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集深入探討 2025 年全球人工智慧(AI)與產業轉型趨勢,特別聚焦於企業在 AI 應用上的實踐挑戰、科技巨頭的突破性進展,以及地緣政治下的市場變數。
AI 落地與台灣產業挑戰
根據《2025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結果,儘管企業對 AI 的認知顯著提升,「Unknowing AI」企業比例有所下降,但從「知道 AI」到「用 AI」之間仍存在實踐鴻溝。目前仍有七成企業未能跨越 AI 實際應用門檻,導入進程明顯受阻。
主要的落地挑戰包括:
策略與治理不足: 近五成企業未宣佈 AI 發展策略,顯示多數仍停留在工具輔助層級。企業普遍缺乏對資料治理的理解與實踐,且多數應用想像過於單一,集中於「行銷應用與內容製作」。
人才與認知落差: 企業面臨「缺乏相關技術人才」的挑戰,比例高達四成五。此外,企業在評估 AI 能力時,雖然重視「找出問題」,卻往往忽略了 AI 專案管理 能力。
技術認知誤區: 台灣企業對 AI 的理解大多受限於「雲端上的生成式 AI」,缺乏對 裝置上 AI (On-Device-AI) 與邊緣運算的認識,這種認知落差恐造成資安風險。
關鍵解方: 企業應掌握 AI 導入的五大核心能力(數據力、運算力、技術力、治理力、創新力),並以信任力為根基。同時,需從業務需求出發,透過顧問協助釐清痛點,採用「積小勝為大勝」的策略,從小型實驗開始驗證。
全球科技巨頭與 AI 突破
Google DeepMind 的 AlphaEvolve: DeepMind 推出了被稱為「達爾文式演化引擎」的 AlphaEvolve 系統,這是一個基於 Gemini 模型的 AI 編碼代理 (Agent)。它能夠自主編寫、測試和改進程式碼,已在 Google 內部成功應用,例如在全球資料中心節省約 0.7% 的計算能力,並將 Gemini 架構中的核心運算加速了 23%。在數學挑戰中,AlphaEvolve 甚至在 20% 的情況下超越了人類已知的最佳解決方案。
Tesla 的 AI 轉型: 儘管 2025 年第一季度汽車業務營收下滑,但市場交易重心已轉向 Tesla 的 AI 業務。股價上漲主要受 FSD V13 (採用端到端神經網路方案,硬體升級至 HW4.0) 和 Robotaxi 業務進展驅動。目前 Robotaxi 已在美國奧斯汀與舊金山灣區啟動內部測試,並受惠於美國交通部放寬自動駕駛監管政策。
Apple 的務實 AI 策略: 蘋果在 WWDC 2025 上推出了全新的「液態玻璃」(Liquid Glass)介面設計,並宣布向開發者開放其基礎模型框架,允許第三方 App 整合設備內置的 LLM。新功能包括 Genmoji 表情符和電話/FaceTime 實時翻譯。
XR 市場: 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 XR 頭顯出貨量中,Meta 仍佔據最大市場份額(71%)。
地緣政治與市場變數
半導體市場: 預計 2025 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將年增 13.4%,達到 7,140 億美元的高峰,主要由 AI 應用驅動。然而,川普重返執政後的美國貿易與科技政策不確定性,特別是關稅措施和出口管制,將是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最大變數。
加密貨幣監管: PwC 報告指出 2025 年全球加密貨幣監管趨勢是制度清晰化,美國監管政策將朝更友善方向發展,並有望解決 SEC 與 CFTC 的管轄權爭議。此外,全球對穩定幣的監管正在加強。
通訊技術: 6G 技術仍在開發階段,目標是將傳輸能力提升至兆赫茲 (THz) 頻段,速度可達 1Tbps,網路延遲從毫秒級降到微秒級。國際標準組織 3GPP 已於 2023 年在台北召開 6G 工作會議。
TikTok 爭議: 2025 年 9 月,川普發布行政命令,允許 TikTok 美國業務進行「合格剝離」,由美國人持有多數股權和控制權,以解決國家安全擔憂,同時允許數百萬美國用戶繼續使用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