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集,我們正式展開對《The Material of Service Design》中每一個設計材料的逐一討論。第一個登場的材料是──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
社會結構看似抽象,卻深深影響我們日常的行為與互動。從家庭中的角色分工,到社會場域中的溝通模式,這些既定的規範、信念與互動關係,常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讓介入並改變這些結構變得不容易。因此,設計師若要有效影響社會結構,三種必備能力是:覺察與反思現存結構、形塑改變結構的策略、以及應對改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衝突。
我們也透過一個真實的案例——在台灣醫療現場中,如何處理病情告知與家庭角色的平衡——來探討當服務設計介入時,怎麼在尊重文化價值與促進自主權之間拿捏。這樣的動態調整,正是我們對社會結構美感的詮釋:設計不是硬式改寫,而是參與其中,與其共生、共變。
如果你也曾對「改變結構」這件事感到無力,這一集或許會給你另一種思考的視角。
Chapters
00:00 無形設計材料的探索
00:55 社會結構的定義與重要性
05:06 設計師的能力與社會結構的塑造
08:57 衝突與改革的挑戰
10:04 美感在社會結構中的呈現
17:55 社會結構的美感
21:13 用象徵性符號連結社會系統中的角色
23:37 設計師的角色與社會結構的互動
27:19 設計的本質與需求具體化的過程
〈請用冰開水〉服務設計領域共享平台・興趣募集
請幫我們填寫回饋表單,收到更多延伸閱讀的資料或活動消息 →
https://lit.link/en/watercoole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