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星帆
使徒行传 17:21 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
《天天天粮》写过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
波兹曼是一个忧心忡忡的现代人,当他看到人类进入电视时代的时候,就看到了它可能带给人类社会的冲击,那就是万事万物都可能被娱乐化。
比如选举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但是当电视介入的时候,考验的就不仅仅是思想的深度与广度,还要考虑综艺节目需要考虑的娱乐性。比如外表是否好看?衣着是否时尚?口齿是否清楚?身材是否标准?讲话是否幽默?回答问题是否油滑?等等问题都变成重要元素,都需要大费周章与培训与加强。选总统就跟选秀一样,跟去韩国当练习生一样,只有充分具备娱乐性,才有更大的当选可能。很自然,选举也就慢慢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与消遣。
尼尔波兹曼活到2003年,他没有看到人类全面进入手机屏幕时代。
对于电视时代的人们而言,电视频道就算几百个,也还是数的清的。
而今日的我们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人类一天所制造的内容,就已经让我们用上一辈子都看不完了。
不但如此,我们连遥控器都失去了,短视频的时代,是给你什么,你就看什么。而不是你想要看什么,就看什么。
我们陷入一种被动的被喂养的状态,观念不断被加强,情绪不断被挑动,而思想也就不断被影响。
于是信息叫你去买什么,你就买什么,信息叫你去恨谁你就恨谁,信息叫你去爱谁你就爱谁。
我们进入了信息的汪洋大海,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自主判断。
但是最危险的一件事情是:我们徜徉在其中的时候,是快乐与满足的,那些其实99.9%无用的信息淹没我们,攫取掉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与注意力的时候,我们乐在其中,毫无不适。
于是生命就在这样的状态中流逝与消散了。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们今日所面对的困境,2000多年之前的雅典就已经初现端倪。
雅典城给我们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丰富”,就是什么都很“多”。
雅典城的“神”很多,保罗所见的是:满城都是偶像。
这世界上重要的东西,多了都不是好事。
一个人满脑子都是各种各样的“主义”,那其实就说明他没有自己认定的人生路径。
一个人心中住满了许多“心上人”,那表明他根本没有心上人。
一个人说自己信许多“神”,其实就是他根本不信任何神。
雅典城的信仰充满了娱乐性,他们有众神的游行,有相关的庆典,他们甚至随时准备好了将新的“神”填补进自己的信仰体系里面。
他们拜一切可能的神明,只为了不漏掉“新的神”;
他们听一切可能的哲学,只为了不落后于“新的思想”。
他们追逐“新”,却不知“真”。
所以当保罗出现在他们中间,将神的道向他们指明的时候,他们的感受就像我们今天又看了,听了一个20秒的短视频,蛮有意思!
他们对于真理并不想深究,也不想为之做任何的改变,他们要的就是“有意思”,要的就是“说说听听”。
信仰对于他们,不过是一时的谈资,不过是流行的话题,不过是偶尔的娱乐罢了。
他们喜欢,但是他们只是喜欢,仅此而已。
2000年后的今天。
我们生活的世界,比雅典更雅典。
我们的信息以每秒万次的速度在流动。
我们醒来第一件事,不是祷告,而是点开手机。
浏览社交平台、新闻推送、AI摘要、邮件通知。
我们在滚动屏幕中更新自己,似乎每一条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真理碎片”。
我们也“只将新闻说说听听”——只是新闻换成了短视频、推文、观点、神学切片。
于是,古雅典的灵魂,如今在我们中间复活了。
阿摩司书 8:11 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