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5/v4/8b/4c/0b/8b4c0b89-8ac2-9fbc-251e-eda24d7de698/mza_18379108962332411201.jpg/600x600bb.jpg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RTHK.HK
53 episodes
9 months ago
教授旅遊日語、日常生活會話、不同場合的談話內容和方法
Show more...
Language Learning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is the property of RTHK.HK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教授旅遊日語、日常生活會話、不同場合的談話內容和方法
Show more...
Language Learning
Education
Episodes (20/53)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27)聽眾交流會
「日語自遊行」與大家相處過一年後,終於到了暫別時。經過一年的學習,大家的學習成績怎麼樣?學習期間有遇到困難嗎?為了解大家的反應及意見,節目特別在尾聲前舉行了一次交流會,與聽眾交換學習日文的心得。 在交流會上,大家的表現十分出色,聽眾中有75歲的伯伯、有問佐佐木恭子校長及侯清儀老師可以如何自學日語、何時寫漢字何時用平假名、日文有懶音嗎、又為甚麼很少用「あなた」稱呼對方... 就一起分享交流的氣氛吧,及...後會有期!
Show more...
19 years ago
21 minute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26)歡送會
日本人的謝師宴多由家長會統籌,除了享用食物,也有學生表演歌唱,最後給老師送上禮物。一般來說,小學和中學的謝師宴,都是全級各班一起舉行,規模較大。 日語漢字也有「餞別」二字,但日本人的具體做法跟中國人稍有不同。中國人習慣請離國(如留學、移民)的朋友吃一頓豐富的;日本人卻會送上現金,讓對方多一點「盤川」,是一份禮貼又實際的心思。對於搬遷的鄰居,可以送五千日元、朋友則送一萬日元。注意不要送「四萬」日元,因為四是不吉利的數字;要送,可送三萬或五萬日元。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7 minutes 28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25)商量
日本人重視手信,每逢外遊,必定買手信回鄉送給親友,包裝精美的糖果、茶葉都是手信之選。從禮物的選擇以至包裝,日本人都花盡心思。如要隆重其事,產自關西的新鮮河豚,可算是名貴之選。 值得留意的是,西方人接受禮物,習慣即場拆開,以示欣賞對方的心意。日本人與中國人一樣,認為當著送禮者面前拆開禮物是失禮,收下禮物後說聲謝謝才是禮貌。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9 minutes 13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24)生日
從前,日本人並不流行舉行生日會。直至70年代經濟起飛、社會開始富庶後,日本人才流行為小朋友舉行生日會。 說到生日,根據日本傳統,20歲那年的1月15日,各地都會舉行成人典禮,慶祝年輕男女長大成人。 日本人到了42歲稱為「初老」,從這時開始,才能稱生日為「壽」。77歲稱為「喜壽 」,88歲稱為「米壽」,99歲稱為「白壽」。每年9月15日,日本各地都舉行敬老活動,政府在報紙發佈「長壽者名單」,恭賀百歲以上的老人老當益壯。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8 minutes 36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23)探訪(2)
較昂貴的壽司拼盤,千萬不要露出寒酸相。 順帶一提,到日本人家裡拜訪,不宜送花,因為根據日本傳統,送花代表對方家裡有喪事,或是舉行祭祀之事。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7 minutes 33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22)探訪(1)
中國人也好,日本人也好,到親友家探訪,總會帶一點手信,以示禮貌。日本人喜歡給親友送上糖果,在禮物紙未流行的年代,日本人會用一塊大布來包裹糖果。時至今天,日本百貨公司會為客人把禮物包裝得美輪美奐。 每年六月底至七月中和和十二月底至一月初,是日本人送禮的高峰期。上司、長輩、同事、好朋友都是送禮對象,禮物可以是食品、生活用品,不必貴重,最重要是心意,因為送太貴重的禮物而令對方不安,反而是失禮,這跟中國人的「物輕情重」不謀而合。為了表示謝意,日本人也有回禮的習慣,受禮人會送一件價值相若的禮物給送禮人,...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8 minutes 22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21)在醫院裡
日本人到醫院探病,除了水果和花,也會給病人一點金錢,讓對方買些日用品,以表心意。禁忌方面,不要帶香味很濃的花去探病,以防病人對花香和花粉敏感。第二,不要帶有根的植物如盆栽,因為「根」的讀音和解作「長期臥病」的日本語發音近似,意頭不利。 日本人患上感冒或傷風,多數買成藥。日文漢字有「医院(いいん)」和「病院(びょういん)」之分,前者是指私人執業的醫務所,後者才是指為病人動手術的醫院,我們千萬不要以偏概全,胡亂瞎猜日語漢字的意思。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5 minutes 9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20)提議、接受、婉拒
日本人和香港人乘搭交通工具時,習慣大異其趣。香港人分秒必爭,隨時隨地拿起手提電話就談個沒完沒了;日本交通工具卻是禁止使用手提電話談話的,為免影響裝有「心臟起搏器」的乘客和製造噪音。早上五時至九時和黃昏下班時間,日本鐵路設有「女性專列」,即使專供女性乘搭的鐵路列車,以避免女性受到男性的性騷擾。此外,部分座位專為長者而設,請乘客讓座予長者。長者一頭銀髮,因此這些座位稱為「銀座」。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7 minutes 49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8)轉告、傳達
日本處於太平洋地震帶,佔全國領土三分之二的山地都是由火山活動所形成,著名的旅遊點富士山就是一個睡火山,幸好在1707年爆發後,沉睡至今三百年。因此,日本溫泉亦多,成為溫泉愛好者「泡湯」的勝地。 從另一角度看,日本自古以來飽受地震的威脅。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都是史上傷亡重大的地震事件。如果地震是由於海底板塊移動,則會演變成海嘯,海浪湧到岸上,造成重大傷亡。海嘯的英文Tsunami便是源自日語的「津波(つなみ)」。本集教你關於地震的詞語和會話。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7 minutes 7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9)忠告、接受忠告
香港人參加婚宴,流行送現金「做人情」,「入場費」每位約為三百至五百元。日本婚宴習俗跟香港的有何不同? 日本新郎不用接新娘,不用付「開門利是」或被玩弄一場,此其一。如果親友沒空參加婚宴但有送禮金,主人家事後會回贈一份禮物給這位朋友,價值約為禮金的一半,以示謝意,此其二。此外,除了基督教儀式、日本婚禮亦有神道式,在神社舉行,由神官主持,並邀請新郎和新娘的親友、媒人、上司和恩師一同見證。 至於相似的地方,包括男方要給女家送聘禮,女家亦會為新娘準備嫁妝,多為傢俬。本集教你提出及接受忠告的會話。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7 minutes 5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7)留言
博覽會(Exposition)起源自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當時,大英帝國殖民地廣佈全球,國勢強盛。為了展示工業生產的成績,由1847年起,英國藝術協會每年舉辦工業產品及工藝品博覽會,由會長,即是維多利亞女皇的丈夫Albert 親王規劃。後來,博覽會擴大至國際規模,藉此顯示強盛的國勢。1850年,水晶宮萬國博覽會在英國海德公園舉行,進場的老百姓大開眼界。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萬國博覽會──日本愛知縣萬國博覽會於今年3月25日開始,為期一百八十五天,主題為「自然的睿智 」( Nature's Wisd...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9 minutes 36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6)讚賞•謙恭2
香港人的「飲茶」文化,是指大家相約上茶樓聊天和吃點心,而不是請對方回家喝茶,「茗茶」只屬少數有閒階級的嗜好。日本人的「飲茶」文化,則稱為「茶道」,除了講究煲水、沖茶、選擇茶葉等等細節,亦包含如何有禮得體地待人接物,好讓主客盡歡。「茶道」這種傳統功架,每個家庭主婦尤其應該懂得。不少現代日本女性出嫁前,會特地到茶道學校惡補一番,以求出嫁後做個懂得大體的女主人。日本人重視禮貌,即使表達相同意思,亦會因為對方是長輩或上司而須要使用不同的字眼、助語詞、語調、句法等等,這就是日語文法中的「敬語」。日本人招待客人...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6 minutes 29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5)讚賞•謙恭
圍棋源自中國,卻在日本得以發揚光大。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早於西漢時代開始。公元六世纪末以後,中日交往愈加密切。唐朝時,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前來中國。随同遣唐使者到中國的留學生吉備真備、阿部仲麻呂等,以及最澄、空海、園仁等和尚,回國後都積極傳播中華文化。留學生吉備真備留華十九年,辨正法師留華三十年,二人都是圍棋愛好者。歷代到中國唸書的日本留学生和工作人員,不少學得一手好棋,對圍棋的傳播起了積極作用。明治维新後,日本圍棋到了全盛時代,圍棋被稱為「國技」。今天,日本是世界上圍棋最發達的國家。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9 minutes 58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4)建議•婉拒建議
建議•婉拒建議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8 minutes 32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3)建議•接受建議
日本法例規定,二十歲才是成年,所以酒類飲品不售予二十歲以下的人士。日本人的飲酒文化跟洋人大有分別。除了燒酒和啤酒,日本人會配合食品而選擇酒類,例如吃懷石料理時會飲清酒。浸完溫泉全身熱暖,飲杯啤酒是最佳享受。下班後飲兩杯是上班一族的例牌動作。近年,愛好飲酒的日本女性愈來愈多,辦公室女郎一邊飲酒,一邊互訴心事。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8 minutes 23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2)請求准許•拒絕
「尺八」是日本傳統樂器之一,是一支竹造的簫,因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事實上,「尺八」是源於中國東漢時期,在一千三百年前東傳日本。「尺八」可以獨奏、重奏或樂隊合奏。「尺八」用氣吹奏,樂手以男性為主。日語漢字裡的「琴」或「箏」,是指古箏,演奏者多為女性。漢字裡的「和太鼓」是指鼓。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8 minutes 22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1)請求准許•允准
日本「浮世繪」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因內容描繪「浮世」的歌舞伎和花街柳巷的風俗而得名。「浮世繪」版畫的特點是以木版印刷,大量生產,價錢大眾化,易於購買。起初,市場上只有單一墨色印的畫(稱「墨摺繪」),不久出現了「赤板」,以红為主色,再加印黄和綠,在日本繪畫史上開創新的境界。「浮世繪」在十九世紀後期流傳至歐洲,莫內、梵谷等西方印象派畫家,皆受日本主義的影響。大家常見的「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就是流傳最廣的浮世繪之一。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9 minutes 29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10)邀約•婉拒邀約
棒球在日本非常流行,有人說,原因是它跟日本傳統運動如劍道、相撲等有一個共同點:對打的雙方先進行目光接觸,定一定神,然後才出手。西方的運動比較劇烈,受傷的機會較多;相比之下,日本的運動不會太劇烈。以傳統的日本運動相撲為例,簡單來說,相撲手是在有限範圍內把對方推出界外。不過,近數十年,源自西方的足球在日本流行起來。有人說,這是因為近代日本人多吃肉類,吸收豐富營養,體質比前代的人強壯,可以媲美西方人。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7 minutes 55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9)邀約•接受邀約
史提芬史匹堡執導的《藝伎回億錄》(根據同名著作改編)請來中國女明星章子怡、楊紫瓊和鞏俐扮演日本藝伎,此「伎」不同彼「妓」,「藝伎」(geisha)和「歌舞伎(kabuki)」也不一樣。 「歌舞伎」起源於十七世紀初,一位叫做阿國的女祭司在京都從事宗教的念佛舞蹈演出。為了吸引觀眾,阿國在舞蹈編排中加入簡單故事,並且女扮男裝。在阿國的影響下,「遊女」(娼妓)也相繼模仿,產生許多「遊女歌舞伎」的組織。德川幕府於1629年下令取締,公佈禁止女人演戲的法令,直到明治維新(1868年)為止才下令解除。唯沒有女演員...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7 minutes 15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8)拜託•婉拒拜託
拜託•婉拒拜託
Show more...
19 years ago
18 minutes 17 seconds

香港電台:日語自遊行(I、II)
教授旅遊日語、日常生活會話、不同場合的談話內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