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节目延续上期“正和博弈”的讨论,Ellen 与 Jasmine 聚焦“同理心(Empathy)”的底层结构,探讨是否“一个更 solid 的自我”才是真正同理心的前提。两人从认知、情绪与行动三维展开:理解他人、感知情绪、并在理解基础上产生行动;同时讨论“核心信念对齐”的状态——一种内在开放与好奇的感知。Ellen 延伸至新加坡式开放与心理学的“超视觉”,Jasmine 分享她对精准洞察与投射边界的理解:真正的同理心不是共情他人的混乱,而是在清晰的自我之上保持连接。节目最后,两人回到“整合(Integration)”与“区分(Distinguish)”——唯有能同时容纳矛盾与差异,个体才能以稳固而柔软的方式,与世界建立真实的关系。
Timeline
00:00:04 欢迎与开场:回顾上期正和博弈,引出本期主题“同理心(Empathy)”。
00:00:54 提出核心问题:是否“自我更 solid”的人更容易培养同理心。
00:03:23 Jasmine 分享同理心的三维划分:认知、情绪、行动(Compassion)。
00:09:12 Ellen 追问“核心信念对齐”的具象身体感受与边界。
00:12:36 Jasmine 描述“对齐”的感受:一种“感知”和“开放(Openness)”。
00:18:38 Ellen 延伸思考“开放”:新加坡模式与心理学中的“超视觉(Hyper-vision)”。
00:23:56 同理心的挑战(一)——认知归因:精准洞察的来源。
00:32:26 同理心的挑战(二)——情绪边界:无法区分自我与他人感受。
00:42:09 讨论投射的接受度:何时越界?“体面”作为界限。
00:44:20 同理心的实际应用:Ellen 谈社会化与自我理解的关系。
00:51:37 总结核心结论:先成为 solid 的自己,才能与世界连接。
00:52:15 Ellen 分享医生建议:“做什么事情让自己舒服”。
01:00:02 对话结尾:整合(Integration)与区分(Distinguish)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