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集《圍爐不取暖》收到聽眾珊的來信,訴說面對愛講陰謀論的準家姐的煩惱。巧合地,最近《真相猜‧情‧尋》播出「李小龍猝死之謎」後,丁珮的罕有受訪再次掀起熱議,正好讓我們從李小龍事件出發,探討如何理性面對陰謀論,以及在家庭關係中如何保持和諧。
《圍爐》主持將分享實用的應對技巧,教大家如何在不傷感情的前提下,巧妙轉移「李小龍馬上風之陰謀論」及「翁美玲之死」話題或設立界線。
☕ 本週主持: 李家豪 · 蘇賡哲 · 麥之華 · 朱福強
為何跨國偵查記者會對牛仔褲如此執著?
一條牛仔褲背後有咩故事?今集深入討論,揭開偵查記者重視穿著細節嘅原因!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資深音樂文化節目主持 薛梅
嘉賓: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名譽講師、資深偵查記者 陳貝琼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如果今時今日要做一位深度偵查記者,究竟點先搵到大案關鍵線索?
又點先可以好似偵查記者老手咁樣思考?
踏入盛夏,《圍爐問如果》穿越古今,每週一次「高手思維」Summer Masterclass!🕶️☀️
Let’s go! 💡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資深音樂文化節目主持 薛梅
嘉賓: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名譽講師、資深偵查記者 陳貝琼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為什麼有些人能在平凡日子裡找到無窮樂趣?「頑童」蔡瀾用一生證明:快樂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能力。他說:「你認為好玩就好玩,你認為不好玩就不好玩。」面對滿天烏鴉的嘎嘎聲,別人聽見倒楣,他卻想到烏鴉反哺的溫情——同一件事,不同的心境,造就截然不同的人生。
這個自稱「比年輕人更年輕」的老頑童,如何保持赤子之心?為什麼他堅持「儘量地學習、儘量地經歷、儘量地旅遊、儘量地吃好東西」?在這個容易被焦慮和灰暗情緒籠罩的時代,蔡瀾的快樂哲學顯得格外珍貴。
今集《圍爐問如果》,我們深入探討蔡瀾獨特的生活美學:如何在短短幾十年裡,把人生看成好的而不是壞的?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平庸中,發現生活的趣味和意義?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門關於如何讓每一天都更快樂一點的人生藝術。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前文史系教授 蘇賡哲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什麼是真正的活著?美食家、作家蔡瀾用一生詮釋了「任性」的真諦。他說:「做,機會是五十對五十;不做,等於零。」在這個追求標準答案的世界裡,蔡瀾卻教我們「不要面對現實」,要任性地創作、任性地經歷。
今集《圍爐問如果》,蘇賡哲博士以摯友身份,分享蔡瀾最後的人生境界:甜酸苦辣備嚐,責任卸盡,無疾而終。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智慧?為何他堅持「人要任性」?看螞蟻搬家、養便宜金魚、種不值錢的花,如何成為人生最大的意義?
我們今集娓娓道來,一個真正把生活過成藝術的男人,如何在平凡中找到不凡,在任性中活出自由。這不只是懷念,更是一堂關於如何好好活著的人生課。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前文史系教授 蘇賡哲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在1970年代的流行音樂黃金時代,Karen Carpenter以她天籟般的嗓音征服了全世界,但在鎂光燈背後,這位看似完美的巨星卻承受著外界難以想像的痛苦。
當媒體開始關注她的體重變化,當樂評人用「chubby (豐滿)」來形容她的身材,當母親不斷提醒她要保持苗條——這些看似無心的話語,逐漸成為壓垮這位天才歌手的最後稻草。Karen從一個健康活潑的女孩,逐漸走向極端的體重控制之路。
她開始服用瀉藥,嚴格控制飲食,甚至在演出時因為虛弱而需要攙扶。然而,即使身體發出危險信號,她依然無法停止對「完美身材」的執著追求。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厭食症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社會壓力、家庭期望和自我認知的深刻反思。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娛樂圈中,Karen Carpenter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來追求那個虛幻的完美標準。她的故事至今仍在提醒我們:真正的美麗從來不應該以健康和生命為代價⋯⋯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傳奇巨星的內心世界⋯⋯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資深音樂文化節目主持 薛梅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自信的音樂人 x 給人自信的歌
*This special podcast episode is dedicated to Mui's Mom.
圍爐主持: 李家豪 · 蘇賡哲 · 麥之華 · 朱福強 · 薛梅
🎙️《圍爐問如果》暑期版 逢星期一、三上架
♥️ 逢星期五/週末 繼續深談《圍爐不取暖》
在中國歷史上,「死屍旅館」曾經存在,專門供死屍和趕屍匠居住,一般人不會入住。趕屍匠在天亮之前將屍體送到旅館,夜晚悄然離去,屍體整齊地倚靠在門板後面。如果遇上大雨,難以行走,他們會在店裡停留幾天幾夜。
儘管「湘西趕屍」尚未得到科學驗證,但這些「死人旅館」在民族史研究中確實存在,並曾經接待過深夜的趕屍隊伍。這些旅館為何成為活人勿近的禁地?今集一起來探索!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前文史系教授 蘇賡哲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在湘西的崇山峻嶺間,自明清以降流傳着一套獨特的屍體移動儀式——「趕屍」。這一被現代學界歸類為 Folklore Research,長期遊走於地方記憶與科學論辯的交匯處。
本集將從「湘西趕屍研究」出發,探討:屍體真的會跳?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前文史系教授 蘇賡哲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AI很快就能做到人類能做的一切——而且會做得更好。』
這句話不是來自科幻電影,而是OpenAI前首席科學家、AI教父級人物Ilya Sutskever,上週在他母校多倫多大學畢業禮上的冷酷宣言。這位用卷積神經網路改變世界的天才,在沉寂半年後首次公開露面,沒有祝福,沒有雞湯,只有一個近乎殘酷的警告:人類技能的獨佔時代,已經結束。
更可怕的是——他沒有給出解藥。
這場10分鐘的演講,像一顆炸彈扔進高等教育界:如果連寫論文、做研究、甚至創造知識都能被AI取代,我們拼命學習的『專業技能』還有什麼價值?如果生物大腦和數字大腦本質沒有區別,人類的『不可替代性』究竟在哪?
我們今集將分享Ilya 上個星期的最新演講⋯⋯ 那麼在當AI連『科學發現』都能自主完成⋯⋯ 這樣的AI世界裡人們該做什麼?
這不是未來——是現在。 如果你還以為AI只是ChatGPT寫寫文案,請聽這位AI教父級人物 Ilya Sutskever的角度⋯⋯
🎙️ Mui's Logic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ChatGPT 寫論文、AI 設計師搶單、機械人做手術⋯⋯當人工智能滲透校園每個角落,你還在為選科煩惱嗎?
這一集我們深入探討 AI 如何重塑高等教育生態,改變遊戲規則。Z 世代面對史上最大的職場變革,是該與 AI 競爭還是合作?
💡 究竟哪些技能反而更珍貴?
Ready?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資深音樂文化節目主持 薛梅
嘉賓: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名譽講師、資深媒體總編輯 陳貝琼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大學5年後係「職業培訓所」,定係「人類最後嘅思考堡壘」?
💡 聽完可能想立刻轉系,或者……?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資深音樂文化節目主持 薛梅
嘉賓: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名譽講師、資深媒體總編輯 陳貝琼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圍爐不取暖》
今次輪到兩位男主持坐鎮
加拿大聽眾問朱福強教授:🔊「想知檔案處如何去保密」?
英國聽眾問蘇賡哲博士:🔊「有邊個人生難題⋯⋯ 係到而家都未諗通㗎?」
🎙️《圍爐問如果》暑期版 逢星期一、三上架
♥️ 逢星期五/週末 繼續深談《圍爐不取暖》
你覺得呢?
三位男主持喺今集節目,再進一步探索「80年代香港」的迷思。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香港檔案處前處長 朱福強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前文史系教授 蘇賡哲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你會唔會有獨特嘅解釋呢?
你同意三位主持嘅見解嘛?
今個星期,三位男主持一齊飛回八十年代嘅香港—— 一個充滿活力同文化特色嘅年代。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香港檔案處前處長 朱福強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前文史系教授 蘇賡哲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
whatif2046.com
《圍爐不取暖》
一連兩個週末
直接聽聽你真實的聲音
聽聽你內心的困惑⋯⋯
In-house hosts:
薛梅 x 麥之華
🎙️《圍爐問如果》暑期版 逢星期一、三上架
♥️ 逢星期五/週末 繼續深談《圍爐不取暖》
在加拿大的中文傳媒圈裏,中年電台主持面對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在老油條氛圍中,如何避免變成油條?有解藥嗎?
一齊聽聽幾位主持辯論⋯⋯解藥究竟在哪裡?
而在節目初段,大家還是忍不住,都要先爭辯AI⋯⋯ 😆
☕ 本週主持: 李家豪 · 蘇賡哲 · 麥之華 · 朱福強 · 薛梅
🎙️《圍爐問如果》暑期版 逢星期一、三上架
♥️ 逢星期五/週末 繼續深談《圍爐不取暖》
今集節目,幾位《圍爐》主持激辯「電台老油條」嘅特質,拗到面紅耳赤!點解今次嘅討論咁激?我哋亦十分歡迎大家喺《圍爐》嘅社交平台表達意見。💭🎧
如果你特別住喺多倫多或溫哥華,我哋都歡迎你收聽呢個喺加拿大中文傳媒圈中,最多insiders收聽嘅podcast——行內人唔講,但個個都偷聽緊!🎧 (根據2025上半年度非正式收聽率調查統計)
☕ 本週主持: 李家豪 · 蘇賡哲 · 麥之華 · 朱福強 · 薛梅
🎙️《圍爐問如果》暑期版 逢星期一、三上架
♥️ 逢星期五/週末 繼續深談《圍爐不取暖》
未來四集,《圍爐》主持會齊齊激辯、深入解答多倫多聽眾Rachel嘅來信。你自己又點睇?🎧
📮
圍爐主持,你哋好呀!我係你哋喺多倫多嘅聽眾,今年就嚟40歲,聽咗你哋個podcast差唔多一年,真係好過癮,亦學到好多嘢!
最近呢個星期聽你哋講多倫多嘅中文電台嗰啲「一成不變」嘅風格,仲有好多聽眾提到一啲主持人——好似潘x明同林x華——嗰種「老油條」作風,搞到我都好驚自己老咗會變成咁……
老實講,佢哋做節目嘅態度真係令人有啲唔舒服。我發覺連啲中年主持(同我差唔多年紀)都開始慢慢有呢種「老油條」味。其實我自己都算係幾有趣、幾玩得嘅人,潘x明同林x華後生嗰陣應該都係,但而家聽佢哋做節目,就成日覺得好Hea、好「大支嘢」,甚至乎林x華喺屋企遙距做節目時,啲回音大到好似佢完全唔Care咁……
不過,我咁講唔係單純因為我係你哋嘅聽眾,而係真心覺得你哋幾位(包括最近位嘉賓朱雪梅)完全冇嗰種「老油條」味,反而keep住一種好玩、得意嘅感覺!究竟點先可以好似你哋咁,去到呢個年紀都依然咁有活力?點樣先可以避免變成「老油條」?
你哋由40到60歲呢二十年,其實係點樣過㗎?除咗要戒聽林x華同潘x明嘅節目(我知㗎!),同埋避開加拿大啲中文電台(因為依家連佢哋中年主持都有「老油條化」跡象……),仲有冇啲咩「都市老油條預防藥」可以畀而家就快40歲嘅我?
特別蘇博士,最近睇到你專欄寫:你「不是老了才慢吞吞,而是慢吞吞的小孩老了。」真係好正啊。要教吓我,因為我覺得潘x明同林x華兩個OLD SEAFOOD過你好多、好多。唔好意思,寫到咁長,但真係好想知你哋點睇!
Rachel
☕ 本週主持: 李家豪 · 蘇賡哲 · 麥之華 · 朱福強 · 薛梅
🎙️《圍爐問如果》暑期版 逢星期一、三上架
♥️ 逢星期五/週末 繼續深談《圍爐不取暖》
在今集討論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梵蒂岡宗座檔案館」的神秘面紗,特別是歷史愛好者對有關UFO和驅魔檔案的特別關注。隨著前美國空軍官員的爆料,聲稱梵蒂岡藏有UFO墜毀的檔案紀錄,這一話題再次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我們會討論這類檔案解密開放的可能性。
此外,我們也會探討驅魔類檔案。驅魔儀式在天主教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官方的驅魔儀式可以追溯到1614年,並在1999年進行了修訂,詳細規定了驅魔的程序和要求。這些檔案是否能揭示驅魔儀式背後的真相?
在這一集裡,讓我們一起看看未來是否有一天我們能夠翻開「梵蒂岡宗座檔案館」藏著的這些歷史懸疑。
🎙️ 今個星期圍爐組合:
香港檔案處前處長 朱福強
美國南加州大學高級歷史學人 李家豪
資深音樂文化節目主持 薛梅
🕰️ 《圍爐問如果》問出歷史嘅另一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