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Health & Fitness
Sports
Histor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e4/fc/5c/e4fc5c3a-a8f3-7e26-f2a7-ea5eaec02dd2/mza_1481294872461053533.jpg/600x600bb.jpg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YOYO
17 episodes
2 days ago
教養,是大人和孩子一起長大的旅程。 我是米奇,兩個男孩的媽媽,國小專任輔導老師,也是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的家長與學校雙講師。10多年前,考上輔導老師後旋即也當了媽媽。一路走來,從時而感動、時而挫折,時而暖心、時而大翻白眼的輔導工作及家庭教養日常中,理解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美好的存在。 這個 Podcast,分享給每一位在教養路上努力的你。內容是我在陪伴孩子或學生時,練習實踐「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 招之後的教養碎碎念。透過 notebook LM 技術,將文字轉化為對談式的 AI 內容。你聽到的,是一場文字與科技共同演出的教養對話,不只是理論,而是一段段貼近自己生活,有崩潰也有改變的真實教養故事。 如果你也曾懷疑自己是不是好爸媽,如果你也想好好教養,卻常常力不從心,願我所嘗試的AI Podcast,這種特別的陪伴方式,能帶給你一點工具、一點勇氣,以及更多一點接住孩子挑戰的力量。 真心向宇宙下訂單:願我們大人帶著耐心與好奇,探索多元的陪伴方式,尊重孩子,也善待自己,在教養的旅程中,親子共好。 Podcast內容生成的文字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75754612050
Show more...
Parenting
Kids & Family
RSS
All content for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is the property of YOYO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教養,是大人和孩子一起長大的旅程。 我是米奇,兩個男孩的媽媽,國小專任輔導老師,也是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的家長與學校雙講師。10多年前,考上輔導老師後旋即也當了媽媽。一路走來,從時而感動、時而挫折,時而暖心、時而大翻白眼的輔導工作及家庭教養日常中,理解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美好的存在。 這個 Podcast,分享給每一位在教養路上努力的你。內容是我在陪伴孩子或學生時,練習實踐「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 招之後的教養碎碎念。透過 notebook LM 技術,將文字轉化為對談式的 AI 內容。你聽到的,是一場文字與科技共同演出的教養對話,不只是理論,而是一段段貼近自己生活,有崩潰也有改變的真實教養故事。 如果你也曾懷疑自己是不是好爸媽,如果你也想好好教養,卻常常力不從心,願我所嘗試的AI Podcast,這種特別的陪伴方式,能帶給你一點工具、一點勇氣,以及更多一點接住孩子挑戰的力量。 真心向宇宙下訂單:願我們大人帶著耐心與好奇,探索多元的陪伴方式,尊重孩子,也善待自己,在教養的旅程中,親子共好。 Podcast內容生成的文字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75754612050
Show more...
Parenting
Kids & Family
Episodes (17/17)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16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轉移與重新引導」孩子鬧脾氣?超市哭鬧?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SXo5z19y/

Show more...
2 days ago
8 minutes 27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15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打破親子權力拉鋸戰:學習「決定你的做法」培養孩子責任感與內在動機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BPCzjzao/

Show more...
1 week ago
9 minutes 40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14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啟發性提問與信任放手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5754612050/posts/760722703129543/?mibextid=wwXIfr&rdid=jU3YImzLPS21AySk

Show more...
2 weeks ago
8 minute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13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啟發式提問溝通術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25891276578400&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39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12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對話式啟發性提問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25891276578400&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1 month ago
8 minutes 15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11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身教勝於言教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2261502274711&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1 month ago
11 minutes 32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10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連結情感再糾正行為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4861527681375&id=102144498953078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hzMw1vonKRhDrUspbCgq8KzoXMArtCS4aKZ7h8K6mEYFezFHvG8gvmp26kTcf4hBl&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1 month ago
11 minutes 18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9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親子的心靈橋樑,感謝的力量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1578535415/posts/10218605060469227/?d=n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hzMw1vonKRhDrUspbCgq8KzoXMArtCS4aKZ7h8K6mEYFezFHvG8gvmp26kTcf4hBl&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1 month ago
7 minutes 40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8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連結、傾聽與理解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9433253890869&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1 month ago
9 minutes 6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7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破解孩子行為的密碼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08招破解孩子心中的密碼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102144498953078/photos/a.102243035609891/143790918121769/

Show more...
2 months ago
9 minutes 59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6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避開溺愛:堅定教養三招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07招避免溺愛

#第15招決定你的作法

#第25招徹底執行你的決定


藍色星期一,回學校看到這些固定來談的孩子們,總讓我對於「家長若不執著孩子的問題,而願意從自身開始,在教養、陪伴的方式上嘗試多一點調整,或許孩子在學校會有不同的樣貌」這件事很有感觸。今天就來談談避免溺愛、決定你的作法以及徹底執行你的決定這息息相關的三招吧!身為家長的我們都很愛孩子(誰在那邊考慮了3秒?),因著這份愛,我們會做出很多很多行為,一一檢視的話,可能有部分已經是「錯誤溺愛」而不自知,或雖然自知,但本身個性無法忍受孩子的失望,只好說服自己跟別人比好像也沒到太誇張(?)然後繼續盡可能地滿足孩子。


其實我們都知道的,一天又一天下去,孩子會變得任性、自我,但還沒有到很嚴重的那一天,似乎無法停止,誰叫孩子那麼可愛呢?當他們用甜甜軟軟的聲音要求我們時,怎麼忍心讓他們失望啦?!當然,也有很大一部份是我們不想被孩子討厭或答應了就可以解除當下的煩躁。(要發現自己這些感受,並願意承認,實在不容易)


於是乎,我們界線模糊,不懂得視情況給予,而是在自覺能力可做到的範圍內一律給予,養成他們「大人就要滿足我」、「我的需求最重要」的信念。


帶著這樣子信念長大的孩子,進入團體生活後,問題開始一一浮現,適應困難,人際相處衝突多,被別人說:「自我中心、小霸王、自私」。這是我們想見的嗎?害怕了吧?教養的路上,若時時提醒自己眼光看遠一點,就能勒住自己(用力一點!)在每一次的眼前情境,避免付出錯誤溺愛。


還記得我對孩子說過的經典名言嗎?「媽媽如果幫你就是在害你」。不只是害他變得自私,還害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變得好吃懶做不負責任,輕則變啃老族(這算輕?)重則闖下大禍,家長出來道歉幫忙扛(你確定自己扛的住?)


愛他就拒絕他吧!衡量當下情境,適時協助孩子通過不會每次都得到、有時必須自己來等歷程,培養出「失望肌」。面對不如意時,覺察、感受那種不舒服、痛苦或挫敗,然後接受。就像真正的肌肉一樣,失望肌需要鍛鍊,有練有差(?)


一開始,孩子失望肌還沒練出來,挫折容忍度極低,一定鬧到底。但你知道嗎?其實鬧完就沒事,孩子沒有得償所願也不會死的(好激烈的用詞)。我們大人基於不想丟臉、被孩子嚇傻、希望孩子覺得自己是好家長等諸多想法,往往選擇屈服,我也曾屈服(很多次!)沒關係的。重點是,從錯誤中學習,下次及早覺察,鼓起勇氣調整。(那遲遲不調整會怎樣嗎)(孩子就吃定你阿)(等著幫他擦一輩子的屁股)(就是要嚇你)(看你還敢不敢繼續屈服下去)


怎麼調整呢?就是另外兩招:決定你的作法、徹底執行你的決定。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練習(教養生活什麼沒有就是雜事一堆),講一個剛剛的事,小兒子來跟我要酸梅粒,很小顆,約定好每天最多5顆。好好笑,都不知道幾次了,他每次吃完都不甘心,老是杵在我旁邊盧著還要吃。我就反映他的心情:酸酸的好好吃,你還想再吃,但我們約定好就是5顆,明天還可以吃。我需要生氣罵他很煩嗎?不需要,我只需要溫和反映後拒絕。一次又一次,屢試不爽之後,他今天只盧不到5秒,就摸摸鼻子離開了。


兩年多前的他會坐在全聯地上大哭,不顧眾人眼光吵著要買熊熊軟糖(那時還沒零用錢制度),當天我剛好有帶勇氣出門,就花時間跟他耗,反覆說:我知道你好想吃,但我們沒有要買軟糖。不知過了多久,他默默停了。沒吃到軟糖沒怎樣耶,而且失望肌長大一點點了,直到現在,還在,慢慢,長大。(但永遠都不夠大!)


題外話,全聯事件沒多久,我去上班輔時學生當全班的面說:米奇老師我上次看到妳兒子在全聯大哭耶!他哭好大聲喔!(臉上三條線)(保持風度)(趁機教育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有適切與否)(老師的兒子還小會常用哭鬧表達不開心但也會慢慢進步喔!)


還有一次印象很深刻,是跟大兒子之間。他小二時,某天晚上去公園玩,他看到很多小朋友沒戴口罩,就跟著不想戴(那時就規定要戴了,但疫情還不是非常嚴重) 一直跟我盧,說其他人都沒戴,他為什麼要戴?我好說歹多,講道理:別人家是別人家,我們要保護自己,所以一定要戴巴拉巴拉……,他很生氣聽不進去,我差點要動搖了,心想:不戴沒關係吧!為了這件事搞成這樣,真的很煩。


覺察到自己又要屈服了(可能那陣子為了討好孩子/怕孩子生氣常屈服)我決定停止說教,看著他眼睛,堅定說:「想在公園玩就戴好,不戴我們就回家。」(學正向教養前)(如果要正向教養一點,可以修改:媽媽知道你不想戴口罩,但疫情之下保護自己很重要,等你願意戴好就可以在公園玩)


說完,做好心理準備要面對他的大發火,結果沒有,他不盧了,戴著口罩衝向公園遊戲器材。


分享這兩個例子的重點在於,不順心時,腦子還沒長好的孩子一定會不開心、不舒服,然後行為開始很番,是正常發揮!


我們會怕會煩也是正常反應!但,家長要做的不是幫他避開那些感受,而是在感受出現時,不指責不說教,反映、陪伴他的番,堅持該堅持的,鍛練一下孩子的失望肌。


很難我知道(沒有別的台詞了嗎),有孩子之後的人生就是挑戰源源不絕,家長真該好好謝謝孩子,透過各種千奇百怪的方式鍛練了我們的堅定肌,使我們成為更好的大人,不是嗎?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4197997747728&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2 months ago
8 minutes 27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5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引導孩子付出與協助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06招請求孩子協助

#第43招展現信心


孩子還小的時候,充滿好奇心,看到大人在忙,就想湊熱鬧,說:「我也要幫忙」但我們卻懶得教、怕麻煩、怕搞砸,育兒的日常已經讓我們焦頭爛額,實在沒有力氣耐著性子陪伴孩子走過學著幫忙的必然挫敗、混亂歷程。也習慣把什麼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做好做滿。一年又一年,孩子長大了,我們從無怨無悔變得又怨又悔,開始想分工給孩子,但他們的熱頭早就過了,怎麼辦?


我曾在孩子叫我唸故事書時,皺眉頭說自己有多辛苦、都沒坐下來好好休息,能不能體貼一下媽媽?也曾抱怨他們看到媽媽拿那麼多東西都不會主動幫忙。聽完這些話後,他們一臉不解的表情,彷彿在告訴我,他們不是不想,是不知道從何幫起。因為我為了省事,很少提供機會給他們為家庭貢獻、服務。我為了方便,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好好的,廢了他們的手腳。


大人真的好奇怪,孩子想幫忙時不教,等自己累的像狗一樣時,又怨嘆孩子不懂感恩,只會做伸手牌。(還是只有我會這樣?)


現在開始還不遲(但國中之後應該就很遲了),我慢慢懂得適時「請求」(看清楚,不是要求)孩子的協助,並在他們幫忙時展現對他們的信心,給予大大肯定。


家裡養豹紋守宮一年多了,我幾乎不介入,因為是他們跟爸爸要養的。有時弟弟會該該叫,說我都不幫忙,我會同理他照顧的很辛苦(其實也還好)而這是他們想養的,媽媽相信他們自己可以完成該完成的事。如果我因為他該該叫,不同理而同情他,幫忙了他,就是不信任他有能力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寵物,若多個幾次,他們的寵物就會變成我的(好可怕)(兩個兒子就很夠我忙了)


不是他們的事,是我的事時,剛開始如果他們拒絕幫忙,我會氣會怨,想說老娘為你們做牛做馬,只不過一個小忙,你們也不幫!?有一次弟弟回:媽媽那是妳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負責(現世報?)聽了好像也挺有道理的,令人無法反駁。


可能有些大人不能接受,覺得孩子頂撞大人、不懂互相。本來我也會失望,但後來想通了,我可以請求,但我不能期待他一定要答應,因為我不就是這樣教他們的嗎?界線建立起來,雙方都發自內心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或許對親子關係才是健康的。


不勉強孩子,反而能夠讓他們自發性看到我的需求,樂意在能力範圍內幫忙。而我自己也學習到要做就不要叫(?)閉嘴不再抱怨孩子讓我這麼累。


切記,如果已經請求孩子幫忙,孩子也接受了任務,就別看不慣孩子的方式而拿回自己做,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不被信任,輕則導致減少他願意幫忙的心意,重則會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


所以給予任務也要適齡,衡量孩子的能力後再放手,孩子就能從付出中獲得成就感(價值感)及被需要的感覺(歸屬感)慢慢累積經驗,未來成為一個有能力且願意付出的善良之人


最後小提醒,請求孩子協助的口氣跟態度要尊重,如果聽起來像是命令或要求,雙方可能都會很不愉快。例如,某個飯後夜晚,發現家裡牛奶沒了,我在洗碗、弟弟在寫功課,哥哥什麼事情都做好了在看自己的閒書。評估洗完碗再全部人一起去全聯太晚太累,我就請哥哥來到身邊跟他商量,爸爸晚上想喝牛奶,可是媽媽現在洗碗中、弟弟的功課也還沒寫完,哥哥願意出門一趟嗎?哥哥欣然答應,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回家後,我也張大耳朵洗耳恭聽他分享自己怎麼評估要買什麼容量(因為我沒說清楚)(但他買對了)大大鼓勵他的判斷能力。


再度開啓孩子願意奉獻的天性不容易,若現在家裡還有2-3歲的小小孩,真心建議當他想幫忙時,就咬著牙捏著大腿讓他幫忙吧!就算亂七八糟也要肯定他的心意,成功不會一蹴可幾,多做幾次一定會上手的!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3184157849112&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2 months ago
8 minutes 5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4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巧用憤怒選擇輪處理親子衝突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05招憤怒選擇輪


1. 教導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但要注意表達情緒的方式。

2. 在孩子平靜時,向他展示憤怒選擇輪,選擇一個尊重他人的方式來表達憤怒。

3. 當孩子生氣時,重視他的感受,並給予選擇:「現在有什麼可以幫助你,視積極暫停,還是選擇輪?」


#第51招選擇輪

運用選擇輪,是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1. 與孩子一起思考衝突或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

2. 在圓餅的每個區塊上,寫下所有解決方案,讓孩子繪圖或記錄。

3. 衝突發生時,建議孩子使用選擇輪,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39013161932878&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2 months ago
8 minutes 25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講座#1] Understanding Positive Discipline in Education

很開心受到某國小邀約,本週三(2025/5/21)下午擔任教師研習的講師,分享正向輔導管教在學校的應用,嘗試將開頭的分享錄下,再運用 Notebook LM技術轉成語音檔,與大家分享。

Show more...
2 months ago
7 minutes 42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3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 用正向教養賦予孩子掌控權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04招零用錢

零用錢是教導孩子金錢觀的好方法。


1. 避免用零用錢與家事掛勾(儘管孩子可以選擇完成特定家事,以賺取額外的零用錢)。


2. 零用錢金額取決於你的預算,以及你期待孩子如何運用這筆錢。


3.允許孩子錯誤運用金錢並從中學習。對他流露同理心,但不要試圖出手相助。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a8GFqr3RLHBmD6KJLevsR1hGcM2z2x2CQXqcLfvub62Tme5ixNEVQeQEC2sbanrWl&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3 minutes 29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2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無聲勝有聲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02招安靜地行動

有時最有效的方法是閉上嘴,去做就對了。

1. 先讓孩子知道你的作法。

2. 確認孩子理解,你可以問他:「你認為我會怎麼做?」

3. 保持安靜,溫和且堅定地貫徹執行。


例如:你開車時,如果孩子們發生爭吵,把車子停到路旁,直到孩子讓你知道他們已經準備好,再重新開車。


#第03招達成協議徹底執行

1. 進行討論,讓每個人都可以針對議題發表感受或想法。

2. 互相腦力激盪出解決方案,選擇一個大家都同意的作法。

3. 商量一個明確的期限。

4. 如果有人不遵守協議,避免加以評論或批評。你可以使用非語言的暗示,或問他:「我們當初的協議是什麼?」

5. 如果依舊無法貫徹協議,重新執行步驟1.。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45920567908804&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3 months ago
6 minutes 48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EP#1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招:修復錯誤的3R原則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01招修復錯誤的3R原則

📌犯錯的重要性,遠不如我們如何處理犯錯。

在你冷靜之後,試著使用以下3R原則的步驟,修復已經犯下的錯誤。

(1) 承認(Recognize):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感到羞愧。

(2) 和解(Reconcile):透過道歉來和解。

(3) 解決(Resolve):一起找出願意實行的解決方案。


文字來源: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28646012969593&id=102144498953078

Show more...
3 months ago
8 minutes 8 seconds

教養修煉中:陪孩子,也陪自己
教養,是大人和孩子一起長大的旅程。 我是米奇,兩個男孩的媽媽,國小專任輔導老師,也是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的家長與學校雙講師。10多年前,考上輔導老師後旋即也當了媽媽。一路走來,從時而感動、時而挫折,時而暖心、時而大翻白眼的輔導工作及家庭教養日常中,理解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美好的存在。 這個 Podcast,分享給每一位在教養路上努力的你。內容是我在陪伴孩子或學生時,練習實踐「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52 招之後的教養碎碎念。透過 notebook LM 技術,將文字轉化為對談式的 AI 內容。你聽到的,是一場文字與科技共同演出的教養對話,不只是理論,而是一段段貼近自己生活,有崩潰也有改變的真實教養故事。 如果你也曾懷疑自己是不是好爸媽,如果你也想好好教養,卻常常力不從心,願我所嘗試的AI Podcast,這種特別的陪伴方式,能帶給你一點工具、一點勇氣,以及更多一點接住孩子挑戰的力量。 真心向宇宙下訂單:願我們大人帶著耐心與好奇,探索多元的陪伴方式,尊重孩子,也善待自己,在教養的旅程中,親子共好。 Podcast內容生成的文字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正向教養宋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7575461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