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癌症希望基金會】 HOPE PODCAST頻道!
《癌後心理很有事》
由擁有心理專業背景的資深媒體人靳秀麗與諮商心理師葉北辰聯合主持, 聊一聊癌友們遇到的不同心理問題、用生活化的對談,貼近癌友或癌症關係人的心理需求!
「我這麼健康,為什麼會罹癌?」
「我不怕化療,但我好害怕入針!」
「我罹癌了,我的婚姻也近乎破滅…」
「治療過程的辛苦讓我好想放棄,但想到家人…」
這些是有些癌友們的心聲,生病的您,是不是也曾有這樣的心情?
面對癌症您不一定要勇敢,想找個出口,聊聊心裡話嗎?
💕每週三中午12:00更新集數,歡迎訂閱+分享
✍️如果您有任何「癌後心理事」需要聊聊,歡迎與我們分享;
也可以寫信給我們: rachel@ecancer.org.tw
或撥打免費諮詢專線0809-010-580,我們有專人提供心理輔導服務。
-
🎤關於主持人:
💙靳秀麗─ 資深媒體人,也是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
2021年毅然決然離開熟悉的媒體圈,轉換跑道,計畫成為專業助人的心理諮商師。這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
花了一年時間準備,通過心理系研究所的甄試,經過四年學程以及紮實實習的洗禮,蛻變後的秀麗,正走在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上,《癌後心理很有事》 是秀麗第三人生的啟航,同為癌友家屬的她,運用心理諮商的專業,更能貼近癌友及家屬的情緒。
💙葉北辰,諮商心理師,同時也是癌症病友。
在25歲那年確診淋巴癌,歷經艱辛的治療過程;20年過去,病情已穩定控制。罹癌讓他轉念,踏上諮商心理師之路!
「因為罹癌經驗加上心理學背景,常常透過癌症希望基金會參加病友活動,產生了想要幫助癌友的信念,成為我康復後取得諮商心理師資格的重要動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歡迎收聽【癌症希望基金會】 HOPE PODCAST頻道!
《癌後心理很有事》
由擁有心理專業背景的資深媒體人靳秀麗與諮商心理師葉北辰聯合主持, 聊一聊癌友們遇到的不同心理問題、用生活化的對談,貼近癌友或癌症關係人的心理需求!
「我這麼健康,為什麼會罹癌?」
「我不怕化療,但我好害怕入針!」
「我罹癌了,我的婚姻也近乎破滅…」
「治療過程的辛苦讓我好想放棄,但想到家人…」
這些是有些癌友們的心聲,生病的您,是不是也曾有這樣的心情?
面對癌症您不一定要勇敢,想找個出口,聊聊心裡話嗎?
💕每週三中午12:00更新集數,歡迎訂閱+分享
✍️如果您有任何「癌後心理事」需要聊聊,歡迎與我們分享;
也可以寫信給我們: rachel@ecancer.org.tw
或撥打免費諮詢專線0809-010-580,我們有專人提供心理輔導服務。
-
🎤關於主持人:
💙靳秀麗─ 資深媒體人,也是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
2021年毅然決然離開熟悉的媒體圈,轉換跑道,計畫成為專業助人的心理諮商師。這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
花了一年時間準備,通過心理系研究所的甄試,經過四年學程以及紮實實習的洗禮,蛻變後的秀麗,正走在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上,《癌後心理很有事》 是秀麗第三人生的啟航,同為癌友家屬的她,運用心理諮商的專業,更能貼近癌友及家屬的情緒。
💙葉北辰,諮商心理師,同時也是癌症病友。
在25歲那年確診淋巴癌,歷經艱辛的治療過程;20年過去,病情已穩定控制。罹癌讓他轉念,踏上諮商心理師之路!
「因為罹癌經驗加上心理學背景,常常透過癌症希望基金會參加病友活動,產生了想要幫助癌友的信念,成為我康復後取得諮商心理師資格的重要動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年近七十的吳先生,過去的早晨總有一套不變的儀式──用唱片機播放古典樂、沖泡一杯熱咖啡,在咖啡香氣中展開新的一天。
但癌症骨轉移需要臥床後,他很難維持過去的步調。尤其行動不便讓他幾乎去任何地方都需要人幫忙,這讓他非常沮喪,感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了,生活一點品質都沒有……
當身體的限制改變了生活的節奏,要怎麼做才能找回生活的意義與步調呢?
🎧 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50多歲的陳女士,因乳癌多處轉移,近日接到了安寧病房的入住通知。她清楚知道自己的時間所剩不多,想趁著身體狀況尚可時,為正讀高三的孩子留下些什麼,以彌補自己無法陪伴孩子成長的缺憾。
他知道有人用錄影、用寫信、用錄音等方式,但卻又擔心自己說錯話,無法在孩子需要時幫助到他,或留下的訊息詞不達意,造成孩子誤解。
人生到最後有那麼多不放心,有那麼多想說的話,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盡量圓滿?🌕
🎧 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當治療告一段落、生活逐漸回歸日常,家中環境規劃與物品卻往往跟不上新的步調──
生活動線改變了,物品的擺放也需要重新調整;
一屋子的東西,但真正需要時卻仍然需要購買;
有時明明記得「家裡有那樣東西」,偏偏在要用時怎麼也找不到。
有人說,「斷捨離」能幫助人清理混亂,重新找回生活的主控權。但這個方法真的人人適用嗎?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斷捨離主張丟掉的是什麼?丟不掉東西的原因可能是?
📌 如何透過整理區分「象徵過去」與「支撐現在生活」的事物?
📌 斷捨離也可以是一個儀式,讓自己意識到人生到一個段落,該往下一個階段邁進。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生孩子的理由有很多:有人單純喜歡小孩,希望擁有自己的孩子;也有人將生養孩子視為人生的重要里程碑,覺得有孩子人生才算完整。
但生養孩子,不只是懷胎十個月,更需要漫長的養育與陪伴。
對一般民眾來說,生養小孩已經需要深思熟慮;對癌友而言,還需要面對未來更多的不確定性與風險……但難道罹癌後就真的不適合生孩子了嗎?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釐清想要孩子的原因,喜歡≠要擁有。
📌 擔心復發的源頭是?對於孩子家中是否有其他聲音?
📌 如何與伴侶溝通?暫時無法照顧時,是否有可以支援的夥伴或替代方案?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女兒說想跟男友結婚,但她男友是癌症病人……她真的有想清楚嗎?」
走過婚姻的父母,深知婚姻不只談愛,還有更多的責任與現實。
想尊重孩子的意願,卻又忍不住擔心:倘若未來充滿變數,孩子的幸福還有保障嗎?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擔心與實際情況相同嗎?如何安放這份擔心與焦慮?
📌 「支持孩子」≠「同意婚姻」,兩者可以同時存在。
📌 怎麼營造「與疾病共存」的親密關係?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生病不只是身體受傷,外貌的改變也會動搖我們的自我認同。
看著鏡中陌生、甚至說話不再流暢的自己,心裡難免想:連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又怎麼能要求伴侶或身邊的人接納這樣的自己?
而每當以為自己開始接受現實時,卻又總被別人一點點異樣的眼神打醒……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身體意象會為自我認同或親密關係帶來什麼影響?
📌 你會如何解讀別人的視線?這些解讀透露了自己在意什麼?
📌 接受新的外貌需要時間,如何一步步重新與身體建立關係?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與家分離、獨立、並找到新的和家人的相處方式。
但當生病回家休養時,卻又瞬間被拉回「孩子」的角色——從吃什麼、幾點睡,到人生大小事,好像父母都要接手管一管。
原本期待能從家人身上得到照顧與支持,卻意外被勾起過去的矛盾與傷痕,好像連堅持自己的選擇都得偷偷摸摸,或想辦法說服家人……😥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那些不同的觀念與傷人的語言的背後藏著什麼想法?如何判斷是自己太敏感,還是那些話真的太傷人?
📌 如何重建溝通模式?在太過緊迫的相處中怎麼堅持自己的需求?
📌 當家庭不再是「資源」時,還有什麼替代的支持方案?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最近 #AI 越來越熱門,有人將AI當成搜尋引擎,尋找各種治療訊息;也有人把AI當成可以傾聽、陪伴談心的對象。
但同時,也有人擔心AI的無條件鼓勵,可能會加深某些錯誤的想法或行為,或對AI產生依賴,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心理師在那些情境下會選擇使用AI?
📌 怎麼提問,才能得到更精準的回答?又該如何判斷AI資訊的真偽?
📌 AI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樹洞,但仍然無法替代與真人的連結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一日癌症病人,終生就要被貼上 #病人 標籤?
😔 癌友在康復後,可能會面臨來自外部世界的誤解和標籤化,以及內心深處對自我認同的重新探索。該如何回應被貼的標籤?理解不同角色認同?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病人」角色以外的自我認同?我是誰?
📌 當 #關心 ,變成一種壓力,該如何應對他人過度關切造成的標籤化感受?
📌 如何理解和回應癌症帶來的失落與悲傷?創傷後會帶來成長與成功?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罹癌後,除了生活被打亂,人際與親密關係也變得更加複雜。😢
有些人開始與人保持距離,怕拖累、怕讓人失望,甚至覺得自己「沒資格」再談戀愛……但、真的是這樣嗎?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除了不夠好的自己,是否仍能看到自己美好或正向的地方?
📌 生活模式也會影響到關係的建立,是不願與人來往還是生活型態改變了?
📌 我們可以從那些蛛絲馬跡中了解自己對愛情與親密關係的看法與期待?進而調整自己的交往模式?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我們總說,一個人若能父母健在、且伴侶與孩子雙全,是種幸福。但當這樣的家庭中:父母年邁多病、自己又罹癌,身體與情緒的重擔交疊在一起──這種幸福反而像是一場拉鋸戰。
其實,很多癌友都不只有擁有「病人」一個身分。尤其當這個人同時是 #三明治世代 的人,經濟重擔與照顧家人的負擔,更是讓他們幾乎無法顧及自己的心情與治療副作用、雪上加霜。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有人認為表達情緒無法解決問題,所以乾脆什麼都不說,真的是這樣嗎?
📌 如何評估自己的「需要」與「工作滿水線」,盤點自己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
📌 記得!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先將 #自我照顧 放入每日的重要工作內,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家人!💗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癌症來襲,不只衝擊到身體,更衝擊到心理與 #信仰 。
除了開始對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產生質疑,甚至有人會開始懷疑:「難道我信得還不夠嗎?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卻又害怕把這些想法說出口,怕自己失去了「信心堅定」的模樣、怕得罪神/佛、怕不被理解。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信仰的本質是什麼?面對疾病時該怎麼理解「為什麼是我」?
📌 當 #靈性危機 來襲,該如何重建與信仰的關係?
📌 當信仰無法讓你的情緒平穩,甚至帶來群眾壓力時,該怎麼處理?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當感情走到一個階段,即將步入婚姻,但當面對「家長那一關」時,才發現:婚姻,從來不只是兩個人的事。
⚠️尤其是當過往的病史成為別人評估未來的考量……
那些曾經努力抗癌的經歷,成為了旁人暗地裡的「風險評估」,不論是健康、經濟、生育、甚至是未來復發的可能──彷彿你需要不斷去證明自己還是「完整的」,才有資格談感情、談幸福。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三方(你、對方、家長)對婚姻的期待與定義是什麼?
📌 結婚也需要「知情同意」?有哪些事務必婚前說清楚?
📌 當對方對你的「癌症」有很多聯想與質疑時,該如何溝通?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有聽友反應,罹癌後,因為自己個性總會設想很多可能性,像是手術切不乾淨怎麼辦?復發了後續該怎麼治療?胃切除了飲食該怎麼調整?等等,有很多擔心。
但每次跟家人分享或跟醫師、護理師追問時,卻總是被說:「現在不要想那麼多」……
真的是我想太多嗎?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什麼是「想太多」?真的是我想太多?還是這是我需要知道的事情?
📌 釐清「想太多」迷思? 該如何理解自身擔憂的事實是什麼?
📌 將想太多的問題轉化為可行動的方向?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做醫療決定時,除了自己的意願,我們通常也會考慮家人的想法。但當自己的想法與家人的期待相反時,很多人會為了家人的心情,選擇遷就對方。
明明過去生活中已經有那麼多遷就,生病後卻還是習慣、或「不得不」把對方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前面,好像不這樣做就不安心、覺得虧欠。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照顧別人不是不行,但需要考量一些前提?
📌 不滿足他人期待所產生的虧欠與不安,可能是什麼原因?
📌 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或語句,練習照顧自己?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你曾經在病房,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最後卻只擠出一句乾巴巴的「加油」嗎?
⚠️小心!「加油」不是萬靈丹!
許多病友坦言:「加油」是他們最不想聽到的話,因為那聽起來像是不夠努力、不夠堅強。但如果不說加油還可以說什麼呢?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什麼時候說「加油」其實沒問題?
📌 語氣與態度,遠比內容更有分量,還有什麼替代語句可以使用?
📌 對話不是一問一答,若沒話可聊,還可以從哪些地方找相處的交集?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家人離開後,生活慢慢步入正軌,很多人都以為我走出來了,但當夜深人靜時、或看到一些過去習以為常的畫面時,我卻仍然會掉眼淚,我知道我還在難過,但都過了那麼久,我是不是不該繼續難過了?」
悲傷有時間進程表嗎?有沒有一個準則,可以告訴我們可以難過多久?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我們因經歷失落而產生悲傷的情緒,有哪些事情會造成失落?
📌 悲傷真的有分階段嗎?什麼是 #悲傷五階段 ?
📌 什麼是 #複雜性悲傷 ?什麼情況下建議求助?
💡以3個月、6個月為時間階段,如果長時間覺得自己卡住了,而且影響到正常生活,都可以撥打HOPE免費諮詢專線:0809-010-580,讓HOPE專業的心理師、支持團體,陪您一起走!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如果早一點怎麼樣的話,現在就不會這樣了!」
在醫療過程中,病人或家屬常常會回想當時自己是否做了錯誤的決定而感到難受,像是「因想快點回去工作,並沒有選擇接受後續的輔助治療,導致疾病復發!」、「當時是不是不應該那麼急著開刀,或許就能保住器官?」
......治療決策真的有「最好的選擇」嗎?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覺得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背後的感受是?後悔、失落?
📌 什麼是違反事實思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它總是負面的嗎?
📌 如何將後悔的情緒轉化為未來行動的指引?
醫療決策往往涉及到當時的資訊、時間壓力以及專業判斷,當時的自己已經做了當時最好的決定。試著接受每個選擇的不確定性,帶著已經發生的經驗,繼續向前並且溫柔對待並好好照顧現在的自己!若執著於尋找「最好」的選擇,反而會讓人更加辛苦喔!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當至親罹癌進入生命的最後階段,家屬常會陷入矛盾的情緒,一方面看著親人受病痛折磨而感到心疼;另一方面家屬似乎又無法接受將失去親人的現實而不願意放手,我們該如何在「希望親人減少痛苦」與「不捨放手」之間找到平衡?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什麼是「預期性悲傷」?為何在親人仍在世時,就已經感受到離別的痛?
📌 當至親癌末,家屬普遍會感受到哪些複雜的情緒和壓力?
📌 面對醫療決策,如何先安頓病人與家屬的情緒,做出真正符合價值觀的選擇?
愛不僅只存在於當下,也不會因為死亡而中止!
若您正在經歷這樣的時刻,願在這條路上,我們能陪您走一段。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
有聽友反應,罹癌後知道要戒菸戒酒,但應酬交際又不得不碰!
也有聽友表示,明知道要戒除傷害身體的壞習慣卻反覆上癮,對自己也感到很失望。
到底要怎麼戒除對身體不好的壞習慣呢?
🙋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 知易行難,當戒不掉有害身體習慣時,通常伴有哪些心理挑戰與掙扎?
📌 什麼是心理學「刺激與反應」原理?
📌 如何透過覺察、制定目標、尋找策略,來改善不良習慣?
按下訂閱鍵,讓HOPE Podcast陪著你!
☆諮商心理師 靳秀麗ft.葉北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i0dpk4qjj608993r81vprh/comments
支持我們:https://reurl.cc/VjeE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