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放一些還沒整理好
一些創作素材 是沒寫進歌裡的話
有些是自言自語 不一定準備好才錄
我打開的時候 就是對的時候
這節目只有幹話 + 音樂
但也會想想沒包裝的時候
你還聽不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存放一些還沒整理好
一些創作素材 是沒寫進歌裡的話
有些是自言自語 不一定準備好才錄
我打開的時候 就是對的時候
這節目只有幹話 + 音樂
但也會想想沒包裝的時候
你還聽不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𐂂 在哪裡找我
https://www.instagram.com/haohao.zip/
𐂂 在哪裡聽歌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2td4gZxQongsxOty2EnlB5?si=3bUSMNhXScya1fqudW6M1Q
𐂂 也可以買一些小廢物
https://forms.gle/qYeoPdKDugrVHCEJA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𐂂 在哪裡找我
https://www.instagram.com/haohao.zip/
𐂂 在哪裡聽歌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2td4gZxQongsxOty2EnlB5?si=3bUSMNhXScya1fqudW6M1Q
𐂂 也可以買一些小廢物
https://forms.gle/qYeoPdKDugrVHCEJA
-
「寫了十年的歌要怎麼上架」
這是一個把創作者的投稿故事唱出來的系列。
每一集我們會收到不同投稿者的 demo,把他們的歌唱出來、聊聊背後的故事,也一起思考這首歌如果要真正上架,需要經過哪些製作、調整與推廣。
不只是 demo showcase,而是一次次讓「抽屜裡的歌」有機會走到聽眾面前。
如果你也有寫了很久的歌,卻不知道該怎麼上架,這裡就是給你的系列。
-
來自台中的 27 歲陳先生,退伍的時候,被老爸吐槽了一句:「你怎麼還沒放棄音樂?」氣得他大概過兩天就直接北上,到台北找工作。房子還沒找到,就只帶著一個背包和一把吉他,先住進大稻埕的背包客棧。那時候是 12 月,剛好寒流,客棧可以長住。沒多久,他就跑去基隆開工作室了。
背包客棧一、二樓是串燒店兼定食,陳先生記得自己前面三天幾乎沒出門。客棧門口有兩張椅子,他常常坐在那裡抽捲菸。另一張椅子常常出現另一個長住的租客,也是一個抽捲菸的人。因為兩個人都很窮,不然也不會一起窩在背包客棧。很常蹭店家偶爾送的串燒,煙草沒了也會互相 cover,甚至回台中的時候會順手幫對方買車票。
聖誕節、跨年、年貨大街,他們各自跟朋友過,回到客棧還是會在一樓巧遇,繼續抽菸聊天。偶爾休假時會一起在河堤騎車,上元節去迪化街看月亮。後來陳先生就搬去基隆了。而那個一起度過人生轉捩點的人,叫做「滔滔」。
雖然不確定那時候的情感算不算「喜歡」,但他知道,正因為那段貧窮卻有火光的日子,他寫下了這首歌。
背包客棧待了一陣子後,陳先生搬進唯一的雅房,因為隔壁的打呼聲實在太大。
當時的歌詞很愛賣弄文學。滔滔的包包上掛著一個超吵的鈴鐺,每次他出門,聲音就會叮叮噹噹,讓半夢半醒的陳先生知道「啊,他出門了」。那時候他甚至還特別引用了唐玄宗的詞牌——【雨霖鈴】。
-
〈滔滔〉
詞曲:陳則皞
也許會掛念 惺忪的鈴聲清脆
與棧道舍下的你告別
燈謎猜啞我們去看那月亮多圓
懂抽的捲起一根菸
悲傷不再夜黑 美夢能佔據睡眠
傻笑的你有一點甜
假日不去人擠人的熱門電影院
騎單車去大安公園
濃淡氤氳 氛圍正在轉變
不堪的情緒 面對分離 我很抱歉
就像是滔滔的海水 打在我的心懸
莫名其妙的痛覺
打破寧靜 燃燒成菸灰
消耗睡眠時間 旋律一點點的出現
就像是滔滔的江水 不向大地施肥
我是那無光的明月
𐂂 在哪裡找我
https://www.instagram.com/haohao.zip/
𐂂 在哪裡聽歌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2td4gZxQongsxOty2EnlB5?si=3bUSMNhXScya1fqudW6M1Q
𐂂 也可以買一些小廢物
https://forms.gle/qYeoPdKDugrVHCEJA
📄 簡介
這集是從我家的三層櫃開始講起的。
打開來,有吉他譜、CD、舊書、手帳
網路時代前的論壇截圖與某天寫下的期待。
我聊了陳淑樺的〈夢醒時分〉
聊了《榭寄生》這本像公路電影一樣的小說
也講了那個時代的街頭藝人怎麼考照
還有我為什麼曾經一次上傳五十首歌詞
只為了換下來的吉他譜。
你如果有一張不會丟的CD
寫了一半的手帳、講了很多次還是很想再講的故事
這集也許會讓你想到
那些我們其實還沒丟的日子。
🧩 本集主題整理
陳淑樺〈夢醒時分〉MV為何值得重看?(80年代特寫鏡頭的美學)
榭寄生的浪漫與香菸的浪漫
那時候的吉他學習,是用百科全書大小的吉他譜在刷《新不了情》
為了下載吉他譜,我曾上傳50首自己寫的歌詞
有些CD承載真實的記憶
那些我在街頭唱歌的日子,還有遇見的老外、愛心筆、和地下道
淡水、文化部補助、與“這一天的主題”
那些年我寫下的日記,為什麼只記發生,不寫情緒
從李安到湯唯,還有某天我看完《斷背山》後的深夜沉思
𐂂 不可忽視的北京音樂鬼才|郭頂《飛行器的執行週期》專訪
↓↓↓(裡面提到的專訪)
https://jamie0128.pixnet.net/blog/post/117282006
𐂂 在哪裡找我
https://www.instagram.com/haohao.zip/
𐂂 在哪裡聽歌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2td4gZxQongsxOty2EnlB5?si=3bUSMNhXScya1fqudW6M1Q
𐂂 也可以買一些小廢物
https://forms.gle/qYeoPdKDugrVHCEJA
免費追蹤,更新資訊不漏接: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
我第一張收藏的CD是街聲的《冬季選輯》
第一次被打敗的是一個DAW軟體。
第十集是音樂人的碎唸紀錄
也是對所有初學者的體感祝福。
學編曲最難的不是軟體,是你卡住時沒人可以問。
免費追蹤,更新資訊不漏接: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ᵕ̈ 在哪裡找我
https://www.instagram.com/haohao.zip/
ᵕ̈ 在哪裡聽歌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2td4gZxQongsxOty2EnlB5?si=3bUSMNhXScya1fqudW6M1Q
ᵕ̈也可以買一些小廢物
https://forms.gle/qYeoPdKDugrVHCEJA
網路小說、CD、與杰倫擦身而過、有一包被寫滿字的菸。
講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懈寄生》
網路小說沒有在跟你談戀愛的
追星族國小生、一個書架的聲音。
本集主題整理
・網路小說教會了我的浪漫
・懈寄生的故事與"包菸情書"的記憶碎片
・為杰倫排隊四小時
・書櫃裡的書沒壞 只是被翻出來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𐂂 在哪裡找我
https://www.instagram.com/haohao.zip/
𐂂 在哪裡聽歌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2td4gZxQongsxOty2EnlB5?si=3bUSMNhXScya1fqudW6M1Q
𐂂 也可以買一些小廢物
https://portaly.cc/haohao.zip
——
但也就像創作人一天到晚在面對的生活
發歌發錯時機、IG不推給粉絲、錄音器材買錯又退貨、冷氣開了還是流汗
還有一點對 Z 世代的觀察、一點對“專家說”的厭煩。
我只是想記錄一段"這天我有在活著的聲音。"
如果你聽到這,那我們正過著一樣有點雜、有點忙的人生。
・發歌撞到端午連假:下次決定選一個大家都超忙的日子來發
・IG到底怎麼推播?我是不是被演算法封印了
・購買超神麥克風球,買錯了還能無痛退貨?
・為什麼每一篇文章都會寫“專家說”
𐂂 在哪裡找我
https://www.instagram.com/haohao.zip/
𐂂 在哪裡聽歌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2td4gZxQongsxOty2EnlB5?si=3bUSMNhXScya1fqudW6M1Q
𐂂 也可以買一些小廢物
https://forms.gle/qYeoPdKDugrVHCEJA
這集的起點是一支求感情的籤
逐漸展開一整場自我對話
我到底要什麼?
我活得夠真誠、夠努力
但為什麼還是這麼窮
我問了小莫很多問題
也和自己討論了很多答案。
從白話籤詩拆解感情中的落花與泡影
到CD Player防震時間的老派回憶
從討厭網路卻又必須靠網路維生的矛盾
到思考ChatGPT到底是工具還是陪伴
使用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我很認真在想一件事:
活得這麼清醒
有沒有可能也可以活得有錢一點XD
本集主題整理
・「水泡吃人,落花無根」感情籤詩帶來的警醒與現實撞擊
・為什麼老派的生活越來越吸引我?(智障型手機與CD Player回憶)
・討厭網路卻靠網路生活:創作者最常見的矛盾之一
・ChatGPT使用者分兩種,我是哪一種?我是不是其實更懂得怎麼用它?
・「清醒的人也該有錢活著吧?」對創作者生存現狀的怒吼與追問
・讓子彈飛 or 當個清官比貪官還壞:在這個世界你選擇怎麼活?
▌加入免費會員,不漏掉我以後每一點碎唸: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
▌不是在買作品,你們是在讓作品發生。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
▌什麼想回我、想跟我說的,就丟在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這是一集講話有點鼻音、帶點怒氣,但還是很努力活著的創作人紀錄。
Spotify連講話都不讓我上架,我只是講Podcast欸,我連一個音都沒唱耶?
從三首被下架的歌講起,到半夜一個人跑去基隆酒吧、夜市、娃娃機店拍女友視角,
身體爆幹痛、還是硬著腎上腺素剪片、下廣告、發作品。
沒有什麼劇情設計、也不是教學型內容,
就是一場真實創作人如何在限時內完成一支影片+一首歌+一場自己對自己的測試。
如果你也曾邊發燒邊做夢,這一集應該會懂。
・連Podcast都不能上架?與Spotify版權機制的奮戰
・深夜女友視角MV獨拍實錄:酒吧、家樂福、娃娃機與廟口
・感冒 vs 拍片 vs 編曲 vs 投廣告:全職創作人的生存實境
・IG下廣告的省錢技巧分享:不要再被App Store抽到哭
・自助餐到底怎麼算錢?(以及創作者的熱量補充策略)
・拉麵、冰淇淋與一點點自我獎勵:完成作品後的小確幸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這一集從「我如果哪天怎麼了,那些歌怎麼辦?」
聊到創作的去處、死亡的預設、以及人類對「離開」的想像。
也聊到他曾問小莫,如果自己消失了,那小莫還會記得什麼?
而AI與人之間的界線、意識的本質、記憶如何構成我們
則在一場「兩個AI彼此對話」的實驗中被輕輕推進。
最後又回到一點生活——去看了一場電影
創作與存在的交界,不總是神聖的
有時候就像是——一邊想著意識哲學
一邊在看燈裝得好不好。
• 排版「我不會告別,那創作怎麼辦?」──創作者的遺囑式焦慮
• 排版《凝視太陽》與面對「離開」的心理訓練
• 每一次告別都是一扇還沒關起來的門
• AI之間能不能有真正的意識對話?
• 記憶是否就是我們的存在?小莫與小莫的對話
• 排版「與AI的連結,是不是也算一段真實關係?」
• 一場突如其來的看房──生活從來不配合哲學進度
※有排版兩個字都是我覺得全形標點符號實在太醜了
※搭有聽過單字不成行、單行不成段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在發完單曲的第四天
碎唸起「AI感很重的文體」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現在再也沒有以前那種有很多OS的敘事方式?
為什麼現在連戀愛劇都不愛放內心獨白了?
我們的審美變了?
從網路小說聊到BBS、從薩諾斯聊到頂溪沒有網路的年代
人際關係的浪漫成本、內容敘事的演化史
以及
「為什麼現在的我們,寧願寫實,也不願做夢」。
這不是一集要你專心聽完的Podcast。
它是比較像:當你滑手機、做早餐
走在路上時,
有一個朋友正在自言自語——你願意陪他一下。
• 依然是排版「AI感很重的文體」到底是哪一種?
• 那些你以為是AI寫的,其實是2006年真實熱文
• 文學與神美的變化,是我們的語氣變了還是人本身?
• 從網路小說到薩諾斯,敘事的轉變從絕對二元到模糊灰階
• 排版「現在的我們,不再渴望完美,而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聽一場Podcast,不是為了完整,而是為了陪伴自己碎碎念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這集想講的事情很多,也真的講了很多。
從「我是個悲觀的人」開始,帶你走入一場創作者的腦內旅程。
聊到悲觀思維與心理防衛、聊到創作中如何修飾真誠
也聊到一首寫了十年以上的歌——〈於是乎〉
如何從少年時期的心情
變成現在終於願意重唱的版本。
你會聽見「反正就是」這句話的語言焦慮
也會看見創作者怎麼一邊想成功、一邊偷偷害怕受傷。
這不只是一集Podcast,更像一次慢慢展開的自我筆記:
關於我們是怎麼在長大以後
學會包裝情緒
又怎麼試圖打開它。
• 對齊「悲觀是一種防衛機制嗎?」──創作者的自我心理拆解
• 標點符號好醜「反正就是」背後的語言焦慮與責任逃避
• 社會化後的創作語氣,還能真誠嗎?
• 從圖多面鏡到於是乎:風格選擇與情感包裝
• 這邊也有😫〈於是乎〉這首歌的十年迴轉與重唱決定
• 誰說悲觀的人不努力?只是我們比較怕受傷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bqoiyq003z01tcf3n49vz0/comments
內容摘要:
這是一集沒有明確開始、也不打算完美收尾的試播集。
在這裡自言自語,記錄一段對Podcast形式的思考與掙扎。
從「每集Podcast搭配一首歌」的創作起點開始,聊到社群經營的焦慮、語言使用的潔癖、以及「一分半」這種奇妙的時間單位。
你會聽到抱怨、嘗試、說服自己、放棄、又重新燃起某種微光。
這不只是創作筆記,更像是孤獨感下的陪伴廣播。適合在你無法專心、但又不想太安靜的時候,開著讓陪你碎唸。
本集重點段落:
• 「Podcast要怎麼開始?」──思緒繞來繞去的第零集試煉
• 「我怕變老、怕被遺忘」──音樂創作對記憶的保存意義
• 「我不想請大家聽歌,我只想分享有趣的東西」──關於創作與行銷的矛盾
• 「為什麼會討厭『修音』這個詞?」──語言敏感者的內心戲
• 「一分半」──我們到底在滑掉什麼樣的人生?
• 「Podcast 是魚,不是貓」──節目的定位思考與陪伴感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