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們聊一聊韓炳哲的哲學思想和它們對傳播學的啟示。
想象一下:你深夜刷着抖音,视频一个接一个,点赞、评论、转发,手停不下来。突然,你感到一阵空虚,好像时间被偷走了,生活少了点什么。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感觉从何而来?韩国哲学家韩炳哲就像一位数字时代的向导,用简洁有力的文字,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被手机屏幕绑架,为什么总觉得累却停不下来。他的书,像《倦怠社会》《蜂拥而上》《非事物》,读起来像朋友的深夜长谈,直击内心。韩炳哲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他的话就像抖音上的爆款文案,短小精悍,却让人忍不住思考: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作为大学生,你可能刚开始探索这个世界,韩炳哲的哲学能帮你看清数字时代的迷雾,找到自己的方向。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欢迎走进一场关于沟通的全球探索!今天,我们跟随夏威夷大学教授罗纳德·D·戈登,揭开西方沟通理论的局限,探寻沟通的深层含义。戈登认为,美国主导的“人类”沟通理论以说服或影响他人为目标,忽视了四个关键领域:关系性自我、情感与身体、自然与精神、以及共同体性的沟通定义。美国沟通理论的这些不足限制了我们对沟通的理解,也阻碍了全球和谐实现的可能。这些领域还涉及默会知识——如非洲鼓声的共鸣、亚洲茶道的“以心传心”——也是人工智能(AI)难以解码的智慧。让我们从亚洲、非洲、拉美的智慧中汲取灵感,捕捉那些深植于文化与人性的沟通维度,超越已有的沟通定义,超越今天AI的局限,重新定义沟通的未来吧!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既宏大又贴近现实的话题——国际关系中的沟通。你有没有想过,国与国之间的对话,就像你站在朋友面前,试图表达心意,却又担心被误解?在全球舞台上,国家如何通过沟通避免冲突、达成合作?从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对峙,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国际贸易冲突中的跨国协商,沟通不仅是外交和贸易的媒介,更是塑造国际秩序的工具。今天,我们将穿越历史、理论和现实,解锁国际关系中沟通的奥秘。准备好加入这场思想的环球旅行了吗?让我们启程吧!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想象一下:你深夜刷着抖音,被李佳琦一句“买它”种草一支口红;又或者被李子柒的田园短视频治愈,幻想逃离城市去乡村小住。网红为何能像魔法师般牵动我们的心弦,改变我们的购物习惯、观念,甚至生活方式?从古希腊吟游诗人在集市上唱颂英雄,到二零二五年直播间的火爆带货,网红现象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是人性的弱点、文化的熏陶,还是媒介的魔法和说服的力量?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跨越千年、连接古今的思想之旅,揭开社交媒体时代网红影响力的神秘面纱,探寻“可信”与“可爱”如何在数字时代相互碰撞,利弊兼具的。你准备好加入这场思想冒险了吗?我们现在就启程!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
你有没有对着一张照片发呆过,仿佛那双眼睛真的在望着你?那是一种被彼此凝视的错觉,也是一种深深的吸引力——尤其当那张脸,像是从梦里走来的女神。
这种感觉,今天在AI生成图像中随处可见。从Midjourney到Stable Diffusion,成千上万的用户不断修改提示词,只为生成一张“完美女性”的脸庞。这些图像中女神带着柔光,有着梦幻的眼神、高高的鼻梁和微张的双唇,向你发出穿越时空的邀请,让你不由得对她心生浪漫,一见钟情,一见倾心。但其实,这种“一见钟情的视觉浪漫”,早在十九世纪就已悄然出现。只不过,和今天的AI时代不同,那时的浪漫,是在银版相纸上完成的。
本期播客,我们将追溯19世纪银版照相法的兴起和影响,从而探索媒介技术——从银版照片,到今天的AIGC生成美女、虚拟恋人甚至由AI复原的逝者形象,是如何重塑我们对自我和他人、生者和死者的欲望和想象的。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维多利亚的“银版摄影时刻”,探寻一张照片如何推动了一场人类情感表达和浪漫关系的巨大变革。
大家好,欢迎收听《船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
你在刷抖音短视频、或点开新闻推送标题时,会不会觉得某些新闻特别重要,另一些新闻不那么重要;你在微信朋友圈被“双11购物节”的广告刷屏,打开“今日头条”,看到的全是促销推送,于是你觉得“买买买”成了头等大事。新闻媒体和算法平台像魔法师,在悄无声息地引导着我们关注哪些议题、如何评价这些议题,甚至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你有没有想过,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将聊聊三个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其实超级贴近我们生活和超级有用的概念——议程设置、启动效应和框架效应。从一百多年前的孤岛邮轮到今天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我们将穿越历史事件、实验研究和平台算法的迷雾,解析媒体如何能像幕后导演一样影响舆论和编织现实。你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就启程!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们将一起穿越浩瀚星际,进入刘慈欣的《三体》宇宙,探讨一个深刻又现实的传播学主题——交通与帝国,沟通与文明。
在《三体》这部科幻史诗中,交通不只是物理移动的手段,更是一种信息渠道;沟通也不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理解与误解、和平与毁灭的分界线。从人类发射的无线电波,到三体人用脑电波和镜面体表传递思想;从猜疑链的逻辑陷阱,到云天明的童话外交,这部小说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理解“传播”与“文明”的维度。
本期节目将围绕五个主题展开:文明的尺度、天使沟通、诠释社群、身体媒介和跨媒介营销。让我们点燃思维引擎,一起踏上一场横跨宇宙与文明边界的旅程。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们要一起踏入一个奇妙的世界—故事或叙事的世界。它可不只是讲故事,还是我们认识自我、联结社群、发动大众、刺激经济、管理危机甚至改变历史的魔法钥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本体性媒介。从荷马史诗的英雄传奇到《史记》的侠客列传,从引发恐慌的广播剧《火星人攻占地球》到刻画个体命运沉浮的电影《阿甘正传》和《活着》,从描绘改革年代奋斗群像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和反腐大片《狂飙》到抖音上的乡村vlog和微短剧等,叙事无处不在。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聊到叙事的巨大威力、它对碎片化注意力的抵御、尤瓦尔·赫拉利的“虚构叙事”、沃尔特·费希尔的“叙事范式”,还有它在心理治疗、新闻生产、广告营销、政治宣传、脱口秀表演、网红经济,甚至旅游服务里的广泛应用。今天这期播客内容丰富,稍微有点长,听完需要一点耐心,但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一横跨人类历史的故事之旅吧!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赛博格(Cyborg)。它是科幻电影里的半人半机械,也是医院里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它既是技术的产物,也是对人类身份的哲学追问。作为一个对科技与文化交汇着迷的传播学者,我视赛博格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对身体、技术、未来的渴望与不安。今天,我们将从关于星际旅行的科学设想,讲到中国的仿生医疗,探索赛博格如何模糊人与机器的界限和挑战我们的认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思想之旅吧。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学术,却超级有趣的概念——可供性(affordance)。它就像一把魔法钥匙,打开了我们和世界的对话方式:从一棵树、一扇门,到抖音的滑动界面,全都在低语着:“hi,我能为你做什么”。作为一名传播学者,我觉得“可供性”概念简直是一把帮助我们解码生活的钥匙。这次,我们的故事会从美国的一片森林,穿越到中国的直播间,再到你手里的手机屏幕,充满了意外和启发。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从一位叫詹姆斯·吉布森的心理学家开始,走进这奇妙的旅程!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其实超级迷人的东西——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 ANT)。它就像一张魔法网,把人、技术、物体全连在一起,解释了我们这个复杂的世界是怎么运转的。我们的故事会从巴黎的实验室,穿越到北京的直播间,再到你手里的手机屏幕,充满了意外和启发。作为一个对科技和文化着迷的人,我特别爱ANT这种解构一切的视角——它就像抖音的算法,悄无声息地把我们连起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从一个叫布鲁诺·拉图尔的学者开始,走进这张网的奇妙世界!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思想的冒险,走进传播学界的传奇人物——詹姆斯·凯里(James Carey)。他的名字或许不像大众明星那样家喻户晓,但他的思想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传播、文化、甚至人类连接本质的理解。凯里让我们看到,传播不仅是一根电线、一段代码,或一篇新闻,它是文化的灵魂,是社区的纽带,是我们对碎片化世界的整合性仪式。今天,我们将穿越时间和思想的迷雾,探索凯里的学术世界,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吧!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们要探讨一门深刻而复杂的学科——控制论(Cybernetics)。这不是个简单的术语,而是一个试图理解人类、机器、生物如何通过信号与反馈(feedback)相互作用的知识体系。它诞生于二战战火,成长于跨学科的碰撞,影响了从计算机到人类学的无数领域。作为一名传播学者,我看控制论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数学的精密与哲学的追问。今天,我们将从二战的火炮控制系统讲到中国的AI医疗,追溯控制论的起源、争论与遗产,探寻它如何重塑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出发吧。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既高大上又日益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主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还有它跟传播的那些奇妙纠葛。说实话,每次刷手机,看到AI推荐的视频,或是跟语音助手聊两句,我都觉得这世界有点魔幻。人工智能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会变成我们的朋友、对手,还是只是个超级聪明的工具?今天,我们的故事从一个叫图灵的数学家开始,穿越到中国的语音助手、短视频算法和大语言模型DeepSeek,带你看看AI怎么悄悄改变我们跟世界的对话方式以及它将如何影响传播学。请系好安全带,咱们现在就出发!
大家好,欢迎收听《传学有道》播客,我是主持人邓建国。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一个迷人的世界,一个关于美学的故事——什么是美?如何产生美?它如何触动我们的心弦,塑造我们的思想,甚至改变我们的行为?在今天由短视频、美颜滤镜与AIGC构成的视觉世界中,我们也在追问:美如何被数字媒介所改变?它是数据算法推送下的点赞热点,还是穿越时间、直击人心的某种永恒?在这个声音和图像可以被合成、模拟、复制的时代,美的感动是否仍然真实?我们是否还能保有品味、判断与共鸣的能力?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讨论,而是一场跨越从古希腊到今天数字时代的2500年的冒险,充满了诗意的言辞、激烈的争辩和对美的苦苦追寻,实质上它也是一个关于传播思想的故事。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先从一个名叫柏拉图的哲学家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