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fe/f3/16/fef3161b-8536-521d-6b85-e492745a5bee/mza_434720980198480889.jpeg/600x600bb.jpg
好好說那年
天下雜誌
40 episodes
9 months ago

天下雜誌1981年創刊,2021年滿40週年,40年來天下紀錄了台灣進步的軌跡。《好好說那年》從1981年開始,逐年整理台灣最重要的大事,並邀請當時具代表性的人物,來說說那一年發生在他們身上難忘的故事。此外也選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歌曲,呼應時代背景與社會氛圍,讓年輕世代即使沒有走過那段日子,也能透過故事和音符,回到當年的時空脈絡,見證台灣成長的軌跡。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特別感謝:音樂顧問 袁永興、DJ 豆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History
RSS
All content for 好好說那年 is the property of 天下雜誌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天下雜誌1981年創刊,2021年滿40週年,40年來天下紀錄了台灣進步的軌跡。《好好說那年》從1981年開始,逐年整理台灣最重要的大事,並邀請當時具代表性的人物,來說說那一年發生在他們身上難忘的故事。此外也選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歌曲,呼應時代背景與社會氛圍,讓年輕世代即使沒有走過那段日子,也能透過故事和音符,回到當年的時空脈絡,見證台灣成長的軌跡。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特別感謝:音樂顧問 袁永興、DJ 豆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History
Episodes (20/40)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40】2020那年,新冠疫情下的媒體責任與未來展望:專訪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暨內容長吳琬瑜

「在大難的時候,也是貧富差距拉大的時候,有錢人可以錢滾錢,但是沒有錢的人連就業都非常困難。企業怎麼因應,怎麼共好,怎麼連結,怎麼做一些調適或轉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全世界,對各行各業都造成衝擊,更顛覆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同時,中美貿易戰升級新冷戰,台商大量回台投資,使台灣經濟逆勢成長,卻也帶來了不少考驗。

這集節目,我們特別邀請的是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暨內容長吳琬瑜,請她談談在2020年《天下雜誌》如何因應疫情變化調整報導方向,以及台商回流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影響,而《天下》又如何在數位轉型之路上繼續善盡媒體社會責任。

《好好說那年》從1981年《天下雜誌》創刊開始,陪伴大家逐年回顧了影響台灣發展的重大議題,節目來到第40集,這個系列也要暫時告一段落。非常感謝聽眾朋友們的支持與收聽。40年,是銳氣走向成熟的過程,希望《好好說那年》能讓我們更了解過去,努力當下,開展未來,共創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暨內容長 吳琬瑜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jsutvz12t80874wvovcm3h?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years ago
41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9】2019那年,反送中,回不去的東方之珠:專訪Matters Lab創辦人、前端傳媒總編輯張潔平

「2019年逃犯條例這是觸及到了香港法治最敏感的這個點,因為它直接傷及了人們的自由,就是我如果不民主也就算了,我至少有法治、有自由,那如果你逃犯條例是破壞了這兩點的話,等於把它最不安全感的底限給戳破了,那翻騰上來的就是,我們如何保障我們的法治,我們如何保障我們的自由,我們還是需要一個民主的制度。」

2019年6月9日,香港百萬人上街大遊行,反對政府修訂逃犯條例草案,開啟了香港歷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場政治運動。「反送中」一年後,2020年6月北京政府通過「國安法」,正式宣告香港「一國兩制」提前結束。

2000年後,特別是2003年CEPA的簽訂,促使中港之間更緊密的交流,但之後雙方並沒有因此更加靠近,從反國教、雨傘革命到反送中,一次比一次更激烈的衝突在街頭上演,香港從上至下究竟發生什麼樣的質變?回不去的東方之珠又會發展成什麼新的樣貌?而「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反送中事件讓一國兩制的恐懼也在台灣迅速蔓延。香港人為什麼對政府逐漸失去信心?台港年輕人為什麼都對北京的強勢作風感到焦慮?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端傳媒前總編輯張潔平來談談她在香港見到的反送中運動,以及她對民主自由的期盼與反思。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Matters Lab創辦人、前端傳媒總編輯 張潔平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eqv5zh06s509558rleiru2?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years ago
43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8】重新探索美麗台灣:專訪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

還記得兩岸積極交流的那些年,大量「陸客」湧進台灣,讓日月潭、阿里山、士林夜市這些指標性觀光地區擠得水泄不通,確實對地方經濟有非常強烈的提振與刺激。但是當時間來到2018年,兩岸關係轉變,陸客來台旅遊人數從418萬人次的高峰,銳減到只剩一半,再加上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台灣旅遊產業似乎面臨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過,正所謂危機也是轉機,在陸客退潮的同時,我們也開始尋思台灣的觀光環境應該如何提升,才能被國人了解,被世界看見。

2018年,《天下雜誌》「美麗台灣行」特刊深入研究台灣觀光產業,進行體檢,並提出十大深遊路線,重新詮釋台灣之美。而在此之前,台灣好基金會深耕鄉鎮文化,策劃的鐵花村、池上藝術節等,不僅點亮聚落、拉動地方經濟,更讓許多⻘年返鄉與家鄉重新連結,發掘更多在地可能性,證實了「在地是通往世界的最佳途徑」。

「我們如果讓全世界都知道,當我要追求一個平安、健康、有機的生活型態,我就選擇到台灣來旅行。這種論述,在ESG在全世界推動之前十年就已經有被提出了,政府也說綠色島嶼,但是要怎麼在觀光政策上將綠色島嶼拉到最高位,相關的設施才能配合進來?」

台灣很早就有ESG的意識,但是自然資源、環境永續等項目卻在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世界旅遊競爭力報告」被評為弱項,相當可惜。如何做好準備,迎接隨著疫情趨緩而出現的旅遊潮?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議題。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來與大家談談如何探索台灣各地的文化特色,疫情後的觀光產業又如何面對轉型與挑戰。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 李應平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51prsw0qzo099038bhqgfj?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years ago
40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7】2017那年,世大運全台沸騰後,如何繼續撐運動員?專訪跆拳道奧運金牌國手、中華奧會執委陳怡安

2020東京奧運今年才剛落幕,運動員的奮戰精神在國內掀起了體育熱潮!這可以說是繼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之後,又一次讓全民熱血沸騰!

回顧2017年在台北舉辦的世大運,是近年來台灣主辦最大型的國際運動賽事,代表隊在這次運動會中一共獲得26面金牌,超越歷史紀錄。再加上2020東京奧運,台灣又再次以2金、4銀、6銅寫下我們奧運史上最佳的參賽成績!這群年輕運動員的傑出表現除了讓台灣人特別感動之外,也帶動了整個社會對體育的關注。

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台灣新一代的優秀運動員究竟是怎麼練成的?台灣培育運動選手的方法與之前有什麼不同?又該如何持續進步?整個體育生態圈或運動產業鏈還急需哪些體育人才?運動員退役後的生涯規劃除了當教練之外,還可以有哪些發展?

曾為台灣拿下第一面奧運金牌的前跆拳道國手陳怡安說「運動發展需要各個層面的專家,這些有運動背景的孩子們或是選手們,他們未來可能成為一個運科人才、成為一個運動行銷,他可能成為一個賽事規劃的人員,其實那個路是寬廣的,就不會大家最後擠破頭都想要當教練,想要當老師...」退役後的陳怡安即便在全新領域創業,依然非常關心台灣體育發展,目前也擔任中華奧會執行委員的職務。

這集節目,我們請她來談談這些年喊的「體改」究竟改了些什麼?台灣的體育環境又該如何邁向更健全的發展?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跆拳道奧運金牌國手、中華奧會執委 陳怡安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vxf9k65b7r088462uivqqc?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years ago
39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6】2016那年,姊的時代,相信自己挺身而進:專訪為台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劉安婷

「以前我們TFT早期是全女性的團隊,我一直以為我已經夠有同理心了,有很高的彈性,比方說她(同事)要提早去褓姆家接小孩啊,或者是她需要帶小孩去看牙醫啊,小孩臨時生病了需要請假啊,這些我們都提供最高的彈性跟支持,但我自己生孩子以後才發現,我以為的同理心其實還不太足夠......」

2016這年,世界步入「姊」的時代,柔性力量崛起,《天下》當年第593期的封面報導,也採訪了許多傑出女性。

「姊」和年紀無關、和身分地位無關,和資源無關,而是一種創造、改變的決心,實現「不可能」的氣勢和渴望。這一年,台灣選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總統,立法委員中,女性佔了將近四成比例,是史上最高。而在企業界,根據經濟部統計,也有36%的企業負責人是女性。這股女性力量究竟如何崛起,如何發揮女性的特質與專長?另一方面,在女性積極參與社會的同時,家庭成員的分工合作會有什麼改變?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劉安婷,她是《富比士雜誌亞洲版》在2016年選出亞洲區30位30歲以下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也是當年天下雜誌「姊的時代」的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為台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 劉安婷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kquae11jm109956scqkpch?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6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5】2015那年,八仙塵爆燒出的健保危機:專訪前衛生署長葉金川

「我們的支出是已開發國家中最低的,我們只有6%的GDP用在醫療,日本是9%,韓國現在也到8%,歐洲在9%-12%之間,美國是18%,換句話說我們是非常非常少的資源在撐這個健保,所以入不敷出是入不夠,不是出太多......」

台灣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制度,其實比想像中脆弱嗎?

2015年,八仙水上樂園的一場彩色派對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不慎,引發了大規模的粉塵爆炸事件。這場火勢雖然只有40秒就迅速被撲滅,但由於逃生路線規劃不良,燒燙傷患者竟多達499人,總計住院長達341天,累計健保給付八仙塵爆的醫療費用達7.65億元,造成了健保的巨大負擔。

這起事件後續發現,雖然健保有代位求償機制,但事實上求償過程並不順利。依據《健保法》規定,代位求償只針對事件發生後一個月內的費用,健保雖然支出7億多元,卻只能求償第一個月支出的4.36億,剩餘的三億多元恐怕得依法由全民埋單。

此外,健保制度針對如燒燙傷等需要長期照顧的疾病類型給付較少,導致醫護人員也有過勞的現象。持續改進中健保制度,要如何才能更加完善?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他是全民健保制度的規劃者、中央健保局第一任總經理。當初制定健保制度的初衷是什麼?醫療資源分配是否還有改進空間?健保的財務危機要如何克服?台灣的健保制度受各國稱羨,但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前衛生署長 葉金川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btribv09hd0941pzn58yd4?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2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4】2014那年,太陽花學運,公民不服從:專訪民進黨副秘書長、太陽花學運總指揮林飛帆

「我看到很多上班族,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甚至很多阿公阿嬤,幾乎是不分年齡層。還有很多人也許是下班了之後,身上西裝還沒有換,他就穿著皮鞋,穿著襯衫,然後背著背包就來到現場跟學生一起靜坐。」

服貿審查程序太過草率是這次學運的爆發點,但它背後是否牽涉到更多兩岸政治、經濟、世代、階級等議題?這個世代普遍焦慮的問題是什麼?未來將會如何發展?隨著美中對抗與兩岸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年輕世代又將如何看待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競爭?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民進黨林飛帆副秘書長,與大家分享當年他如何以學運總指揮的身份來看待整個學運發生的社會脈絡,以及七年之後以執政黨副秘長的身份,他如何反思體制內、體制外的政治運作差異。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民進黨副秘書長、太陽花學運總指揮 林飛帆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0qq7783lr20a91bgedhbkk?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2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3】2013那年,看見台灣上映,高空俯瞰我們的家:專訪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

2013年,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上映,拍攝過程中累積了400個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前前後後花費三年的時間拍攝,從頭到尾完全以鳥瞰的高空視角,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見台灣環境的種種問題。

這部紀錄片打破了過去多項紀錄,不但是耗資最鉅、上映規模最大的紀錄片,還在上映首日以台北市163萬的成績,創下台灣紀錄片影史上映第一天的最高票房紀錄,第一週上映全台票房就突破千萬,累計總票房2.2億,顛覆了過去紀錄片小眾的刻板印象。而這部紀錄片除了讓我們看見台灣的美麗之外,也點出台灣在經濟發展下漠視環境等問題。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柏林導演的兒子齊廷洹,與大家分享他心目中的齊柏林精神,以及《看見台灣》帶給人們的意義與感動。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柏林長子 齊廷洹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36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2】2012那年,第三波創業大潮,餐飲事業蓬勃發展:專訪教父牛排品牌創辦人鄧有癸

根據104人力網站近期的統計,在兩萬名曾經創業的人之中,從事餐飲的創業者高達40%。其中包含手搖飲料店、早餐店、咖啡店以及餐廳,第一次創業的年紀平均則是28歲。

2012年,天下雜誌曾經報導「餐飲創業潮來襲」,是繼80年代的科技創業、90年代的網路創業後,第三波創業浪潮。美食產業所需的人才、技術、資金、原料、客戶齊聚,創業模式也不只有餐廳,還包括了餐飲行銷、集團創投等等。餐飲業的店家數在五年內成長了18%,遠遠超過其他行業的平均值,從業人員也成長了四分之一。

究竟我們所稱「第三波創業潮」的美食產業是如何誕生?在醞釀過程中,台灣整體的社會環境如何形塑飲食文化的變遷?投入美食產業的創業家,是如何選擇這個產業的?在料理與經營之間,他們如何掌握微妙的平衡?而在最近這兩年疫情籠罩之下,餐飲業又遇到了哪些的挑戰?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教父牛排主廚鄧有癸,來與我們談談他的創業心得,以及台灣餐飲環境的歷史變遷。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教父牛排品牌創辦人 鄧有癸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38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1】2011那年,日本311大地震,裂縫中長出的勇氣與友誼:專訪前駐日代表馮寄台

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像一道深深的刺青,永遠烙印在日本人的記憶裡。宮城縣外海發生創紀錄的芮氏規模九地震,引發10公尺海嘯,導致4座核能機組起火或爆炸,三重災難,同時降臨。面對這樣前所未見的災害,日本人民當下的反應是什麼?

「他們非常有條理,亂中有序地自己慢慢走回家。走不回家的就在附近大樓的台階坐下來、躺下來睡覺。東京的居民則是把家裡的水、食物放在外面給回不了家的陌生人享用,他們很有秩序。」

當時在日本擔任中華民國駐日代表的馮寄台回憶311地震當下東京的景象,日本人守秩序的精神讓他印象非常深刻,人們相互扶持,相互禮讓,即使情況如此紊亂,十字路口竟能保持暢通。

這場地震,除了對日本經濟、社會有重大影響之外,也推進了台日之間的友好關係。台灣向日本捐助200億日圓善款,居全球之冠,雙方建立的友誼也延續至今。

十年過去,日本如何走過劫難重生?台日關係與海峽兩岸之間的互動有什麼關聯性?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馮寄台大使與我們談談他在311地震當下的親身經歷與觀察,以及這場大震災後對台日關係的影響。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中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前駐日代表 馮寄台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3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30】2010那年,東協起飛,聚光燈下的亞洲新市場:專訪中鋼董事長翁朝棟

「台灣的市場小,都要靠外銷,所以我們到東協剛好藉由人家的土地來長出我們的大樹。東協有六億人口,他們不只可以突破關稅壁壘,當然他們的內需市場也是滿龐大的,而且需求很暢旺,所以對於台商、製造業,整個企業的開拓來講都有很大的幫助。」

2010年,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CAFTA正式上路,涵蓋近19億人口,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全球產值九分之一、全球貿易額的13.3%,規模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而東協十國充足的勞動力、規模龐大的消費市場,吸引全球企業都來到這裡投資。

曾派駐越南多年的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說:「越南與很多國家簽署FTA,包括歐盟、俄羅斯,所以歐盟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越南,越南很多製造的東西不管是機器、鋼品都銷到歐洲去,獲利最大。另外,越南是CPTPP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其中一個國家,也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一個國家,交叉很多的貿易體,它都參與在裡面,所以我們唯有藉由越南當作一個跳板,才能有台灣面對關稅障礙的一個突破點。」

台灣鄰近東協十國,從李登輝總統到現在,對台商投資東南亞都是正向鼓勵的態度,包括制定南向政策、新南向政策、發展多元夥伴關係,而在中美貿易戰後,東南亞對台商而言更具有戰略性的角色。近來中、日、韓與東協十國逐步整合,尤其RCEP在去年簽署完成後,台灣明顯被迫靠邊站,我們該如何突破被邊緣化的困境?為什麼台灣企業必須提早在東協佈局?台灣人才前往東南亞投資建廠、經營管理,又有哪些應該留意的事情?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中鋼董事長 翁朝棟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37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29】2009那年,八八風災,台灣該如何與水共處?專訪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前內政部長李鴻源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三天3000毫米是什麼概念,南台灣一年的降水量是1500毫米,我們把兩年的雨量在三天下完了,這就是那個概念。」

2009年8月8日,中度颱風莫拉克挾帶近一年的雨量肆虐南台灣,造成681人死亡,其中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滅村,活埋474人,也讓行政院長劉兆玄因此辭職下台。而就在這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之前,台灣才剛經歷七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危機。這種劇烈、迅速翻臉的天氣,幾乎已經成了台灣人生活中的「新常態」。

台灣每年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平均值兩倍半,老天一年降給台灣9百億噸雨水,可以把40幾座大小水庫灌飽45次,但為什麼台灣還不時會缺水?有時一場大雨又讓市區街道成了河道?當氣候變化愈來愈極端劇烈,台灣該如何與水共處?

前內政部長,也是台灣知名水利專家李鴻源教授認為,受氣候變遷影響,未來我們勢必會遭遇更極端的天氣,人類面對大自然應該更謙卑,沒有「人定勝天」,也必須付出更多行動善待地球。

這集節目,李鴻源教授也分享他在荷蘭、越南與台灣的公職經驗,為台灣水利問題提供一個完整的思考。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前內政部長 李鴻源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0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4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28】2008那年,雷曼兄弟破產,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專訪新光銀行副董事長、前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

在之前的節目中,我們談過台灣股市狂飆又暴跌的年代、還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襲擊全球,這場由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衍生的金融風暴,造成全球資產價值崩跌,房地產市場、債券市場及股票市場連續重挫,世界各地都傳出慘重的災情,從股市崩盤、信貸危機、到通貨緊縮、失業率攀升,連冰島也從人均GDP 63,000 美元的幸福國度,瞬間淪為破產邊緣的失敗國家,全球一起捲入蕭條的漩渦,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

當年台股最高到最低點跌幅達60%,經濟成長率從2008 Q1的正7.66%跌到2009 Q1的負7.88%,台幣也貶了17%之多。

這集節目,與我們連線的是新光銀行副董事長李紀珠,2008年她是金管會副主委,在金融海嘯這個議題上有最直接的親身經歷。她將以金融監理單位的視野,來為大家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的背景因素,以及台灣的因應措施。

美國的房產泡沫,為什麼最後竟演變成全世界的金融海嘯?台灣當時的財政、股市受到什麼衝擊?政府推動「存款全額保險」為什麼能減緩震盪,將損害減到最低?我們從這場金融海嘯,得到什麼啟示,在快速變化的世局中如何面對各種挑戰?

此外,野村證券今年六月底的時候發表風險預警模型,警示美國、德國、日本、荷蘭、台灣及瑞典等6個經濟體在未來3年內可能出現金融危機,央行回應則認為「台灣總體經濟及金融部門健全發展,應無發生金融危機之虞」。雙方之間著眼點為何不同?而在中美貿易戰的夾擊之下,台灣的金融體系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我們可以從過去的金融風暴經驗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新光銀行副董事長、前金管會副主委 李紀珠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0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2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27】2007那年,高鐵通車,連結南北台灣向前:專訪前交通部長葉匡時

「在高鐵通車之前,很多人是坐飛機的,台北、高雄飛機的頻繁程度,可能現在很多年輕朋友不知道,是每五分鐘到十分鐘就一班飛機,像公車一樣。」

2007年1月5日,高鐵通車了。這條造價4806億元的高速鐵路,歷經台灣10年的跌宕起伏,終成一股推動台灣向前的力量。高鐵改變了台灣的空間概念,連結台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甚至影響台灣未來百年的城鄉風貌。

高鐵通車14年來,早已成為台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每日平均載客量,從通車之初的四萬三千人,成長到現在的十八萬五千人。雖然載客量年年成長,但作為台灣第一個民間投資的BOT計劃,高鐵也有著極大的財務負擔,除了近五千億的興建成本,後續的營運、折舊、攤提、還有利息等支出,再加上要給政府的回饋金,一路艱辛,甚至一度傳出破產危機。

這集節目,與我們連線的是前交通部長葉匡時。葉教授在交通部多年,從政次到部長,率先規劃「高鐵財務改革方案」,雖然因為許多複雜的政治因素,在執行前就辭職了,但隨後的改革,確實使台灣高鐵遠離瀕臨破產的命運。我們請葉教授來談談這段心路歷程,也帶大家回顧高鐵的故事。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實聯精密化學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前交通部長 葉匡時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0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4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26】2006那年,地表最高鐵路建成,台灣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矛盾:專訪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

還記得我們之前在1980年代的尾聲,談到台商西進中國大陸的故事,當時有不少台商看中對岸的低廉成本與龐大消費市場,紛紛在中國大陸拓展廠房,搶佔優勢。不久之後,1993年在新加坡登場的「辜汪會談」,象徵海峽兩岸長久以來的對抗情勢有了一個緩合的契機。

然而,國際局勢總是千變萬化。隨著1995年李登輝總統訪美之後,年底就爆發了嚴重的台海軍事危機,即使兩岸關係再緊密,中共軍事威脅始終是台灣人民難以擺脫的憂患。

直到2005年,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到大陸訪問,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再次開啟兩岸交流的新契機,而這個時期的中國大陸全速起飛,2006年,全世界最高的⻘藏鐵路建成了,全球第一貨運港洋山港造好了,外匯存底世界第一,石油消耗世界第二,貿易額世界第三,經濟總產出世界第四,由硬體到軟體急速衝刺,在在顯示中國期望由「大國」重返「強國」的世界定位。

這一年,《天下雜誌》首度針對全台⺠眾進行「面對中國」的⺠意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中國對台灣,既是威脅,又是機會。許多人不知如何處理這複雜的情緒,半數以上的人也很坦白地承認,並不了解中國大陸,而且也沒太多好感,六成以上的人則認為中國更不了解台灣。

誠如趙春山教授說的:「機會是因為大陸經濟的成長,有了機會,但是因為有反分裂國家法,等於是對台動武取得它所謂內部的法源,當然對台灣而言就是很大的威脅。機會與威脅是並存的。」

中共施展胡蘿蔔與大棒的兩手策略,對兩岸和平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在兩岸互信不夠的狀況之下,海峽問題會走往什麼方向?台灣要如何正視兩岸關係的現況與發展?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他不僅長期研究兩岸關係,也是馬政府兩岸政策的重要顧問,請他來跟我們聊聊台灣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觀察與見解。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趙春山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0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36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25】2005那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氣候戰役刻不容緩:專訪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

「從京都議定書以後,甚至到更近期的巴黎協定,你可以看到這裡面爭議不斷在發生。美國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它認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會影響到美國經濟發展;第二個,它認為有公平性的問題,它說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限排溫室氣體的義務⋯⋯」

2005年2月16日,由聯合國84國共同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回顧2005年前後,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危機意識高漲,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2004年的電影《明天過後》,強烈的視覺效果,讓我們看見了全球暖化的連鎖效應,幾乎摧毀了整個曼哈頓,還有2006年《不願面對的真相》,當時也成為探討全球暖化議題的紀錄片經典。

氣候的改變,已經威脅到許多人的生活,許多國家認識到這不只是環境或經濟的問題,而是攸關國家安全和生存的問題。為了對抗全球暖化,簽訂《京都議定書》的各國,不僅必須守住減碳目標的承諾,對企業而言,要如何永續發展,善盡社會責任,如何在生產流程中減少碳排放?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都是很重要的挑戰。

從企業社會責任(CSR)到環境、社會、企業治理的永續投資(ESG),台達電是台灣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積極參與各項國際倡議的企業,累積了許多節能減碳、綠建築的實務經驗,今年更加入RE100,承諾在2030年將要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永續投資為什麼重要?台達電如何獲得「危機中的商機」,如何因為堅持製造無鉛銲錫而意外打進SONY供應鏈?為什麼大型國際客戶要求百分之百完全使用再生能源?企業應該積極做好什麼準備?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來與大家分享企業如何看待氣候變遷的議題,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達電永續長 周志宏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0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7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24】2004那年,希望閱讀深入偏鄉:專訪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凌爾祥

「教育改革就跟環境保護一樣,它是影響著我們好幾個好幾個世代,它不是一件事情改變,一件事情就結束了。它是錯綜複雜的,需要大家一起參與。」

過去20多集的節目,我們談了台灣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民主化的過程,這一集要和大家聊的是軟實力的培養-閱讀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它可以培養我們的思考力,專注力,還有對這個世間萬物的感受力。可是我們也發現,在資訊愈來愈發達的時代,閱讀的時間卻變得愈來愈少。《天下》在2002年就進行過一項「全民閱讀大調查」,當時台灣人平均每週花在閱讀的時間是7.5小時,等於民眾花在看書、看報紙、看雜誌的時間,每天平均不過一個小時,而孩子們的生活中,玩電腦與看電視所花的時間更是超過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

除了閱讀時間不足之外,閱讀的城鄉落差,也是當時特別突顯的現象。偏鄉由於經濟問題,或家庭結構的特殊狀況,孩子成長過程往往缺少大人陪伴,因此沒有機會在閱讀中體驗到自我成長。

為了幫助偏鄉學童培養閱讀興趣,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從2004年開始推動「希望閱讀運動」,集結很多社會的善意力量,認養偏遠地區200所小學。每年七月,由老師、專家們選擇適合學童閱讀的新書,以行動書車送到偏鄉,並且開設校長研習營,培育種子教師、訓練閱讀志工,讓偏鄉孩子們不但有最新出版的好書可以閱讀,還有用心陪伴他們成長的好老師!

全校只有六個班級的學校如何因為閱讀而蛻變,當年參與希望閱讀的孩子們如今有什麼樣的成長?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凌爾祥秘書長,來與大家分享近二十年來,閱讀文化在偏鄉落地生根的故事。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秘書長 凌爾祥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0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4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23】2003那年,抗SARS之戰如何克敵制勝:專訪總統府資政、前衛生署長、抗SARS總指揮官李明亮

面對新冠疫情,我們仍持續抗戰中,不過在COVID-19爆發之初,台灣確實在全球快速蔓延之下安全度過第一波危機,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2003年SARS風暴餘悸猶存,使得台灣人民的防疫意識迅速到位,自動自發,不敢鬆懈。

時間回到2003年,當時SARS冠狀病毒帶來嚴重威脅,從三月發現第一個病例到七月危機解除,其間確診案例有346件,造成73人不幸死亡,包括11名醫護人員殉職,尤其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強制封院的新聞畫面更是怵目驚心。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的是總統府資政、前衛生署長李明亮,從他被總統臨危授命,擔任抗SARS總指揮官,在沒有疫苗的情形之下,醫學、公衛專家組成的抗SARS團隊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解除了整個台灣的SARS危機。李教授談起當時運用的防疫準則,關鍵就在於「no fever, no transmission」,以38.5度作為發燒判定標準取代大規模篩檢,因而能夠提高防疫的工作效率。

而今天我們對抗COVID-19,李教授認為基本原則是相同的,就是資訊、匡列、隔離(information / investigation / isolation)這三個「I」的步驟。他觀察到:「今年我們突然間爆發,達到頂峰下來的時候,我有去注意AZ疫苗打了多少,結果我那時候看到第一針是1.8%,那你知道學理上應該是要60%、70%,甚至有人講要80%,最起碼要20%開始起跳,為什麼我們只有1.8%可以下來?這不是靠疫苗下來的,而是靠3I下來的。」

對抗疫情,當時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了台灣什麼樣的幫助?媒體在疫情之間可能造成什麼影響?中央與地方應該如何合作?從李明亮教授2003年的抗SARS經驗,我們是否能夠以更務實的心態面對現在尚未平息的COVID-19?使我們可以在下一波病毒來襲之前做好超前部署?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總統府資政、前衛生署長、抗SARS總指揮官 李明亮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0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0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22】2002那年,台版成吉思汗,向全球迅速擴張:專訪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

2002年天下做了一期封面故事「現代成吉思汗」,描繪二十一世紀初的台灣,在「超級強權」美國的不景氣與「超級強鄰」中國大陸的致命吸引力之間,企業界出現了一群能征善戰的台版成吉思汗,以閃電的速度、先進的工具、嚴謹的紀律和旺盛的企圖心,迅速擴大全球市場版圖。

除了製造業,這一年,還有一間公司為台灣在世界打響了名號,那正是提供防毒服務的趨勢科技。2002年,趨勢科技被選為「日經指數」的指標股,距離它在東京股市掛牌,還不到三年。趨勢科技從最早的電腦硬體保護鎖,到防毒軟體,建立了防毒專業形象,很快就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還「玩」出一個涵蓋23國的跨國企業。趨勢科技以世界為總部的運作,反映了當時台灣企業的策略佈局,而這個經驗在今天依然適用。

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以勇於改變著稱,外國友人稱他為「Mr. Change」。他認為,外界在變,病毒在變,駭客的攻擊方法在變,新的程式設計方法在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也在變,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前掌握每十年、二十年間,整個大局勢的transformation,也就是《莊子》所謂的「化」。

談到趨勢科技如此全球化的企業,他是如何領導來自不同國家的主管、部屬來完成一次又一次艱鉅的任務呢?張明正引用《論語》的一句話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解釋:「君子是有覺醒的人,我們要找有self awareness的人來當主管,那不管你來自哪一個國家,你要知道在趨勢科技我們共同的目標是要做什麼事情,讓我們的客戶保障他們的安全,這就是我們的vision要講得很清楚。」

這一集節目,我們就邀請到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董事長,來聊聊他自己以及這些台版成吉思汗的故事。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趨勢科技創辦人 張明正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0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37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好好說那年Ep.21】2001那年,台灣突圍,WTO後的新競局:專訪中研院院士、前駐WTO常任代表朱敬一

時間來到二十一世紀,一個全球化的新世紀。如同湯瑪斯弗里曼說的:「讓個人、企業以及民族國家,得以用比以前更廣泛、更快、更深以及更便宜的方法來接觸世界。」

2001 年十二月,中國大陸領先台灣幾天的時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隨後台灣加入。這是台灣從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第一次有機會重新站上國際組織的講台,參與國際間的多邊貿易談判,運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處理台灣與各國之間的貿易糾紛,捍衛權益,對台灣來說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然而WTO實際運作起來究竟如何?近年來,我們看到WTO遇到不少問題,其中與WTO本身的「共識決」機制以及中國大陸的強勢介入都有關係。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中央研究院朱敬一院士,以他自己曾經擔任WTO常任代表的經驗,與我們分享台灣出使WTO的「談判國家隊」,他們所見到的全球化下的台灣,以及台灣加入WTO之後的新挑戰。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中研院院士、前駐WTO常任代表 朱敬一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0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39 minutes

好好說那年

天下雜誌1981年創刊,2021年滿40週年,40年來天下紀錄了台灣進步的軌跡。《好好說那年》從1981年開始,逐年整理台灣最重要的大事,並邀請當時具代表性的人物,來說說那一年發生在他們身上難忘的故事。此外也選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歌曲,呼應時代背景與社會氛圍,讓年輕世代即使沒有走過那段日子,也能透過故事和音符,回到當年的時空脈絡,見證台灣成長的軌跡。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特別感謝:音樂顧問 袁永興、DJ 豆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