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請 ChatGPT 總結:
我以前很反感那種繁文縟節的婚禮流程,覺得大家都在演戲。但這次看我弟的婚禮,忽然有點懂了——那些吉祥話、媒人婆、湯圓、拜祖先,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爸媽那份「想給孩子一個完整儀式」的心意。人到中年後,好像開始懂這些「看似沒必要」的事情,其實都藏著愛。
我發現人在海外最大的幸福,就是你和那些「習俗」之間有地理隔絕。什麼小訂、大訂、黃金首飾都離你很遠。那是一種很實在的自由。
我弟現在最大的難題,不是婚後買房、也不是帶小孩,而是——要怎麼在岳父母八十公尺外,過出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現代婚姻的現實:想要長輩的支援,就得接受長輩的方式;想堅持自己的方式,就得放棄某些支援。愛有時候不是選擇,而是權衡。
看著我弟結婚,我在想:也許每個人都得親身經歷,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像我以前覺得自己不會那麼「爸」。我弟媳可能還沒準備好當媽,但沒關係,誰一開始是準備好的?人本來就會在角色裡慢慢長成自己。
AI 五段摘要:
前幾天難得在家一個人,本來滿心期待要打電動、喝啤酒,結果送太太和小孩出門後,突然覺得——好像也沒那麼想打了。那一刻我才發現,自己可能「電子陽痿」了。不是沒興趣,而是提不起勁。當爸爸之後,好像整個人被重新調校,快樂的頻率都變了。
最近陪女兒上體操課,發生一件讓我哭笑不得的事。教練還沒喊 Go,小孩就衝出去,回頭發現大家都沒動,臉一垮、直接大哭:「我不要上課了!」那天我抱著兩個輪流哭的小孩在場邊,看起來像是準備送行的父親,心裡卻默默想:如果有人幫我拍張照,應該會很好笑。
最近台灣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一堆藝人被爆逃兵。我太太問我:「如果我們有兒子,會不會讓他入台灣籍?」我想了想,還是會。不是因為愛國,而是覺得當兵是少數能認識不同階層的經驗。只是這話我沒講出口——畢竟她可能更在意的是:「我們又沒要生兒子,問這個幹嘛?」
我常說幸福的生活本來就該平淡。沒有大起大落,也沒有傳記級的波瀾壯闊。能上下班、陪女兒唸故事、睡前說晚安,就已經很奢侈。也許這樣的人生不會被寫進書裡,但我寧願它穩穩地存在。畢竟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搞砸了。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起他弟在 Anthropic 的工作——讓 AI 自己互相對戰,一個當攻擊者、一個當防守者。聽起來像魔法部門的事。相比之下,我這老一輩工程師還在自己寫 code。看著這些新世代工程師放手讓 AI 自己寫程式,我突然覺得,也許我們真的會是被淘汰的那一代。
這張是等等畫的爸爸,蠻可愛的。
我覺得 ChatGPT 寫的簡介每次都很像制式作文,還是我講的內容真的就是這樣?
朋友五年抗病終告別,留下兩個孩子與一屋子的陽光貼文。晚安時刻,女兒一本正經地分辨「過世」與「近視」,讓我在悲傷與失笑之間看見生命真正的尺度:體操課只休息一次的眼淚、足球課的漫不經心、阿格西的一百萬顆球、納達爾在疼痛裡逼自己到極限。原來成長不是把心變硬,而是學會在該堅持時咬緊牙、該放下時不自責,然後老老實實把時間用在值得的人與事上。
ChatGPT 聽完以後,覺得我這一集聊的:
最近震動美國科技圈的一條大新聞:川普宣布要把 H1B 工作簽證的申請費提高到十萬美金,而且還是「馬上生效」。短短一個週末,全美科技公司人心惶惶,HR 紛紛通知員工趕快飛回美國,機票價格一小時內暴漲好幾倍。這背後不只是移民政策的改動,更牽動了美國年輕人的就業困境、大型科技公司的沉默算計,以及不同移民群體之間的差異。
在這一集,我想跟大家聊的不只是「H1B 加價」這個新聞,而是它如何反映美國就業市場的現況、川普一貫的喊價談判手法,以及我們如何在這樣的時代洪流裡,理解努力與運氣、個人與群體的交織。
初次去迪士尼,發現跟我想像的大大不同,沉浸式的氛圍營造,宏大真實的電影造景,讓我覺得值回票價,也不禁想像,如果那些陪伴我長大的科幻遊戲(星海爭霸)和仙俠故事(蜀山傳)也能出主題樂園的話,即便是迪士尼的十倍票價,我也願意去。
這一集從週末打球談起,聊聊不同世代的煩惱:年輕人為找工作焦慮,中生代為家庭奔波,老一輩則開始考慮身後事。我聊到台灣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再到矽谷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題,延伸到 AI 帶來的科技巨頭變局,以及國際供應鏈與軍事風險。最後從烏俄戰場的無人機演變談到人類與機器的可能衝突。也許我們正在奔向魔鬼終結者的結局,只是身處其中的我們並不知道。
這集封面照片是等等拿著自己的腳在講電話。內容是唸睡前故事給ㄉㄉ等等聽。把錄音放到 podcast 上,算是一個紀念,也是因為她們時常要聽,在 podcast 上播,剛好給自己衝衝點播數。
記錄我太太人生第一次的日本行,以及我兩年前的第一次日本行。看那貶值到趴在地上的日幣匯率,日本真是便宜好吃又好玩,我太太還沒離境,就已經想著下一次什麼時候去。
講講這趟回台灣所獲得的兩個人生新體驗,一是暈倒,二是去了機場醫務室。
短短幾天連續受傷,我就去收驚了一下。
距離上次收驚可能已經有二十年了,我十八歲離開高雄後,印象中就沒有再收過驚。之前收驚的那個老阿嬤已經去做仙了,換她的兒子女兒接
原本想帶ㄉㄉ等等去看看,但考慮到等等似乎有靈異體質,還是離那些看不見的牛鬼蛇神遠一點比較好。
順便講講台灣陽廟陰廟的差異,希望等等你將來長大自己回台灣的話要注意一下,有些廟不要進,有些神不要拜。
媽媽:「ㄉㄉ,你將來長大要不要當飛行員?可以飛上藍天喔!」
ㄉㄉ:「我當乘客也可以飛上去啊。」
人間清醒的四歲小孩。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偽魚販指南》,本以為是一本普通的職人心得,卻被作者強烈到嗆鼻的文字和血淋淋的描寫震撼到。作者筆下的原生家庭和市場人生,都是一股揮之不去的味道,真實而殘酷。
錄這集時恰好三十八歲,感覺好像應該要來個年度總結之類的,但欲說還休,還是說說我們去露營的事吧。
因為人本來就不理性啊!
這一集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關於人為什麼容易相信陰謀論和假消息的書,書名叫「誤信」,作者是曾被新冠陰謀論者攻擊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 Dan Ariely。
這本書探討人為什麼會相信那些看起來很荒謬的陰謀論、假消息、詐騙訊息。我們是如何因為情緒、壓力、社會圈子陷入「誤信」?我們該如何培養抵抗假消息的免疫系統?
這集的照片是喝可樂的等等,覺得非常刺,但還是要喝。
春假去北卡夏洛特找我哥,覺得風景不錯,但真正考慮搬家,才發現奶茶和中餐不達標,口音也成了溝通難題。好吧,我們果然還是離不開移民區。
最近報稅發現太太在 E Trade 裡有筆幽靈股票,明明帳戶顯示是零,結果竟然還藏著幾支 eBay 的 RSU。明明是自己的錢,卻莫名有種撿到錢的興奮感,但我太太卻緊張得不行,硬是怕股票不是我們的,非得趕快送走才安心,最後這筆錢直接繳了國稅局,她才終於睡個安穩覺。
順便也聊聊股票交易的記帳心得、為什麼我們家每次記帳都半途而廢,還有小孩看冰雪奇緣看到哭出來、看 SpaceX 火箭爆炸影片學科學、等等在學校被老師狂稱讚、以及 Roblox 到底是不是該讓小孩碰等等的閒聊日常。
這集的等等圖是最近很夯的 ChatGPT 幫你把照片轉成宮崎駿風格的圖畫。
今年報稅碰到了一個小意外,因為去年賣股票沒及時預繳稅金,被 IRS 罰了一筆不小的 underpayment penalty。研究了一下美國的 estimated tax 跟奇怪的季度劃分,才理解美國的報稅制度為什麼這麼複雜。我們嘗試用 Annualized Income Method 把罰款降下來,總算省了不少錢,但這過程仍讓我忍不住抱怨美國報稅系統有多麻煩。
轉眼之間,我竟然也快到了能打 USTA「40歲以上」組別的年紀。這件事讓我感慨不已,雖然爸媽還不太承認我已經「中年」了,但人生過了一半、步入保鮮期後段的感覺很真實。前陣子見到研究所的老同學,聊了些八卦,發現身邊的人原來都慢慢變了樣,有人從老實變渣男,有人從美女變成需要遮掩年齡的阿姨。細想起來,其實自己何嘗不是這樣,日常消費方式、家庭價值觀、甚至感情需求,都隨著歲月悄悄地改變了。
當了爸爸以後,才發現過去幻想的有錢生活,並不是開跑車或擁有物質,而是一種更樸實的平凡日常。我開始理解自己其實很需要家庭和情感上的支持,比起物慾,我更在意小孩帶來的「被需要」感與生命意義。
這些年來,不知不覺中,周遭環境改變了我們的想法,也塑造了不同的價值觀。原本看似遙不可及的消費,現在已經成為日常,但更重要的是,心境的轉變才是真正的改變。
第一次去到德州,感受南方城市的不同生活氛圍。
意外聽到當年應屆雄女校花也住在德州的消息,想起高中時的一些趣事,藉此記錄下來。
2024 年底返鄉,帶ㄉㄉ等等去看阿公跑台北馬拉松,順便帶我太太去台北市政府圓夢,在那邊抽中了百首籤詩第一籤:「巍巍獨步向雲間,玉殿千官第一班,富貴榮華天付汝,福如東海壽如山。」
除此之外,還帶全家老小去總統府逛了一圈。我媽上次去總統府時,台灣還是戒嚴時期,這次再去,感覺大為不同,也是非常具有時代感的體驗活動。
然後講著講著,不知怎麼又講到怪力亂神的東西了。
我弟可能快結婚了,跟他聊了很多關於婚姻和家庭的事。
都是經驗之談,所以沒什麼用。
過來人的話,就是你得先過來了,才能感同身受。
不過想當年,我們結婚買了一對戒指,差點讓我太太吐出一口血來,還是有些經驗之談可以傳授給我弟。
最近看到大 S 在日本因流感過世的新聞,我整個人都有點懵,畢竟她曾經算是我們那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讓我懵的,不僅是她意外過世,還有她家人傳聞要把骨灰罈放在家裡。剛好身邊台灣朋友也碰到親人骨灰罈被放在客廳。讓我太太以為台灣習俗就是會把骨灰罈放在客廳。
誤會啊!台灣家裡的罈大多是用來燉佛跳牆的,除非上面有貼名字或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