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圍繞日本三重縣美村這個設施的想法
看電視認識的日本最大級度假村/三重主題的迪士尼?/從真實的農村到美村的反差感/理想的觀光地/這麼美好的地方,農家為什麼會有匪夷所思的反應?/遊客的視角vs當地人和橘子農家的視角與期待/美村對都市人來說是不是都市跟非都市的中間地帶/像迪士尼一樣的結界空間/如果我有220億日圓,我的終極理想是什麼?/不同類型的地方振興:外星人入侵型跟尼莫珊瑚礁型
🎙️ 這一集內容
上一集聊到 Sam 去農村摘橘子。
那趟旅程的後續是我們去住了在三重當地的商業度假村美村。
但是有趣的就在我們跟農家聊天的時候也有提到我們要去美村這裡,卻發現大家都是比較微妙的反應,要不是「哦~~你們要去那呀(尷尬笑)」,
不然直接說「我搞不懂那個地方」,覺得這裡的反差就很值得一起來深度討論了解一下,這個號稱日本最大級商業度假村是怎麼一個回事?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素材】
聽太多IT人跑去鄉下種田的故事/スーパー極早生みかん 🟢/橘子農家的橘子冰棒/什麼樣的人會參加農業體驗Workation?/這是農家也要學習3C和4P的時代/怎麼把高品質的橘子賣得單價更高/Workation促進參與雙方的心靈wellbeing/外國人出沒了!/「你最喜歡什麼日本食物?」/定番問題,不定番的Reaction/少數跟日本人深度交流的經驗/我們作為橋樑的可能性?/先做就對了
🎙️ 這一集內容
Sam去種橘子啦!(一日限定)
除了實際肉體嘗試務農的體驗之外,主要想分享從農家聽到如何在日本經營農園的一手真實情報,以及作為外國人,到了一個幾乎沒有外國人出沒的小鎮時蹦出怎麼樣的異文化火花,這點也跟我們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創業有相似的地方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素材】
越南咖啡日常 ☕️/蛋咖啡甜到爆 🍮/鹽味拿鐵?/香茅漫出來🥥/Robusta vs Arabica/香料宇宙 ✨/從河內到胡志明/大叻高原風 🏞️/米其林吃不完 🍴/星星滿天飛 🌟/Google 評分文化/私域神功 WhatsApp 📱/國慶紅海 🌺/街頭文創迷路中/草藥泡浴🛁/涼茶與糖水時光/養生女孩/創業筆記📓/夜經濟能量滿滿🌙
🎙️ 這一集內容
這集我們把鏡頭拉到越南:從河內到峴港、大叻、再到胡志明市。聊聊「越南咖啡」—人人聽過,一般人如我們卻叫不出一個有名的品牌?;還有 2023 米其林進駐越南後的餐飲熱潮、 Google 評價的五星通膨與店家狂拉 WhatsApp 的私域神功,以及Airbnb 咖啡體驗的驚喜。
國慶月街頭紅旗飛舞、香草熱敷與草藥泡浴飄著香氣,涼茶與糖水文化又讓人感受到華南的熟悉氣味。這個比我們更年輕、更勤奮的市場——現在缺的是會說故事的品牌嗎?......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素材】
檢定文化/資格 vs 檢定不要叫錯/日本人氣檢定有哪些?/妖怪博士要修煉什麼 🧟♂️/喜歡優格的話:優格檢定,請成為優格仕酒師(仕優格師?)/要成為稱讚達人沒那麼容易 🤯/檢定背後的商業文化圈 💰/原來可以自創檢定!?/吃的檢定你能說出幾個?/我們正在挑戰的食生活顧問 💪/檢定作為社群徽章🏅 /學院派創業的我們/一花一世界的小眾宇宙 🪐
🎙️ 這一集內容
在日本,幾乎任何領域都能找到檢定:咖哩、甜點、發酵食品、妖怪文化…甚至可以自己創一個檢定。
我們先分享一些讓人跌破眼鏡的檢定,再聊我們正在挑戰的,一些關於日本飲食行業的檢定。
聽完這集,你可能會開始想:下一個要考什麼檢定好😍?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素材】
熱情如火的行政書士老師❤️🔥/新視角:從入管局來看我們這些外國人/入管局不流通的空氣/(插播抱怨大會)/又又又去入管局的故事/資格外活動許可/我是一個軟體工程師,我想做科技新創/公司允許副業是大前提/我是一個設計師,我想開咖啡廳!/看電腦看到眼睛很痛欸😵/營利和頻率會是重要的標準/可以先從興趣SNS開始/經營管理簽不能炒菜唷,請老實坐在大沙發上數錢💰/神秘的經營管理簽條件/行政書士的熱情與探究心/永住無敵!/曾經不希罕永住的我 😤/大家要當一個好人/ 當好人也不容易耶
這一集是訪談完行政書士老師之後,我們倆一起坐下聊聊關於普通人在日本創業時不得不留意的簽證這件事
TLDR是:如果創業項目跟自己現有的正職工作或簽證內容高度契合就不會有這麼多煩惱,可以勇敢嘗試,啊但我們就是兩個很愛到處探索的人嘛~~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素材】
從傳統到現代的心意表達/逛郵局的時候意外發現/中元歲暮送禮習俗正在消失?/企業之間送毛巾,員工每人發一條/虚礼廃止(きょれいはいし)/禮物是年輕世代的隨性的溝通新方式/不知道地址也能送禮物了/網友也是送禮對象/輕量化小心意/見面帶一包餅乾就對啦/自分へのご褒美/送給自己情人節巧克力/便利商店 Premium 系列小奢侈便當/一條緞帶代表的心意 /品牌如何讓人覺得想拿來送人/彩蛋:一盒薰衣草的故事 🎁
聊禮物這個主題的契機是發現前幾集我們觀察的品牌們都沒有例外,會覆蓋到送禮物這個場景,網站上有特別的送禮頁面,裡面都有很豐富的內容和精緻的網頁設計。
整個調研中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有位送禮顧問在訪談裡提到:「對我來說禮物是溝通的工具,也是「分享幸福(お福分け)」,覺得他說得很真誠,代表了一種最原始的人們送禮的純粹初心。
所以禮物不只是對物的研究,也是對人際關係的觀察。
也可以跟我們一起思考在日本做品牌時,要怎麼承襲送禮文化好的一面,用更新的方式去呈現,讓送禮不只是一種形式,而真的能夠送到心坎裡,增強彼此的牽絆呢?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素材】
漢方精品養生/跨國女性創辦人/中醫世家/鎮店之寶可食花果茶與精品茶葉禮盒/募資與美妝集團投資助攻日本擴張/沒買過的人也先收藏的魅力/女性社群的力量
歡迎回到我們的小客廳,這是一個有溫度、也有新鮮角度的日本商業 Podcast,記錄我們兩個普通人在日本創業路上的觀察與思考。
今天想和你分享一個我們最近特別有感的品牌 —— Daylily。錄完沒多久,我們就看到新聞:Daylily 被日本大集團Kracie收購,讓我們都很震驚。
從創辦人 Eri 與 Moe 在學校相識,到用「讓漢方養生融入年輕世代生活」的理念跨國創業,他們透過 popup 出店、募資平台、美妝集團投資,一步步在日本市場站穩腳步。跨足茶飲、保養品到繡花鞋,Daylily 如何在多元擴張中依然保有品牌的溫度感?
這一集,我們會聊到品牌故事、產品亮點、送禮文化與女性社群的力量,帶你走進結合台灣漢方養生與日本美學的 Daylily 世界!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素材】
從 Soup For All 信念出發/小份量餐品設計讓女性無壓力外食/沒有制式話術守住溫度感/體貼外送員的一百種方式/媽媽成員設計的產後月子禮盒/提供免費離乳食產生什麼爭議?
小廚房裡煲湯的香味傳到小客廳裡了 🥣
這一集是我們自我介紹之後第一個正式的內容啦!
這個系列想藉由我們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喜愛的品牌,一起深入探討為什麼這些品牌打動我們?背後是怎麼樣的人在做什麼樣的事?有哪些地方又值得在日本創業的我們參考?
第一篇帶大家一起了解的是湯品專門店 Soup Stock Tokyo,從創始人寫下「Soup for all」、用湯來提升所有人的體溫的信念後,這三十年間,他們怎麼從在車站提供都市女性空間開始,到現在隨著時代改變,做了什麼新嘗試來為「所有人」提供產品,做個有溫度的品牌?
在想像中,溫度感是很仰賴每個人細心觀察彼此所產生的互動,所以個體經營的小店才會聚集著許多喜愛這裡的人。
而當一個快餐公司的理念包含提供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感時,這又怎麼跟組織變大之後的標準化與規模化做平衡?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素材】
兩個普通上班族怎麼好好的就想不開想創業?
作為小客廳的開廳內容(?),我們決定先來盤一盤兩個人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本集我們訪問了 Sam,談談她如何從穩定的職涯道路中,開始反思、掙扎,最終邁向「探索創業」這條看似不穩卻更貼近內心的路。她曾經陷入只能躺平或將自己燃燒殆盡的二元思維拉扯,但也正是這樣的反覆探索,在她心中種下了「還有第三種可能性」的種子。
透過參與女性創業養成計畫、接案、自媒體、AI音樂頻道等各種路徑,她開始慢慢找尋興趣與收入的平衡點,也在實體產品創業的探索中,邁出重要一步。
【🛋️ 今日小客廳的沙發上坐著】
Summer:嘗試改口癖,但嗯嗯嗯還是說了太多,導致後續剪輯困難。
Sam:現在慢慢找到平衡點🤸♀️
【本集精華Highlight】
2:50|好好讀書天天向上,升遷加薪是烙印在DNA裡的軌跡 🧬
6:48|面對現實世界,曾想把想要改變什麼的理想給扼殺
10:07|迷茫困惑反覆橫跳,在躺平與燃燒殆盡間無限輪迴
12:28 |設計師的副業探索之旅,在賺錢與興趣的象限中摸索
16:00|躺著賺錢的誘惑,嘗試AI音樂創作讓我領悟到⋯
21:45|女性創業家養成項目,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畫大餅
26:12|AI帶來的失速感,像是慢性腸胃炎一樣隱秘而侵蝕著身體
27:12|二十年一刻,蘇打綠20週年演唱會的想像與感動
29:49|玄之又玄的十年理想:「身邊圍繞正能量,互相喜歡與欣賞那些精神態度或作品的人」(Summer肯定也還在)
31:14|培養實踐自己品味的能力,擺脫配合他人與社會的追隨者心態
35:56|創業者找尋理想隊友,能磨合與如何解決衝突最重要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配樂】
Desperado by The Moonlighters
作為小客廳的開廳內容(?),我們決定先來盤點一下兩個人從上班族到探索創業的心路歷程!
本集聚光燈在成員 Summer 身上,聽聽她從香港來到日本第八年,雖然現在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但從小學二年級邀請朋友來家裡辦的熱鬧地攤,到在日本為同樣思念家鄉味的人提供年糕, 擁有自己的小品牌這個念想始終用不同形式呈現,這些記憶碎片也串連成了現在這個正在探索創業的她
長大的路途讓我們更了解世界,卻也增加許多需要考慮的要素,「但是不能害怕就不做」Summer說
不改變自己的核心初衷,但又能隨著時代變化調整自己的步伐,活出屬於自己不同的方式。這是Summer的理想,也是她總帶給身邊朋友的能量:浪漫、溫柔且堅定
希望這集能給同樣具有創業靈魂的你一點共鳴與靈感 💡✨
【今天小客廳的沙發上坐著誰】
Summer:接受創業夥伴的靈魂拷問。在人生裡搜刮了一下創業關聯的碎片
Sam:專業問問題&打Call。瘋狂循環狂熱跟十年一刻中
【本集目錄】
02:51 香港出生、台灣留學再到日本工作
04:09 小時候的憧憬是有可以傳承家族生意
09:39 從小學地攤到日本年糕生意,沒有商業規劃的純真實驗
15:15 創業恐懼最害怕失去什麼?
20:28 覺得自己什麼個人特質適合創業?
26:50 從蘇打綠的二十年一刻到Summer的二十年一刻
29:29 Summer分享十年後的理想一天
32:31 二十年的事業想像:不求短期暴富,但求聚沙成塔
35:51 “Don't Give Up on Your Dreams. We Started with DVDs”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配樂】
哈嚕!歡迎來到我們家的小客廳!
Intro 來聊聊我們想要做什麼內容!
在你已經訂閱的眾多日本內容中,我們想提供的不是報導中常看到的日本,而是兩個在日外國人通過探索、實踐和討論得到樸實但有深度的日本商業內容:有趣的消費趨勢,從創業者角度觀察到的文化異同,一些很有趣的人,以及我們自己實踐創業路上的靈感碎片
作為你的電子朋友,我們沒有年收幾百億的成功學跟你分享,但有真心交流最近過得怎麼樣,看到什麽新鮮事,有時配著罐裝酒吐槽上幾句有的沒的
立志做一個溫暖又有趣,還能學到一點點東西的日本創業真人秀,偶爾兼差商業Podcast
【本集主播】
【本集索引】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本集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