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風暴》第三集節目請到轉轉心理治療所的林雨璇臨床心理師,和主持人凱元一起從心理學與倫理學的角度談談心理疾病的去污名化運動。
相較於生理疾病,為什麼心理疾病與患者特別容易被貼上負面標籤而遭受歧視?我們又要如何避免這些偏見?另一方面,有什麼理由會讓人反對心理疾病的去污名化運動?這樣的擔憂又是否真有道理呢?
本集中,雨璇還介紹了一些讓我們更能理解心理疾病的劇集,像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我們與惡的距離》,以及書籍《除了病我一無所有》、《生存是件苦差事 : 三十而立的成人亞斯自助手冊》等。
👏 本季每週三播出新集,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心腦風暴》第二集節目請到的是轉轉心理治療所的張壬申臨床心理師,和主持人凱元一起談談心理疾病哲學中的大哉問:心理疾病真的存在嗎?
乍聽之下,這個問題有些「明知故問」——畢竟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們就是在診斷與治療心理疾病的專業者,不是嗎?如果沒這種東西,那大家是在忙什麼?但問題是說,不只哲學家有理由質疑這件事,就連一般大眾都時常提出類似的疑問。
本集中,凱元將介紹來自哲學的兩種不同問題意識,壬申跨則從心理學的角度加以回應並介紹其中「神經心理取向」與「跨診斷」的概念。
👏 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人類的心理是什麼樣的東西?它是怎麼運作的?又怎麼去衡量某些心理運作是健康的還是生病了?
哲學新媒體與研究心理的科學家、也就是臨床心理師合作,一起從哲學與科學的專業進行訪問以及對談,讓聽眾可以深入了解我們的心理與心理健康。
第一集節目請到的是轉轉心理治療所的吳家昀臨床心理師,大家通常暱稱她為「家家老師」,跟我們介紹一下心理的科學家平常是在做什麼、不同的心理專業怎麼幫助有心理疾患的個案。而哲學新媒體的主持人鄭凱元則會介紹心理的哲學家又是在做什麼、心靈哲學和心理學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十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台南的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訪談系主任洪菁勵教授,為大家介紹所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
長榮應哲系從系所名稱到課程規劃可說都是全台最特別的哲學系,致力於「哲學訓練、社會實踐」的教育目標,是一個強調走進人群、走進社會的哲學系。課程規劃分為哲學專業、公共參與、社會關懷等三大面向,而在學制上,學生要完成獨特的哲學實習課程與成果發表,以及畢業前的專題論文。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九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台北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訪談所長嚴如玉教授,為大家介紹所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
陽明交大心哲所是台灣最年輕的哲學所,研究方向集中在心智與認知哲學的核心問題,包括意識、人工智能哲學以及認知科學哲學,以及多項跨領域研究。學制規劃上主要讓學生從研究問題出發,針對該特定問題進行研究,直接進入最前沿的文獻探索與跨領域的經驗成果。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八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台北的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暨研究所,訪談系主任王華教授,以及就讀博士班的向富緯、大學部的林郁竣兩位同學,為大家介紹系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
政大哲學系向來是台灣歐陸哲學的重鎮,也具備英美分析哲學與中國哲學專長的師資。學制上有很多跨領域對話、跨科系學習機會。而這種多元與互相對話的哲學場域,以及對哲學實踐面向的重視,也展現在他們目前推動的照顧哲學、東亞實踐哲學等兩大研究與教學重點方向,以及相應特色學制與課程規劃上面。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七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台北的東吳大學哲學系暨研究所,訪談任教該系、身兼推理小說作家與哲普推廣者的林斯諺教授,為大家介紹系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
東吳哲學系的學風偏向英美哲學以及中國哲學。發展目標是培養具備哲學思維與跨領域能力的人才,在學制上將哲學的核心訓練濃縮為 9 門課,同時開放 37 個系外選修自由學分,鼓勵並支持同學進行雙主修、輔系、教育學程與第二專長等跨領域的職涯發展。同時有豐碩的國際合作成果,如國際大師講座、國際迷你課程等,有利於學生拓展國際視野與國際交流經驗。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六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嘉義的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暨研究所,訪談系主任張忠宏教授,為大家介紹系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
中正哲學系的學風屬於英美分析哲學,研究取向以議題為主。師資專長分為法政與倫理、知識與形上學群、邏輯與科學三個學群。學制上的特色是必修學分不多,並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的學習。近期開設許多回應社會議題的課程,以哲學思考諸如疫情、戰爭,以及科技發展等具體問題。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五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台北的文化大學哲學系暨研究所,訪談曾任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對哲學普及推廣不遺餘力的吳豐維教授,為大家介紹系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
文大哲學系歷史悠久,師資豐富多元,特別有全台哲學系最高比例的女性哲學教師。學風是中西哲學並重,你能想到的各種哲學學派都找得到,特色是設有中西美學研究中心,研究中國美學、柏拉圖、康德到當代美學。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四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宜蘭的佛光大學佛教學系,訪談郭朝順院長與陳一標教授,為大家介紹系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
佛光佛教學系的學風以漢傳佛教為中心,重視古漢語的訓練,先看懂文獻再談哲學的思辯。另一方面也重視梵文、藏文、巴利文、日文等多語言的訓練,讓學生有閱讀原典的能力,對佛教哲學才能有更深刻的掌握。除了與歐陸哲學、現象學以及心理學有各種合作之外,近期英美出現的「分析佛學」學派,也顯示出佛學吸引到分析哲學家投入研究的風潮。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三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新北市的輔仁大學哲學系暨研究所,訪談系主任張存華教授,為大家介紹系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
輔大哲學系的學風是中西哲學並行發展,中哲方面重視中國哲學的當代詮釋和與海外漢學家的交流,西哲則側重歐陸哲學,是國內少數能夠提供古希臘、中世紀哲學、近當代哲學完整課程的系所。應用哲學方面則以哲學諮商、兒童哲學為亮點。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二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高雄西子灣的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訪談所長楊婉儀教授,為大家介紹研究所的師資與課程規劃。
中山哲研所的學風以歐陸哲學與跨領域應用為主,也付出許多心力推行哲學普及與在地化的工作。多年來只有碩士班,但這點將在今年度有些變化!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第一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台中的東海大學哲學系,訪談系主任姜文斌教授,為大家介紹系上的師資與課程規劃。東海哲學是個正在從傳統哲學系轉型迎向新時代的哲學系,為此他們為大學部學生的修業規劃做出不少變革,讓人感到非常活潑有趣。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
〈解構哲學系〉每集訪問一個哲學系所,讓大家了解臺灣的哲學體制教育在教什麼、學什麼、玩什麼。這些校系包括:
我們邀請到這些系所的代表,可能是系主任、任教老師或是在學學生,來跟哲學新媒體的聽眾們介紹他們所在哲學系所的學制、學習環境、規劃的課程內容或就學經驗,讓聽眾可以藉由這些分享,認識臺灣哲學系所的人才培養規劃與各個哲學系所的哲學研究特色,同時我們也會跟來賓聊到他們自己對哲學教育在臺灣社會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的一些想法。
👤 本集為會員限定集,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 https://bit.ly/48VtKog
《超驚嚇臺灣儒學》最後一集要介紹搞革命對抗日本帝國主義、還因此坐過牢的張深切 (1904-1956)。張深切在獄中大量閱讀,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再釐清。出獄後組織「台灣演劇研究會」,運用戲劇來從事文化啟蒙工作。1954 年,出版《孔子哲學評論》,一出版即因內容遭禁。後來投入影劇事業,拍過包括《邱罔舍》等多部台語片,甚至因此片得過金馬獎。
張深切對於民族的、革命的、社會的反思貫穿於他的作品中。他以充滿了辯證性的思維與書寫方式,在《孔子哲學評論》裡頭質疑與論析孔子的思想,並且批判後世儒學成為「干祿之學」、官方儒學成為壓迫異己的政治威權。
😱 談到質疑與論析這種自我辯證的特質,本集搭配的電影是 2013 年加拿大的恐怖電影《往生拯救計畫》(Haunter),探討亡靈如何透過懷疑與反思,擺脫不斷重複體驗死亡的無限輪迴,勇敢面對真相以撥開時間的迷霧。
開創《超驚嚇中國哲學》、超越《超驚嚇新儒家》,哲媒 podcast 主播小媖用恐怖電影的情節來介紹十位臺灣儒學學者的生平與思想,一定讓你嚇到冷汗直流!臺灣有哲學嗎?什麼是臺灣儒學?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與恐怖片的關係又是...?
本季每週二早上播出新集,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超驚嚇臺灣儒學》第九集介紹拿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系博士學位、有「戰後台獨思想之父」之稱的廖文奎(1905 - 1952)。他將剛健的精神融入於論文中,對於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有非常卓越的反思。
在其博士論文改寫後出版的論文中,他將朱熹、王陽明、黃宗羲、孫中山四人並列討論,認為他們共同的特質是:「重建本土思潮以對抗外來思想。」而在探討個體與社群的互動時,廖文奎指出,雖然大多數人仍然受環境(像法律、道德)支配,但是還是有少數人能夠看到社會形式中的偶然性「機會」,並以此提出社會進步的可能性,使得「自我決定」成為重要可貴的因素,展現自由。
本集搭配 2013 年的加拿大恐怖片《突變實錄》(Afflicted)。這部片以第一視角紀錄主角變成吸血鬼的過程,情節相當「重口味」。然而為什麼主播小媖會說這個故事非常具有廖文奎強調以道德來作為「自我決定」的行動因概念呢?
開創《超驚嚇中國哲學》、超越《超驚嚇新儒家》,哲媒 podcast 主播小媖用恐怖電影的情節來介紹十位臺灣儒學學者的生平與思想,一定讓你嚇到冷汗直流!臺灣有哲學嗎?什麼是臺灣儒學?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與恐怖片的關係又是...?
本季每週二早上播出新集,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限定集,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 https://bit.ly/49XVF7N
《超驚嚇臺灣儒學》第八集要介紹台灣第一個社會學家、同時也是位講求「經世致用」的儒學者林履信 (1899 - 1954)。林履信年輕時在東京帝都大學文學部學習,專攻社會學,後來將所學到的社會學理論充分運用於探索中國傳統典籍,開創出一種有別於當時學者的嶄新觀點,以詮釋〈洪範〉中的「皇極」概念、《易經》等。
😱 探討古代的社會制度,本集搭配的電影是 2019 年美國及瑞典聯合製作的鄉村恐怖片《仲夏魘》(Midsommar)。主要的問題是:看似完美的社會結構到底打造的是天堂?還是地獄呢?
《超驚嚇臺灣儒學》第七集介紹寫下〈「儒」是什麼?〉一文、對儒家提出坦率質問與批評的周定山 (1898 - 1975)。周定山一生艱辛,靠著自學與創作成為文人,詩文作品多反應民間疾苦,也因此看不慣當時許多假儒家之名的偽君子,更直言批判儒者根本就是「國渣」。對比周定山對儒家的批評,主播小媖在本集討論與回應了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洪子偉發表的〈為何東亞獨裁者都愛儒家?〉一文,指出現代儒學者該有什麼樣的反思與自我定位。
搭配周定山對「儒」的考察與批評,本集要講的恐怖片是 2017 年由美國跟英國聯合製作的《異星智慧》(Life)。太空團隊在火星表面上執行完土壤採集,意外發現一個生物。科學家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復育著這外星生命體,還給它取了個叫「凱文」的名字,怎知一連串意外讓原本可愛的外星小生物變成了恐怖大怪物?!
開創《超驚嚇中國哲學》、超越《超驚嚇新儒家》,哲媒 podcast 主播小媖用恐怖電影的情節來介紹十位臺灣儒學學者的生平與思想,一定讓你嚇到冷汗直流!臺灣有哲學嗎?什麼是臺灣儒學?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與恐怖片的關係又是...?
本季每週二早上播出新集,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限定集,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 https://bit.ly/42Pqedx
《超驚嚇臺灣儒學》第六集要介紹畢生致力宣揚儒學、有「北臺大儒」之稱的張純甫 (1888 - 1941),以及他在 1930 年參與的「儒墨論戰」。當時連橫等文人認為應該打破「以儒為尊」的窠臼、開發墨學新內涵,而張純甫等人則主張固守孔門儒學、反對孔墨並尊,雙方在報紙上激烈論辯長達半年之久。張純甫連續發表了十篇文章批評墨家,後來集結成《非墨十說》一書。
😱 本集搭配 2005 年英國恐怖片《深入絕地》(The Descent) 來介紹張純甫。這部被小媖評為完美滿分、值得一看再看的地洞探險恐怖電影,和張純甫與「儒墨論戰」有什麼關係呢?
開創《超驚嚇中國哲學》、超越《超驚嚇新儒家》,哲媒 podcast 主播小媖用恐怖電影的情節來介紹十位臺灣儒學學者的生平與思想,一定讓你嚇到冷汗直流!臺灣有哲學嗎?什麼是臺灣儒學?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與恐怖片的關係又是...?
👏 本季每週二播出新集,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超驚嚇臺灣儒學》第五集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取得東京帝大文學士、第二位取得哲學博士,以及第一位留美博士的林茂生 (1887 - 1947)。林茂生在日本讀書時將康德與陽明學放在一起研究,回台後則推展教育哲學理念。
與林茂生陽明學相搭配的是2019年由跨國團隊拍攝的《深海擴散》。面對不明感染而導致的死亡與擴散風險,雖然人人都有良知,但有多少人能夠義無反顧地自我犧牲以避免感染他人呢?
開創《超驚嚇中國哲學》、超越《超驚嚇新儒家》,哲媒 podcast 主播小媖用恐怖電影的情節來介紹十位臺灣儒學學者的生平與思想,一定讓你嚇到冷汗直流!臺灣有哲學嗎?什麼是臺灣儒學?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與恐怖片的關係又是...?
本季每週二早上播出新集,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