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的亲人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征兆,去到医院,医生会给他们做哪些检查?拿回一堆检查报告,上面写满了让人一头雾水的专业术语,和让人眼花缭乱指标到底在说什么?医生又是如何通过它们来确诊的?如果确诊了,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用那些新出的Aβ抗体药物?
这期节目,我们特别请来了在国内一线从事阿尔茨海默症临床工作的医学事务专家 Cynthia,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为大家解读这些生物标志物,以及它们在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中是如何应用的。我们还会重点聊聊中国患者的真实数据,比如男女患者的差异、亚裔人群用药的特殊性,这些你可能特别关心的问题。
(02:02) 先搞懂,什么是生物标志物? 它能帮我们做什么?
(04:30) 阿尔茨海默症怎么确诊?
(09:02) PET扫描能"看见"大脑里的淀粉样蛋白沉积
(13:36) 影像学检查如何指导用药决策
(14:00) Tau蛋白PET,判断病情进展的关键
(20:27) 腰穿刺检查脑脊液,听起来可怕,但能告诉我们什么?
(24:00) Aβ42/40比值:一个简单数字背后的原理
(25:28) P-tau217和P-tau181:诊疗中的"金标准"
(27:11) 这些标志物如何推动新药研发的
(32:10) Tau的生物标记物反应的其实是Aβ沉淀?!
(36:16) 从检查到用药:诊断技术的进步与现实挑战
(40:49) 新药在中国的临床研究,早期干预真的有效吗?
(45:19) 男女有别?AD治疗中的性别差异
(49:55) 最重要的建议!为什么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
👥 本期嘉宾介绍
特邀嘉宾
🧑⚕️Cynthia:在国内从事阿尔茨海默症临床工作的一线医学事务专家
常驻嘉宾
🔬 可思叮:系统生物学博士,专注于高通量组学与疾病机制解析。目前在湾区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科研工作,热衷于利用大数据解决生物医学难题
🧠 小水博士: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细胞死亡机制,擅长干细胞类器官建模与活细胞成像。最近开始深度研究 AI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