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ce/69/8e/ce698e2d-b2cc-bdf1-00da-adeddc5bb5c3/mza_10567444119736672954.jpeg/600x600bb.jpg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470 episodes
1 day ago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pse.is/7mnmk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News
RSS
All content for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is the property of 報導者 The Reporter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pse.is/7mnmk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News
https://files.soundon.fm/1758968638647-ceca24d6-4596-4a13-a68d-22ddc36de2f2.jpeg
謝謝你,鏟子超人——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後,記者直奔現場,聽災民口述與地圖呈現的事實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36 minutes
6 days ago
謝謝你,鏟子超人——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後,記者直奔現場,聽災民口述與地圖呈現的事實
9月23日下午,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溢流潰壩,截至27日中午為止,至少奪走了16條人命,光復鄉大同村佛祖街淪為重災區。為何即使專家已事前預知、政府部門也召開多次會議,最終還是無法應對變化、避免人命損失? 在事發24小時內,《報導者》記者進入花蓮災區採訪,聽見災民說,他們收到撤離通知時間與方法原來各不相同?此外也看見現場相隔500公尺就有3個分屬中央、地方及民進黨的前進指揮所,中央與地方能否有效聯繫與調度?台北記者則透過地圖套疊,還原堰塞湖生成到致災的地景變化,呈現救災人力集結點與撤離收容所選址位於撤離範圍內的事實。 這集,為所有關心花蓮災區的人帶來第一手現場觀察,了解科學家口中難解的習題,除了思索如何確實防災、減災,節目最後是兩度前往當地當志工的朋友分享,以及給準備出發的鏟子超人們提醒與建議。 02:40 《報導者》記者在花蓮光復鄉災區看到的⋯⋯ 05:28 回到事發前,居民究竟何時得知需撤離? 13:38 地圖套疊後,記者發現撤離收容所在撤離範圍內 21:47 為何不事先減少水量?科學家們面臨的大自然考驗 28:45 相隔500公尺就有3個前進指揮所,救災資源如何統整? 30:55 溫暖的台灣!「鏟子超人」直接穿雨鞋坐火車赴災區 來賓|《報導者》副採訪主任嚴文廷、記者林雨佑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攝影|謝佩穎 📍延伸閱讀: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15死:從監測、防災宣導到撤離,如何記取教訓?】https://pse.is/86q3hh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pse.is/7mnmk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