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和弦》第24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每周五
📖 关键词
大师|离去|平视的尊敬|偶像化|运气与天赋|勇气|不完美|创作与人性|时代更替|自我觉察
🎵 本期看点
• 当大师离开,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 从坂本龙一到方大同:一个时代的落幕
• 大师也是凡人:他们的不完美让作品更真实
• 运气、天赋与努力:成就大师的多重变量
• 拥抱不确定性:乘着命运之轮滚动向前
• 成为自己的大师,而非他人的影子
• 完美的伪命题:不完美造就了共鸣
• 偶像化与权威化的时代反思
• 感恩,而非崇拜
• 接受大师的多维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多面人生
🔎 搜索指引
YouTube / B站 搜索「散装和弦」即可找到我们
💬 欢迎留言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哪位大师的离开让你最难忘?
他们的哪部作品,曾经照亮过你的生命?
🕒 时间轴
00:00 开场
03:03 平视大师的角度
04:28 运气、天赋与时间
09:45 拥抱不确定性
11:35 成为自己的大师
15:25 完美与不完美
18:03 作品与生命的共鸣
21:45 投射与偶像化
24:27 大师的多面性与谦卑
26:03 聆听与感恩
28:04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29:11 收尾
《散装和弦》第23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每周五
📖 关键词
Bedroom Producer|卧室制作|Home Studio|AI音乐|创作自由|学习路径|DIY精神|专注力|反馈机制|创作焦虑|自我修炼
🎵 本期看点
• “最好的工作”:随时开工、随时摸鱼的理想状态
• 卧室也是录音棚
• 从码农到制作人
• Work from Home 的挑战
• 停止的艺术:专注与抽离的平衡练习
• ADHD、自我觉察与创作节奏
• 学习力是核心竞争力:扒带、思考、整合与反馈
• 人际关系与自我推广:让音乐“被听见”的关键
• 热情与生存:爱发电之外的现实
• 新时代的挑战:AI、短视频与创作的再定义
• 用音乐去疗愈
🔎 搜索指引
YouTube / B站 搜索「散装和弦」即可找到我们
🕒 时间轴
00:00 开场
00:54 Bedroom Producer 的定义与优势
03:26 从理工科到音乐制作的跨界经历
06:13 DIY 家庭录音室
07:35 Work from Home
09:50 注意力、焦虑与停止的艺术
13:36创作节奏
15:44 学习与扒带
17:30 从学习到整合
20:14 反馈机制与自我推广的重要性
22:13 梦想与现实
25:05 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31:37 百花齐放的未来
《散装和弦》第22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每周五
📖 关键词
神曲|短视频|注意力经济|算法推荐|副歌至上|创作模式|去中心化|情绪价值|单曲循环|Single-Purpose Device|卧室制作|造歌时代
🎵 本期看点
• 被动听歌的日常:理发店、拉面馆、台球厅与健身房
• 短视频×神曲:副歌比整首歌更快走红的传播机制
• 注意力经济与算法“勺喂”:我们的时间如何被分配
• 去中心化内容时代:权威淡化与人人皆创作者
• 写歌难度没降、制作门槛降:卧室制作到格莱美
• 造星转“造歌”:唱片公司风险偏好与商业逻辑
• 副歌至上与钩子写作:先测副歌,再补整首
• 从被动到主动:单曲循环的听歌“仪式感”与完整聆听
🔎 搜索指引
YouTube / B站 搜索「散装和弦」即可找到我们
00:00 开场
02:16 短视频 BGM 与被动听歌的普遍化
05:53 时间与注意力
06:27发呆时间
08:18 歌火人不火
10:30 短视频×神曲的相互成就
11:17 去中心化与权威淡化
13:34制作门槛降低
18:51 唱片公司签约更谨慎
23:55 副歌至上
28:04 被动到主动的听歌方法
30:49完整听完一首歌
《散装和弦》第21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本期看点
• 伯克利三人行:从大连理工的计算机到音乐之路的“启蒙与回环”
• 新婚生活的磨合术:同心圆与边界感,吵完就过、理解与包容
• 自由职业者的自我管理
• 甲乙方角色互换
• AI 音乐的立场
• 抗内耗指南
• MBTI 小剧场
• Work from Home 的节律
📖 关键词
伯克利|自由职业|甲乙方|项目评估四象限|AI音乐|创作边界感|反内耗|ENTJ/INTJ|婚姻与同心圆|Work from Home
🔎 搜索指引
YouTube / B站 搜索「散装和弦」即可找到我们
00:00 开场
02:56 美国求学
06:31 新婚感悟
11:29 职业心态
13:29 项目评估四象限
14:37 甲乙方互换
15:14 AI 音乐观点
21:17 反内耗
23:15 作息与社会定义
25:01 边界与人设
26:26 关于修改Revision
29:07 自由职业的“自由”与节律
32:41 独处×社交
34:28 MBTI
38:15 收尾
《散装和弦》第20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本期看点
📖 关键词
游戏即艺术|塞尔达旷野之息|配乐动机|多利亚/利底亚|开放世界|生化危机|最终幻想|小霸王记忆
🔎 搜索指引
YouTube/B站 搜索「散装和弦」即可找到我们
00:00 开场
01:10 第九艺术:游戏的美术—叙事—交互—音乐四元素
02:12 我们的游戏启蒙
10:33 《旷野之息》登场:你可以先不救公主
12:02 设计哲学:稀疏音乐与环境叙事
13:53 初始台地:白天/夜晚版本的微调性差异
15:27 生存技能入门:做菜、体力条与轻引导
18:06 战斗主题:小十三和弦×多利亚音阶的张力
20:12 首座塔与标记:远景指引与动机变奏
23:07 解塔音乐的“希望感”:利底亚调式、未完终止
27:20 守护者警报
29:30 “呀哈哈!”
31:10 迷失森林声景
33:15 克洛格森林
34:40 骑马与伞滑翔小游戏
37:30 为什么我们强烈安利《旷野之息》
38:47 收尾
《散装和弦》第19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Mango & Jamie 的思维复盘
如何摆脱负面偏好与情绪困扰?
“非黑即白”的陷阱与认知失调
为什么“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不断解锁新课题?
创造价值与被动社交:内向者的力量
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的人生模式
📖 本期关键词
认知驱动|长期主义|价值创造|情绪调节|写作的力量
YouTube/B站 搜索「散装和弦」,找到我们
00:00 开场 & 上期回顾《认知觉醒》
01:00 负面偏好:为什么批评比赞美更难忘
05:00 幸福适应与“看见水”的练习
08:30 非黑即白思维的陷阱
12:00 一劳永逸的幻觉,与延迟满足的困境
15:00 创造价值:复制与转换的思维框架
18:00 内向者的被动社交,与作品的长久价值
20:00 写下来的力量:情绪调节与认知清晰
26:00 长期主义者的人生模式
33:30 收尾
《散装和弦》第18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Mango & Jamie 的音乐复盘
音乐如何成为童年回忆的情感触发点?
作曲家的现实考量
爵士和声对日本作曲家的深远影响
从稻盛和夫到创作心态:坚持与自我调适
🎼 本期关键词
久石让|宫崎骏|配乐艺术|爵士和声|旋律记忆
YouTube/B站 搜索「散装和弦」,找到我们
00:00 开场 & 才艺小展示
01:00 久石让的艺名与工作习惯
03:00 动漫配乐与童年记忆:《哈尔》《千与千寻》《龙猫》
05:00 五度圈与古典作曲手法
06:20 极简音乐与商业作曲的现实
07:30 写作瓶颈与心态调整
09:00 灵感的诞生与动机发展
12:20 久石让的旋律与东方审美
14:00 多调式与异域色彩分析
16:20 七级和弦的魔法
17:40 《人生的旋转木马》和声与旋律解析
21:20 爵士和声的渗透与学习经验
22:50 节目收尾
《散装和弦》第17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本期看点
· 凤凰城 51°C 的沙漠生存学:泳裤半小时风干实测
· 395 公路→优胜美地:一场前驱车“陷车”带来的教训
· 度假村里的仙人掌与夜半“房客”
· 亚洲人门口排鞋 vs. 美式“穿鞋上床”的文明冲突
🧠 Mango & Jamie 的生活复盘
· 幸福感神器:厨房搅碎机 & 烘干机到底有多好用?
· 美国买衣服的“中间码”之痛:M 紧、L 大怎么选
· “第九大菜系”美式中餐与“道地”日料的味觉差
· 波士顿寒风中为了那一碗拉面值不值?
· 公交车上的善意与百年老屋的小老鼠奇遇
🎼 本期关键词
文化适配|留学生存技巧|都市与公路|家务电器改变生活|美式中餐
00:00 开场
00:15 重庆火锅“微辣”劝退 + 高温吐槽
01:07 异国恋回忆 & 加州395公路陷车
02:46 凤凰城 51°C 沙漠生存体验
03:49 度假村的仙人掌与蟑螂惊魂
05:22 美国 vs. 亚洲的进门习惯
06:26 厨房搅碎机 & 烘干机的幸福感
09:31 买衣服尺码的夹缝困境
10:06 美式中餐 vs. 正宗中餐
11:14 冬夜排队吃拉面
12:02 洛杉矶“小东京”日料体验
13:40 公交车上的好心人
14:58 租房踩雷与蟑螂屋
16:15 厨房“小老鼠”奇遇
17:36 结尾
YouTube/B站 搜索「散装和弦」,找到我们
《散装和弦》第16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这一期,我们重回音乐人的训练日常——
聊一聊Ear Training
如何一步步练出传说中的“听音怪兽耳”
🧠 Mango & Jamie带你走进视唱练耳的世界:
· 什么是固定调 (Fixed Do) vs 移动调 aka. 首调(Movable Do)?
· 如何一下子就听出来和弦?
· 什么是卡农进行?
· 和弦转位、附属和弦、251 进行……全都能听出来?
🎼 本期关键词:
· 相对音感 vs 绝对音感
· 如何快速判断和弦
· 卡农进行怎么玩出“高级感”?
· 听和弦小游戏,挑战耳朵敏感度!
💡 推荐给:
· 总听不出和弦变化,但特别想听出来的你
· 对音乐色彩感兴趣、想深挖“听觉语言”的你
· 想知道音乐人是怎么“看见”声音的你
YouTube/B站 搜索「散装和弦」,找到我们
欢迎你留言分享:
你的练耳方法是怎样的?你最喜欢的和弦色彩又是哪个?
《散装和弦》第15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B站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这一期,我们决定轻松一点——
不聊沉重的话题,也不讲大道理,
就来玩一玩最近又火起来的老朋友:MBTI人格类型。
Mango 带来了他最近在研究的“小玩意儿”:
怎么从 MBTI 的四个字母,反推出背后的 荣格八维?
听起来有点像“傅里叶变换”,
其实就是一场“看穿你”的心理小游戏~
🎙️ Mango:
从 INFJ 到 INTJ,是误差还是进化?
原来我对世界的感觉真的变了……
🎙️ Jamie:
曾经是内耗满满的 INFP,
怎么被生活一点点推成现实的 INFJ?
完美主义、拖延、自我鞭策,全都躲不过 MBTI 的显微镜~
🪞 本期关键词:
· MBTI 和荣格八维到底啥关系?
· 内向情感 vs 外向思维:你是“共情大师”还是“逻辑铁人”?
· 什么是“内耗型选手”的标配人格?
· 人格会变吗?玩出来的转变才最真实
· 为什么懂得更多的你,反而更能“玩得起自己”?
🎧 推荐给:
正在重新认识自己,却被 MBTI 弄得更晕的你
想找个轻松话题听听、摸摸心理边界的你
喜欢自我观察、又不想太正经的你
还有,一起在成长路上“人格弹跳”的你
🧩 本期特别适合:一边散步一边听,一边喝奶茶一边玩。
轻松但不肤浅,随性却不随便,
来和我们一起测测、聊聊、笑笑。
YouTube/B站 搜索「散装和弦Podcast」,找到我们。
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你的MBTI变过吗?你又是怎么“看懂自己”的?
《散装和弦》第14期上线啦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我们都经历过“卡住”的时刻:
情绪和行动脱节,目标模糊、习惯失控,
明明很努力,却始终觉得没有往前走。
这一期,我们一起读了周岭的《认知觉醒》,
以创作者的角度出发,聊聊那些我们亲身经历过的、
但很少被说出口的情绪和成长轨迹。
🎙️ Mango 讲述了自己如何练习“允许不完美”,
从早起焦虑、完美主义,到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 Jamie 分享了他如何在练琴中找到节奏感,
让“舒适区边缘”成为稳定的成长之路。
🪞 本期关键词:
· 模糊状态与自我认知的觉醒
· 情绪脑 vs 理智脑:如何夺回内在的主控权
· 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创作却不敢发布”?
· 复利曲线、习惯节律与慢慢来的勇气
· 面对焦虑:真正的耐心不是完美,是“不逃跑”
🎧 推荐给:
正在努力改变、却总感到内心混沌的你
尝试建立习惯、却总被情绪打断的你
想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从哪开始的你
希望生活慢一点、但更清晰一点的你
欢迎在这个夏天,和我们一起进行一场“内在整理”,
去感受,那些你已经悄悄改变的地方。
YouTube 搜索「散装和弦Podcast」,找到我们。
也欢迎你留言,聊聊你读完《认知觉醒》后的感受。
《散装和弦》第13期已上线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Youtube 同步更新
📅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本期,我们聊聊「高敏感体质」——这个常被误解的标签,其实也可能是创作人生的一份天赋。
🎙️ Mango回忆了被称为“忧郁王子”的青春期,Jimmy则谈到自己如何因气味、建筑、光影而触发情绪甚至创作冲动。
🎵 两位音乐人从感官体验谈到创作表达,分享了如何将高敏感转化为灵感来源,以及如何在信息过载中学会“储存情绪素材”。
本期重点话题包括:
🔍 高敏感的情绪雷达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
👁️ 从气味、光线、街景中感知世界的方式
🎼 和声色彩感受与个性创作风格的形成
🧠 从“感受者”转向“表达者”的困难与修炼
🛠️ 如何将创作冲动记录、冷冻、再激活
这一期,推荐给:
🌱 情绪丰富、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你
🎨 常常在平凡中被突然触动、灵感爆发的你
🧊 想把“捕捉到的感觉”变成作品,却苦于没有时间精力的你
🧭 想更温柔地理解自己,与高敏感共处的你
欢迎收听《散装和弦》,让感受成为力量的起点。
YouTube 搜索 “散装和弦Podcast”,看见我们。
《散装和弦》第12期已上线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 同步更新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本期,我们聊聊“冒牌者症候群”——那个在你取得成就时依然悄悄对你说“你不配”的声音。
🎙️ Jamie分享了自己在OST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怀疑与情绪低谷,Mango也谈到童年时期被比较带来的焦虑,以及在伯克利经历的“过度努力”。
🧠 我们试图解答:为什么做得不错了,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 当完美主义和“内耗”联手袭来,创作者该如何自处?
📚 《Learned Optimism》和ABCDE法则,能否为悲观归因提供一条出路?
👀 即使最严厉的导师,也有选择放下的时刻——我们是否也能对自己温柔一点?
这一期,我们认真讨论了:
🔍 冒牌者症候群的成因与表现
💡 悲观归因风格如何阻碍成长
🧰 马丁·塞利格曼的ABCDE方法:如何系统性地转化消极想法
🎨 音乐创作中“被看见”的焦虑,以及与他人比较的心理陷阱
🛠️ 如何在“自我否定”与“成长动力”之间找到平衡
这一期,推荐给:
🌀 经常质疑自己是否“配得上”的你
🎼 曾因创作被卡住、陷入低谷的你
📉 总是把失败归咎于自己,把成功归功于运气的你
🧠 想要跳出“内耗循环”,用更健康方式看待自己的你
💬 想理解自己情绪来源,学习建设性对话的你
欢迎收听《散装和弦》,我们慢慢来,你慢慢听。
YouTube 搜索“散装和弦Podcast”,看见我们。
《散装和弦》第11期已上线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 同步更新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本期我们聊的是一个很多人迟早会面对的问题:当热爱的事变成了工作,我们该怎么继续爱它?
👨🔧 从工科生到音乐人,Jamie和Mango讲述了兴趣如何慢慢走向职业选择,也坦诚分享了过程中面对的焦虑、挣扎与转变。
💭 爱好变成工作以后,还有“初心”吗?
📉 自由职业的光鲜背后,是不稳定和压力的代价
🧭 理想和现实的博弈里,怎么坚持自我,不被“市场”牵着走?
🏀 一个兴趣广泛、爱运动、玩乐器的男孩,怎么走到今天?
🌱 在伯克利的日子,经历了沮丧、突破和重新定义自我
💼 做音乐这件事,真的“自由”吗?创作和生存的边界在哪里?
这一期,我们认真探讨了:
🔍 从小县城到大城市,成长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 面对问题,是逃避还是应变?
🎨 音乐创作与资本的碰撞:迎合和表达之间有没有平衡点?
🎯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如何共存
🌀 作品是为了市场还是为了自己?有没有两全的办法?
这一期,推荐给:
🌱 正在思考是否“把爱好当饭吃”的你
🎼 已经在创作路上却感到迷茫的你
💡 想要在人生中找到理想与现实结合点的你
🎧 准备让兴趣变成职业的你
🛠️ 在创作中找不到平衡的你
🚶♂️ 正在成长路口思考下一步的你
欢迎收听《散装和弦》,我们慢慢来,你慢慢听。
《散装和弦》第10期已上线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 同步更新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本期节目开始于 Jamie 生病 + Mango卡痰的真实状态,但聊着聊着……我们聊了整整一集的唱歌。
🎤 为什么 vocal 在伯克利也算乐器?
💨 喝水、吃喉糖对声带真的有用吗?
🫁 你知道共鸣腔到底有几个吗?
🎵 林俊杰的强混、王力宏的平衡混、李健的弱混
本期从专业角度+业余吐槽,跟你聊聊:
💡 唱歌这门“看不见动作”的乐器,怎么练?
🧠 SLS唱法到底是什么
🎙️ 张学友为什么是很多歌手的模仿对象?
🧍♂️ 什么叫“真声”、“头声”、“混声”?听完你可能真的会点了。
这一期,推荐给:
🎼 想学唱歌但不知从哪儿开始的朋友
👂 对“闭合”“共鸣”“音色”这类词从来没整明白过的你
欢迎收听《散装和弦》,我们慢慢来,你慢慢听。
《散装和弦》第9期已上线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 同步更新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想学音乐,是不是必须得进音乐学院?
💰 科班教育值不值得投入时间与金钱?
📚 自学、找老师、报班、上网课……哪种方式最适合你?
🎶 为兴趣?为职业?为耍帅?不同目的决定学习路径
Mango 和 Jamie 在这一期分享了各自从工程专业“叛逃”到音乐道路的亲身经历,也诚实地聊了音乐行业背后的浪漫与现实。
🧭 选择音乐学院前该问的问题
📈 科班 vs. 野路子
🧑🎓 伯克利毕业之后才知道的事
这一期,推荐给:
🎼 想把音乐当作职业发展的朋友
🎧 正在纠结要不要考音乐学院、出国深造的你
🪕 仅仅想培养音乐爱好、给生活加点糖的你
💬 无论你是科班出身,还是野路子上岸,我们都想告诉你:
持续的输出、真诚的表达,是通向音乐世界的底层逻辑
欢迎收听《散装和弦》,我们慢慢来,你慢慢听。
《散装和弦》第8期已上线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 同步更新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 什么是 hook?为什么它能“勾住”你的耳朵?
🎼 是什么让副歌能打、让作品有记忆点?
🧠 音程到底怎么影响你的听感?
🎧周杰伦《七里香》——经典 hook 的拆解与致敬
Mango 和 Jamie 分享了自己作为音乐创作者的思考:
有人大笔一挥写出张杰主唱的主题曲,有人靠朋友的文字写出整首完整作品。也有人怀疑自己旋律太平,起伏不够。但 hook 真的是写得复杂才动人吗?我们认为,能传递情绪的旋律,就是好旋律。
🎶 Hook 的定义与结构剖析
🧱 用 repetition 建立歌曲统一性
🔧 编曲、伴奏与旋律的互动关系
💡 用“音程”说情绪:为什么大跳能更燃?
📀 每个创作背后,都是一次“真实情绪”的提炼
这一期,推荐给:
🎤 正在摸索歌曲结构与旋律创作的音乐人
🎧 对流行歌曲 hook 的设计机制感兴趣的听众
🪗 想从技术与感性两面了解“为什么这段旋律这么抓人”的你
📝 想写出第一首作品、或打磨下一首作品的你
🎁 我们相信,每个旋律背后都有故事
欢迎收听《散装和弦》,我们慢慢来,你慢慢听。
《散装和弦》第7期已上线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 同步更新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这期我们聊的是每个创作者迟早会遇到的问题:
当你没有灵感的时候,怎么继续写下去?
是等它回来,还是逼自己动手?是放空,还是寻找新刺激?
Jamie和 Mango 分享了各自应对“创作卡壳”的真实经历:有人在deadline前硬撑出整张专辑,有人边感冒边跑去旅行,只为了找点感觉;也有人试着冥想、换个环境、甚至和 AI 一起写点什么。
节目内容包括:
✍️ 灵感枯竭时的应对策略
🧠 创作的三种状态:拼凑、推敲与灵感
🧘 三种实测有效的冥想方式
🤖 用 AI 帮你“破题”是一种什么体验?
📌 为什么限制反而能激发表达?
这一期,推荐给:
🎼 正陷入写不动状态的创作者
📖 想寻找创作方法论的学生或自由职业者
🌀 面对自我怀疑、表达焦虑的你
💬 任何正在找“为什么写不下去”的答案的人
有些作品,正是从“写不下去”的地方开始的。
欢迎收听《散装和弦》,我们慢慢来,你慢慢听。
《散装和弦》第6期已上线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 同步更新
播出时间
PST 太平洋时间:每周五 01:00
GMT+8 东八区时间:每周五 16:00
本期节目中,Mango 与 Jamie 深入探讨音乐创作与配乐行业的现状。从录音设备的实践经验,到影视剧配乐的结构与情绪表达,再到行业生态与职业发展的反思——我们尝试还原一个声音创作者真实的工作现场,也呈现出中国文化产业转型期的复杂样貌。
节目内容涉及:
🎬风格和意义的丧失,集体失控
📺 主题曲的功能演变与电视剧情绪的构建
🎭 鄙视链顶端的人也在做鄙视链底端的活
📉 行业内卷、价格失衡与职业伦理
💬 音乐人的身份焦虑与行业信任机制的缺位
📢 呼吁更多创作者参与行业建设与作品分享
本期节目适合:
🎼 对影视配乐有系统了解需求的学生与从业者
🎧 正在面对创作压力与职业瓶颈的音乐人
📽 希望理解中国文化产业运行机制的听众
💬 对“专业”与“市场”关系感到困惑的创作者
🧭 期待长期在艺术行业发展的年轻从业者
欢迎来到《散装和弦》,我们慢慢来,你慢慢听。
🎙️欢迎收听《散装和弦》的第5集
每周更新时间
PST 01:00 / GMT+8 16:00
太平洋时间凌晨1点整 / 东八区时间下午4点整
这一次,Mango和Jamie从吉他弦聊到一台泡水的键盘,从偶像崇拜聊到自我疗愈,跨越回忆与现实的鸿沟,用声音记录创作者的困惑、醒悟与成长。
本集高频发问包括:
🎸 为什么你的吉他录音总是“齿感爆炸”?
🪕 换弦能换出一个全新世界?
🎹 MIDI键盘泡水之后还能救吗?
🥲 偶像到底是引路人,还是“自我投射的幻影”?
🎧 我们如何从模仿偶像,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
🧠 崇拜是热情的开始,还是焦虑的根源?
📀 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现场观察:当你近距离看到偶像……
本期节目适合:
🎹 想换弦但不知从哪下手的“音色洁癖患者”
🎧 被一台键盘折磨过、也陪伴过的独立制作人
🥲 曾因模仿偶像而失去自我、后来慢慢找回来的你
💻 怀疑过自己是否“配”做音乐的人
🧠 曾在音乐学院或梦想边缘打转的失意理想主义者
🎸 懂得“情绪 > 技术”的你
欢迎来到《Mango和Jamie的散装和弦》,我们慢慢来,你慢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