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嘉賓:伊斯蘭建築學者,藝術史專業,中亞研究者 哎呦喂 (小紅書同名)
哎呦喂是我SOAS藝術史專業的同窗好友,她是第一個真正教會我搭建學術論文結構的人。智性上,其亦師亦友。每年我們會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見面,我聽她講她研究的中亞文明、伊斯蘭建築,經學院廣場,甘之如飴。
中亞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你好像聽說過,宛如傳奇,又覺得很模糊。
那些千年古城,因為歷經迭代,保存著不同文明留下的痕跡。她長年累月尋覓著失落文明的遺跡,一塊磚石,一抹花紋。中亞既不是東方,又不是西方,或者說它既是從東方看西方,也是從西方看東方。當跳脫東西兩極,有第三種視角看世界,也很有趣。
每個人因為彼此的際遇,走過的山川大海所塑造的那一個個獨一無二的靈魂,當我們相遇,因為碰撞,而產生樂趣。這就是生活在別處的意義。
內容梗概:
00:40 一個研究伊斯蘭建築的杭州女生
01:10 開啟中亞之旅
04:30 從塔什干開始了解烏茲別克斯坦
05:30 撒馬爾罕的建築
07:20 鹹海和未來主義的努庫斯
12:50 伊斯蘭建築傳統廣場結構:體現皇權和宗教權
15:40清真寺在阿拉伯語裡: 聚集的地方
16:40 以三座經學院廣場為中心的城市
18:50 撒馬爾罕象徵包容:多個文明的交匯
19:40 傳說中那些模糊的中亞城市
23:00 生活在他處的樂趣
25:40 粟特人釀造葡萄酒的記憶
27:50 人生的際遇和旅程塑造了我們的靈魂
29:30 波斯語詩歌
32:00 不同建築建構的清真寺:對稱結構和中間庭院
34:47 石質結構建築:千秋萬代
38:08 伊斯蘭藝術範圍很廣
39:26 一個藝術史學生:以旅遊為目的得學多種語言
41:50 既不站在東方也不站在西方:第三個角度看世界文明
42:50 文化的共性和不同:我們從哪裡來,他們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