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論》第二卷討論資本的“流通過程”,揭示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在三條循環中的轉化關係,並以週轉時間為軸解釋生產時間與流通時間對價值增殖的影響;區分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折舊與更新基金,說明純粹流通費用與必要流通費用對利潤表象的作用;通過社會總資本視角提出兩大部類(Ⅰ生產資料、Ⅱ消費資料)的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模式,給出實現條件與比例關係,解釋為何週轉速度、庫存與支付手段會影響社會再生產的順暢與危機的可能;全卷主線是把“如何生產剩餘價值”的問題延展為“如何實現並週轉剩餘價值”,把工廠內部的生產與市場網絡中的流通統一到社會資本的運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