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22/96/c5/2296c574-02f8-e416-98fd-f35fd2878815/mza_6844136828341433132.jpeg/600x600bb.jpg
敏隆講堂
洪建全基金會
304 episodes
21 hours ago
1995年成立的敏隆講堂,積極探索學習的各種可能與想像,以人文藝術啟發我們的未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敏隆講堂 is the property of 洪建全基金會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1995年成立的敏隆講堂,積極探索學習的各種可能與想像,以人文藝術啟發我們的未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Episodes (20/304)
敏隆講堂
EP304 快意恩仇看武俠──金庸│第3講│葉思芬 主講
[ 第3講 ] 《射雕英雄傳》中的俠與義 日期:2007.10.16 武俠世界,是一塊地圖上沒有的方位,因此,它的疆域遼闊無邊。武俠社會,是一處律法無可觸及之地,所以,它的人生風采無限。或說,它是樂土,卻可能極盡悲慘。咸謂,它是歸隱之鄉,其實常見嚴苛的人間糾葛。但不管如何,它都是讀者的心靈秘境;透過閱讀可以從超現實的虛擬世界中,獲得情感的紓解與寄託。 長久以來,「金庸」幾乎等同於「武俠」。談武俠必提及金庸。是什麼因素讓金庸在武俠文學中一統江湖,成為武林至尊?又是那些條件,讓金庸的武俠小說,超越通俗文學,晉身於純文學之列? 這些,應該都是迷人的話題。 (葉思芬) 葉思芬 主講 台大史研所中國藝術史碩士。曾任教於台灣科技大學,講授「紅樓夢欣賞」、「藝術賞析」、「張愛玲」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day ago
1 hour 57 minutes

敏隆講堂
EP303 快意恩仇看武俠──金庸│第2講│葉思芬 主講
[ 第2講 ] 文學的金庸,金庸的文學 日期:2007.10.09 武俠世界,是一塊地圖上沒有的方位,因此,它的疆域遼闊無邊。武俠社會,是一處律法無可觸及之地,所以,它的人生風采無限。或說,它是樂土,卻可能極盡悲慘。咸謂,它是歸隱之鄉,其實常見嚴苛的人間糾葛。但不管如何,它都是讀者的心靈秘境;透過閱讀可以從超現實的虛擬世界中,獲得情感的紓解與寄託。 長久以來,「金庸」幾乎等同於「武俠」。談武俠必提及金庸。是什麼因素讓金庸在武俠文學中一統江湖,成為武林至尊?又是那些條件,讓金庸的武俠小說,超越通俗文學,晉身於純文學之列? 這些,應該都是迷人的話題。 (葉思芬) 葉思芬 主講 台大史研所中國藝術史碩士。曾任教於台灣科技大學,講授「紅樓夢欣賞」、「藝術賞析」、「張愛玲」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days ago
1 hour 56 minutes

敏隆講堂
EP302 快意恩仇看武俠──金庸│第1講│葉思芬 主講
[ 第1講 ] 武俠小說的歷史淵源 日期:2007.10.02 武俠世界,是一塊地圖上沒有的方位,因此,它的疆域遼闊無邊。武俠社會,是一處律法無可觸及之地,所以,它的人生風采無限。或說,它是樂土,卻可能極盡悲慘。咸謂,它是歸隱之鄉,其實常見嚴苛的人間糾葛。但不管如何,它都是讀者的心靈秘境;透過閱讀可以從超現實的虛擬世界中,獲得情感的紓解與寄託。 長久以來,「金庸」幾乎等同於「武俠」。談武俠必提及金庸。是什麼因素讓金庸在武俠文學中一統江湖,成為武林至尊?又是那些條件,讓金庸的武俠小說,超越通俗文學,晉身於純文學之列? 這些,應該都是迷人的話題。 (葉思芬) 葉思芬 主講 台大史研所中國藝術史碩士。曾任教於台灣科技大學,講授「紅樓夢欣賞」、「藝術賞析」、「張愛玲」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days ago
1 hour 59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44 閒話戰後台灣建築│第2講│王增榮 主講
[ 第2講 ] 演進 日期:2016.1.12 主要是講述 1970 年代至今的演變。 此階段,有幾個重要的發展段落會帶領台灣建築變貎,比如 1960 年代末漢寶德自美返台、後現代的興起、台灣的解嚴、全球化、生態的危機等。這些階段都使台灣建築的演進,產生論述的調整與典範的改變。 本講將簡要的說明上述課題與相應之創作的內涵與特色。 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閒話戰後台灣建築 第2講 ---------- 閒話戰後台灣建築 建築,自從不知何時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須之後,就隨著人類生活的演化與分化,由物質層面的構築技術開始,逐漸發展為與人類更多層面的想像與期望,從安全性、居住性、階級性、地域性、傳統性、時代性,以及個人獨特性等各種精神的、抽象的內涵。因此,建築早已經不再只是建造的技術,而是人類觀念層面的展現,所以,建築本身就許多隱喻的宿體,甚至技術本身也可以被理解為隱喻,比如柱樑式結構,它既是一門技術也是反傳統的態度。 本次課程主要是想分享個人對建築諸多意義或觀念的思考,透過一些關鍵詞,揭示建築在表層的機能性、物質形式、感官性之外,可能蘊藏的觀念與若有所指,嘗試深化對建築的理解與欣賞。 王增榮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曾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建築系專任講師及《台灣建築》月刊總編輯。 現為比格達原創有限公司負責人、策展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days ago
3 hours 5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43 閒話戰後台灣建築│第1講│王增榮 主講
[ 第1講 ] 轉換 日期:2016.1.5 主要講述戰後台灣重建初期建築發展的狀況。 此時期,台灣有三個力量促成一個發展的雛形:日據時期養成的本地建築人員、隨國民政府移入台灣的外省建築人員,以及美援基金的審計人員。策略上,把台灣推向現代主義,美援是絕對重要的角色;設計上,則是由二者,以其受到之新古典主義教育為基礎建構之現代建築的想像,所成就之獨特的台灣現代式建築。 本講內容將簡要闡明上述關係與變化的轉折,時間範圍由戰後至 1970 年代。 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閒話戰後台灣建築 第1講 ---------- 閒話戰後台灣建築 建築,自從不知何時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須之後,就隨著人類生活的演化與分化,由物質層面的構築技術開始,逐漸發展為與人類更多層面的想像與期望,從安全性、居住性、階級性、地域性、傳統性、時代性,以及個人獨特性等各種精神的、抽象的內涵。因此,建築早已經不再只是建造的技術,而是人類觀念層面的展現,所以,建築本身就許多隱喻的宿體,甚至技術本身也可以被理解為隱喻,比如柱樑式結構,它既是一門技術也是反傳統的態度。 本次課程主要是想分享個人對建築諸多意義或觀念的思考,透過一些關鍵詞,揭示建築在表層的機能性、物質形式、感官性之外,可能蘊藏的觀念與若有所指,嘗試深化對建築的理解與欣賞。 王增榮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曾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建築系專任講師及《台灣建築》月刊總編輯。 現為比格達原創有限公司負責人、策展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hours 13 minutes

敏隆講堂
EP301 陪你讀本書│吳晟╳莊芳華│《愛 ‧ 樹 ‧ 無可取代》與《田野正在忙》
【 陪你讀本書15 】 小小樹園、大大夢想─── 《愛 ‧ 樹 ‧ 無可取代》與《田野正在忙》 1971年,二位農專同學,學校畢業,在親情與鄉情的召喚下,相伴返回濁水溪畔農鄉,紮根鄉土,耕讀生活,懷抱友善田野夢想,將種樹、做田心得,轉化為文學作品,超過半世紀,近日各自輯錄成冊,不約而同出版,實在巧合。(吳晟) ◆ 主持|林靖傑 主講|吳晟╳莊芳華 時間|2025/8/2 (六) 14:00~16:00 地點|敏隆講堂 主辦|洪建全基金會 ◆ 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 線上收看 ➠ 小小樹園、大大夢想─── 《愛 ‧ 樹 ‧ 無可取代》與《田野正在忙》 陪你讀本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2 hours 10 minutes

敏隆講堂
EP300 南方朔談小說│第8講│南方朔 主講
[ 第8講 ] 世界文學裡的華人外文文學:戴思杰《巴爾札克與小裁縫》(皇冠版) 日期:2004.07.30 小說並不「小」。傑出的小說其實很「大」。 小說是一種說故事的事業。它在讓人分享故事裡的悲歡離合情節時:也改變著人本身。傑出的小說,可以幫助人們離開狹隘的生活經驗,讓視野與胸襟變寬。小說是船,帶著人走得更遠。 小說的起源是講故事。 而後隨著時代與人的變化,而有了不同的故事類型,以及講故事的不同方法。因此,小說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只是很難有任何一種讓大家都滿意。 這個單元,以「小說史」為設定的概念。 主要是講小說的過去和未來。每次以一本重要但又不太難,而且卷帙也不太大的作品為代表。由於只有八個單元,自難全面。但仍希望有由小見大的效果。(南方朔)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46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99 南方朔談小說│第7講│南方朔 主講
[ 第7講 ] 網路小說---未來可能性的發端:蔡智恆《檞寄生》(城邦版) 日期:2004.07.23 小說並不「小」。傑出的小說其實很「大」。 小說是一種說故事的事業。它在讓人分享故事裡的悲歡離合情節時:也改變著人本身。傑出的小說,可以幫助人們離開狹隘的生活經驗,讓視野與胸襟變寬。小說是船,帶著人走得更遠。 小說的起源是講故事。 而後隨著時代與人的變化,而有了不同的故事類型,以及講故事的不同方法。因此,小說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只是很難有任何一種讓大家都滿意。 這個單元,以「小說史」為設定的概念。 主要是講小說的過去和未來。每次以一本重要但又不太難,而且卷帙也不太大的作品為代表。由於只有八個單元,自難全面。但仍希望有由小見大的效果。(南方朔)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38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98 南方朔談小說│第6講│南方朔 主講
[ 第6講 ] 女性、後殖民:摩里遜《寵兒》(商務版) 日期:2004.07.16 小說並不「小」。傑出的小說其實很「大」。 小說是一種說故事的事業。它在讓人分享故事裡的悲歡離合情節時:也改變著人本身。傑出的小說,可以幫助人們離開狹隘的生活經驗,讓視野與胸襟變寬。小說是船,帶著人走得更遠。 小說的起源是講故事。 而後隨著時代與人的變化,而有了不同的故事類型,以及講故事的不同方法。因此,小說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只是很難有任何一種讓大家都滿意。 這個單元,以「小說史」為設定的概念。 主要是講小說的過去和未來。每次以一本重要但又不太難,而且卷帙也不太大的作品為代表。由於只有八個單元,自難全面。但仍希望有由小見大的效果。(南方朔)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43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97 南方朔談小說│第5講│南方朔 主講
[ 第5講 ] 羅曼史的經典:勃朗特《咆哮山莊》(志文版) 日期:2004.07.09 小說並不「小」。傑出的小說其實很「大」。 小說是一種說故事的事業。它在讓人分享故事裡的悲歡離合情節時:也改變著人本身。傑出的小說,可以幫助人們離開狹隘的生活經驗,讓視野與胸襟變寬。小說是船,帶著人走得更遠。 小說的起源是講故事。 而後隨著時代與人的變化,而有了不同的故事類型,以及講故事的不同方法。因此,小說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只是很難有任何一種讓大家都滿意。 這個單元,以「小說史」為設定的概念。 主要是講小說的過去和未來。每次以一本重要但又不太難,而且卷帙也不太大的作品為代表。由於只有八個單元,自難全面。但仍希望有由小見大的效果。(南方朔)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26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96 南方朔談小說│第4講│南方朔 主講
[ 第4講 ] 人道寫實的高峰:雨果《悲慘世界》(各版本皆可) 日期:2004.07.02 小說並不「小」。傑出的小說其實很「大」。 小說是一種說故事的事業。它在讓人分享故事裡的悲歡離合情節時:也改變著人本身。傑出的小說,可以幫助人們離開狹隘的生活經驗,讓視野與胸襟變寬。小說是船,帶著人走得更遠。 小說的起源是講故事。 而後隨著時代與人的變化,而有了不同的故事類型,以及講故事的不同方法。因此,小說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只是很難有任何一種讓大家都滿意。 這個單元,以「小說史」為設定的概念。 主要是講小說的過去和未來。每次以一本重要但又不太難,而且卷帙也不太大的作品為代表。由於只有八個單元,自難全面。但仍希望有由小見大的效果。(南方朔)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36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95 南方朔談小說│第3講│南方朔 主講
[ 第3講 ] 文明、成長、旅程:班揚《天路歷程》(各版本皆可) 日期:2004.06.25 小說並不「小」。傑出的小說其實很「大」。 小說是一種說故事的事業。它在讓人分享故事裡的悲歡離合情節時:也改變著人本身。傑出的小說,可以幫助人們離開狹隘的生活經驗,讓視野與胸襟變寬。小說是船,帶著人走得更遠。 小說的起源是講故事。 而後隨著時代與人的變化,而有了不同的故事類型,以及講故事的不同方法。因此,小說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只是很難有任何一種讓大家都滿意。 這個單元,以「小說史」為設定的概念。 主要是講小說的過去和未來。每次以一本重要但又不太難,而且卷帙也不太大的作品為代表。由於只有八個單元,自難全面。但仍希望有由小見大的效果。(南方朔)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 hours 1 minute

敏隆講堂
EP294 南方朔談小說│第2講│南方朔 主講
[ 第2講 ] 中國市井傳奇:《二刻拍案驚奇》(世界版) 日期:2004.06.18 小說並不「小」。傑出的小說其實很「大」。 小說是一種說故事的事業。它在讓人分享故事裡的悲歡離合情節時:也改變著人本身。傑出的小說,可以幫助人們離開狹隘的生活經驗,讓視野與胸襟變寬。小說是船,帶著人走得更遠。 小說的起源是講故事。 而後隨著時代與人的變化,而有了不同的故事類型,以及講故事的不同方法。因此,小說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只是很難有任何一種讓大家都滿意。 這個單元,以「小說史」為設定的概念。 主要是講小說的過去和未來。每次以一本重要但又不太難,而且卷帙也不太大的作品為代表。由於只有八個單元,自難全面。但仍希望有由小見大的效果。(南方朔)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56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93 南方朔談小說│第1講│南方朔 主講
[ 第1講 ] 講故事--小說的起源:英國文學之父喬叟《坎特伯利故事集》(志文版) 日期:2004.06.11 小說並不「小」。傑出的小說其實很「大」。 小說是一種說故事的事業。它在讓人分享故事裡的悲歡離合情節時:也改變著人本身。傑出的小說,可以幫助人們離開狹隘的生活經驗,讓視野與胸襟變寬。小說是船,帶著人走得更遠。 小說的起源是講故事。 而後隨著時代與人的變化,而有了不同的故事類型,以及講故事的不同方法。因此,小說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只是很難有任何一種讓大家都滿意。 這個單元,以「小說史」為設定的概念。 主要是講小說的過去和未來。每次以一本重要但又不太難,而且卷帙也不太大的作品為代表。由於只有八個單元,自難全面。但仍希望有由小見大的效果。(南方朔)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49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92 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第8講│南方朔 主講
[ 第8講 ] 未來:南非柯慈《等待野蠻人》 日期:2005.08.26 由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現代民族國家之形成、資本主義擴張、大革命的浪潮、以迄兩次世界大戰。這是五百年的大輪迴,見證了西方由樂觀到悲觀的價值改變,以及人們更自由、物質更發達,但願景也更稀薄的困境。 這是條漫漫長路,它的變化在文學經典裡得到最深的體驗。文字並非歷史,但卻超過歷史。文字經常會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 因此,本單元以文字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為主軸,就有中文譯本的經典小說裡,選出八本有反思意義的作品。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45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91 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第7講│南方朔 主講
[ 第7講 ]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馮內果《第五號屠宰場》 日期:2005.08.19 由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現代民族國家之形成、資本主義擴張、大革命的浪潮、以迄兩次世界大戰。這是五百年的大輪迴,見證了西方由樂觀到悲觀的價值改變,以及人們更自由、物質更發達,但願景也更稀薄的困境。 這是條漫漫長路,它的變化在文學經典裡得到最深的體驗。文字並非歷史,但卻超過歷史。文字經常會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 因此,本單元以文字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為主軸,就有中文譯本的經典小說裡,選出八本有反思意義的作品。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46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90 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第6講│南方朔 主講
[ 第6講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雷馬克《西線無戰事》 日期:2005.08.12 由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現代民族國家之形成、資本主義擴張、大革命的浪潮、以迄兩次世界大戰。這是五百年的大輪迴,見證了西方由樂觀到悲觀的價值改變,以及人們更自由、物質更發達,但願景也更稀薄的困境。 這是條漫漫長路,它的變化在文學經典裡得到最深的體驗。文字並非歷史,但卻超過歷史。文字經常會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 因此,本單元以文字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為主軸,就有中文譯本的經典小說裡,選出八本有反思意義的作品。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48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89 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第5講│南方朔 主講
[ 第5講 ] 資本主義擴張:美國馬克吐溫《鍍金年代》 日期:2005.08.05 由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現代民族國家之形成、資本主義擴張、大革命的浪潮、以迄兩次世界大戰。這是五百年的大輪迴,見證了西方由樂觀到悲觀的價值改變,以及人們更自由、物質更發達,但願景也更稀薄的困境。 這是條漫漫長路,它的變化在文學經典裡得到最深的體驗。文字並非歷史,但卻超過歷史。文字經常會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 因此,本單元以文字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為主軸,就有中文譯本的經典小說裡,選出八本有反思意義的作品。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57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88 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第4講│南方朔 主講
[ 第4講 ] 俄國革命:俄國巴斯特納克《齊瓦哥醫生》 日期:2005.07.29 由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現代民族國家之形成、資本主義擴張、大革命的浪潮、以迄兩次世界大戰。這是五百年的大輪迴,見證了西方由樂觀到悲觀的價值改變,以及人們更自由、物質更發達,但願景也更稀薄的困境。 這是條漫漫長路,它的變化在文學經典裡得到最深的體驗。文字並非歷史,但卻超過歷史。文字經常會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 因此,本單元以文字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為主軸,就有中文譯本的經典小說裡,選出八本有反思意義的作品。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44 minutes

敏隆講堂
EP287 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第3講│南方朔 主講
[ 第3講 ] 法國大革命:法國雨果《一七九三》 日期:2005.07.22 由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現代民族國家之形成、資本主義擴張、大革命的浪潮、以迄兩次世界大戰。這是五百年的大輪迴,見證了西方由樂觀到悲觀的價值改變,以及人們更自由、物質更發達,但願景也更稀薄的困境。 這是條漫漫長路,它的變化在文學經典裡得到最深的體驗。文字並非歷史,但卻超過歷史。文字經常會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 因此,本單元以文字在歷史失敗之處站起為主軸,就有中文譯本的經典小說裡,選出八本有反思意義的作品。 南方朔 主講 本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為《新新聞》週刊共同創辦人。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釐析歷史的脈絡,開拓思考的可能,被稱為「幫台灣人讀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49 minutes

敏隆講堂
1995年成立的敏隆講堂,積極探索學習的各種可能與想像,以人文藝術啟發我們的未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