢談台灣國內外大小事,即時分析新聞內幕並掌握時事脈動,歡迎喜歡聽「眉角」的朋友們,準時收聽「艾瑞克IN新聞」!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