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Society & Culture
History
True Crime
Music
Education
Comedy
Busi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MG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57/d0/30/57d03005-21cb-e044-a3ba-d6e8d8a81131/mza_9469312200593036872.jpg/600x600bb.jpg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RTHK.HK
791 episodes
3 days ago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范永聰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Show more...
Documentary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is the property of RTHK.HK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范永聰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Show more...
Documentary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791)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左宗棠 (五)︰成立楚勇
  咸豐四年(1854年)四月,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力邀之下,加入駱秉章幕府。據左宗棠自己憶述,剛入幕府時,駱秉章對他「猶未能盡信」,但一年之後,駱對他已完全信任,推誠相與,自己只是負責簽署「所行文書劃諾,概不檢校」,宗棠可以放手辦理裁決湖南省軍政事務。 左宗棠在駱秉章幕府六年,當是時,太平軍定都天京(今南京)之後,回師進攻湖南,省會長沙及周圍不少縣城被太平軍佔領,而湘東、湘南、湘西農村經常爆發民變,響應太平軍。左宗棠為穩定湖南政局,日夜策劃,輔佐駱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撑大局。...
Show more...
5 days ago
22 minutes 51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左宗棠 (四)︰左季高出山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底,太平天國起事之後,由廣西向湖南挺進,勢如破竹,湖南首當其衝,大部分湖南省士大夫、鄉紳,紛紛響應朝廷號召,參與抗擊太平軍。但左宗棠仍然避居鄉間,觀望形勢。 湖南新寧縣武舉人出身的江忠源,在清咸豐元年(1851年),奉命赴廣西欽差大臣賽尚阿軍營,參加討伐太平軍,江忠源回湖南家鄉募招壯丁五百人,號稱「楚勇」,在全州蓑衣渡阻擊太平軍,大獲全勝,太平天國的創辦人之一,天王洪秀全的智囊南王馮雲山中炮死。清朝執政者開始重視地方團練。 左宗棠的好朋友兼姻親胡林翼(時任貴...
Show more...
1 week ago
22 minutes 51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左宗棠 (三)︰洪秀全起義
  左宗棠在二、三十歲時,屢次上京赴考落第,以舉人資格在湖南家鄉設館授徒,及在安化陶家坐館任教期間,一些與他同輩的士人,卻紛紛進士及第,並且進入仕途。例如: 張亮基(1807年—1871年),江蘇徐州人,道光十四年舉人,捐納為內閣中書,後以京察一等出任雲南臨安知府(今建水市),獲總督林則徐重用; 曾國藩(1811—1872),湖南湘鄉人,道光十八年進士,入翰林院,散館,任內閣學士加禮包部侍郎銜,實授禮部右侍郎; 胡林翼(1812—1861),湖南益陽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歷任貴州安順、鎮遠、黎...
Show more...
2 weeks ago
22 minutes 31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左宗棠 (二)︰名滿士林
  左宗棠雖然上京赴考屢試落第,但由於他的學識和才智在湖南省早已名滿士林,道光十七年,湖南巡撫吳榮光聘請他擔任醴陵縣淥江書院山長,即校長。一位大人物路過醴陵,與宗棠結交,對他十分賞識,引導他治學方法,並且將宗棠的才學點評推介給朝中重臣。這位大人物就是時任兩江總督陶澍,他是湖南省安化縣人,出身貧寒,嘉慶九年進士,歷任福建、安徽等省按察使、布政使,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等封疆大吏,他的幕僚有魏源、包世臣等學者,他提拔的後進有林則徐、賀長齡等名臣,可說是當時的士林領袖。 陶澍不但向士大夫推介左宗棠,並...
Show more...
3 weeks ago
23 minutes 13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左宗棠 (一)︰湖南舉人
  清朝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日(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於家鄉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左家段村,他的祖父左人錦、父親左觀瀾都是鄉村塾師,收入十分微薄,左宗棠出生時,左氏一家十口,生活非常艱難。宗棠年幼時,十分聰穎,由祖父教導讀書識字,直至六歲,父親左人錦在省城長沙設館授徒,宗棠與兩位兄長到長沙跟隨父親學習儒家經典及科舉考試的八股文。父親對三兄弟教育甚嚴,希望他們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二哥宗植及大哥宗棫先後考中秀才,但大哥宗棫體弱多病,年僅二十五歲便去世;二哥宗植後來雖然高中湖南省鄉試(省級考試...
Show more...
1 month ago
23 minutes 25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十)︰新秩序 — 共和理念的勝利
  1640年,經歷了長達11年的「個人統治」後,查理一世(Charles I)因財政困境,被迫重新召集議會。然而,議會並未滿足他的徵稅要求,而是著手削減王權,推行一系列改革。王權與議會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進入了無可挽回的狀態。1642年,內戰終於爆發,英格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 長期以來,王室與議會在權力劃分、財政控制、宗教政策等方面的衝突不斷升級。議會通過了《大抗議書》(Grand Remonstrance),批判國王專制,提出改革建議。查理一世拒不妥協,甚至試圖以武力逮捕議會領袖,導...
Show more...
1 month ago
23 minutes 13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九)︰風雲漸起:查理一世的統治初期
  1625年,詹姆士一世去世,其子查理一世(Charles I)繼承王位。查理一世繼承了父親對「君權神授」的堅定信仰,但卻缺乏政治靈活性和處理複雜局勢的能力。他的統治初期,英格蘭面臨著財政困境、宗教分歧和與議會的權力鬥爭,種種因素交織,為日後的內戰埋下了伏筆。 在財政方面,查理一世迫切需要資金來支持其外交和軍事活動,但議會對他提出的徵稅要求多次表示拒絕。為了繞過議會,他採取了強制借款、徵收船舶稅等非常規手段,引發了廣泛的不滿和反抗。1628年,議會通過了《權利請願書》(Petition o...
Show more...
1 month ago
23 minutes 19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八)︰新王朝 — 詹姆士一世與政教衝突的序幕
  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駕崩,無嗣而終,都鐸王朝隨之落幕。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James VI of Scotland)因與都鐸王室有血緣關係,繼承了英格蘭王位,成為詹姆士一世(James I),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詹姆士一世的登基,不僅實現了英格蘭與蘇格蘭王室的聯合,更為英國歷史帶來了新的篇章。 詹姆士一世是一位博學的君主,堅信「君權神授」(Divine Right of Kings)的政治理念,強調君主權威的神聖不可侵犯。然而,他的統治風格與英格蘭議會制度產生了摩擦,王權與議...
Show more...
1 month ago
24 minutes 14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七)︰議會興起 — 都鐸王朝的終結
  伊莉莎白時代為英格蘭確立了獨特的宗教體制、開創了海上擴張傳統、推動了文化繁榮。然而,也留下了宗教矛盾未解、王位繼承懸而未決、議會與王權關係待定等問題。 伊莉莎白統治晚期,議會權力逐漸增強,特別是在稅收和立法方面。伊莉莎白雖然堅持王權,但需要與議會協調。這些都影響了「都鐸王朝」的繼承者 — 「斯圖亞特王朝」的命運,亦奠定了後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同時埋下了王權與議會衝突的種子。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3 minutes 4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六)︰黃金時代 — 從宗教動盪到伊莉莎白時代
  公元1558年,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繼承英格蘭王位,開啟了被後世譽為「黃金時代」的統治時期。在歷經了兄長愛德華六世短暫的新教改革和姊姊瑪麗一世血腥而嚴苛的天主教復辟後,伊莉莎白一世臨危受命,面對內憂外患,以其獨特的政治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為英格蘭帶來了持久的穩定與繁榮。 她的宗教政策,被稱為「中庸之道」(Via Media),巧妙地在新教與天主教之間尋求平衡,制定了1559年的《宗教統一法案》,確立了英格蘭教會的獨立地位,減緩了宗教衝突所帶來的社會動蕩。同時,伊莉莎白...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4 minutes 19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五)︰舊教復辟 — 血腥瑪麗的宗教迫害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年僅九歲的愛德華六世繼位。亨利去世時,留下了一個宗教上處於轉型期、政治上中央集權加強但仍不穩定的國家。 愛德華六世時期,在攝政議會主導下推行激進新教改革。1549年和1552年頒布的《公禱書》,確立英語禮拜儀式,取消天主教傳統。然而,改革過急導致社會動盪,激發起康沃爾和德文郡等地的「禱書叛亂」。 愛德華六世在15歲去世。1553年,由亨利八世的女兒,愛德華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繼位。瑪麗一世決意恢復天主教,處決近300名新教徒,多名宗教改革領袖被處死,因而後世...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4 minutes 14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四)︰改革深化 — 亨利晚期的政局
  1537年10月,亨利八世(Henry VIII)終於迎來了他的男性繼承人——愛德華王子(未來的愛德華六世)。這本應為英格蘭帶來穩定和希望,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動蕩的時代。在統治的最後十年間,亨利八世的政治和宗教政策走向了複雜而多變的階段,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對英格蘭的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托馬斯·克倫威爾(Thomas Cromwell)的倒台標誌著改革派勢力的衰落。克倫威爾是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主要推手,他的改革措施引發了保守派和傳統勢力的不滿。1540年,亨利八世與...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4 minutes 21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三)︰火藥與權力 — 亨利八世時期的軍事改革與王權集中
  16世紀初,歐洲正處於一個軍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火藥的廣泛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爭的形態。火炮和火槍等新式武器的出現,不僅提升了軍隊的殺傷力,更對傳統的封建秩序和權力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敏銳地察覺到了火藥技術所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並決心利用這一機遇,推動英格蘭的軍事現代化,強化王權。 亨利八世即位之初,英格蘭的軍事力量相對於歐洲大陸強國顯得薄弱。他深知,要在競爭激烈的歐洲政治舞台上獲得一席之地,必須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為...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3 minutes 20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二)︰ 教會分裂 — 英格蘭教會的誕生
1534年11月3日,英格蘭議會通過了《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正式宣告國王為「英格蘭教會在世上的最高元首」。這項法案不僅標誌著英格蘭與羅馬教廷千年聯繫的終結,更開創了由世俗君主領導民族教會的先河。這一轉折不僅是一場政治變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其影響遠遠超出了宗教範疇。 在這場改革的背後,是權力結構的深度重組。亨利八世(Henry VIII)在廢黜教皇權威的同時,重新定義了君主與教會、貴族與教產、人民與信仰之間的關係。這場改革不是源於神學爭議,而是一場自上而下...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4 minutes 10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一)︰動盪的王權 — 亨利八世的婚姻危機
  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的婚姻史是英國歷史上最具戲劇性的篇章之一。 作為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的第二位君主,他以六次婚姻聞名於世,更因個人情感引發了深遠的英國宗教改革(English Reformation)。 這場改革不僅改變了英格蘭的宗教格局,更為英國日後的政治和社會發展奠定了關鍵基礎。 16世紀的歐洲正處於變革的風口浪尖。 德意志地區,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動搖了羅馬天主教會(Ro...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4 minutes 4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鄭成功 (十二)︰鄭克塽降清
  永曆三十五年正月廿八(1681年3月17日),鄭經病逝後不及三日,大將馮錫範擁立自己的女婿鄭克塽為延平王,藉口監國鄭克臧(原字臧下有土字)不是鄭經親生子,聯合劉國軒殺害克臧,稱為「東寧之變」。鄭克臧為人剛毅果決,頗有鄭成功的風範。加上他是文臣陳永華的女婿,受陳永華教導,執法秉公,不避權貴,即使是鄭氏宗親不例外,因此鄭氏宗親和將領官僚多對他忌恨,除之而後快。 鄭克臧被殺之後,董太妃發旨,立鄭經次子鄭克塽為延平王,封馮錫范為忠誠伯,獨攬大權。台灣明鄭政局動盪,為清朝攻伐台灣提供了良機。當時掌...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3 minutes 13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鄭成功 (十一)︰鄭經繼位
永曆十六年五月初八,西元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病逝,虛齡三十九歲。 鄭成功親徵台灣時,安排長子鄭經留守廈門。鄭經年少好色,與其弟鄭智之乳母陳昭娘私通,生下長子克臧(音莊),被正室唐氏指控「亂倫」。鄭成功勃然大怒,下令掌管廈門軍隊的堂兄鄭泰全數處死鄭經生母董氏、鄭經、陳昭娘與初生的鄭克臧等人。鄭泰拒命,鄭成功派親信大將領兵往廈門捉拿鄭經等人,鄭泰嚴陣以待,大戰一觸即發。在千鈞一髪之際,傳來鄭成功病逝消息,鄭泰等廈門將領擁立鄭經繼承延平王位,號稱「世藩」。同時台灣諸將蔡雲、李應清等人推舉鄭成...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3 minutes 4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鄭成功 (十)︰收復台灣
  鄭成功北伐兵敗,損失慘重,再無北伐能力。於是鄭成功決定接納荷蘭通事何斌的獻策,將目標轉向當時被荷蘭人統治的台灣。 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初,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戰船三百艘,自金門出發,先攻克澎湖,然後向台灣進軍。四月初六日,鄭成功進駐普羅民遮城,改稱為赤嵌樓,設立東都承天府,並設天興、萬年二縣,屯兵墾殖,長期固守。但荷蘭台灣長官揆一仍然據守熱蘭遮城,與鄭軍對峙八個月。 永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揆一見大勢已去,率領敗軍退走,鄭成功完成收復台灣。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3 minutes 44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鄭成功 (九)︰三次北伐
  南明永曆十年(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鄭成功以廈門、金門為根據地,在福建、廣東沿岸與清軍頻繁交戰,鄭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權,並且在杭州、蘇州,甚至北京廣設商業據點「山五商」,開闢貨源以和外國商人貿易、累積資金,招募中外雇傭兵,及進口盔甲、銃砲、刀劍等武器以擴充軍力,又以內陸的商業據點為基地,支持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秘密幫會洪門,為北伐作準備。 永曆十一年(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七月,鄭成功誓師北伐,行軍前有令:「不准姦淫擄掠婦女,如有故違,本犯立即梟示,大小將領一併連罪;不准擄掠男...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2 minutes 45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鄭成功 (八)︰台灣發展
  1624年9月(明天啓四年八月)荷蘭在試圖武力奪取葡萄牙人所佔的澳門,及中國的澎湖失敗之後,轉而往東佔據澎湖東方的台灣島,在西南岸邊構築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開始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台灣在明朝地方誌及地圖上稱為「小琉球」(相對於明朝薩屬琉球王國,但小琉球面積比琉球大),又以其中之一原住民部落名稱,稱為「大員」(閩南語發音與“台灣”相似)。歐洲航海家稱之為「福爾摩沙」(葡萄牙語formosa)即美麗的意思。長期以來,島上是原住民的世界,原住民種族非常多...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3 minutes 18 seconds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范永聰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