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詳的詩詞歌賦裡,是否存在著你所不知道的小細節、小故事?快跟著師父一起補充韻文當中的小驚喜!
師父的家(FB):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聯絡師父:eliza@orchina.ne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耳熟能詳的詩詞歌賦裡,是否存在著你所不知道的小細節、小故事?快跟著師父一起補充韻文當中的小驚喜!
師父的家(FB):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聯絡師父:eliza@orchina.ne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tan Up!青開麥》Podcast開播!
由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推出,六集節目集結青年提案,
從選系迷茫、科技人生到地方創生,還有網紅跨界對談,探索竹縣青年的成長路線圖。
🎧收聽👉 https://fstry.pse.is/8b7lz8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沃爾司輕植蛋白飲,享受手搖飲的口感又能內在營養滿分,外在美型發光。
含有20g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
7種超級食物配方一次補充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C幫助抗氧化。
添加美國專利檸檬萃取物,促進新陳代謝。
連結: https://fstry.pse.is/8au92q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讀否?
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相傳這副對聯,來自清代文人紀曉嵐與宮中太監總管的對答。彼時初入翰林院的紀曉嵐,還是個不起眼的新手菜鳥,有次太監總管看他穿著蟒袍,手中持扇,忍不住開他玩笑,就說道:「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讀否?」這句話當中鑲嵌了「春夏秋冬」四個字,不僅調侃了紀曉嵐的穿著配飾,還語帶諷刺的問他有沒有讀過五經之一的《春秋》,話語中頗有瞧不起紀曉嵐學識的意味。
紀曉嵐聽了這個操著南方口音的老太監的玩笑話,也隨口對了一個下聯回應:「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紀曉嵐的下聯嵌入「東西南北」四字,與上聯的春夏秋冬相對,更巧妙的嘲笑了對方的太監身份。紀曉嵐這番回應讓原本想開他玩笑的太監碰了一鼻子灰,當然也就不再瞧不起這位新人了。
【今日NG點】《春秋》
這副對聯中提到的《春秋》是記載戰國時期魯國歷史的一部史書,並且相傳孔子曾修訂《春秋》。《春秋》以微言大義記錄史事,其中暗含對事件評價與人物的褒貶,因此孟子曾言「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意味著若行惡事,始終逃不過歷史的公正之筆,點出了《春秋》的意義以及史書的力量。到漢代時,《春秋》與《詩經》、《尚書》、《周易》、《禮記》並列為五經,是儒家的重要經典。此外,春秋二字後來也被借代,用以當作歷史的代稱。三國時期的關羽,被神格化之後形象往往是捧著一部《春秋》,允文允武的形象,可見這部經典的重要地位。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琴聲遠,棋局殘,書卷未合畫境遠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1對聯故事
2:08【今日NG點】《春秋》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七男一女同桌凳,何仙姑怎不害羞?
三宮六院多姬妾,聖明主理當自愛。
這副對聯,相傳是乾隆皇帝在與眾大臣打牌時,君臣對答間得出的對聯。乾隆與臣子們坐在八仙桌上打牌,乾隆便順口問了八仙是哪八仙?其中一位大臣便回答:「八仙指的就是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漢鍾離、李鐵拐、呂洞賓、張果老與何仙姑。」乾隆皇帝一聽發現八仙當中只有何仙姑一位是女仙,於是靈機一動,出了一個上聯要大臣們作對,乾隆說道:「七男一女同桌凳,何仙姑怎不害羞?」
這時,其中一位臣子不假思索的便對出下聯:「三宮六院多姬妾,聖明主理當自愛。」這句下聯當中勸皇帝身為天子應當賢明自愛,而不應流連後宮,直諫不諱,讓其他臣子深怕這樣的直接會觸怒龍顏,為這個大臣捏把冷汗。不過乾隆沉吟半晌,仍然稱讚大臣的下聯對得工整,更同意道:「為君者應當自愛。」這位大臣因為他的直言敢諫又富有文采,而受到皇帝的肯定。
【今日NG點】八仙
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漢鍾離、李鐵拐、呂洞賓、張果老與何仙姑八仙,是唐、宋以來就非常受民間歡迎的道教神仙,象徵著福氣與好運。八仙的故事,在宋代以後是小說、戲曲常見的題材,其中明代小說《東遊記》描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及八仙與龍王大戰的故事。有趣的是,日本「七福神」的信仰常常被與八仙比較。七福神是由七尊來自不同文化,形象、神通皆有異的神祇組成,分別是惠比壽、大黑天、毘沙門天、壽老人、福祿壽、辯才天與布袋,七福神乘著寶船從海上而至,象徵帶來幸福,尤其是許多日本商店供奉的神祇。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七嘴八舌論天下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1對聯故事
2:16【今日NG點】八仙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Stan Up!青開麥》Podcast開播!
由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推出,六集節目集結青年提案,
從選系迷茫、科技人生到地方創生,還有網紅跨界對談,探索竹縣青年的成長路線圖。
🎧收聽👉 https://fstry.pse.is/8b7lz8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沃爾司輕植蛋白飲,享受手搖飲的口感又能內在營養滿分,外在美型發光。
含有20g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
7種超級食物配方一次補充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C幫助抗氧化。
添加美國專利檸檬萃取物,促進新陳代謝。
連結: https://fstry.pse.is/8au92q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風吹楊柳千條線
雨灑羊毛一片氈/日照龍鱗萬點金
有一回,熱愛對聯的明太祖朱元璋曾帶著兩個皇子外出,當時正值春日,風吹楊柳,朱元璋見此情景就出了一個對聯要試試兩個兒子的文才,他說道:「風吹楊柳千條線。」
太子朱標聽了之後對道:「雨灑羊毛一片氈。」而四子朱棣則道:「日照龍鱗萬點金。」兩人的下聯雖然都在格式上符合對聯的要求,不過在詞語構成的意境,以及氣度格局上則大有差距。太子朱標的下聯意象平庸,相較之下,朱棣的下聯構成一片奇異,且充滿祥瑞意象的情景──龍是象徵帝王的神物,而「萬點金」又把雨天景色描繪成氣度恢宏、壯闊的樣子。在朱元璋的測試之下,不難發現兩個兒子的才氣顯然差了一大截!
早慧且才能不凡的朱棣,後來受封燕王,穩固了北方的勢力,並且發起靖難之變,起兵攻克首都南京府,廢明惠帝,並且自立皇帝,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明成祖。朱棣稱帝後,大舉進行各項改革,包含開疆闢土、派遣鄭和下西洋以及遷都北京,開創了明朝的「永樂盛世」,因此他也被稱作「永樂皇帝」。
今日NG點:龍
龍是中國文化中的神聖動物,是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一,也是象徵帝國王權的重要標誌。東漢哲學家王符曾指出龍的形象是由九種動物的部位構成的:「眼似兔,角似鹿,嘴似牛,頭似駝,身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此外還說龍的「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說到龍除了多鱗片以外,鱗片的數量還是至陽之數。這也是為什麼朱棣的下聯「日照龍鱗萬點金」的意象,馬上使人聯想到神聖與權力的象徵。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春臨人間滿園綠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1對聯故事
3:10【今日NG點】龍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
飛虎旗,旗虎飛,旗捲虎藏身
說到王安石這號大人物,想必讀者並不陌生,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在文學上更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關於他娶親的故事,有著這樣的傳說……
相傳,王安石青年時期赴京趕考,在路途中看見一戶人家高掛著走馬燈,上面繫著一條上聯:「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但並未看見下聯。王安石忙著前往考場,僅是匆匆一瞥便離開了。
到了考場上,主考官出了一聯:「飛虎旗,旗虎飛,旗捲虎藏身」,王安石靈機一動,想到了趕考途中看見的「走馬燈」對聯,正好「走馬燈」和「飛虎旗」詞性和意涵皆可相對,於是他便以此來對主考官出的題目,主考官大為讚嘆王安石的文采!
從考場離開後,王安石再次經過高掛走馬燈的那戶人家。原來,這家的主人是年過半百的馬員外,他僅有一女,才貌雙全且尚未婚配,馬員外為了招到良婿,擬出上聯,若能對上便可求娶員外家的千金小姐。王安石想到稍早剛結束的考試,神態自若地用「飛虎旗」對出下聯。果然,員外與主考官反應相同,皆對王安石深為滿意,王安石便在一天之內收穫了功名與良妻。
在民間傳說中,「囍」字同樣出自於此則故事。因王安石中了進士又娶得良妻,雙喜臨門,就寫了兩個喜字於門上,「囍」字便是這樣來的。
【今日NG點】:囍字由來的真假?
雖然今天介紹的小故事聽起來十分合理,但經由民間口而相傳,本則故事流傳著多種版本,其中仍有些不符合史實的部分。首先,王安石的妻子姓吳,而且二人是遠親關係,王安石娶馬氏一事並沒有歷史考證。再來是關於囍字的由來,歷史上並未明確記載囍字從何而來,但在許多古代文物上,確實可見囍字頻繁出現,人們也逐漸將囍字用在婚禮上,表示喜上加喜。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琴和瑟亦靜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2對聯故事
3:30【今日NG點】囍字由來的真假?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李昉輓宋太祖
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樓三度納降王
在對聯小故事正式開始前,我們曾經於【聯語之美:走進對聯的世界】和【七步成聯: 新手也能對句成章】這兩個篇章介紹過對聯的各種形式。除了過年常見的春聯,婚喪喜慶時也會有相應的對聯喔!當有人過世時,用來表達哀輓之意的對聯被稱為「輓聯」。
依據對方的性別、身分、地位不同,輓聯的內容通常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副對聯,便是宋代臣子李昉哀悼宋太祖的輓聯。
李昉是五代後漢的進士,到了宋代,曾三度入翰林學士院,奉皇帝詔令參與編寫《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等類書。根據歐陽修於《六一詩話》所述:「當時群臣皆進,而公詩最為首出。」在宋代開國皇帝宋太祖駕崩時,群臣皆進獻輓聯,但李昉所作最為突出。
這副輓聯上聯寫道「奠玉五回朝上帝」,意指宋太祖五次帶領群臣郊祀上天。郊祀是中國古代從周朝便流傳下來的重要祭天典禮,古代帝王會帶領三公六部九卿等諸大臣依禮法在郊外祭祀天地,為百姓和國家祈福。下聯寫道「御樓三度納降王」,意指宋太祖收服了五代末期的三位君主:南漢後主劉鋹、後蜀末代皇帝孟昶以及南唐末代皇帝李煜,屬於大宋的輝煌年代也就此開啟。這副輓聯概括歌頌了宋太祖的豐功偉業,除了讚揚他的德行美好,更彰顯君王威震八方,為大宋開疆拓土的功績。
【今日NG點】:輓聯的由來
「輓」字在《說文解字》有拉引、牽引的意思,後來常用於意指「哀悼逝者的」。還在世的人們,為了緬懷逝者,會作輓聯運用精簡的文字概括逝者一生中發生的大事、值得讚頌的功績,以表達自己對於對方逝世的惋惜和傷感之情。
根據劉輝著《輓聯藝術》一書,當中指出輓聯應來自於古時的輓歌。在送殯的禮俗中,親朋好友會跟著喪家的行列,把靈柩送到葬地。路途中,會唱著為悼念逝者而作的輓歌,而後代也漸漸發展出輓聯、輓辭。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舉燈一夜讀古卷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2對聯故事
3:23【今日NG點】輓聯的由來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贊寧巧對反唇相譏
鄭都官不愛之徒,時時作隊
秦始皇未坑之輩,往往成群
這副對聯來自宋代僧人贊寧以及文人安鴻漸之間的嘲戲。安鴻漸雖然是個才思敏捷的文人,但卻滑稽輕薄、喜歡嘲弄別人,有天他在街上遇見了有文采又善言詞的著名僧人贊寧,又看到他身後跟隨著幾位僧人,於是安鴻漸出言嘲諷贊寧:「鄭都官不愛之徒,時時作隊。」
鄭都官指的是唐代的詩人鄭谷,而鄭谷曾在詩中提到:「愛僧不愛紫衣僧。」安鴻漸化用此詩句中的典故,將之用於對聯當中,以「鄭都官不愛之徒」來代指僧人,頗有嘲弄、開玩笑的意味。不過,贊寧也沒有就此被佔便宜,他立刻回敬對方,對上下聯:「秦始皇未坑之輩,往往成群。」大家都聽過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而贊寧就運用這個典故,以「秦始皇未坑之輩」代指儒者,也就是指安鴻漸。
贊寧與安鴻漸都是用對方的身分來發想典故,並加入對聯當中,因此雖然在對聯裡沒有指名道姓,卻是拐了個彎嘲笑對方。
【今日NG點】:對聯中的典故
今日介紹的這副對聯中,安鴻漸和贊寧分別用鄭谷的詩,與秦始皇的歷史典故來代指僧人和儒者,間接的調侃對方。在對聯當中運用典故,最常見的是歌詠歷史人物的對聯,引用人物的著名事蹟或故事來作對子,例如歌詠周瑜的對聯「顧曲有閒情,不礙破曹真事業;飲醇原雅量,偏嫌生亮並英雄」,其中運用周郎顧曲以及「寄生於,何生亮」的典故。或如評價杜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當中提到了杜甫「詩聖」的稱譽,以及其關懷社會的寫作主題。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劍拔烏江留恨水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2對聯故事
2:44【今日NG點】對聯中的典故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蘇軾與佛印西湖上相譏
佛印水邊尋蚌吃,子瞻船上帶家來
在民間傳說故事中,佛印與東坡可說是一對有趣的冤家。佛印是北宋時期的僧人,曾於廬山修行。在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期間,兩人經常有所酬唱往來,而在稗官野史裡,也記載著許多兩人之間相互鬥智戲謔的故事。
這副對聯出自南宋流傳的《問答錄》,據聞是東坡與佛印兩人在拌嘴之下對出的對子。卻說東坡有天帶著一家大小來到西湖,並且前去拜訪佛印,只見佛印在水邊似乎在撈取什麼。東坡於是上前詢問,原來是佛印聽說此地盛產花紋特殊的蚌,他便想撈取一些放在盆中,以供賞玩。聽聞此事,東坡忍不住想開開佛印玩笑,於是便說道「佛印水邊尋蚌吃」。而這個上聯中「蚌」與「棒」諧音雙關,是東坡嘲笑佛印討打。
不過,佛印可不是省油的燈,馬上聽出了東坡的調侃之意,他幽幽的接上下聯:「子瞻船上帶家來」。東坡一聽,氣得牙癢癢,原來佛印同樣在下聯運用諧音雙關,字面上「帶家來」指的是蘇軾帶著一家大小同遊湖上,而「帶家」諧音「戴枷」,枷是古代的刑具之一,而「戴枷」指的就是囚犯、受刑罰的人。兩人本來可以一同開開心心地遊湖,沒想到在這一來一往的譏諷下,最後彼此都成為對方尋開心的目標!
今日NG點:對聯中的諧音雙關
今日大家愛用諧音梗來做廣告詞,而運用諧音雙關來隱藏更多的含義也是對聯中常見的手法,有時反映出文人間的幽默互動,有時則是藉由雙關,來訴說那難以說出口的話。例如清代的文人金聖嘆因哭廟案而受牽連,傳說他在被處死前作了對聯:「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其中「蓮子」諧音「憐子」,「梨兒」諧音「離兒」,字面上說的是蓮子和梨子的滋味,實則是訴說對家人的牽掛以及內心的痛苦不捨之情。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難得同心藕(偶),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2對聯故事
3:21【今日NG點】對聯中的諧音雙關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蘇軾幼年改對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中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神童」的故事,如曹沖秤象、蔡文姬六歲辨絃音、司馬光砸缸救小孩等。 今天要介紹這副對聯的作者 ──北宋大文豪蘇軾,因出生於文學世家,在幼年時便展現了驚人才智。他七歲知書,十歲能文,所寫的文章詩詞得到許多名家讚許,與蘇軾同齡的小孩皆望塵莫及。
有天,沾沾自喜的小蘇軾作了一副對聯,貼在自己的書房門上: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很顯然的,小蘇軾覺得自己已經「學富五車」,什麼字都識得,什麼書都看過了!
幾天以後,有位老翁登門拜訪,他拿出一本書,向小蘇軾請教書中的內容為何。小蘇軾一看,頓時面紅耳赤,因為書中他認識的字寥寥無幾,根本無法回答老翁的提問,這樣又如何能稱得上「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呢?
老翁離開後,小蘇軾在上下聯各加了兩個字: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從此以後,他加倍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學業,在詩、詞、文各方面皆有非凡的成就,更被後人列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看完了蘇軾的對聯小故事後,讀者們可以想一想:如果今天小蘇軾沒有改變他的想法,仍然自得意滿,覺得自己已經聰明到不需要再學習了,那麼他還能夠成為流傳千古的「一代文豪」嗎?
【今日NG點】:奮發圖強的古人們
除了我們常聽到的「神童」傳說,中國歷史上也流傳著不少資質不佳,因努力奮發向上,最終有所成就的名人故事。就如大名鼎鼎的西晉文學家 ──左思,他曾寫下轟動滿城、造成「洛陽紙貴」的〈三都賦〉,但在幼年時期,左思並不是文采斐然的「神童」。《晉書》中曾記載:「思少學鍾、胡書及鼓琴,並不成。」左思幼年時曾學過鍾繇、胡昭兩位名家的書法以及鼓琴,但最終都沒有學成。
而他的父親左雍便向友人說:「思所曉解,不及我少時。」然而,正是父親的評價激起了左思奮發向上的決心,他認真向學,終於在長大後有所成就!他的作品流傳千古,至今仍為人所稱道。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磨筆寫成千古字,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1對聯故事
3:24【今日NG點】奮發圖強的古人們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蘇軾暗助秦少游成親
閉門推出窗前月,投石沖開水底天
這副對聯其實是一道考題,出自明代馮夢龍編纂的《醒世恆言》中記載的一則傳說故事。傳說中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她的機智與文才不讓鬚眉,還時常讓她那身為大文豪的兄長蘇東坡甘拜下風。
蘇小妹到了適婚的年齡,她的才名早已遍布京城,許多文士前來求親,她的父親蘇洵便要求慕名求親的男子們都交上文章,蘇小妹看了眾多追求者的文章,篇篇都不滿意,要麼一筆塗掉,甚至讀了兩三句就看不下去了!其中只有一人的文章受到蘇小妹的青睞,而此人正是宋代著名的文人秦觀。
蘇洵見秦觀的文才得到女兒的芳心,馬上打發了其他的提親者,並且親自到秦家致意。好不容易牽起了這一段姻緣,兩家婚事也說定了,沒想到在成親的當天,蘇小妹在洞房前設下了三道考題測試新郎秦觀。其中的第三道題目就是此對聯的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
這道題目本應難不倒秦觀,但要想出巧妙、不落俗套的下聯,眼看時間一點一滴過去,秦觀竟越來越慌張無措。此時蘇東坡正好還沒睡,發現了急得團團轉的秦觀,他有意出手相救這位妹夫,卻又擔心出面幫忙被蘇小妹發現。於是,東坡靈機一動,在遠處撿了片磚片,投進水缸當中。水缸中的水被激起點點水花,飛濺到秦觀臉上,正在苦思的秦觀被這水花點醒,瞬間領悟,於是對出下聯:「投石沖開水底天」。秦觀在蘇東坡的神助攻下,成功答出第三道考題,也順利的與蘇小妹完婚。
【今日NG點】:水底天
秦觀的下聯巧妙之處在於,水缸中倒映出天上月色,形成水天景色相映的情景,上聯的最末提到「窗前月」,秦觀以「水底天」相對,除了詞性符合,更形成了上下聯如同照鏡子般的呼應。當水面受到了投石的波動,水中倒影一陣激盪,則創造出上下聯一靜一動的對應情境。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開卷迎來天下事,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2對聯故事
3:43【今日NG點】水底天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鄭板橋以對鬥揚州惡霸
吃墨看茶聽香讀畫,吞風臥露喝月擔雲。
今天介紹的這副對聯結構看似簡單,但背後其實隱藏著鄭板橋以智取勝、打倒惡霸的有趣故事呢!清代的揚州有位姓張的惡霸,他時常倚仗家裡人做官的勢力,欺壓城裡的無辜百姓。有天,他在運河邊建了一座花園,之後便經常和一些文人在船上飲酒作樂,霸佔了河道,不讓來往的船隻通行。
但若是真的有急事,船隻必須從此處過去,那該如何是好呢?當你提出了請求,張惡霸便會笑嘻嘻的告訴你:「你要是能對出我的對聯,就讓你過;要是做不到,那你就好好在這等!」
張惡霸的上聯為:
吃墨看茶聽香讀畫
鄭板橋聽說了張惡霸可憎的劣跡後,他決定要好好懲罰這位橫行已久的小霸王。某天,他扮成了偶然經過的漁翁,划著小船前往張惡霸所在的河面。張惡霸看著這位老神在在的漁翁前來對對子,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張惡霸一時不悅,便說道:「好啊,你若是能對出,那麼我就把這花園拆掉,以後也絕不再到這裡遊玩;但若是你對不出,哼!我張大爺可不是好惹的!」
鄭板橋並不畏懼這裝腔作勢的「張大爺」,高聲對道:
吞風臥露喝月擔雲
張惡霸等人頓時無言以對,只好摸摸鼻子回家去了。後來,他們聽說這位漁翁是鄭板橋裝扮而成的,就拆掉了花園,再也不敢到河上遊玩了。
【今日NG點】:聽香?聞香? 喝月?賞月?
仔細推敲張惡霸的上聯,乍看之下很簡單,吃墨、看茶、聽香、讀畫,皆為動詞配名詞,動作配事物。但認真想想便會發現,要對出完美的下聯實在有些困難。除了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對聯還講求內容的聯繫,上下聯必須有所關聯。而張惡霸的上聯,裡面的每件事都好似無理,但卻又無不通之處,要對出相應的下聯,並非易事。鄭板橋的下聯用了吞風、臥露、喝月、擔雲,除了格式相應,內容也完美符合其不合理卻又相通之處,可說是對張惡霸最好的反擊。
【牛刀小試】
上聯:小編來出題
看山望水聽風問月,
下聯:換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邀請讀者們試著對出下聯,並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喔!
-----------------------------------
0:31對聯故事
3:11【今日NG點】聽香?聞香? 喝月?賞月?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7/25對聯小故事02
鄭板橋辱知府
交忠朝廷,因受百姓。
橫批:前程金修
這副對聯是鄭板橋題給萊州知府孫嘉新的對聯,乍看之下,這副對聯好像哪裡怪怪的,原來,這是一副用來嘲諷孫知府的對聯,鄭板橋刻意的在字形上玩起文字遊戲,其中隱藏著弦外之音。
萊州知府孫嘉新是個大財主,他的官位是用千兩黃金捐官得來的,身為地方父母官的他一點也不勤政愛民,反而是貪贓枉法、搜刮百姓的錢財。有天,孫知府派人來向鄭板橋求字,鄭板橋於是寫了這副對聯給他。
這副對聯來自當時用來嘲諷孫嘉新的一首打油詩:
可笑萊州孫嘉新,四品前程耗千金。效忠朝廷少文才,恩愛百姓缺兩(良)心。
對照打油詩與鄭板橋的對聯,可以發現原本上聯應該是「效忠朝廷」,「效」字右邊的「攵(文)」被隱去,嘲笑孫嘉新缺乏文才。而「恩愛百姓」在對聯的下聯中被改為「因受百姓」,是將「恩愛」二字的「心」去除,諷刺孫嘉新為官卻毫無良心。橫批「前程金修」則是指孫嘉新不是因為他的學識或品德,而當上知府,只是靠錢財買取官位。
收到對聯的孫知府文才不夠,根本沒有發現自己被鄭板橋大大的嘲諷了一番,還滿心歡喜的在大廳中掛起對聯。直到他的賓客指出對聯的文字遊戲,孫知府才發現自己被鄭板橋捉弄了,氣得將對聯撕個粉碎!
【今日NG點】:對聯中的文字遊戲
藉由字形的拆分或組合來寫成對聯,我們稱為「析字聯」,在巧妙設計文字結構的同時,還要顧及對聯的意境及格律,重重條件下更顯示出文人的才思敏捷。例如著名的析字聯「閒看門中月,思耕心上田」這樣的對聯,就是運用字型的分合構成意境。而在鄭板橋題給孫知府的對聯中,運用了類似的手法,不過將文字中的某部分隱藏,來達到諷刺的效果。
-----------------------------------
0:32對聯故事
3:03【今日NG點】對聯中的文字遊戲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對聯小故事01
鄭板橋題聯贈漁民
半灣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萬斛珠。
這副對聯由鄭板橋所作,上聯為作者所見的絕美湖光山色,意指:新月彎彎,倒映在湖水上,滿江都是月影;作者與漁民交談後,受啟發而想出的下聯則為:在這湖中,一粒沉沙也是寶呢!
半灣對一粒、活水對沉沙、千江月對萬斛珠,光聽前面的白話解說,相信讀者們還是一知半解。究竟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讓作者能對出如此絕妙的下聯呢?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日落時分,鄭板橋乘著小船前往興化北鄉,途經中堡湖,他坐在船頭,觀賞著傍晚的湖光山色。夕陽落山,經雲彩暈染過後的天空早已掛上一彎新月,月兒映照著湖面……鄭板橋被這絕美的景色觸動了,不禁脫口吟道:半灣活水千江月。當他正沉思該如何對出下聯,一陣狂風襲來,小船就這樣翻了!
看見有人落水,居住在附近的漁民趕忙過來幫忙,把鄭板橋救了起來。漁民們熱情地邀請鄭板橋至村莊梳洗、吃晚飯。在用餐時,漁民們告訴他:「這湖是一塊寶地,水裡有魚蝦菱藕,岸上產稻麥果蔬,湖中還有一種巨大的蚌,裡面可以採到綠豆大的珍珠呢!」漁民們正歡快地說著,鄭板橋頓時被點通了。這裡連一粒沙都是寶,真是:一粒沉沙萬斛珠呀!
離去前,為了感謝漁民們的盛情款待和救命之恩,鄭板橋把這副對聯書寫下來,並請石匠刻在一塊石碑上,送給這些純樸的漁民留作紀念,這副對聯的故事到這裡便結束了。
【今日NG點】:萬斛
對聯中出現了的「斛」,是古代計算的容量單位。萬與斛疊加,形成了一種極為誇張的表達手法,文學作品中常出現「萬斛」,用來表示數量非常多。如杜甫的〈夔州歌〉:「蜀麻吳鹽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以「萬斛」來描述承載巨大貨物的舟船。蘇軾的〈文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當中的「萬斛泉源」現在也可用來形容文思流暢如泉湧不竭。
-----------------------------------
0:33對聯故事
3:36【今日NG點】萬斛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七步成聯: 新手也能對句成章】
上週我們簡介了對聯歷史和對聯出現的情境,那麼一副對聯,究竟怎麼產生的呢?
在金庸的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描述主角郭靖與黃蓉在拜訪一燈大師的路上,不意被大師的弟子漁樵耕讀四人阻攔,其中書生設下一道對聯的考驗。他出了上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本以為這是一道困難的題目,沒想到黃蓉早就有了答案,即刻就對出下聯:「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一方面兩聯的詞性、結構都吻合,另一方面,琴瑟琵琶四個字的上半部都是「玨」,拆開來看就是八個「王」,對應了「一般頭面」;而魑魅魍魎四字中如臟腑般的聲符「离、未、罔、兩」則各自不同,所以說「各自肚腸」。黃蓉在對聯的字形上也與對聯的意義呼應,不僅顯得更加巧妙,同時還在下聯中把大師的四弟子比喻為「魑魅魍魎」四小鬼,開了漁樵耕讀一個玩笑!
聽了黃蓉機智的故事,大家是否覺得對聯有些難度呢?
其實,掌握了對聯的幾個要素,要能順利出對聯,並沒有想像中困難!除了上下聯必須要「對仗」,也就是字數、詞性相同,平仄相反之外,一般來說,對聯有著「仄起平收」的規律,也就是上聯最後一字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字是平聲,如此將使兩聯之間的音調和諧。
了解了對仗的法則,在發想對聯時,我們必須先確定對聯的主題。首先對聯的主題內容必須要上、下兩聯相互對應,像是最常見的春聯,內容多是與春節相關、帶有祝福意味的文字,因此我們在構思時,就可以從「祝福」、「賀歲」的方向發揮,例如在「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象迎新春」這副對聯中「爆竹」、「桃符」都是春節重要的象徵,而「除舊歲」與「迎新春」,則點出了慶祝新年除舊迎新的意義。此外,還可以注意到,上下聯中「一聲」和「萬象」正好都是數字,符合對聯中詞性相對的規則。
春聯之外,常見的對聯還有行業聯、用於名勝古蹟或寺廟的楹聯,這時我們就可以從行業相關的字詞聯想,或者由建築物與寺廟供奉神祇的歷史故事來發想對聯中可以援用的典故與字詞。例如岳飛墓的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著佞臣」,是以岳飛與秦檜間的一段歷史作為對聯主題,並且凸顯出「忠」,強調岳飛的愛國情操。值得注意的是,這副對聯中提到了「青山」與「白鐵」,兩個顏色詞在對聯中同樣工整的相對。
在上述的兩個例子當中,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對聯中「詞性相對」,除了我們常說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之外,也十分注重數字、量詞、顏色等字詞的對應,如此可以讓上下兩聯的對稱關係更加緊密工整。
而提到平仄,我們在閱讀唐詩、宋詩時,可以發現詩句中也十分重視音韻的和諧,尤其律詩的頸聯(第二聯)與頷聯(第三聯),尤其嚴格地遵守對仗的法則。古代的音韻系統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聲屬於平仄中的平聲;上、去、入三聲則屬於仄聲。其中四聲中的平聲又分為陰平與陽平(或稱上平、下平),分別對應今天我們所說的一聲、二聲。上聲則對應三聲,去聲對應四聲。
入聲字在語音演變的過程中,已經消失於今天我們所使用的華語當中,這也是為什麼,某些我們讀來是一聲或二聲的字,在古詩或對聯的系統中被視為仄聲。
總而言之,判斷平仄時,除了以一、二、三、四聲判斷之外,還可以查詢入聲字表,更準確地在對聯中使用仄聲字喔!
-----------------------------------
0:34 七步成聯: 新手也能對句成章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聯語之美:走進對聯的世界】
談到「對聯」,想必讀者們並不陌生。當新春來臨時,家家戶戶總會在門旁貼上春聯,那便是常見的一種「對聯」。像是廟宇、古代園林(如板橋林本源園邸)、府宅(如潭子林宅)等具有文化意義的歷史建築,在它們堅固的楹柱上,往往都會刻上楹聯,那也同樣是呈現「對聯」的形式之一喔!
所謂的對聯,「對」指的是形式,上下聯的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反,那便是「對」;「聯」指的是內容,兩聯之間的意義要相聯結,則稱為「聯」。一副對聯一定要有上下兩聯,有些對聯需要配上「橫批」,橫批則通常扮演著畫龍點睛的角色。
關於對聯的歷史緣由,最早可追溯至周朝,也就是距今大約三千年前……相傳在那時的深山桃林裡,住著兩位神人──神荼(ㄕㄣˊ ㄕㄨ)、鬱壘(ㄩˋ ㄌㄩˋ),他們長相兇悍,專吃邪惡的鬼怪。因此,當時的老百姓,逢年過節便習慣在桃木板雕上這兩位神人的模樣,懸掛在家門上,藉以驅鬼鎮邪保平安。這便是「桃符」的由來,而這兩位神人也成為傳說中最早的「門神」。
到了唐代,人們開始將吉利的佳句寫在「桃符」上,「桃符」就這樣慢慢演變為現代常見的春聯!根據《宋史》記載,最早的一副桃符春聯為五代後蜀君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直至明、清時期,對聯發展才真正達到高峰,這背後的推動者──明太祖朱元璋可說是功不可沒。朱元璋非常喜歡對聯,甚至被後人譽為「對聯天子」,相傳他在成為皇帝後,便在除夕前下令:家家戶戶的門上都必須貼上春聯!到了大年夜,朱元璋微服出巡時,便挨家挨戶觀賞取樂。身為「對聯」頭號粉絲的朱元璋,也親自寫了不少春聯賜予大臣們,如賜給大明第一謀士陶安的:「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在讚賞之餘,也表達對仁臣們極高的重視。
清代時期,對聯發展至鼎盛階段,文人們也開始玩出新花樣,清代名臣──左宗棠和曾國藩就曾以對子來鬥嘴、取笑對方。據傳左宗棠曾於聚會上以上聯:「為如夫人洗腳」,嘲笑曾國藩親自幫寵愛小妾洗腳的「荒唐事」。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下,一位高官給寵妾洗腳,對於當時人民來說,實在是驚奇動聽的八卦傳聞。被好友如此打趣,曾國藩當然也不甘示弱,對以下聯:「賜同進士出身」,賜進士出身意味本身的才能達不到進士,但卻仍受皇帝賜予進士的名分,而左宗棠便是賜進士出身的人。這下卻也戳到左宗棠的屢試不第的痛處了,可說是成功的回擊吧!
對聯是十分精鍊的語言藝術,與對聯有關的軼聞趣事更是不勝枚舉。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對聯的世界,欣賞聯語之美吧!
-----------------------------------
0:30聯語之美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宋詩總結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賦別NG」,今天是宋詩系列的最後一集啦!
在宋詩的單元中,我們讀到了王安石、蘇軾、李清照、朱熹、陸游、文天祥等人的詩作共12首,由此一窺宋詩的世界。不過師父所介紹的宋詩可以說是宋代詩作中的冰山一角,除了上述的特色之外,宋代的詩作也經歷繼承晚唐華麗虛糜靡的文風,在古文運動的推行下,轉向推崇清新自然,而後又在理學、南宋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展現愛國情操,乃至於南宋末年的亡國之痛等情感。
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在《宋詩概說》裡曾指出宋詩的幾個特色,包含「哲學性」、「貼近日常生活」、「悲哀的揚棄」幾點,我們可以藉由這幾個方向來歸納、統整我們所介紹的宋詩。
首先,充滿哲理、具有思辨性,是宋詩的鮮明印象,大家可以發現我們讀到的詩作大多篇幅短小、文字簡明,卻包含著深刻的道理。例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或如朱熹的〈觀書有感〉,透過景物寓理,又如自然景物不只如唐詩中,引起人們抒情性的共鳴,宋代的詩人更從中看出了隱藏在天地宇宙中的人生道理。
再者,我們也可以發現宋詩中出現的意象往往親和力十足,例如〈惠崇春江晚景〉中「春江水暖鴨先知」、「河豚欲上時」,可以看見詩人對日常生活的關心,並且從中發現詩意。又如陸游的〈游山西村〉寫下農村生活閒適平和的景色,在平凡的山徑景色中,啟發了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念,成為宋詩中的經典名句!
在南宋的政治背景下,我們還能見到許多充滿愛國情懷的詩作,如陸游的〈示兒〉、〈書憤〉以及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與〈正氣歌〉。無論是直到生命盡頭仍然期盼著南宋北伐成功的陸游,或者被囚禁、面臨死亡仍堅守愛國情操的文天祥,他們在絕境中所寫下的詩作仍然充滿著浩蕩的氣節,以及寧死不屈的意志。從這些詩作中,我們不僅見證了宋詩風格的轉向,更能由此讀出時代文人的精神風格展現。
剛剛師傅快速的複習與統整了一下我們所讀過的宋詩,相信小朋友們對於宋詩的特色與風格,有了更多的認識!也在最後提醒大家,過去我們介紹過的所有詩人與作品,都在我們的PODCAST節目中,如果忘記的話,可以隨時回去複習喔!我們下回見囉,掰掰
文天祥〈正氣歌〉
以一敵七之正氣 黑暗時代的心靈指南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文天祥所寫的〈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爲嚴將軍頭,爲嵇侍中血。爲張睢陽齒,爲顏常山舌。
或爲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爲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爲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爲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爲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爲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上週我們介紹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看見了文天祥為了家國不惜傾家蕩產 甚至犧牲性命的心志。今天要介紹的這首〈正氣歌〉則是文天祥在被俘虜後關押於監獄中時所寫下的詩作。
在中國對宇宙萬物的觀念中,「氣」是所有事物組成的基本元素,因此山河、日月星辰等自然萬物,以及我們身為人類,都是由氣組成的。人的正氣和宇宙並存,這浩然的正氣支持著人的行為,使人們能無懼逆境保持氣節。在〈過零丁洋〉中有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正氣歌〉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也展現了出類似的道理,隨後他舉齊國太史與董狐,作為史官他們都無懼權威、確實地記錄了歷實,因此即便當下的世道黑暗,但文天祥對於正義的追求超越個人生命的限制,並且相信真正的正義將會名留青史。
接著,文天祥在詩中舉出十位先賢,分別是張良、蘇武、嚴顏、嵇紹、張巡、顏杲卿、管寧、諸葛亮、祖逖與段秀實。這些人都曾在強權的威迫下敢於反抗,為了忠義寧死不屈,文天祥借前賢的事蹟表明己志,也透過回顧歷史,證明正義是值得堅守的價值。
再者,詩中描述了各種道義被遮蔽、是非顛倒、賢愚不分、真理無法聲張的情況,面對黑暗時代,文天祥最後指出:「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再次回望歷史與歷代的哲人烈士,確立自己堅貞不屈的心志。
總而言之,在〈正氣歌〉中,文天祥首先提出「正氣」的存在,並列舉歷史上的烈士先賢,指出對正義的追求是超越個人與特定時空的價值,也因為有此宏觀的視野與超然的氣度,讓他在狹小黑暗的監牢中寫下這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
【今日NG點】:正氣
之所以用「正氣」為題,是來自孟子的話「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這首詩之前有一段序言,描述被囚禁在獄中的文天祥面對監獄裡髒亂、幽暗的環境,他感受到濕氣、熱氣、穢氣等七種惡氣充斥在狹小的空間中。此時的文天祥並沒有被外在環境的困厄和肉體的不自由打敗!他在序中說道他之所以能「以一氣敵七氣」,靠的就是那股與天地宇宙並存,也充塞於他心中的「正氣」,使他即便身處困境亦能安然倖存,甚至於面臨死亡也能從容赴義的氣魄。
-----------------------------------
0:32宋詩吟誦
3:20宋詩解釋
6:29【今日NG點】正氣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文天祥〈過零丁洋〉
忠魂不滅 丹心照汗青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文天祥所寫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當遇到危險情況時,大多數人往往會選擇保護自己,而不是捨命拯救他人。然而,寫下〈過零丁洋〉的文天祥,卻和一般人不同。他和抗金名將岳飛同樣都擁有一身浩然正氣,為了保護國家、保護人民百姓,他們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對抗外敵直到最後一刻,堪稱真正的英雄啊!
「天之祥,乃宋之瑞也!」這是南宋皇帝 宋理宗 第一次見到文天祥,情不自禁發出的讚嘆。我們都知道宋朝晚年衰弱,君王和朝廷官員,都只顧著自己的利益,在外族侵略下苟且偷生。從金人再到蒙古人,面對來勢洶洶的外族,南宋早已一蹶不振。到了元朝軍隊真正攻打進來的那一刻,貪生怕死的朝廷官員紛紛投降,把國家和手無寸鐵的人民都拋到腦後。在這樣的景況下,身為朝廷文官、不擅於打仗的詩人又做了什麼呢?他回到家,賣掉了許多家裡的財寶,招募打仗的士兵,最後組成一支義勇軍,對抗攻來勢洶洶的元朝軍隊。
無奈的是,僅憑幾個忠勇義士的力量,顯然是不足以挽回大局的!經歷了艱難 的抗戰過程,文天祥最終還是被元朝軍隊俘虜。在被押送的路途中,經過了珠江的河口灣──零丁洋,這首〈過零丁洋〉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詩人寫下這首詩,以表明自己從始至終忠於宋朝,絕對不願意投降元朝的堅定信念。
從最初踏入仕途,後來決心為國征戰,到最終戰敗被俘,詩人回想一路上除了艱苦,能夠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的夥伴,也是寥寥無幾,杜甫所說的「國破山河在」,如今卻是「山河破碎風飄絮」,連大好的山河也看不見了。詩人昔日曾戰敗於惶恐灘,今日在零洋丁已被俘虜──曾經因為不知道能否完成保護國家的使命而惶恐,對比現在隻身一人受元軍俘虜的孤苦零丁,詩人只能感嘆道出:「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本詩最後,詩人留下一句鏗鏘有力的自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不畏懼死亡,只求不辜負家國。即便人已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能留下一片赤誠的心載入史冊,那麼就已足夠了!
【今日NG點】:丹心?汗青?
詩中的最後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的「丹心」和「汗青」分別指的是什麼呢?「丹」是紅色,古人常用紅色象徵忠誠,所以「丹心」即為赤誠之心,蘇軾曾寫下:「一片丹心天日下,數行清淚嶺雲南。」同樣是用「丹心」表明對國家的忠誠。「汗青」則是古代製作竹簡的程序,後來被用來泛指史冊,或代稱歷史。成語「青史留名」的「青史」,也同樣被泛指為史書。
今天的內容到這裡為止,大家是否也有一個名留青史呢夢想呢?好啦,我們下次見,掰掰
-----------------------------------
0:29宋詩吟誦
1:09宋詩解釋
5:03【今日NG點】丹心?汗青?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陸游〈遊山西村〉
熱血詩人的閒居生活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陸游所寫的〈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從上個宋詞單元到現在的宋詩單元,我們介紹了許多陸游的經典詩詞作品。
細讀字裡行間,都是他藏不住的愛國情懷,
我們看見了堅毅、赤誠的陸游,
還有他一生都無法忘懷的復國大志。
和之前介紹過其他的陸游詩作不同,
今天我們的這首〈遊山西村〉,
是以詩人在故鄉的日常生活為主軸,
我們可以從詩中看見滿腔愛國熱血之外,
那位住在山中小村、喜愛樸實生活的陸游。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不知道大家是否對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這首〈過故人莊〉有些印象呢?
除了農家簡樸自然的日常,
詩人也表現出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本詩同樣以農家生活和山村風光為主題,
詩人描寫家家戶戶宰雞殺豬,盛情待客、慶祝豐收的景況,
在讚嘆山村民俗風情的同時,
本詩當中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帶出比田園風光還要深刻的人生哲理。
詩人在山村中前行,走著走著,看來好像無路可走了……
不料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了一座隱隱藏於山中的小村落。
詩人所寫的這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很多人在灰心喪志時,都會拿這句經典名言來激勵自己──
因為我們在學習、工作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許多困難,就像看見很多座高山交疊,擋在我們面前,彷彿想阻止我們繼續往前行走。
但若是不輕易放棄,堅定信念持續前行,那麼便能和詩人一樣,成功突破困難,看見那座明亮的小村落!
接著,詩人進到小村當中,不知為何家家戶戶都在慶祝,
村民們紛紛上街敲鑼打鼓,好不熱鬧……
原來,是春社日到來了!
在這一天,農民會祭祀守護大地的土地神,並祈求農作物豐厚收成。
詩人十分欣賞村落仍保存古老的民風,因此在詩作的最後更立下約定,
若是某天,自己在月明的夜晚外出閒遊,必定要再來這裡拜訪!
【今日NG點】:柳暗花明
詩中出現的「柳暗花明」如今已成為我們常使用的成語,但「柳暗花明」其實有兩種寓意喔!
「柳暗花明」最早出自於王維所作的〈早朝〉:「柳暗百花明,春深五鳳城。」
柳樹的顏色較深,與鮮艷的百花相映照,呈現出春日生意盎然的美景,
所以「柳暗花明」最初是用來形容風景之美喔!
陸游在本詩中也將「柳暗花明」用來描寫景色,但因為詩中隱藏更深層的意義,使得「柳暗花明」後來衍伸出另一種意思,可用來比喻絕處逢生,忽現轉機。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大家下周見,掰掰
一起誦讀陸游的〈遊山西村〉
https://youtu.be/qFfDvA_EjyA?si=CTy8GMn8XCRLNGH2
陸游〈書憤〉
詩中見志 字裡藏憂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詩人陸游所寫的〈書憤〉: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首七律創作於陸游閒居故鄉時期。
因朝堂派系鬥爭,在主和派的打壓之下,詩人被迫罷官回鄉。
離開官場數年的陸游,並未就此放棄復國願景,
他在此期間仍舊寫下許多詩詞作品,藉以表明自己堅定不移的心志,
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
淳熙十三年(也就是西元1186年),陸游接到朝廷詔命,
終於能回歸官場的陸游,帶著無法克制的心緒提筆,
以激昂的語調,將自己早年的願景、如今的感嘆和期盼,傾洩於詩句當中。
首聯詩人回憶起早年壯志凌雲的自己,
當時對於收復失地只有堅定不移的信念,絲毫不覺家國會走向如今的衰頹。
接著,詩人敘起當年抗金的軍旅生活,
詩人將「樓船」和「鐵馬」化為水戰與陸戰的意象,
雖然僅用一句概括, 卻勾勒出戰場上氣勢豪邁、肅殺壯烈的氛圍。
詩中的頸聯, 情感急轉直下,
鏡頭從慷慨激昂的戰場 轉向如今兩鬢斑白的詩人,
詩人感嘆壯志未酬,人卻已然衰老,
而這份未完的心願,也成為詩人一生的牽掛。
最末的尾聯,
詩人以諸葛亮所作的《出師表》 重述自身理想,
並讚嘆諸葛亮為恢復中原,難以動搖的堅定心志。
然而 諸葛亮的北伐大業,
仍舊不敵朝中 奸佞小人阻撓,最終 只能抱恨終天。
三國和南宋雖然相隔千年,
但歷史總是驚人得相似,
奸臣誤國的戲碼不斷上演,
這也恰恰呼應了首聯中「世事艱」的原由,
而受到迫害的不僅是國家無辜的百姓們,
還有那些和諸葛亮、陸游一樣,將忠君愛國思想貫徹一生的忠臣們。
【今日NG點】:《出師表》
在三國時代,蜀國丞相諸葛亮曾出師北伐曹魏。
臨行前,諸葛亮上呈奏章給後主劉禪,
自述生平、表露心跡,懇切告知北伐決心,
告誡後主要「親賢臣,遠小人」,
期望在北伐期間,朝中能安穩,
自己才得以完成先帝劉備興復漢室的決心,這便是《出師表》的由來。
好了,我們今天就說到這啦~大家下週見~掰掰
一起誦讀陸游的〈書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nUibp8bw8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之二
望斷天涯 也盼不回故國山河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陸游所寫的〈秋夜將曉出籬門 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首詩作於宋光宗绍熙三年(也就是西元1192年),
此時的陸游已經歸隱農村,居住在老家山陰,
從詩題中可以看出這首詩是詩人在某個秋日凌晨,
走出院子感受到涼意便有感而發所創作。
上週我們讀到陸游的絕筆詩〈示兒〉,
可見陸游一直到其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仍心懷著收復中原失土的願望。
如此 我們也不難想像,即便晚年歸隱鄉村的陸游,
仍然時時刻刻惦念著那被金人所侵佔的北方家國。
詩作開篇寫長河與高山,
三萬里的長河奔流向海,
五千仞的高山如同要觸碰到天空一般挺拔,
浩瀚 宏偉的山河景色原本是令人安心、熟悉的家園。
然而,後兩句語氣一轉,
原本雄渾浩蕩的氣魄不再,
取而代之的是國家被外族侵略的遺恨,以及對於收復中原的殷切期盼。
後兩句中的「胡塵」 描繪金朝鐵騎兵馬的戰爭意象,
勾起戰亂中 故國被佔據的沉痛歷史記憶,
而最後一句「南望王師又一年」,
其中「望」字生動地寫出詩人對南宋軍隊的殷殷寄望,是憂國憂民的陸游一生記掛的大志。
而文中「又一年」則再次強調這樣的渴望從來不曾間斷──
在陸游的生命中 他年復一年的渴望北伐收復中原,
從另一個方面解讀「又」字,
也意味著這樣的渴望一而再、再而三的落空,
晚年歸隱的陸游雖仍心繫家國,詩作中卻也流露出深沉的失望與憾恨。
【今日NG點】:遺民
詩中的「遺民」,所用的字是:遺落、遺失的遺
要注意和 改變地點、移動到其他地方居住「移民」不同喔!
詩中所用的遺 有遺棄、被留下的意思,因此遺民指的就是改朝異代後的前朝百姓,他們的身份認同不屬於目前當權的族群。
而中國歷史上主要使用「遺民」一詞有「宋遺民」與「明遺民」,
宋遺民是在蒙古人(也就是元朝)的統治之下
而明遺民則是為滿族(也就是清朝)所統治,
他們倆者不願服從外族統治,
許多知識份子選擇不仕,也就是不當官
他們的身份認同上仍然效忠於改朝前的政權
聽完這週的內容
大家對於陸游的愛國之心是否有更深刻的認識了呢?
路由對於家
國的忠誠可說是非常令人敬佩呢!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大家下周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