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目简介
在今天的节目里,我邀请了我的好朋友、北京的刑事诉讼律师霍文韬,一起聊一个可能与当下主流舆论视角略有不同的话题——男性性权利的保护。
在公共讨论中,我们常常听到“父权社会”“女性的性权利被剥夺或侵犯”等话语,这是非常重要且必须持续被关注的社会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去探讨那些在性别议题中相对被忽视的处境与个体。
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讨论:当男性在亲密关系或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时,如何通过合理的途径与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性权利?中国现行刑法在保护男性性权利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与空白?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男性又该如何平衡情感、性权利与财产安全?希望这期节目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本期嘉宾
霍文韬(抖音@北京律师霍文韬, 小红书@霍文韬律师):北京刑事诉讼律师,抖音法律类网红
时间轴
01:30 舆论与案例:杨景媛事件 - 以杨景媛偷拍案为例,讨论网络舆论与性别偏见。
03:11 猥亵罪的界定与法律模糊地带 - 解析“强制猥亵”的定义与法律认定门槛。
05:01 民法与刑法的交界 - 解释侮辱罪、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的适用区别。
06:20 诬告陷害的法律构成 - 说明何为“控告机关”与“刑法意义上的诬告”。
08:11 社会观念与教育根源 - 从成长经验谈“男生占便宜”的文化偏见与羞耻心理。
10:16 男性为何不受强奸罪保护 - 讲述刑法修订历史与案例:女房东药物侵犯男房客。
12:35 男童的性权利保护缺位 - 通过幼儿园案例,指出对男童性侵犯的社会忽视。
15:05 影视映照:《不良教育》- Rivo引用电影说明童年性侵犯对人生的深远影响。
16:05 强奸罪的历史演变 - 律师讲解强奸罪如何从“财产权保护”转向“个体权利”。
18:07 网络敲诈与男性取证策略 - 案例分享:被敲诈男性如何用证据反击。
21:21 情感信任与法律风险 - Rivo质疑恋爱中的互防与感情质量下降。
22:42 “不敢反抗”与司法模糊性 - 解析KTV案例:体位与反抗判断的复杂性。
25:39 法官性别与程序正义 - 探讨审判中的性别比例与自由裁量的影响。
28:13 极端维权与荒谬诉求 - 滴滴女乘客“关门夹手”案例引发对滥诉现象的讨论。
31:11 证据意识与冷静反应 - 霍律师提醒:遇事报警、录音录像、保持理性。
34:09 从小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 谈普法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缺失。
36:40 地铁诬告与冷静应对 - 如何在公共场合误会中用法律与冷静化解冲突。
39:06 理性与情绪的平衡 - 法律的限度与个体的情绪消化。
42:05 刑法的遮掩与不平等 - 分析刑法在同性关系与男性保护中的失衡。
44:09 婚姻诈骗与防范意识 - 分享“骗彩礼”案例,提醒情感与婚姻需合规理性。
47:06 古代婚俗与现代借鉴 - 从“门风家教”谈熟人社会的风险规避。
49:07 名誉权与自证之路 - 介绍民法典中名誉侵权的维权路径。
50:55 结尾与延伸思考 - 讨论名人诬告案与社会公正的界限。
关注官方Instagram: BDFM_Official 获取最新节目信息。本节目会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 Spotify, QQ音乐,网易云音乐同步更新。
主播|Rivo
剪辑|Rivo
封面图|Ri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