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b3/88/44/b388449e-d15b-0da7-a450-a76a0fc734c1/mza_9037762427818196477.jpg/600x600bb.jpg
半導體.人文情
IC之音竹科廣播|何致中 主持
14 episodes
5 days ago
在沒有積體電路產業的年代,一群年輕知識分子,肩負著為國家開疆闢土的使命。 他們從清晨的早餐桌出發,走進實驗室、走向世界,從技術移轉到自主研發,走出了一條屬於台灣的半導體之路。 台積電開創全球唯一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海外人才返鄉、本土團隊協力,企業文化與工程師精神,讓技術從追趕到領先,成為世界焦點。 如今,迎接未來,人才成為最重要的變數。 從半導體學院到中學科普,從工程現場到人文課堂,台灣正用另一種方式,把科技與文化一起推進。 《半導體・人文情》透過聲音記錄產業故事,讓這一段走過的路,銘刻下深刻的印記。 本節目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播出。
Show more...
Technology
Personal Journals,
Society & Culture,
Science
RSS
All content for 半導體.人文情 is the property of IC之音竹科廣播|何致中 主持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在沒有積體電路產業的年代,一群年輕知識分子,肩負著為國家開疆闢土的使命。 他們從清晨的早餐桌出發,走進實驗室、走向世界,從技術移轉到自主研發,走出了一條屬於台灣的半導體之路。 台積電開創全球唯一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海外人才返鄉、本土團隊協力,企業文化與工程師精神,讓技術從追趕到領先,成為世界焦點。 如今,迎接未來,人才成為最重要的變數。 從半導體學院到中學科普,從工程現場到人文課堂,台灣正用另一種方式,把科技與文化一起推進。 《半導體・人文情》透過聲音記錄產業故事,讓這一段走過的路,銘刻下深刻的印記。 本節目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播出。
Show more...
Technology
Personal Journals,
Society & Culture,
Science
Episodes (14/14)
半導體.人文情
EP13 : 量子電腦與應用,台灣的切入點在這裡! Ft. 國立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牟中瑜教授
「量子科技這件事情,一定會進入我們的科技中。」量子疊加與量子糾纏,這兩個名詞常讓大家聽得雲裡來、霧裡去,牟中瑜院長深入淺出舉例說明,帶你從一隻貓、一束光,一秒撥雲見日!量子電腦對我們的生活、半導體產業,有哪些影響?台灣的發展優勢又是什麼?為什麼牟中瑜會說:「台灣在_____這一塊做得很好,這是台灣在量子電腦、量子科技極佳的切入點!」這個極佳的切入點,就在本集節目18:45,一點即聽!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Show more...
5 days ago
21 minutes 25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12 : 3D x 3D 創新不再只是尺寸的競爭 Ft. 國立陽明交大產學創新研究學院院長、前台積電技術長暨研發副總經理 孫元成
「摩爾定律不是到終點,只是換了一條路走。」孫元成院長談起半導體的演進,語氣平靜卻堅定、充滿樂觀。他提出「3D × 3D」的概念——立體電晶體提升密度,先進封裝整合功能,讓晶片之間不必再「硬碰硬」,而能以系統思維協作。如今他身處學界,更關心人才的厚度與研究的環境:「我們不缺基礎功,缺的是能做出『彈跳突破點』的人。」在他眼中,具備哪些條件的人才,可以衝出新的突破點? 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Show more...
1 week ago
22 minutes 8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11 : AI時代的人文平衡課 Ft.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兼倫理長 周倩教授
「善用它、不要誤用它,也不要完全的依賴它!」「與其說哪一個行業會被取代,不如說每一個行業裡有一些職位會被取代……」周倩教授以清晰的倫理視角,提醒我們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中,重新掌握「人」的價值:追求高效的時代,越要留下「人」的溫度。她笑說,AI也許能協助老師教學、幫研究者整理資料,卻學不會安撫一個哭鬧的孩子,也無法讀懂一個人眼神裡的情緒。科技讓生活更快,人文讓我們慢下來——想一想,我們要如何與AI共學、共事?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Show more...
2 weeks ago
22 minutes 8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10 : 等等等等!誰是改寫CoWoS命運交響曲的伯樂? Ft.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台積電研發副總經理 余振華
「客戶大陣仗帶來了技術團,磨了一週,感覺OK了!沒想到半路殺出程咬金......」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技術發展之路,並非一路坦途,余振華帶隊、不斷進化的同時,還得自己也帶上公事包、全球跑透透,作CoWoS的宣傳大使!直到遇見真正的伯樂,技術才迎來高光時刻——CoWoS,終於被看見。當時,或許沒有人想得到,現在所有的AI晶片大咖,都想要彌足珍貴的CoWoS產能。同場加映小劇場: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種哈姆雷特。堅毅有遠見的張忠謀,在余振華眼中,卻多了一份溫度。聽他怎麼說!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Show more...
3 weeks ago
21 minutes 48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09 : CoWoS十年風霜磨一劍,開拓AI半導體新時代 ! Ft.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台積電研發副總經理 余振華
「CoWoS做出來,以為天下從此無事,沒想到才是『壓力山大』的開始!」摩爾定律放緩了,效能卻不能慢。先進封裝技術,為何在2016年與2022年,接連爆發?關鍵不是魔法,是把晶片彼此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讓CPU、GPU和記憶體像室友一樣,住進同一屋簷下。台積電「研發六騎士」之一的余振華,解法是「晶圓級」的系統整合:用CoWoS整合多顆晶片、緊密協作;用不需載板的InFO,讓高階手機晶片更輕薄;再用SoIC進行3D堆疊,合體為3D Fabric...…但是,原本被視為後摩爾時代嶄新的技術,一開始差點被雪藏......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Show more...
1 month ago
22 minutes

半導體.人文情
EP08 : 跨組織合作,迎戰新先進製程量產挑戰 Ft.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前台積電副總經理 王建光
不是線性思考,而是多點齊發!王建光分享,「超速秘訣」就在於研發、試產、產線預備同時投入,超前部署。也因為有跨部門、跨廠區的緊密對準,技術一旦亮綠燈,就能立刻進入量產。本集內容帶您回到當年千人齊發的現場!進入AI智慧製造時代,AI可以協助分析龐大數據,但真正能守住物理極限的,是工程師的專注與敬畏。鋪路需要工具,前行靠的是人心——這才是把小路鋪成高速公路後,持續精進的力量。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Show more...
1 month ago
21 minutes 56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07 : 熱血與紀律,實現目標一致 Ft.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前台積電副總經理 王建光
工程師的專業不是一蹴可幾,而是從最基礎的訓練開始。王建光回憶,年輕時為了能隨時排除線上問題,他把機台操作手冊背得滾瓜爛熟。即使半夜接到電話,也能憑記憶逐步指導現場操作員,讓生產不中斷。這種「把基礎做到極致」的紀律,成了他職涯的底色。同樣的精神,也展現在高壓簡報的場合。一次正式簡報不到十頁,他卻準備了六十頁備料。為什麼要做到這種程度?究竟是要面對誰的挑戰?嚴謹背後,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心智磨鍊。而更困難的挑戰,來自跨部門、跨廠區的對準。對許多企業來說,這往往是危機時的臨時應變;但在半導體產業中,它被日常化,成為持續拉升良率、快速量產的祕訣。能讓幾萬人都把同一條目標線拉進心中,需要的正是熱血與紀律的累積。 
Show more...
1 month ago
22 minutes 4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06 : 實踐6S,台積電淬鍊挑戰為力量 Ft.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前台積電副總經理 陳健邦
台積電為何能穩站武林?為什麼最嚴苛的客戶,反而成了最珍貴的資產? 陳健邦分享,台積電自創立便立下「世界級」標準;客戶的挑剔要求磨出堅強實力,再以「6S」體系,把服務、規模與速度化為可複製的營運模式。 面對新世代,他提醒:勇於「有理有據地唱反調」,展現自己的判斷力,才能在洪流中站穩腳步。 
Show more...
1 month ago
25 minutes 47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05 : 示範工廠不只技術,以人文課程培養成熟人才 Ft.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前工研院電子所所長 邢智田
台灣半導體奇蹟,靠的只是技術移轉嗎?邢智田指出,真正留下的,是經營流程、品質控管與代理制度,讓產業得以複製與延伸。當年工程師們背負著產業起步的使命,如今,台積電的使命又是什麼?談到產業發展,他更關注「人」:工程師需要的不只是技術,還有成熟的心態與人文素養。面對愈演愈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如何看透「壓力」的源頭,找到釋放之道,讓人才減少內耗、發揮所長?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2 minutes

半導體.人文情
EP04 : 不做 Me Too!走出伺服器晶片的利基之路 Ft. 信驊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 林鴻明
「工程師的價值不會被 AI 取代。」「不做Me Too,勇敢投入創新!」林鴻明強調,AI 只是下一代的 EDA 工具,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設計出更複雜、更具創意的晶片。2004 年,他創立信驊,拒絕跟隨紅海競爭,專注伺服器 BMC 晶片,成功打開國際市場。回望台灣 IC 設計從逆向工程起步,到如今面臨 System Company 的轉型壓力,他提醒年輕人:半導體仍是值得投入的舞台,只要敢於挑戰創新,價值自然會被看見。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1 minutes 44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03 : 品牌起步,王道長青 Ft. 宏碁集團創辦人、財團法人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回顧台灣電子業的發展,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強調「品牌」不是代工的延伸,而是打開全球市場的起點,也由此開啟後來的分工合作與產業格局。他提出的「微笑曲線」,提醒產業要追求高附加價值的環節;他倡議的「王道思維」,強調競爭力為本,再以共存共榮推進國際合作。施振榮相信,台灣的靈活與創業精神,能讓台灣在AI、醫療、文化藝術等領域,持續創造兼具物質與精神的新文明。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8 minutes 34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02 : 回看RCA計畫,暢談高速運算現在進行式 Ft. 優網通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秉禾(楊丁元)
楊秉禾(楊丁元)回憶擔任RCA計畫總領隊的心情,語氣平和卻堅定,展現出「我們足夠優秀,也勇於承擔」的從容與膽識。從技術移轉到AI與高速網通的交會,他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在挑戰中前行,也點出市場規模與創新能量的結構性限制。製造服務精神,是台灣突圍的關鍵底氣,而在AI與光通訊快速演進的今天,我們更需思考:如何透過AI輔助,培養不被取代的「合成」人才?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1 minutes 45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EP01 : 從 RCA 、 VLSI 到台灣半導體奇蹟,百工百業交織的發展之路 Ft. 工研院前院長 史欽泰
在 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技術移轉與 VLSI(Very Large-Scale Integration)計畫之前,台灣半導體奇蹟的伏筆早已悄然埋下。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親身參與這段歷程,帶我們回顧從 1970 年代的轉型焦慮,到 1980 年代設計與製造分流的關鍵決策。他以「都市規劃」為喻,清楚揭示晶片產業的系統複雜性。史欽泰也提醒,台灣得以突圍韓日,關鍵在於中小企業生態與資訊產業的並行壯大。面對 AI 時代,你是徬徨,還是期待?一起聽他點出兩項未來不可或缺的生存利器是什麼!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5 minutes 39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半導體.人文情》8月7日起,每週四08:15播出,歡迎鎖定收聽!
在沒有積體電路產業的年代,一群年輕知識分子,肩負著為國家開疆闢土的使命。他們從清晨的早餐桌出發,走進實驗室、走向世界,從技術移轉到自主研發,走出了一條屬於台灣的半導體之路。台積電開創全球唯一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海外人才返鄉、本土團隊協力,企業文化與工程師精神,讓技術從追趕到領先,成為世界焦點。如今,迎接未來,人才成為最重要的變數。從半導體學院到中學科普,從工程現場到人文課堂,台灣正用另一種方式,把科技與文化一起推進。《半導體・人文情》透過聲音記錄產業故事,讓這一段走過的路,銘刻下深刻的印記。
Show more...
3 months ago
31 seconds

半導體.人文情
在沒有積體電路產業的年代,一群年輕知識分子,肩負著為國家開疆闢土的使命。 他們從清晨的早餐桌出發,走進實驗室、走向世界,從技術移轉到自主研發,走出了一條屬於台灣的半導體之路。 台積電開創全球唯一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海外人才返鄉、本土團隊協力,企業文化與工程師精神,讓技術從追趕到領先,成為世界焦點。 如今,迎接未來,人才成為最重要的變數。 從半導體學院到中學科普,從工程現場到人文課堂,台灣正用另一種方式,把科技與文化一起推進。 《半導體・人文情》透過聲音記錄產業故事,讓這一段走過的路,銘刻下深刻的印記。 本節目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