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好好說」由吳怡農主持。
怡農從公共議題出發,追問:
進步的政策、理想的公民社會,該是什麼模樣?我們的民主如何更具韌性?
在這裡,怡農邀請各界來賓一同好好說話、深入討論,分享能啟發思考的觀點。
歡迎你來到,農の韌性小宇宙!
——獻給未來台灣的誠實對話,開麥🎤——
▶ YT頻道「吳怡農 Enoch Wu」同步播出影像版
IG:https://www.instagram.com/nong.taiwan
FB:https://www.facebook.com/nong.enochwu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農好好說」由吳怡農主持。
怡農從公共議題出發,追問:
進步的政策、理想的公民社會,該是什麼模樣?我們的民主如何更具韌性?
在這裡,怡農邀請各界來賓一同好好說話、深入討論,分享能啟發思考的觀點。
歡迎你來到,農の韌性小宇宙!
——獻給未來台灣的誠實對話,開麥🎤——
▶ YT頻道「吳怡農 Enoch Wu」同步播出影像版
IG:https://www.instagram.com/nong.taiwan
FB:https://www.facebook.com/nong.enochwu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花蓮的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害。我和壯闊台灣的志工團隊一同前往光復,協助社區復原。
鏟子超人、眾多民間團體、國軍部隊也團結來到花蓮。其中,《做工的人》作者、監工出身的林立青,號召了上百位水電師傅搶修,帶領準備齊全的專業機工具,大大加快現場復水復電和清理的效率。
與林立青在花蓮災區合作後,我們體會到,發揮專長,安全擴大每一分力氣有多重要。
平時的準備也很重要。林立青這次的行動,奠基在過去的災害教訓;也有花蓮的牧師參加過壯闊台灣的韌性課程,便應用在這次的避難收容所開設與管理。這每一份平時的累積,都讓我們的社會更有韌性、能更快復原。
展望未來,台灣該如何提升災害韌性?這次花蓮的經驗,讓我們看見很多重要的準備方向——全社會平時的減災工程;政府與民間社會災後的協調機制;公民團體與志願者專業能力的提升;家家戶戶的應變計畫,以及能源電力、藥物、交通移動等方面的準備。
當每個人都照顧好自己、家庭、社區,我們就能把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顧好。
這次行動可以看見台灣的志工能量。事實上,在德國的聯邦技術救援署,便是組織全國將近9萬名志工,平時是百工百業的民眾,但是定期受訓,學習使用專業裝備、執行任務。這套民力運用的方式,值得台灣借鏡,讓台灣超人朝向有系統地受訓發揮。
🎤 主持:吳怡農 Enoch Wu
🎤 來賓:林立青(監工、作家、攸惜協會創辦人)
— — — — — —
時間軸
01:21 林立青組織專業志工前往災區
08:19 觀察災區的政府行動
10:55 緊急時刻仍要確保安全
16:59 災區教訓是要善用工具專業完成任務
26:30 德國技術救援署的志工培訓
33:11 如何在現場掌握資訊
37:03 建議各家戶如何準備、增加韌性
44:40 志工超人顯現的民主文化精神
— — — — — —
【追蹤 #吳怡農 EnochWu】
✹ YT|https://www.youtube.com/@nong.enochwu/
✹ IG|https://www.instagram.com/nong.taiwan
✹ FB|https://www.facebook.com/nong.enochwu
✹「農好好說」Podcast|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etkg6yg00jg01v7574t0oxy/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