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78/a8/4b/78a84b95-6fb0-27b6-9df2-b632a142124b/mza_2746299861239523720.jpg/600x600bb.jpg
話鼓電台
TalkingDrumsRadio
100 episodes
9 months ago
話鼓電台」是立方計劃空間於2019年開啟的實驗性線上展演計畫,邀請了數十位跨文化工作者製作近七十段實驗廣播節目,並在線上電台串流播放,內容從科幻廣播劇、歌仔戲曲聆賞、劇場人物專訪、詩文朗誦、聲響蒙太奇、藝術家訪談到克林貢語教學、…….等等形形色色極具創意的聲響節目。
串流聆聽請至本計畫官網 http://talkingdrums.tw/
我們也歡迎您來參與。在您心目中,「廣播」對人們的意義是什麼?「廣播藝術」可能是什麼模樣?您覺得「實驗廣播節目」要怎麼作才能與眾不同卻又吸引人們的傾聽?歡迎您來投件。

Show more...
Performing Art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話鼓電台 is the property of TalkingDrumsRadio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話鼓電台」是立方計劃空間於2019年開啟的實驗性線上展演計畫,邀請了數十位跨文化工作者製作近七十段實驗廣播節目,並在線上電台串流播放,內容從科幻廣播劇、歌仔戲曲聆賞、劇場人物專訪、詩文朗誦、聲響蒙太奇、藝術家訪談到克林貢語教學、…….等等形形色色極具創意的聲響節目。
串流聆聽請至本計畫官網 http://talkingdrums.tw/
我們也歡迎您來參與。在您心目中,「廣播」對人們的意義是什麼?「廣播藝術」可能是什麼模樣?您覺得「實驗廣播節目」要怎麼作才能與眾不同卻又吸引人們的傾聽?歡迎您來投件。

Show more...
Performing Arts
Arts
https://talkingdrums.tw/wp-content/uploads/2024/09/EP3-300x200.jpg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3-2|後記憶:紅色高棉大屠殺與世代創傷(中文版 )
話鼓電台
1 hour 22 minutes 28 seconds
1 year ago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3-2|後記憶:紅色高棉大屠殺與世代創傷(中文版 )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源於2023年絕對空間的展覽「鷹生犬」(A Hatched Dream)前期研究。在該展中,除了邀請來自於柬埔寨、並擁有在歐洲-亞洲中間帶移動經驗的創作者參與外,也試著讓藝術家與策展人移動到近年因為地緣政治,以及極權資本主義為世界所關注的路徑或地區。他們在自身的實地訪查外,也帶回了錄自當地的聲音。本系列節目將就展覽所探索的主題及地域,邀請相關研究者及聲音藝術工作者,穿插談話討論與延伸之聲響創作。



本計劃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補助。



策畫|蔡秉儒、李奎壁錄音工程|雷克斯音樂工作室聲音設計|白象音造工作室翻譯|莊惟捷、黃亮融、江鈺婷特別感謝 |侍建宇、翡索珂、陳俊宇



————————



來賓介紹



翡索珂(Soko PHAY)



翡索珂是巴黎第八大學藝術史與理論教授,主持「影像藝術與當代藝術」EA 4010 實驗室。自1999年於巴黎第八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鏡像作為繪畫象徵,其具象與形變,從維梅爾到里希特》)以來,她持續致力研究藝術中的鏡像美學。策劃過系列展覽(《超越自戀》,2005,Dorky畫廊,紐約)並編輯多人著作《從馬內到里希特的藝術鏡像,2001》,這為她爭取到法國文化部的藝術評論獎學金(《當代藝術中的鏡像昏亂》,2016)。同時她正研究藝術、歷史與大規模犯罪之間的關聯。



「柬埔寨記憶工作坊」(Sonleuk Thmey, 2010)的共同策劃;《柬埔寨,被刪除的種族屠殺》(與Pierre Bayard和Cecile Defaut合作,2013);《後記憶的具象》(與Emmanual Alloa和Pierre Bayard合作,《文學與創傷研究期刊》,2015年4月);《當前檔案》(與Patrick Nardin、Catherine Perret、Anna Seiderer合作,法國大學出版社,2017);《柬埔寨,記憶圖繪》(與Patrick Nardin、Suppya Nut合作,亞洲中心,2017);《政變後的風景?》(與Patrick Nardin Naima合作,2022年)於盧安達記憶工作坊;《從檔案到創作》(與Pierre Bayard合作,Naima,2022)。



內容介紹



Soko Phay 在1975年隨家人逃離因紅色高棉陷落的金邊,輾轉抵達法國,這段經歷影響了她關注和研究的主題。本集節目中,她分享了長期以來研究以藝術抵抗極端暴力的經驗,以及結合記憶、檔案與創作的研究計畫——記憶工作坊。她提出了「檔案-作品」(archive-œuvre)的概念,用以形容記憶工作坊中介於檔案與作品之間的成果,她認為檔案-作品融合了「真相的一致性」與「真相的揭露」,記憶工作坊作為一種實踐方法,為出生於紅色高棉之後的後記憶世代提供了直面歷史的契機。主持人亦提出臺灣藝術工作者在相近經驗與議題中所面臨的挑戰與討論。



註:本集中文版本講者內容與法文版本主持人提問使用AI技術由原講者的聲音生成。
話鼓電台
話鼓電台」是立方計劃空間於2019年開啟的實驗性線上展演計畫,邀請了數十位跨文化工作者製作近七十段實驗廣播節目,並在線上電台串流播放,內容從科幻廣播劇、歌仔戲曲聆賞、劇場人物專訪、詩文朗誦、聲響蒙太奇、藝術家訪談到克林貢語教學、…….等等形形色色極具創意的聲響節目。
串流聆聽請至本計畫官網 http://talkingdrums.tw/
我們也歡迎您來參與。在您心目中,「廣播」對人們的意義是什麼?「廣播藝術」可能是什麼模樣?您覺得「實驗廣播節目」要怎麼作才能與眾不同卻又吸引人們的傾聽?歡迎您來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