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87/03/68/8703680a-4ae8-1425-9291-910e1e8a8b8e/mza_16062586935303788891.jpeg/600x600bb.jpg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IATC(HK)
14 episodes
4 months ago
【IATC(HK)首個廣播劇!《劇本的回音》】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本地原創劇本在舞台上蕩氣迴腸,十年過去,言猶在耳。 現在我們回到編劇的文字,一起收聽劇本的回音。 🔊~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進行「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為本會首個廣播劇製作。本計劃旨於整理並活化香港劇場原創作品的成果,更凝聚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和表演者,透過聲音演繹重探香港原創文本的活力,讓觀眾重溫香港具代表性的劇本,打開對文本的想像。 本計劃經由編選委員會選出劇本,並為其撰寫短評。廣播劇呈現每個劇本約十分鐘的精彩選段,由新進導演、劇場構作、演員與聲音設計師重新演繹。廣播劇和短評將會同步推出。 編選委員會由九位資深劇場工作者、劇評人及劇場研究者組成,成員包括(按筆畫序):丁羽先生、朱琼愛女士、張秉權博士、陳國慧女士、陳嘉恩博士、潘璧雲女士、鄧正健博士、鄭威鵬博士、盧偉力博士。 入選劇本合共十四個,類型由傳統戲劇、獨腳戲、紀錄劇場以至新文本。評審的考慮要素包括:劇本的題材、藝術風格、語言特色、劇情推進、成熟度、完整度、代表性、可演性、多樣性,能否反映當下社會和地區的特色等。 《劇本的回音》經已在本會的Spotify、Apple Podcast以及YouTube channel推出。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與計劃人員名單(按筆畫序): 導演:張凱婷°、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申偉強、杜艷珊、林浩迪、林嘉婷、周漢寧、高翰文*、張俊文、張凱婷°、張焱*、陳淑儀、陳琳欣、梁浩邦、黃衍仁、楊寶霖、蔡運華、鄭綺釵、 黎啟勁、 黎逸正、盧宜敬^、謝君豪 、謝慧思、蘇巧珊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聲音剪接:陳衍昊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簡僖進、Allison Fong 錄音場地:Wave Room Studio 平面設計:江田雀 統籌及製作: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Performing Art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is the property of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IATC(HK)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IATC(HK)首個廣播劇!《劇本的回音》】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本地原創劇本在舞台上蕩氣迴腸,十年過去,言猶在耳。 現在我們回到編劇的文字,一起收聽劇本的回音。 🔊~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進行「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為本會首個廣播劇製作。本計劃旨於整理並活化香港劇場原創作品的成果,更凝聚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和表演者,透過聲音演繹重探香港原創文本的活力,讓觀眾重溫香港具代表性的劇本,打開對文本的想像。 本計劃經由編選委員會選出劇本,並為其撰寫短評。廣播劇呈現每個劇本約十分鐘的精彩選段,由新進導演、劇場構作、演員與聲音設計師重新演繹。廣播劇和短評將會同步推出。 編選委員會由九位資深劇場工作者、劇評人及劇場研究者組成,成員包括(按筆畫序):丁羽先生、朱琼愛女士、張秉權博士、陳國慧女士、陳嘉恩博士、潘璧雲女士、鄧正健博士、鄭威鵬博士、盧偉力博士。 入選劇本合共十四個,類型由傳統戲劇、獨腳戲、紀錄劇場以至新文本。評審的考慮要素包括:劇本的題材、藝術風格、語言特色、劇情推進、成熟度、完整度、代表性、可演性、多樣性,能否反映當下社會和地區的特色等。 《劇本的回音》經已在本會的Spotify、Apple Podcast以及YouTube channel推出。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與計劃人員名單(按筆畫序): 導演:張凱婷°、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申偉強、杜艷珊、林浩迪、林嘉婷、周漢寧、高翰文*、張俊文、張凱婷°、張焱*、陳淑儀、陳琳欣、梁浩邦、黃衍仁、楊寶霖、蔡運華、鄭綺釵、 黎啟勁、 黎逸正、盧宜敬^、謝君豪 、謝慧思、蘇巧珊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聲音剪接:陳衍昊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簡僖進、Allison Fong 錄音場地:Wave Room Studio 平面設計:江田雀 統籌及製作: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Performing Arts
Arts
Episodes (13/14)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香港家族》三部曲∣ 編劇:龍文康
1996年,黃歡安排長子黃秋榮移民加拿大,黃秋榮回老家吃餞行飯,不安與不捨瀰漫在開飯前夕。 2004年,黃秋榮於沙士後回流香港,隨著黃歡患上腦退化症,弟妹成長獨立,一家人關係日漸疏離,失落與無力籠罩各人。 《香港家族》三部曲,發生在三個香港命運中的重要年份。從黃歡一家的三餐晚飯,眾人離合聚散,看香港二十年的變遷。此次選段來自首兩部曲。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香港家族》三部曲(2017) 編劇:龍文康 評審短評: 《香港家族》聚焦在1996(回歸前)、2004(沙士後)及2017年(特首選舉年),三部曲寫三餐飯,即三個轉捩年份中尋常港人的身份、定位、心態與關係。劇中「家」的體現在於「齊人開飯」,家庭始於血緣,但父親年老失智,家庭遽失主軸,隨即互相探問感情親疏、地理遠近及政見歸屬,重新衡量誰「(還)是不是」「自己人」,化了矛盾,有了共識,方算齊人,才能開飯。錯位滑稽的對白具有荒誕劇的特色,充滿雙關語、重複、不完整的句子和不搭理的內容,常以港式粵語的助語詞和單字粗口回應,既體現了家人熟不拘禮的對答,亦揭示了人物的迷惑和不安,更透過語言確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陳嘉恩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一部《香港太空人》第三場、第二部《留住香港》第三場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謝君豪 飾 黃歡 張焱* 飾 黃秋榮 蔡運華 飾 黃春萍 杜艷珊 飾 黃夏美 林浩迪 飾 黃冬東 舞台指示:盧宜敬^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17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午睡》∣ 編劇:陳炳釗
七十年代,一個火紅學運的年代 八十年代,一個註定失憶的年代 昊、圖同Jacob三人把酒感嘆 「我哋跌咗落一個時間嘅斷層」 要向前行,就要同以前劃清界線?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午睡》(2016) 編劇:陳炳釗 評審短評: 陳炳釗的《午睡》以兩兄弟的重逢為骨幹,1980年代為場景,透過回溯1970年代火紅的學運,探討衝突與和解的可能。陳炳釗以兄弟兩人的對話,將兩人關係逐步展現,個性鮮明,其他人物也各有代表性,藉着彼此的互動呈現了當時一代人的心態。回憶以夢境的旁白/獨白方式處理,與現實部分形成清晰的分野及對比,構成劇作的不同層次。作品將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氛圍活現,同時也與廿一世紀香港對照。 ——朱琼愛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六場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黃衍仁 飾 昊 林浩迪 飾 圖 黎逸正 飾 Jacob 舞台指示:黎啟勁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8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後殖民食神之歌》∣ 編劇:陳炳釗
食神老薛與一眾飲食男女在回歸前的一個週末為史提芬慶生。眾人大吃大喝,齊高歌《後殖民之歌》,同慶賀即將來臨的普斯歌隆尼奧列岑~ 改編自也斯小說集《後殖民食物與愛情》其中三個故事,加上資料搜集和編導陳炳釗的個人家族史,為你呈獻《後殖民食神之歌》。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後殖民食神之歌》(2014) 編劇:陳炳釗 評審短評: 也斯是香港現代文學其中一位重要作家,陳炳釗是香港劇壇的資深編劇,二者的結合可說天衣無縫。《後殖民食神之歌》對於「後殖民」(1997回歸後的香港)、食物和愛情,都能反映也斯原著小說的觀點,裁剪得宜地搬上舞台,具像化地成為有聲有色的戲劇。 陳炳釗輕描淡寫地處理原著的其中三個故事,已足以展現也斯的文學風格和香港情懷。作為劇場作品,陳炳釗更重要是賦予其一種全面的藝術態度:抽離地觀看世情,同時能與觀眾建立平等和相向的溝通。 ——佛琳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亮相及一、史提芬的故事(部分)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謝君豪 飾 老薛 蔡運華 飾 小雪 黎逸正 飾 史提芬 陳琳欣 飾 瑪利安/貴婦人 杜艷珊 飾 愛美麗/伊沙貝 張俊文 飾 羅傑 張焱* 飾 老何 林嘉婷 飾 小確幸/美子 舞台指示:盧宜敬^ 原創歌曲:《後殖民之歌》(短版) 填詞:陳炳釗 作曲及編曲:崔展鴻 演唱:《後殖民食神之歌》2014演出班底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5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棋廿三》∣ 編劇:張飛帆
相傳日本皇軍司令部於二戰期間秘密設立了一個棋舍,將戰況擺成棋局,讓二十二位圍棋高手拆解,以助皇軍的侵華行動。 年輕棋士木谷實被邀請加入棋舍,棋士千代子和井上孝平向他揭示棋局背後的殘酷真相——每一步棋足以影響千萬人生命! 視棋道為生命的木谷實,面對眼前殘局,思考究竟何為棋道。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棋廿三》(2014) 編劇:張飛帆 評審短評: 以棋喻戰本是個傳統。象棋棋盤以河界分楚漢,將相馬炮兵卒都是戰場上角色;圍棋只分黑白二子,表面上似較含蓄,而圍地決死活,卻也與實戰並無二致。早在1970年代初,林大慶與袁立勳以「冬眠」為筆名,已經在舞台上藉《大戰》以棋局喻戰局;四十年後張飛帆藉《棋廿三》寫中日之戰,恢復此尋常編劇較少措意的傳統,實在可貴——何況角色佈置得宜,情節起伏有致,棋道、人道、天道,融為一體,始於黑白而超越黑白,洵為本地舞台難得佳作。 ——張秉權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二場(部分)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周漢寧 飾 木谷實 張凱婷 飾 千代子 張焱* 飾 井上孝平 楊寶霖 飾 阿夏 舞台指示:黎啟勁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簡僖進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0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一頁飛鴻》∣ 編劇:陳敢權
寫劇本是粵劇編劇葉飛鴻的畢生摯愛,男花旦常映輝多年來為他抄寫劇本,直至常映輝的視力衰退,無法再抄寫下去,葉飛鴻發現後把他大罵一頓…… 二人之間的情誼耐人尋味,是同事,是兄弟,還是家人? 《劇本的回音》誠邀重演班底高翰文和申偉強聲演《一頁飛鴻》廣播劇精彩選段!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一頁飛鴻》(2014) 編劇:陳敢權 評審短評: 編劇陳敢權不止一次在作品中呈現一位編劇的心路歷程,包括對自我、創作、家庭和愛情等等各方面,當中的成長和掙扎也是他著意探問的。作為一位多產和活躍的香港編劇,他的技法固然成熟;這個劇本以粵劇為背景,劇中兩位主要人物,粵劇編劇及男花旦之間的情感也寫得非常真摯有趣,劇情加入粵劇,也是編劇有涉獵及擅長的元素。可說是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一個作品。 ——潘璧雲 陳敢權頗喜歡藉著劇場特性反映現實人生,透過不同的舞台崗位,展現細緻而複雜的人情。不論原創作品《周門家事》,或是翻譯及改編的《風雨守衣箱》,故事與角色都與舞台藝術息息相關。陳敢權編寫的《一頁飛鴻》,以粵劇編劇(開戲師爺)與乾旦(男演員扮演女角)為核心角色,既引發一段撲朔迷離的男性情誼關係,亦探究戲劇家如何矢志不移地忠於自己心中的藝術。《一頁飛鴻》以話劇形式訴說粵劇人物的故事,實際意旨所有藝術工作者的堅持和夢想。 ——佛琳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十場F、G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高翰文* 飾 葉飛鴻 申偉強 飾 常映輝 舞台指示:黎啟勁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0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過河卒》∣ 編劇:陳敏斌
《過河卒》以紀錄劇場的方式創作,結合偷渡者歷歷在目的往事回顧、捕捉偷渡者的水警語錄、官方資料、報導文學和學術著作等資料,重塑1950至1980年偷渡逃港潮中命懸一線的歷史面貌。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過河卒》(2017) 編劇:陳敏斌 評審短評: 在香港當代劇場過去十多年的「真實轉向」中,《過河卒》可謂其中一部甚具代表性之作。《過河卒》的創作團隊透過紀錄劇場的方式,針對1950至1980年代的偷渡逃港潮,綜合大量人物訪談、新聞剪報、官方與民間的調查報告、學者的相關著述與分析,以一種近乎民俗誌的鉅細無遺的精神,結合風格化的藝術剪裁與處理,嘗試在一代人的難民集體意識中,為香港人的精神面貌探源。「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或許,這是香港人拼搏精神的根源,也是宿命。 ——小西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三、四節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周漢寧 飾 治、P、波、達、駱 謝慧思 飾 珍、玲、佳、P 黎逸正 飾 揚、陳、坤、P 蔡運華 飾 P、月、良、駱太 舞台指示:盧宜敬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Allison Fong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1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未來簡史》∣ 編劇:甄拔濤
當所有人要去南面,異鄉客要帶一個盒子去北面,但他不知道盒子裝著甚麼。 目撃痛苦的男人喜歡看音樂劇,有次他看音樂劇,愛上了一個女演員,為了跟她在一起,他願意放棄看音樂劇。 白骨精極力想忘記過去,在自己創造的現實變成一隻蜘蛛,卻一下子被認出。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如果想生存下去,你會是異鄉客、目撃痛苦的男人、白骨精,還是…… 🔊~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未來簡史》(2016) 編劇:甄拔濤 評審短評: 象徵與寫實,隱喻跟明示,《未來簡史》有著看似鮮明不過的歷史現實指涉,但在字裡行句又透露出其不拘一時一地的宇宙性。劇作者甄拔濤借幾個概念化的角色:異鄉客、目擊痛苦的男人、不祥女孩等,提煉出在政治災變中,人類的普遍存在狀態。這種狀態有效地以多重劇場文本敘事技巧呈現出來,而觀眾亦必會按照自身的文化背景和關懷詮釋作品。這恰是《未來簡史》可貴之處:這種時空寬廣度跟跨語境性質的作品,在香港劇場至今仍十分罕見。 ——鄧正健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一、二、四場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張俊文 飾 異鄉客 黎逸正 飾 目擊痛苦的男人 陳琳欣 飾 白骨精 杜艷珊 飾 白骨精 舞台指示:杜艷珊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簡僖進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6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石頭與金子》∣ 編劇:馮程程
據說當大橋建成連接到屋邨這邊,屋邨就會陸沉,唯有爬上橋,才能自救。 一位女保安員,說起在公共屋邨的上班日常,直至有天,屋邨平台出現空中飛人,然後看到他們一個又一個回來平台坐著,凝望正在迫近的大橋…… 我們一起細聽勞動者的內心獨白。 🔊~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石頭與金子》(2015) 編劇:馮程程 評審短評: 《石頭與金子》示範了以劇場文本回應現實的多元張力:一部以女保安自述的獨白作品,卻並非一味批評資本主義的異化,而是要呈現這種既異化又不盡異化的社會現實下,個人身心體驗的纖細之處。文本表現出劇作者馮程程不欲以「代言人」姿態去書寫弱勢者,而是極力著墨於表現出「敘事與被敘事」、「表演與被表演」之間的互動辯證。馮程程受益於歐陸新文本,比起她的前作,《石頭與金子》更游刃地構作其劇場文本風格,在這段時期新文本植根香港的過程裡,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鄧正健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一至六(部分)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鄭綺釵 飾 女保安員 舞台指示:盧宜敬^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1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聽搖滾的北京猿人》∣ 編劇:胡境陽
「Noosphere。」 「一個精神互通嘅場域。」 「人同人之間保持個性而思想一致,走向最後整體嘅結合。」 這是法國神父德日進提出的進化論,他與知己、美國雕塑家Lucile Swan討論,但她有所保留;香港演員張萬華以《海鷗》大中華版參與遴選,碰上來自革命前曾是演員的妮娜.蘇古諾娃亂入,發出警告。 編劇胡境陽以多線敘述手法將多重時空的人物編織相遇,思考與探索Noosphere是否只是一個美麗的想法? 🔊~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17) 編劇:胡境陽 評審短評: 在《聽搖滾的北京猿人》裡,借助法國神父德日進的Noosphere進化理論,編劇胡境陽透過多線敘述,讓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2021年的香港、1917年俄國革命前夕、1940年德國納粹攻陷巴黎、甚至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等多重時空的人物交織在一起,形成德日進所言的萬物趨同現象,來回應一個「彷彿甚麼也沒有發生」的2017年的傘後時空。《聽搖滾的北京猿人》的敘事可謂大開大合,視野恢宏。《聽搖滾的北京猿人》結合了新本文的多重敘事技巧與繁複的結構,加上胡氏只此一家的爛gag幽默,在他的創作歷程上,可謂胡境陽的集大成之作。 ——小西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序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黃衍仁 飾 德日進 杜艷珊 飾 Lucile Swan 蘇巧珊 飾 張萬華 陳琳欣 飾 妮娜.蘇古諾娃 黎啟勁 飾 群眾 舞台指示:陳琳欣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2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而你們所知道的)中國式魔幻》∣ 編劇:鄧正健
成件事就係咁樣開始, 甲同乙討論兼扮演荊軻刺秦, 作家同詩人爭論知識分子發聲嘅義務同沉默嘅權利, 成件事就係咁樣結束。 🔊~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而你們所知道的)中國式魔幻》(2015) 編劇:鄧正健 評審短評: 這個戲首演於2015年1月9日,創作與排練時,香港正經歷大規模社會運動。為了甚麽而抗爭,甚至佔領市中心,竟能持續數月,最後自上而下清埸……個人與族群,從義憤洶湧到意興闌珊,然後劇埸在不遠處,演期在眼前。鄧正健說文本修訂於2014年12月18日,但看內容,應該是醞釀多時之文字。文本書寫策略是多線交叉平行蒙太奇,似百幾年前格里菲斯電影《黨同伐異》(1916)。連序幕與結局共十八段落,包括五組關係:1)坐輪椅的絕食者,以及W、X、Y、Z;2)女子與男子;3)甲與乙;4)詩人與作家;5)中年女人與神秘男人。在中國當代史上,絕食使年歲足夠大的我們聯想到1989年的情景,坐輪椅的人談到抗爭與推土機,則使生活在香港的我們聯想到香港的村鄉地土抗爭……於是,普通人甲、乙討論「刺秦」,即使跳躍,亦合乎邏輯,此外,作家與詩人討論知識份子角色,涉及當代人如何審視歷史與自己,而中年女人則要我們記住某些揮之不去的年月,以及情緒。於我,鄧正健的劇作構成,是以對峙前線的個體在電光火石中的情態為出發點。手持雨遮的與開推土機的,或許不是香港土地運動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但卻可以衍生出超乎現實的話話。鄧正健這個文本的語言節奏非常有特色,話語的探索很值得深入研究。整個文本結構雖然非常理性,但衍詞用字以及聯想頗多自由指向,近超現實主義。「鼓聲化成蝴蝶,喺時間同空間之間嗰條罅度飛出嚟,飛過咗人群,飛過咗啲車聲,蝴蝶嘅翼喺度拍,拍起晒啲空氣中嘅雨水,地上面嘅塵土,最後停咗喺你嘅鼻尖上面。」(W的一句對白。)這是意境深遠的詩。 ——盧偉力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三、四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黎逸正 飾 甲 謝慧思 飾 乙 周漢寧 飾 作家 蔡運華 飾 詩人 舞台指示:盧宜敬^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簡僖進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2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原則》∣ 編劇:郭永康
副校長想約校長打羽毛球 傾新校規唔合理之處 校長話4點30分有appointment 有咩留返開會先講 校長企硬,副校長離開 學生會會長入嚟搵校長 講新校規唔合理之處 《原則》第一場 來聽三人為新校規爭辯 把持各自嘅原則 🔊~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原則》(2017) 編劇:郭永康 評審短評: 郭永康編劇的《原則》是根據他在中學時期,一場學生運動中的經歷,加以戲劇手法處理而成。發表當時,作為一位嶄露頭角的年青編劇,也許在寫作技巧,故事敘述方法上,仍然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但我選擇了這個劇作為這次劇本選的入選劇目,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 在地時代性——《原則》具時代性,也是相當「香港的」。透過學校的一場風波,竟也預言了往後幾年香港社會的矛盾和議題。 2. 令人反思——劇中對教育,教導和成長等作出討論,並透過把持不同價值觀和原則的人物的行為,衝擊觀眾在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反思。 3. 角色鮮明可信——劇中無定義誰是好人壞人,他們的共通處是實踐自己認為有益於人的信念。因此,即使觀眾對劇中人物有所喜惡,但也能理解人物的動機,並投射到身邊/社會上不同背景的真實人物。雖然角色的呈現相對是為了事件服務,但有戲可演,人物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或改變。 4. 劇中人通過辯論、說服甚至謀略意圖實現個人理念,或改變事情結果;作者並沒有讓角色流於空談,而是透過行動實行。在只呈現五個角色的這場學校權力衝突中,觀眾仍可體驗當中的張力,想像到在劇中缺席的其他有關人士的存在,甚至投入到情景中,抱有取態。 ——潘璧雲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一場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蔡運華 飾 校長 申偉強 飾 陳賢 蘇巧珊 飾 傅佩晴 舞台指示:盧宜敬^ 音響設計:Allison Fong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8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教授》∣ 編劇:莊梅岩
「未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 有些決定,即使衝動作出,過後仍無悔。 也有些決定,過後仍不知道是否正確、有用或值得。 讓我們與Lucretia翻看相簿,聽聽教授回溯過去,反思人生。 🔊~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教授》(2013) 編劇:莊梅岩 評審短評: 莊梅岩編寫的《教授》,既以現實中的香港學府作為處境,劇本同時充滿象徵意義。女主角大學一年級生Lucretia初到學校,以新奇的視點察看大學的運作;男主角沒有明確的名字,其他角色都稱他為教授,但他的職位實際上是一名講師,以個人價值觀傳授知識,但又難以處理自身的問題。整個大學就是社會的縮影,劇中人存著多重關係,包括師生、親屬,以至尚未萌芽的情侶。各人互相影響,各自成長。劇末Lucretia認清自我,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給予觀眾重要啟示。 ——佛琳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八場(部分)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謝君豪 飾 教授 陳琳欣 飾 Lucretia 舞台指示:林嘉婷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3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劇本的回音】《漂流》∣ 編劇:潘詩韻
女子以更親密的語言,將書信上的思緒與狀態,在你耳邊低語與呼叫。 《漂流》原以書面語書寫、普通話演繹,現改為廣東話演繹。 🔊~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漂流》(2013) 編劇:潘詩韻 評審短評: 對男性編劇數量偏多的本地創作生態而言,《漂流》的意義如果只是因為這是女性編劇的作品,那是淺薄的評鑑。舞台上的女子聲音從來都難以被好好地關注和聆聽,當男人的「缺席」仍然是眾人焦點時,如何讓女子重新放置在中心,是編劇要面對的挑戰。《漂流》的書寫策略是直面,觀眾隨著角色情緒的起伏、欲望的流動、愛念的迴旋、信仰的堅持、等待的不安中進入其複雜而溫柔的世界,觀照她如何「必須尋找自身內在嘅盼望,我必須尋找一種最堅強嘅姿態,支撐前面嘅去路」。她的需要是赤裸的,而赤裸是必須的。 ——陳國慧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一、二、五封信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蔡運華 飾 女子 舞台指示:黎啟勁 音響設計:Allison Fong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6 minutes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IATC(HK)首個廣播劇!《劇本的回音》】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本地原創劇本在舞台上蕩氣迴腸,十年過去,言猶在耳。 現在我們回到編劇的文字,一起收聽劇本的回音。 🔊~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進行「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為本會首個廣播劇製作。本計劃旨於整理並活化香港劇場原創作品的成果,更凝聚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和表演者,透過聲音演繹重探香港原創文本的活力,讓觀眾重溫香港具代表性的劇本,打開對文本的想像。 本計劃經由編選委員會選出劇本,並為其撰寫短評。廣播劇呈現每個劇本約十分鐘的精彩選段,由新進導演、劇場構作、演員與聲音設計師重新演繹。廣播劇和短評將會同步推出。 編選委員會由九位資深劇場工作者、劇評人及劇場研究者組成,成員包括(按筆畫序):丁羽先生、朱琼愛女士、張秉權博士、陳國慧女士、陳嘉恩博士、潘璧雲女士、鄧正健博士、鄭威鵬博士、盧偉力博士。 入選劇本合共十四個,類型由傳統戲劇、獨腳戲、紀錄劇場以至新文本。評審的考慮要素包括:劇本的題材、藝術風格、語言特色、劇情推進、成熟度、完整度、代表性、可演性、多樣性,能否反映當下社會和地區的特色等。 《劇本的回音》經已在本會的Spotify、Apple Podcast以及YouTube channel推出。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與計劃人員名單(按筆畫序): 導演:張凱婷°、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申偉強、杜艷珊、林浩迪、林嘉婷、周漢寧、高翰文*、張俊文、張凱婷°、張焱*、陳淑儀、陳琳欣、梁浩邦、黃衍仁、楊寶霖、蔡運華、鄭綺釵、 黎啟勁、 黎逸正、盧宜敬^、謝君豪 、謝慧思、蘇巧珊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聲音剪接:陳衍昊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簡僖進、Allison Fong 錄音場地:Wave Room Studio 平面設計:江田雀 統籌及製作: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