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News
Sports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6/v4/26/70/3b/26703bbb-7587-58c0-6b2c-ba3c38974399/mza_15155170758548649824.jpeg/600x600bb.jpg
106說故事
全國廣播FM106
118 episodes
5 days ago
中西交融的新編京劇、神秘色彩的家將陣頭、熱鬧歡騰的北管音樂...在《106說故事》中,你們可以認識到臺灣各類民俗藝陣、傳統表演藝術及民俗音樂,節目邀請各類藝術文化工作者與專家學者,藉由輕鬆活潑、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我們不可不知的臺灣在地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106說故事 is the property of 全國廣播FM106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中西交融的新編京劇、神秘色彩的家將陣頭、熱鬧歡騰的北管音樂...在《106說故事》中,你們可以認識到臺灣各類民俗藝陣、傳統表演藝術及民俗音樂,節目邀請各類藝術文化工作者與專家學者,藉由輕鬆活潑、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我們不可不知的臺灣在地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Arts
Episodes (20/118)
106說故事
EP118「紙糊神像比石頭硬,還可保存600年!」—糊紙藝師蔡承哲
有別於上一集訪問的北部糊紙藝師李清榮,本集邀請到的南部知名紙糊藝師蔡承哲,他以高超的紙糊技藝獲得嘉義朴子配天宮肯定,也獲得中華文化總會頒發「匠人魂」旗幟並拍攝紀錄短片。蔡承哲藝師將在節目上分享,南部與北部不同的紙糊風格與藝術呈現方式,他的紙糊作品結構強度極為堅固,可以保存600年,透過打造紙藝神祇之作,把自己對於地方的情感與信仰的依託,凝練為承載神威的工藝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5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17「藝紙天地轉乾坤:李清榮的糊紙美學」—糊紙藝師李清榮
糊紙藝師李清榮,人稱「阿榮師」,出身祖傳三代的糊紙世家,技藝融合臺南、金門、臺北技法,青年時期受專業西式美術教育,在西方色彩欣賞、雕塑技巧、材料使用等美感與技巧的學習與訓練下,創造出來的作品厚實飽滿、獨樹一格,在全臺醮事慶典與祈福法會大放異彩,特別是大士爺等神像人物像的風格與技法最具特色,也成為許多匠師的學習對象。本集特別邀請李清榮藝師一起聊聊,傳統糊紙技藝如何在他的手中,發揚出創新活力。李清榮於2020年獲頒「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榮銜,並登錄為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5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16「老技藝、新玩法:讓剪黏走入日常」—智山傳藝工作室
林秉賢藝師為智山傳藝工作室負責人,師承「人間國寶」臺南剪黏大師陳三火,致力於傳統剪黏工藝的創作與推廣教學。林秉賢有感剪黏工藝逐漸式微,致力推廣讓剪黏走入生活,成為老少咸宜的大眾文化,並改變過去僅用於廟宇建築裝飾的刻板印象,因此他創立智山傳藝工作室,將剪黏揉合現代工法,並開班授課傳藝,讓更多人認識剪黏,期盼成為雅俗共賞的手工藝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48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15「擺瞑起跑!全臺『最靠北』的元宵慶典」—學者呂江銘導讀馬祖擺暝文化祭
邀請采風民俗學會執行長呂江銘擔任節目來賓,他於2017年受連江縣政府之邀,到馬祖四鄕五島進行連江縣擺暝民俗調查研究,歷時8個月後獲得豐碩成果,並完成了國內第一份調查馬祖擺暝文化的成果報告書。擺暝習俗源自中國福建沿海、福州方言地區,整個擺暝祭大致有「上彩膜」掛燈、邀請四方眾神的「排祭」,再到「迎神」繞境,最後以 「送喜」、「食福」作為結束。擺暝祭展現的是馬祖人敬天謝神、人情濃厚的鄉里文化深度,是馬祖最重要的傳統祭典。馬祖擺暝為連江縣的文化資產,2009年登錄為中華民國民俗及有關文物一般民俗,2019年授證為國定重要民俗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48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14「『媽祖姑婆』護佑客庄.客家花布聖袍添風采」—頭份田寮永貞宮
頭份田寮永貞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婆身穿客家花布式樣的聖袍,成為一大特色。每年在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前,廟方都會透過擲筊,讓媽祖決定當年度聖袍的主色,穿上新客家花布聖袍後,就是準備迎接一年一度的四月八遶境巡庄。節目邀請頭份田寮永貞宮主任委員、苗栗縣副議長張淑芬,永貞宮每年舉辦四月八媽祖遶境,香火鼎盛,不過當地人有一個很有趣的習慣,就是一般客家庄的鄉親都稱呼媽祖為「媽祖婆」,但頭份人卻習慣稱永貞宮媽祖為「媽祖姑婆」,這背後故事竟與信徒有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49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13「后厝媽安人心,左足脫落顯神蹟」 —竹南后厝龍鳳宮
全世界最高的坐身媽祖神像在哪呢?就在竹南后厝龍鳳宮的屋頂上。這尊高136台尺(約41.212公尺)的「大媽祖」,自1983年建成以來歷經多年風雨侵蝕,廟方於2024年9月重新粉刷後,舉辦盛大的開光儀式,並舉行時隔24年來首次的慶成福醮慶典,一睹龍鳳宮大媽祖的嶄新聖顏。本集邀請竹南后厝龍鳳宮常務委員陳秀珍、陳少芳老師擔任節目來賓,龍鳳宮除全球最高的大媽祖之外,還有一尊專門擔任開路先鋒的「落腳三媽」,據傳這位三媽並非你我所熟知的林默娘,而是清朝時竹南當地一位名叫羅珠娘的女子,祂神威顯赫、戰功彪炳,因此有「三媽坐轎安天下」之說。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49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12「白沙屯媽祖欽點神像整容師」—粧佛藝師林延樺
上一集訪問社團法人金聲順古樂協會總務林延樺,他其實是一位粧佛藝師,以神像雕刻為本業的他,擅長「脫胎造像」工法,就是乾漆造像、土塑成形,近年曾擔綱北港朝天宮鎮殿媽、香花女、千順將軍,以及白沙屯拱天宮軟身媽祖的修復工作。被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婆入夢點名指定粉面,整個過程充滿奇蹟,我們來聽林延樺藝師娓娓道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49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11「敲響陣頭第一聲.北港百年開路鼓」—社團法人金聲順古樂協會
北港迎媽祖是國家指定的重要民俗活動,其中包含眾多百年館社與陣頭,凸顯北港的在地特色和文化價值,社團法人金聲順古樂協會是最具代表性的陣頭之一。本集邀請該協會樂手兼總務林延樺,暢談北港百年來的陣頭開路鼓技藝和傳統北管曲牌、樂器等文化資產,對北港媽祖文化的傳承發展與貢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45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10「針線織夢.排灣族刺繡的文化韻律」—Lumasan呂秀惠
排灣族服飾以華麗典雅聞名,早期繁複的夾織與刺繡技法,承載著族人對祖靈、自然與生命的信仰。服飾上的人頭紋、太陽紋、百步蛇紋與陶壺紋,不僅象徵祖先與家庭關係,更展現排灣文化的歷史軌跡與社會生活美學。節目邀請臺中市原住民婦女會理事長Lumasan呂秀惠,將從其原生的排灣族談起,介紹排灣族的刺繡等文化特色與社會組織,以及如何從臺東離鄉背井到臺中都會區發展、致力推動排灣族語言和文化傳承的過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9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9「縫補時光的技藝.卑南族刺繡之復興」—Kengka林賢華
卑南族刺繡承載族群歷史與身分象徵,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早年婦女農閒時聚在一起刺繡的景象已難再見,傳統工藝的傳承面臨挑戰。來自臺東建和部落的卑南族刺繡工藝師Kengka林賢華,擔任臺東縣部落大學講師多年,並與文化推廣單位「臺東這裡R原味工藝聚落」長期配合,鼓勵學員帶來家中老繡紋,從傳統服飾中尋找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致力於推廣傳統刺繡工藝。節目中將與我們分享卑南族刺繡獨特之處,以及卑南族的文化生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9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8「神未到傘先到,除穢開道就靠它」—小琉球水仙宮
在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中,可以看到各式獨具當地宗教色彩的陣頭,讓人大開眼界。本集邀請小琉球水仙宮五毒班長曾東豪、文化資產提報人于勝祖,小琉球水仙宮涼傘班和五毒大神陣在迎王祭典中,總是眾人矚目的焦點,尤其水仙宮涼傘班的「女子涼傘」最具特色,女性持涼傘者賣力踏涼傘,剛柔並濟堪稱力與美的結合;水仙宮欽點五毒大神陣裝扮成員皆由6到11歲兒童擔任,該陣頭2021年經屏東縣政府公告登錄為縣定民俗,是全國第一個登錄無形文化資產的五毒大神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7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7「縫合生命最後一件衣裳」—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
從2014年的高雄氣爆到2018年普悠瑪翻車事故,這些災難現場總能看到一群默默行善的人身穿黑衣、臂膀上繡著藍紅布章,沉默而堅定地穿梭在血肉模糊的遺體之間,一針一線地縫補傷痕,竭力還原逝者面容,他們是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本集邀請到遺體修復師洪詩晴、彭筱琪,分享從災難現場到安靜靈堂的工作過程,與一場不僅是「告別」的生命教育。76行者是臺灣第一個以遺體美容修復為核心工作的非營利團隊,成員來自全臺各地,致力於在重大災難與意外事故中,協助罹難者進行遺體重建與美容修復,希望讓逝者「完整回家」,也為家屬留下一個得以告別與思念的體面身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5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6「『船』說信仰,順風相送」—學者洪瑩發談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古時候皇帝會特任欽差大臣,代替天子下鄉巡視、查弊救災。臺灣的王爺信仰也有相同的考察制度,尤其是屏東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是東港東隆宮主神溫府千歲,每三年邀請天庭的其中五位千歲,代替玉皇大帝下凡巡狩東港,求福禳災。為感念眾神們的恩澤,民眾特地製作豪華的王船,以燒王船的方式,恭送千歲們回駕天庭,也押解疫疾厄運離去,送瘟出境、合境平安。本集節目持續邀請洪瑩發老師,聊聊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魅力到底為何?不要只湊熱鬧,也要看懂門道,一起聽聽讓東港人引以為傲的王爺信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8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5「宗教民俗是一種生活態度」—學者洪瑩發導讀世界宗教文化
從小跟乩童祖父出任務,長大卻與宗教活動漸行漸遠,直到天主教神父的一句話,他才「浪子回頭」。本集邀請活絡於宗教禮俗與臺灣文學界的洪瑩發老師,為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中研院人文社會中心博士後研究,長期從事臺灣和華人世界民俗以及民間信仰研究,研究領域在王爺信仰、媽祖信仰、民俗飲食、民間儀式等,其著有《代天宣化:臺灣王爺信仰與傳說》、《巡狩神舟-臺灣王爺祭典王船製作技術》、《解讀大甲媽-戰後大甲媽祖信仰的發展》等書,並與多人合著《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西港刈香》、《臺南傳統道壇研究》、《臺南王爺信仰與儀式》、《臺灣瘋媽祖-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大甲媽祖進香的儀式與祭典》等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9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4「用海風編織的千絲萬縷」—雅美族頭髮舞暨織布工藝師Sya pen kasom zan蔡月香
蘭嶼的達悟族有著織布工藝與頭髮舞的獨特文化,展現海洋民族的生命力。傳統族服以苧麻與落尾麻纖維製作,藍、黑、白相間的菱形與波浪紋,承載著族群記憶,族服僅於新居落成、招魚祭與豐年祭等重要時刻穿戴,但隨著時代變遷,這項珍貴技藝正面臨流失的危機。本集節目接續上集,邀訪到達悟族頭髮舞暨織布工藝師Sya pen kasom zan蔡月香,過去因為沒有長輩教導,她只好向外拜師學藝,不斷摸索與失敗,最後憑藉堅持與努力成立《蔡月香雅美工作坊》,在這裡她教授來訪的人們織布、頭髮舞與族服穿戴體驗,以教學傳承文化,吸引部落婦女與孩童學習,期盼透過一代傳一代的方式,守護族群文化的根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6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3「織線交織.賽德克族女力」—Awaiy Butah 何珍襄
織布不僅是工藝,更是賽德克族文化的血脈與生命記憶,但在部落中已少見織布傳承。本集邀請到賽德克織布工藝師Awaiy Butah何珍襄分享織布工藝,她自臺中學習織布後,以族語紋飾設計相機背帶獲獎,將傳統圖騰轉化為時尚作品,在韓國工藝設計文化振興院競賽大放異彩,也回到南投仁愛鄉松林部落創立「里山織色纖維工坊」,不僅專注創作,更推動《萬大流域織女》品牌,凝聚不同族群的織布愛好者,讓織布文化在部落間延續與創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8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2「蘭嶼日和.用長髮甩出海洋生命力」—雅美族頭髮舞暨織布工藝師Sya pen kasom zan蔡月香
在蘭嶼雅美族的文化中,女性承襲一項傳統舞蹈,通常被稱為「頭髮舞」,有時也被稱為「甩髮舞」。女性舞者以整齊劃一的動作擺動長髮,象徵海浪的流動與自然的律動,是雅美族傳統儀式與慶典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展演。在雅美族的世界觀中,海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長髮則被視為女性的象徵,承載著成長、尊貴與文化傳承的意義,代表著雅美族女性的韌性與美德。展演頭髮舞時有許多傳統需要遵守,本集節目特別邀請來自蘭嶼朗島部落的雅美族頭髮舞暨織布工藝師Sya pen kasom zan蔡月香,與我們分享頭髮舞之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5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1「從哭孝到傳承,送行者的時代新聲」—殯葬職人劉君玲
「孝女白琴」是臺灣民間喪禮中極具特色的儀式,由女性在告別式中透過哭喊、跪拜、伏地爬行等動作,展現對亡者的哀慟與孝道,具有濃厚的宗教信仰與文化意涵。節目邀請到家族三代皆從事與殯葬文化相關工作的殯葬職人劉君玲,本身也是君玲人力公關服務團隊老闆的她,因其在孝女白琴文化與殯葬禮儀上的專業表現,多次接受國內外媒體專訪,並獲得「臺灣最知名送葬者」美譽。節目中將與聽眾分享孝女白琴到底在哭什麼、為何要代哭,並談傳統喪禮儀式的保存與創新,讓禮儀服務專業化、年輕化的過程中,如何結合現代專業襄儀服務,逐步發展出個人特色與專業品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7 minutes

106說故事
EP100「善終之道,擁抱陽光走向人生最後一哩路」—單程旅行社社長郭憲鴻(小冬瓜)
死亡是人生必經的路程,也是許多人避而不談的忌諱,為了讓更多人認識生命教育的各個面向,本集來賓單程旅行社社長郭憲鴻(小冬瓜)創立了「單程旅行社」生命教育平臺,旨在推廣生死教育,協助人們正視並規劃人生的最後旅程。郭憲鴻(小冬瓜)在殯葬業界擁有超過20年從業經驗,其透過多元媒介,分享殯葬知識與生命體悟,致力消除社會對死亡的忌諱。節目中將與我們分享如何以正向態度面對生死議題,從財務法律、心理諮商、生命禮儀等,暢談臺灣的殯葬文化與工作現場,細說從古至今人們的忌諱與迷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9 minutes

106說故事
EP99「從資源回收到清大碩士:賽夏族語的守護」—賽夏族語推動組織計畫協同主持人風英輝
學族語也可以很有趣!面對都會區原住民學生缺乏自我認同、語言傳承困難等挑戰,賽夏族語推動組織計畫協同主持人lahi' a bawnay baba: i'風英輝,致力於族語教學與文化傳承15年,他曾為交受一名族語學生,不惜往返兩小時授課,高中畢業的他為了傳承族語,更是考取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育研究所。風英輝老師將於本集節目分享其創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讓族語教育在新北市得以延續,也讓賽夏族語在現代社會找到新的生機。他也因此榮獲原住民族語言推廣獎,成為全國唯一獲獎的原住民族語教師,並分享部落的生活、賽夏族文化、獨有服飾裝飾臀鈴與紋面等,深度認識賽夏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5 minutes

106說故事
中西交融的新編京劇、神秘色彩的家將陣頭、熱鬧歡騰的北管音樂...在《106說故事》中,你們可以認識到臺灣各類民俗藝陣、傳統表演藝術及民俗音樂,節目邀請各類藝術文化工作者與專家學者,藉由輕鬆活潑、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我們不可不知的臺灣在地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