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节目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晦涩的「博弈论」(Game Theory)如何成为理解并重构人际关系的有效工具。
Ellen 与 Jasmine 从婚姻、家庭、职场的真实经验出发,揭示了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悄然形成,以及如何有意识地将其转化为正和博弈(Positive-Sum Game)。
Ellen 以原生家庭为例,用博弈视角解析权力结构与无意识的恶意,并探讨如何在自我疗愈中调节“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
Jasmine 则分享父亲“结果不重要,动机更重要”的教育理念,通过迁居、合作等个人经历,展现了“从冲突到共创”的心理转化。
🕰️ Timeline
00:00 开场与主题引入
延续上一期的结构性议题,Ellen 与 Jasmine 进入“博弈论”的生活维度。
02:15 博弈论的学科边界
Jasmine 认为博弈论虽起源于数学经济,但真正核心是心理与关系。
05:42 Ellen 的转变:告别因果律
从排斥到接纳——博弈论帮助她理解复杂与灰度的世界。
10:08 亲密关系中的博弈
从娱乐节目谈起,延伸至“婚姻是零和游戏”的社会误区。
12:28 零和 vs 正和的思维方式
零和是一损一益,正和是共创与重新定义。
14:20 原生家庭的权力结构与无意识的恶意
Ellen 用博弈思维剖析家庭系统中的“最优选择”与潜在恐惧。
20:45 动机重于结果的教育理念
Jasmine 分享父亲的教育方式:洞察动机比判断对错更重要。
32:21 案例一:迁居新加坡的决策转化
从“牺牲事业”到主动共建,正和的第一步是重构定义。
44:59 案例二:职场合作的 Reframe
以博弈思维重构合作关系,将短期项目变为长期共创。
58:34 社交资产管理
Ellen 提出关系分层模型,Jasmine 称之为“社交资产管理”:辨别增值与消耗关系。
66:07 正和的五大能力
同理心、跳出思维定势、合作意愿、信任、主体性
81:49 结语与文化反思
Ellen 以“创伤四模式”(战、逃、冻结、讨好)收尾,反思东亚文化中“以和为贵”的零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