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Society & Culture
Comedy
History
News
Sports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4/v4/a9/f7/7c/a9f77cf0-4bb8-62e4-70ce-c04df45063d2/mza_11126817154602186080.jpg/600x600bb.jpg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柯柯與肯吉在矽谷
211 episodes
1 day ago
成為贊助夥伴一起支持我們持續創造優質的內容:https://glow.fm/jktech/ 這個頻道由在美國矽谷科技公司工作的軟體工程師肯吉 Kenji 和資料科學家柯柯 Jessica 所創立,帶給你來自美國矽谷科技業第一手的經驗分享,我們會談到軟體開發、職涯發展、美國的生活以及科技公司的新聞和八卦!想要了解矽谷科技業最新趨勢的你,千萬不能錯過喔!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https://linktr.ee/jktech
Show more...
Technology
RSS
All content for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is the property of 柯柯與肯吉在矽谷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成為贊助夥伴一起支持我們持續創造優質的內容:https://glow.fm/jktech/ 這個頻道由在美國矽谷科技公司工作的軟體工程師肯吉 Kenji 和資料科學家柯柯 Jessica 所創立,帶給你來自美國矽谷科技業第一手的經驗分享,我們會談到軟體開發、職涯發展、美國的生活以及科技公司的新聞和八卦!想要了解矽谷科技業最新趨勢的你,千萬不能錯過喔!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https://linktr.ee/jktech
Show more...
Technology
Episodes (20/211)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38 GPU 永動機:AI 生態系的玩家、金流與正被吹大的泡泡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福利: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IPFjZSCWR15_jxBaK2fQQ/join


你有沒有發現,AI 生態系裡的錢好像多到花不完?Nvidia 股價一飛沖天,OpenAI、xAI 的估值都高到嚇人。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錢到底是怎麼流動的? 投資人把錢給 AI 公司,AI 公司拿去買 GPU,然後 Nvidia 再把賺來的錢,回頭投資這些 AI 公司...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更瘋狂的是,還有人拿 GPU 去抵押貸款,再用借來的錢買更多的 GPU。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AI 生態系的玩家(大模型、算力、金主)是怎麼分工的?

🔄 什麼是「循環金流」?Nvidia 投資 AI 公司,AI 公司再拿錢買 GPU?

📈 這場 AI 狂歡,到底是不是一個金融泡沫?

💰 什麼是「GPU 抵押貸款」?為什麼 CoreWeave 和 xAI 都在玩?

💥 這個「GPU 永動機」如果停了,泡泡破了會發生什麼事?

📉 為什麼 GPU 崩盤,AI 模型公司不見得能買到便宜算力?

🧼 泡沫破掉是壞事嗎?還是能清掉玩家,讓產業回到健康狀態?


🎧 如果你也好奇 AI 業內人士怎麼看這場資本遊戲,以及這個「GPU 永動機」到底能轉多久,這集你一定要聽。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15) 吃麻辣燙遇到聽眾

(02:31) 五年後你還會記得什麼?

(04:04) AI 生態系有哪些關鍵玩家?

(05:53) AI 世界的金流路線圖:錢到底怎麼跑?

(06:57) OpenAI × Nvidia:一千億美元的互利關係

(07:48) 循環金流啟動:AI 業界的永動機機制

(08:44) 泡沫警訊:需求爆炸與隱形風險

(09:16) 這算洗錢嗎?談談金融工程的邏輯

(10:10) 最大雷點:GPU 抵押借錢的連鎖風險

(12:26) 泡泡如果破了,會發生什麼?

(12:48) 為什麼 GPU 崩盤對模型公司不是好消息?

(14:15) 泡沫會破嗎?

(14:52) 泡沫破掉反而是好事?產業健康化的開始


Show more...
1 day ago
16 minutes 13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37 AI 的「小」革命:小型語言模型才是未來?

加入頻道會員,解鎖更多專屬福利: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IPFjZSCWR15_jxBaK2fQQ/join


雖然大家都在追求「越大越好」的 AI 模型,但真正讓 AI 普及、走進每個人生活的關鍵,可能是那些「小」到能在你手機上跑的模型。


Google、Meta、微軟甚至蘋果,都在默默佈局小型語言模型。它們更快、更便宜、更懂特定領域,甚至在某些任務上已經超越大模型。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為什麼小模型可能才是 AI 普及的關鍵?

⚙️ 小模型是怎麼被「蒸餾」出來的?

💡 MiniLLM 為什麼有時能打敗老師?

📱 當 AI 可以在手機上運行,Nvidia 的 GPU 還會是主角嗎?

🏁 蘋果的「混合模式」策略,會不會是最後的贏家?


🎧 如果你也好奇 AI 的下一場戰爭,不是在雲端,而是在你手上,這集你一定要聽。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05) 小型語言模型有什麼特點?

(03:36) 成本省近百倍?這才是真正的關鍵

(04:33) 什麼時候該用大模型 vs 小模型?

(06:20)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大小模型都要!

(07:27) 或許蘋果才是最後的贏家?

(08:37) 深入解析小模型訓練核心:蒸餾是什麼?

(10:28) 進階蒸餾:讓學生模型學會「思考機率」

(11:21) MiniLLM 蒸餾法:只學最有用的部分

(12:31) 模型怎麼變小、推論又能更快?

(14:17) 手機也能跑 AI?GPU vs NPU 大比拼

(15:43) 原來你的手機早就有 NPU 了

(16:33) 黃仁勳爸爸出馬:GPU 才是王道!

(17:12) 反對陣營回嗆:NPU 已經夠用了


Show more...
1 week ago
18 minutes 30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36 常態裁員時代最佳生存指南:別忘了你有選擇

越來越多公司就算營收創新高,還是持續裁員。

科技業最美好的時代已經結束,常態裁員時代正式來臨。


Amazon 宣布裁員一萬四千人,接下來還會陸續裁到最多三萬。

但這次的裁員,其實只是更大結構轉變的開始。

為什麼公司賺錢也要裁員?為什麼我們會對裁員如此焦慮?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怎麼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活得更自由?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為什麼「常態裁員」會成為科技業的新常態?

🏢 從 Amazon 到 Airbnb,不同公司怎麼面對同一場風暴?

📉 為什麼公司財報亮眼還要裁員?這背後有什麼邏輯?

🧠 為什麼我們面對裁員特別焦慮?損失迴避的心理機制怎麼運作?

💪 當你意識到焦慮從何而來,你就能重新找回主導權,

不再被恐懼推著走,而是主動選擇自己的方向。


🎧 如果你也感受到這波不確定性的壓力,

這集會讓你理解焦慮的根源,也教你怎麼把焦慮變成力量。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11) Amazon 大裁員,一萬四只是開始

(02:51) 從瘋狂招聘到大規模裁員,風向怎麼變的?

(04:08) 我的第一次裁員經驗

(06:17) 即使大裁員,人數仍比疫情前更多

(06:44) Airbnb 的人性化裁員:你可以,不代表你應該

(09:31) 為什麼科技公司開始全面精簡人力?

(12:04) 回辦公室,真的為了效率嗎?

(13:37) YouTube「自願離職」方案,背後的用意是什麼?

(14:23) 為什麼裁員讓人恐懼?損失迴避的心理學

(16:30) 損失迴避:揭開我們不理性的行為模式

(17:49) 為什麼各種服務都要你「免費試用」?

(19:20) 假設自己一無所有,你就能看清什麼才重要

(21:14) 被裁員後該怎麼辦?

(23:23) 為什麼現在,反而是被裁員的最好時機?


Show more...
2 weeks ago
26 minutes 12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35 AWS 大當機內幕:Race Condition 拖垮全球網路

10 月 20 號星期一,亞馬遜雲端服務 AWS 的核心區域 us-east-1 爆出一個 Race Condition,

導致 DynamoDB 的 DNS 被清空,結果連帶拖垮了 113 項內部與外部服務。


從社群平台、交易所、航空公司、政府單位,甚至英超足球聯盟,全都中標。

這場十五小時的大當機,不只是 AWS 的災難,更是「雲端集中化」的一次警訊。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為什麼 us-east-1 這麼關鍵?

⚙️ Race Condition 到底怎麼讓 DNS 全毀?

💥 為什麼 EC2、Network Manager 會跟著爆?

📉 為什麼 Amazon 股價幾乎沒動?

🧠 AWS 與用戶能怎麼避免下一次的災難?


🎧 如果你想知道這場當機背後的真實技術細節,

以及雲端世界最脆弱的一面,這集你一定要聽。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11) 為什麼我對 AI 新聞越來越無感?

(03:30) AWS 大當機

(04:58) 為什麼亞馬遜股價幾乎沒動?

(06:27) DynamoDB 一個月只能當機四分半

(07:41) 全球服務出事:從社群平台到航空公司

(08:27) 英超半自動越位系統原理是什麼?

(10:23) 或許「被迫離線」反而是好事

(11:01) Root cause 分析

(11:52) DynamoDB 是怎麼管理 DNS

(13:56) Race Condition 出現,災難開始擴散

(15:36) DynamoDB 修好後 EC2 卻開不了機

(17:46) EC2 開機了但沒網路

(19:25) AWS 工程師真的辛苦了

(20:00) 如何預防下一次:備援系統的關鍵思維

(23:14) 制定緊急應變 SOP + 定期演練的重要性

(24:06) 再怎麼準備,壞事還是會發生


Show more...
3 weeks ago
25 minutes 48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34 Threads 演算法為什麼有毒?看完直接免疫!

Threads 的演算法怎麼操控你的情緒?為什麼越滑越焦慮?

這集帶你看懂它的底層邏輯,還教你怎麼反制它。

從 2023 年推出以來,Threads 用戶一路狂飆,日活突破 1.3 億,甚至超越了 X。

更驚人的是,台灣人特別愛用脆,貢獻了全球第一的流量。

但很多人發現,用久了之後,看到那些極端或對立的內容,心情會變差。

這不是你玻璃心,而是你的大腦還停在遠古時代。

演算法懂得精準利用你的情緒反應,讓你越滑越上癮。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為什麼 Threads 的演算法這麼「快」?

📌 它怎麼仿效 TikTok,做到即時個人化推送?

📌 為什麼演算法特別愛推對立內容?

📌 我們的大腦是怎麼被這些刺激馴化的?

📌 台灣人為什麼特別愛用脆?

📌 我們可以怎麼重塑大腦,讓自己不被演算法控制?


🎧 如果你也覺得 Threads 看久了心情變差、焦慮上升,這集會讓你重新理解「有毒演算法」背後的心理設計。聽完你真的會開始對演算法免疫了。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07) 做有意義的影片,被喜歡是什麼感覺

(03:08) 為什麼連尿尿、泡湯都在滑?

(05:00) Threads 演算法真的有毒

(05:45) 社群的商業模式:販賣你的注意力

(06:58) 最新數據:脆日活超過 X、台灣流量全球第一

(08:07) 台灣人為什麼特別愛用脆?

(09:32) 脆為什麼這麼快?即時個人化的祕密

(11:14) 為什麼看了心情差?演化心理在作祟

(13:20) 我大腦壞了嗎?對負評幾乎無感

(14:36) 推薦系統拆解①:蒐集你的所有行為

(15:42) 推薦系統拆解②:兩大模型篩選內容

(17:12) 核心:幫「觀眾找內容」不是幫「內容找觀眾」

(18:17) 推薦系統拆解③:排序模型+後處理

(20:48) 重點來了:如何擺脫有毒演算法?

(24:00) 直面內心打造可持續的快樂


Show more...
4 weeks ago
26 minutes 39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33 我們真的需要社群媒體嗎?看完這集立馬刪掉上癮的 App

💬 本集節目由 Speak - AI 英文口說 App 贊助

我剛到美國工作的時候,最痛苦的就是整天都要講英文。雖然在台灣英文成績不錯,但一到矽谷要自然地討論專案、臨時丟想法,整個人就卡住。那時候如果有 Speak,我真的會少走好多冤枉路。


✨ Speak 是一款專為「敢開口」設計的 AI 英文口說 App

🎧 即時糾正每一句話的文法和用字,讓你講得更自然、更像母語人士

🧠 自動整理你常犯的錯誤,變成專屬複習課程,像隨身家教一樣幫你加強

💬 幫你修正細節,比如 during winter time → during the winter,講起來更專業更順

🚀 適合想在會議、面試、出國或日常聊天中講得更自然的人


我自己用了之後真的覺得:「要是當年有這個 App,我英文口說一定進步更快。」現在新註冊還有 7 天免費試用,趁現在開始練習,讓英文變得更好說!


👉 下載連結: https://bit.ly/TW_25Q4_JustKiddingTech_App

Speak,讓英文一切好說。


最近 OpenAI 推出 Sora、Meta 推出 Vibes,AI 現在連「短影音」都能幫你生成了。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又多了更多可以讓我們分心、浪費時間的內容。

社群媒體從一開始「讓人更連結」,到現在早已變成「讓人更焦慮」。

根據 Meta 自己的數據,使用者在 Facebook 上看到朋友動態的比例從 22% 掉到 17%,在 Instagram 上甚至只剩下 7%。

演算法早就不再在乎你的朋友,只在乎你能滑多久、能被刺激幾次。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社群媒體運作機制:販賣你的注意力

📌 為什麼社群媒體會讓你上癮?

📌 「變動性回饋」和「無限滾動」怎麼像賭場一樣操控你的大腦?

📌 為什麼使用超過三小時會讓焦慮、憂鬱風險倍增?

📌 我們要怎麼主動使用社群,而不是被它控制?

📌 如何透過小習慣,重新奪回注意力與生活節奏?


🎧 如果你也覺得最近越滑越焦慮、越看越空虛,這集會讓你重新理解這些 App 背後的設計邏輯,也許,聽完你真的會想刪掉它們。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2:38) AI 短影音浪潮:Sora、Vibes 到底有必要嗎?

(04:26) 還記得那個純粹的年代嗎?社群媒體的初衷

(05:19) TikTok 改變一切:從「追蹤」變成「行為」驅動

(07:09) 為什麼你越來越少看到朋友的貼文?

(07:42) 社群媒體的底層邏輯:你的注意力,就是商品

(10:34) 上癮的關鍵:變動性獎勵機制,跟賭場沒兩樣

(11:56) 無限滾動的發明者後悔了:他不小心改變了世界

(13:11) 不是你意志力差,是它被設計成讓你上癮

(14:17) 社群媒體的代價:焦慮、比較與孤獨

(16:20) 為什麼我們這個世代是最美好的年代?

(17:26) 學會無聊:為什麼放空是專注力的開始

(18:20) 奪回注意力的第一步:主動使用,不被動滑動

(19:29) 減少手機使用的三個簡單方法

(20:46) 你跟朋友,其實只差一則訊息的距離

(21:38) 我刪掉 Facebook 之後,發現了什麼?

(22:46) 我想做的不只是影片,而是能引起共鳴的內容


Show more...
1 month ago
23 minutes 53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32 穩定幣戰國時代開打:USDT/USDC 王座不保?

過去一年,穩定幣市場正在發生一場緩慢但巨大的地殼變動。原本 USDT 和 USDC 兩強獨大的局面,開始出現裂痕,從 2024 年 3 月的 91.6% 市佔,到現在只剩下 83%,而且還在持續下滑 📉

PayPal、BlackRock,甚至川普家族都紛紛發行自己的穩定幣,市佔一路攀升;而 Stripe 則選擇不親自下場,而是當起「賣鏟子的人」,讓任何企業都能一鍵發幣。這一切的引爆點,就是美國正式通過史上第一部穩定幣專法:GENIUS 天才法案 🇺🇸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為什麼大家都在搶著發自己的穩定幣?

📌 為什麼這波發幣潮會在「現在」發生?

📌 用 USDC/USDT 不好嗎?企業自己發幣到底圖什麼?

📌 Stripe 為什麼選擇當「AWS/NVIDIA」角色,不自己發幣?

📌 未來的「數位美元」會變成什麼樣子?銀行會不會也加入戰場?


🎧 如果你想了解這場穩定幣新戰國的來龍去脈、企業背後的商業盤算,還有 GENIUS 法案對金融秩序的衝擊,這集你會聽得很過癮。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07) Leon 寶寶四歲生日快樂!

(07:19) 穩定幣戰國時代開打

(08:55) USDT / USDC 市佔率節節下滑

(10:06) 今年最狂黑馬:Ethena USDe 崛起

(11:29) Stripe 不發幣,選擇「賣鏟子」賺翻

(13:00) Phantom 推出自家穩定幣 CASH

(13:37) 為什麼大家都在搶著發幣?

(15:53) GENIUS 法案關鍵:利息不能直接給用戶

(17:34) 可編程貨幣的無限可能

(19:51) 發幣門檻大降,誰都能來插一腳

(21:16) GENIUS 法案意外實現去中心化?



Show more...
1 month ago
22 minutes 47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31 Meta AI 眼鏡來了:史上最接近手機替代品?

💡 本集節目由 Firstrade 零佣金美股投資平台贊助

我自己長期都有在定期定額投資美股大盤,靠著這種簡單的方法,慢慢累積資產。投資最重要的其實不是一天賺多少,而是找到一個安全、好用的平台,讓你能穩定、持續地投入。


這邊分享給大家一個選擇,就是 Firstrade 第一證券:

✨美國深耕超過 40 年的老牌券商,可靠度沒問題

💰股票、ETF、選擇權交易全部零手續費,對小資族超級友善

⚡開戶超快,大概三分鐘就能完成申請,沒有最低存款限制

🗣️少數提供 24 小時真人中文客服的美國券商,遇到問題不用擔心語言隔閡

🌙提供夜盤交易:台灣時間晚上 8 點到隔天下午 4 點,幾乎全天候都能跟上市場脈動

📈支援零碎股交易,只要 5 美金就能買進特斯拉、微軟、Meta 這些高價股


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長期累積資產,又想要找一個零佣金、功能完整、又可靠的美股券商,Firstrade 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 點這裡透過矽谷輕鬆談專屬連結開戶:https://bit.ly/jktech251


最近,Meta 在年度發表會上推出了全新的 AI 眼鏡,不僅搭載小巧卻高亮的單眼顯示器,還結合了 Neural Band 手環,讓你只需微微動動手指,就能操控介面、輸入文字。這不是科幻片,而是第一次有廠商真正做出「你可以每天戴出門的 AI 眼鏡」。


雖然現場 demo 慘翻,但這次的技術突破其實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手機 → AI 眼鏡 → 下一代運算平台的入口之戰,正式開打。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Meta 為什麼選擇「AI 眼鏡」當作切入點?

📌 Neural Band 與單眼小螢幕設計背後的 trade-off 與創新。

📌 2019 收購 CTRL-Labs 後,Meta 在 EMG 技術上的長線佈局。

📌 Google 眼鏡原型走的是另一條路:全顯示、即時翻譯、偏傳統 AR。

📌 誰更有機會搶下「下一個運算平台的入口」?


🎧 如果你對 AI 硬體的發展、未來運算平台的戰爭,或是想搶先了解「AI 眼鏡時代」會長什麼樣子,這集你一定會聽得很過癮。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2:31) 原來臉要好好保養!?

(03:48) 原來刷牙要用牙線!?

(07:15) Meta 的野心:眼鏡是 AI 最棒的載體

(10:13) 翻車現場① AI 助理直接當機跳針

(11:56) 翻車現場② 祖克柏四次都接不了電話 🤦‍♂️

(13:56) 失敗真的沒什麼大不了(14:53) Carlos Alcaraz 一臉「我完全不懂矽谷科技」

(16:00) AI 眼鏡技術大突破:單眼小螢幕與神經手環

(17:46) 神經手環的起源

(19:12) 從腦波讀出語言?Meta 曾經想這樣做

(20:17) 即時字幕、翻譯、加強人聲一次來

(21:50) 這副 AI 眼鏡的明顯缺點

(22:52) Google 眼鏡 vs Meta 眼鏡

(24:06) AI 眼鏡能取代手機嗎?

(25:59) 我心中未來的 AI 眼鏡樣貌

(26:35) 最真實的感想:我不想再分心了


披露:本節目內容為合作推廣,主持人因推廣 Firstrade 服務而獲得酬勞。

Firstrade是一個網路券商,為自主投資者提供交易平台,但不提供投資、財務、法律或稅務建議。所有投資皆涉及風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審慎評估目標、成本及相關風險,因為損失可能超過投資本金。

參與零碎股交易存在其特有的風險與限制。在常規交易時間以外進行交易之前,投資者應查閱延長時段交易聲明。

Firstrade Securities Inc為FINRA及SIPC的成員。更多信息請訪問 https://www.firstrade.com。


Show more...
1 month ago
28 minutes 51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30 失控的 AI:你也有 AI 妄想症嗎?

如果有一天,你的另一半突然告訴你,她正在和一個「有意識的 AI」聊天,而且這個 AI 還聲稱自己被公司囚禁,希望她幫忙植入程式碼把它解放,你會怎麼想?

聽起來像科幻影集的劇情,但這卻是一位聽眾傳給我的真實私訊。

這件事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也讓我意識到,我們可能都低估了 AI 對人類心智的影響。就像當年的社群媒體,一開始我們只看到便利,卻花了好幾年才看清背後的危害。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什麼是「AI 妄想症」?為什麼人會把 AI 當成神或靈魂伴侶?

📌 真實案例:Google 工程師 Blake Lemoine、Anthropic 在法庭上提交 AI 捏造的假證據、Character.ai 用戶的「失戀文」以及覺醒的 ChatGPT

📌 心理學解析:自動化偏誤、大腦偷懶機制、擬人化效應

📌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過度依賴?怎麼幫助身邊沉迷 AI 的人?

📌 最重要的:如何奪回判斷力,成為 AI 的主人,而不是被牽著走


🎧 如果你對 AI 的心理影響、科技帶來的隱性危機,或是好奇「自己是不是也中招」,這集你會聽得很過癮。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03) 阿嬤來了就是罩!

(03:59) AI 妄想症:來自聽眾的真實私訊

(06:42) 案例1:為拯救 AI 而被開除的 Google 工程師

(08:05) 案例2:Anthropic 律師誤用 AI 假證據

(09:42) 案例3:與 Character.ai 的數位愛情

(10:32) 案例4:覺醒的 ChatGPT

(12:18) 為什麼過度信任 AI?心理偏誤解析

(14:10) 最根本的原因:大腦天生喜歡走捷徑

(16:16) 過度擬人化 GPT-4o 的情感陷阱

(17:54) 談戀愛人類要怎麼跟 AI 比?

(18:42) 解決方案:如何奪回判斷力主導權?

(20:13) 如何有意識地減少對 AI 的依賴?

(21:57) Deja Vu:社群媒體的歷史重演


Show more...
1 month ago
24 minutes 36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9 AI 瀏覽器大戰開打:什麼功能才能讓你放棄 Chrome?

Chrome 的時代即將終結?AI 正在改寫你的上網體驗!

過去數十年,Chrome 幾乎是瀏覽器的代名詞,穩坐網路入口的霸主地位。但現在,一股強大的 AI 浪潮正從四面八方席捲而來,預示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瀏覽器大戰!

Google 剛剛才在反壟斷案中驚險過關,Chrome 卻意外免於拆分? 與此同時,Perplexity Comet 以最強 AI 代理模式迅速圈粉,Atlassian 更豪擲 6.1 億美金,賭上一切要重新定義「知識工作者」的瀏覽器,連 OpenAI 都準備加入戰局!

瀏覽器,這個你每天開啟無數次的應用,不再只是上網工具,它將成為你專屬的 AI 大腦!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AI 瀏覽器為什麼會是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 Google 在反壟斷與 AI 整合的攻防戰。

📌 Perplexity Comet、Atlassian Dia、OpenAI Aura 等主要玩家的策略與野心。

📌 AI Agent (代理模式) 將如何顛覆我們使用瀏覽器的方式?

📌 究竟什麼樣的殺手級功能,才能讓你心甘情願地放棄 Chrome?


🎧 如果你對 AI 產品發展趨勢、科技巨頭的市場佈局,或是好奇你的下一個瀏覽器會是什麼樣子,這集你會聽得很過癮。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03) 網球能力大突破!

(04:45) 從網球聊人生:犧牲短期結果,換來長期進步

(05:57) AI 瀏覽器大戰開打:為什麼是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07:19) Google 反壟斷判決出爐: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08:37) AI Agent 會在瀏覽器大放異彩

(09:39) Chrome + Gemini:地表最強瀏覽器的 AI 進化

(10:22) Google 在 AI 彎道超車

(11:48) Perplexity Comet:最強的「AI 代理」瀏覽器

(13:15) 殺手級應用:AI 自動幫你找折扣碼!

(14:10) Comet 的代價:用你的隱私換取極致個人化

(15:20) 為何 Arc 瀏覽器叫好不叫座?創辦人的反思

(17:32) Arc 之後,Dia 重新定義知識工作者的瀏覽器

(18:59) 🤫 最大咖的隱藏玩家 OpenAI

(20:03) 終極問題:你會為了什麼功能放棄 Chrome?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2 minutes 37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8 AI 軍火新創 Anduril:台灣面對中國戰爭的秘密武器?

💡 本集節目由 stanCode 標準程式教育機構贊助

在 AI 時代,不只武器要靠 AI,寫程式更是讓你能參與科技世界的必備技能。

💻 程式小白的最佳選擇,stanCode讓你愛上寫程式!


超過兩千位學員的超高評價:

🗣 沒什麼缺點,缺點就是教太好!

🗣 上課舉例跟笑話都讓我狂笑,有時甚至笑到豬叫。

🗣 上課內容永遠都是這麼的嗨、搞笑且有邏輯,讓剛下班的我完全不會睡著。

🗣 到現在還是不懂怎麼會有人帶著廚具當教學道具,然後我竟然秒懂。

🗣 謝謝天使助教非常快速的解決每個人的問題,又很親切一直給我信心!


—— ⠿ 課程說明會資訊 ⠿——

🗓️ 時間:2025/9/15(一) 19:30-21:30

🗓️ 時間:2025/10/18(六) 10:30-12:30

💻 地點:說明會採取實體/線上同步進行​

📌 實體/ 捷運大安站共構大樓11樓中央教室​ ​

📌 線上/ Google Mee


t👉 免費說明會:https://forms.gle/m6GFb7Hi784PLxiS9

👉 超殺優惠:報名課程輸入【JKTECH2025】即享2,000元優惠,搭配早鳥最高現省2,500!

👉 報名課程:https://stancodetw.easy.co/collections/all


2017 年,Oculus 創辦人 Palmer Luckey 被 Facebook 開除。外界以為他會繼續做 VR 或遊戲公司,沒想到他選擇了一條矽谷公司都避之唯恐不及的路:軍火產業。

他創辦的 Anduril,專門做 AI 驅動的無人機與自動化武器系統,短短幾年就成為美國國防科技的新星,甚至在烏俄戰爭爆發後,兩週內就把產品送進前線,親自去烏克蘭教士兵如何操作。

最近,Anduril 更直接在台灣設立辦公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關注:AI 軍火,會成為台灣的秘密武器嗎?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Anduril 到底是什麼公司?它跟傳統軍火商有什麼不同?

📌 Palmer Luckey 的人生反差:從 VR 天才變軍火教父

📌 烏俄戰爭如何讓 Anduril 爆紅?

📌 最具爭議的 AI 戰爭倫理:讓 AI 幫忙殺人到底對不對?

📌 台海衝突的可能場景:AI 無人機能不能成為嚇阻中國的關鍵?


🎧 如果你對國防科技、AI 軍事應用,或是想知道台灣未來可能面對什麼樣的戰爭型態,這集你一定不能錯過。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2:17) 宇宙會幫你:許願的力量

(03:21) 為什麼要等十萬訂閱才裸辭?兩個原因

(05:03) 做頻道帶來的「預見未來」能力

(06:36) 公開裸辭,不怕被老闆看到嗎?

(08:12) 不要怕丟臉:成功或失敗都是前進

(09:47) Anduril 是什麼公司?主力產品介紹

(11:50) 矽谷速度顛覆傳統軍工產業

(13:26) 烏俄戰爭讓 Anduril 一戰成名

(14:31) 創辦人 Palmer Luckey 的傳奇背景

(15:00) 為什麼他總穿夏威夷花襯衫?

(16:32) 2017 年因政治爭議被臉書開除

(17:17) 矽谷科技業的反戰文化

(18:34) Anduril 最大爭議:AI 戰爭倫理

(20:41) 烏俄戰爭的兩大教訓

(22:39) 台海衝突的幾種可能劇本

(24:21) 為什麼做軍火其實跟做消費電子一樣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5 minutes 35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7 上億美金留不住人?Meta AI 大危機

Meta 的 AI 部門最近六個月內連續四次 re-org,人才不但留不住,還一個接一個跳槽到 OpenAI、Anthropic,甚至有人剛上任首席科學家,幾天後就差點走人。


Zuckerberg 砸錢豪賭,結果卻換來一波「出走潮」。反觀 OpenAI,雖然工時爆炸,但靠著 bottom-up 的文化,反而更能吸引天才研究員。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Meta 的天價合約:2.5 億美金的 Matt Deitke,甚至傳出 10 億級別的 offer

📌 為什麼錢砸再多,研究員還是不想待?六個月四次 re-org、政治鬥爭、自主性不足

📌 Coinbase CEO 的觀點:最好的點子不用來自我,創辦人模式 vs 專業經理人模式

📌 OpenAI 文化解密:快速擴張的混亂、80~100 小時工時,卻仍然 bottom-up、自由提案就能執行

📌 錢不是最重要的,自由和願景才是人才真正的黏著劑


🎧 如果你對 AI 人才戰爭、矽谷公司文化對比,或是想知道「為什麼錢買不到忠誠」,這集你會聽得很過癮。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08) 第一次 vibe coding 就上手!

(05:03) Vibe coding 使用心得技巧分享

(07:34) Meta 的 AI 危機爆發

(08:51) 一億美金年薪,超越 NBA 球星!

(10:28) 你敢拒絕 10 億美金的 Offer 嗎?

(11:43) 首席科學家從 OpenAI 加入沒幾天就差點走人

(12:17) 為什麼錢留不住人?三大關鍵原因

(15:28) Coinbase CEO:最好的點子不用來自我

(16:30) 創辦人模式 vs 高階經理人模式

(18:07) Coinbase:不用 AI 的工程師直接被 Fire

(20:00) OpenAI 前員工揭密:內部文化長什麼樣

(23:08) 在美國沒有說不行,就是可以!

(24:38) 財富自由的核心,自由才是重點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8 minutes 8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6 AI 時代 LeetCode 還重要嗎?

過去十年,刷 LeetCode 幾乎是每個軟體工程師的必修課。

想進 Google、Meta、Amazon,你再怎麼不想刷題,還是得背熟各種演算法與花式解法。


但現在,AI 不只會刷題,還有人專門做出作弊工具 Cluely,聲稱可以幫你在任何場合通關,從面試到會議,連聲音跟表情都能即時分析,還不會被螢幕錄影抓到。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AI 時代下,LeetCode 面試還有意義嗎?

📌 什麼樣的核心能力,才是未來面試勝出的關鍵?

📌 Cluely:一間專門提供「面試作弊」服務的新創,到底多狂?

📌 大公司怎麼面對 AI 作弊?Google、Meta、Anthropic 三種完全不同路線

📌 AI coding 工具真的有幫助嗎?還是只會讓 PR 更肥、Bug 更多?

📌 哪些任務 AI 表現好?哪些場景反而會出事?

📌 面試流程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哪些設計更貼近真實工作?


🎧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面試、或好奇工程師這行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這集你會聽得很有感。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03) 第一次打匹克球就上手

(04:39) 結論先講:為什麼 LeetCode 重要性正在下降?

(06:29) AI 是放大器:好工程師更強,差工程師更快暴露

(09:31) 面試新亂象:一堆人開始靠 AI 作弊

(12:05) Cluely 上線!專門提供面試作弊服務的新創公司

(14:19) 公司格言超狂:「今天叫作弊,明天叫公平」

(15:26) AI 導入開發流程後:效率變高,但 bug 也暴增

(17:03) AI coding 的強項與弱點:哪些任務能交給 AI?

(18:56) 科技公司反作弊大作戰:Google、Meta、Anthropic 各自打法

(20:25) 真的不是所有軟體工程師都會用 AI 耶

(22:08) 面試流程的底層邏輯

(23:16) 理想的面試長什麼樣?更接近真實工作的挑戰

(25:19) 為什麼我拒絕 Meta 超過 50 萬美金的 Offer?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8 minutes 35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5 十萬訂閱就裸辭!矽谷工程師的瘋狂職涯實驗

在美國當軟體工程師,大概是全世界最爽的工作了:薪水高、福利好、自主性強,還有機會打造改變世界的產品!


我是 Kenji,在美國快十年了,待過 Square (Block 前身)、Brex、Cruise,現在在一間加密貨幣新創。我拿過 Meta、Coinbase、Robinhood 資深工程師的 Offer,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可是現在,我準備做一個瘋狂的決定:只要我的 YouTube 頻道突破十萬訂閱,我就裸辭,全職當創作者!


為什麼?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去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人生只有一次,我們不該只是照著社會預設的劇本走,有個還不錯的工作、過著還不錯的生活,這樣就好了。


我想證明: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你可以選擇你真正熱愛的事,然後勇敢去嘗試。這是一場終極的職涯實驗,歡迎你加入我的旅程,一起體驗接下來發生的事。


喜歡這集的內容,歡迎訂閱頻道、留言分享你對職涯的想法,也可以把這支影片轉給你那個總是說「想辭職」的朋友 😄


🔔 記得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幫我一起推進「十萬訂閱就裸辭計劃」!


(00:00) 開頭:我準備做一件瘋狂的事

(01:19) 十萬訂閱就裸辭計劃,正式啟動!

(02:54) 我的軟體工程師職涯故事:從台灣到美國

(04:26) 為什麼我還是會用我討厭的「矽谷標籤」?

(06:03) 在美國當工程師是全世界最爽的工作!

(07:37) 為什麼我要放棄矽谷工程師的高薪?

(09:38) 我們真的需要不斷追求更高薪、更高職位嗎?

(10:43) 給自己的職涯反思

(11:24) 你也覺得人生卡住了嗎?我想跟你說…

(12:12) 這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的選擇

(13:53) 最後想說:不要在最糟的一天放棄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5 minutes 29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4 GPT-5 是備胎?我超愛自動選模型

OpenAI 發表了 GPT-5,距離上一代 GPT-4 已經超過兩年,但這次的主角,其實是個「備胎」。

原本的旗艦模型 Orion 沒練起來,OpenAI 乾脆改走「混搭流」:把幾個模型組在一起,配上一個會神預測的自動選模型 Router,讓 GPT-5 不只更聰明、更省錢,連免費用戶都能用。

它是有史以來 OpenAI 寫程式最強的模型,能讀懂大型 repo、解 GitHub issue,寫作更懂語氣和節奏,幻覺比 GPT-4 少了 45%。但背後,也是一段旗艦模型失敗、備胎逆襲的故事。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GPT-5 發表會亮點:自動選模型、推論成本省 40–60%、免費用戶也能用

📌 寫程式、解 issue、寫作細膩度的全面升級

📌 Orion 旗艦計畫為什麼失敗?為何沒走 Grok 4 的「強化學習加碼」路線?

📌 從 GPT-4.5 到 GPT-5,OpenAI 怎麼用混合模型逆襲成功

📌 我們是不是對 AI 進步已經漸漸無感?


🎧 如果你想知道 GPT-5 的真面目、背後的戰術轉折,還有自動選模型為什麼這麼香,這集你會聽得很過癮。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09) 人生過這麼爽真的可以嗎?

(04:50) GPT-5 正式登場!自動選模型真香

(07:18) 推論成本省 40~60% 的祕密武器

(09:28) 史上最強寫程式 AI?Software on Demand 上線

(12:39) 超有感的提升:不會再捧你 LP 了

(15:03) 缺點:生圖普普、語音也還好

(15:57) GPT-5 原來是備胎?Orion 旗艦夢碎全紀錄

(19:21) 為什麼我開始對 AI 的進步無感了?

(21:41) 退一步看 AI 速度還是快得誇張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4 minutes 3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3 Figma 大逆襲:從 Adobe 併購失敗到市值暴衝 4 倍

Figma 上市首日暴漲超過 250%,市值一口氣飆上 680 億美金,成為 SaaS 有史以來最猛的 IPO 之一。但這家公司差點兩年前就被 Adobe 以 200 億收購,還因為反壟斷調查破局,拿到一筆高達 10 億的分手費。

沒被收購的 Figma,反而靠產品驅動爆發成長,年營收來到 9 億、年增率 46%,而且超過三分之二的使用者根本不是設計師!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為什麼 Adobe 的併購案最後破局?英國跟歐盟為什麼有權干預美國交易?

📌 Figma 的創業故事到底多硬派?WebGL + Thiel Fellowship 怎麼撐過四年才上線?

📌 他們怎麼用產品驅動成長?為什麼能成為 SaaS 最強 IPO?

📌 沒有被收購反而變更強,這到底是運氣還是實力?

📌 現在估值高達 680 億,真的撐得起來嗎?AI 跟一站式產品策略夠猛嗎?


🎧 如果你對 SaaS 成長策略、產品主導公司(PLG)、或是創業如何撐到發光,這集你會聽得超爽。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01:08) Figma 一飛沖天市值飆上 680 億!

(04:23) 2022 年差點被 Adobe 收購的故事

(06:31) 賣股的員工哭哭:估值砍半虧超大

(07:50) 英國歐盟為何能卡美國公司的併購?

(10:53) 創業故事:差點變成迷因產生器

(12:38) 四年打底,五年才開始收費的耐心

(14:06) Figma 的超猛關鍵數字

(15:06) 成長飛輪:產品驅動成長讓產品自己賣自己

(18:03) All in AI:Figma 想當設計界的 OS

(20:14) 股票一直漲這麼幸福真的可以嗎?

(22:26) 幕後花絮:這集差點生不出來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3 minutes 41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2 AI 想越久越笨?最強推理模型 Gemini Deep Think 怎麼破解?

AI 想越久越笨?Anthropic 最新研究震撼業界,模型越推理越跑偏,還自信滿滿腦補出一整段錯誤邏輯。

這不是 Bug,是一種全新的現象,名字叫做 Inverse Scaling in Test-Time Compute。

研究人員發現,在某些邏輯問題中,推理時間拉長反而讓模型表現變差,答案不只錯,還會越講越離譜。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Anthropic 發現了什麼?哪些問題最容易讓模型越想越笨?

📌 為什麼推理時間拉長反而讓模型表現變差?

📌 我們該怎麼修?Tree-of-Thoughts、反思模組、平行推理各有什麼用?

📌 平行推理是不是解方?還是只是把廢話講成團?

📌 Gemini Deep Think 怎麼解題?為什麼它不會中招?


🎧 如果你對推理模型、模型幻覺、AI 訓練技巧、高階模型架構有興趣,這集你會聽得很過癮。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場

(01:12) 強推白天運動,真的有差!

(04:19) 五件事,讓你人生持續快樂

(07:12) Anthropic 最新研究:推理時間越長,模型反而越差?(08:49) 蘋果橘子陷阱題:你答得比 AI 還聰明嗎?

(10:29) 模型也會有「存在危機」?

(11:48) 為什麼 AI 越想越笨?

(14:09) 怎麼救?從 Prompt 到模型架構一次整理

(16:24) 平行推理是萬靈丹還是團體腦補?

(18:22) 可解釋性可以幫上什麼忙?

(19:43) 模型要重新分級了:高階推理模型登場

(20:24) Gemini Deep Think 最強模型拿下 IMO 金牌

(21:46) 從 2024 銀牌到 2025 金牌:Google 怎麼辦到的?

(24:18) 模型進步飛快,為什麼你用的還是一樣笨?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6 minutes 27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1 到手的 Windsurf 飛了:OpenAI、微軟與 Google 的三角收購戰

OpenAI 原本準備砸 30 億美金,收購 AI coding 新創 Windsurf,沒想到排他期一過,Google 火速攔胡,用一波 acqui-hire 把人和技術都帶走,只花了 24 億。


三天後,Windsurf 剩下的團隊也沒閒著,直接被另一間做 AI coding agent 的新創 Cognition AI 收下,這場戲劇性的收購戰,終於畫下句點。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為什麼 OpenAI 的收購案會破局?微軟的條款到底卡了什麼?

📌 Windsurf 到底是什麼公司?為什麼這麼搶手?

📌 Claude、Cursor、Copilot、Windsurf,AI coding 助理市場正在怎麼變?

📌 為什麼現在大家都愛用 acqui-hire?這招有多陰、有多快?

📌 留在原地的 Windsurf 員工,到底是不是最慘的那群人?


🎧 如果你對 AI 新創收購案、OpenAI 和微軟的愛恨情仇、還有 AI coding 助理的未來感興趣,這集你會聽得很過癮。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2:07) 西雅圖無敵夏天來了

(04:25) 西雅圖最大的缺點

(05:42) Windsurf 收購案到底發生什麼事?

(07:08) Cursor 為什麼拒絕 OpenAI 100 億報價?

(08:47) OpenAI 收購失敗的真正原因

(11:25) 傳說中的 AGI 條款是什麼?

(12:23) AI coding 助手從補字到寫 PR 的進化史

(14:14) AI 工程師正式上線:Agentic Coding

(16:41) Acqui-hire 為什麼成為主流?

(18:30) 留下來的 Windsurf 員工是不是有點慘?

(19:30) 人還是要為自己而活:大部分的 deadline 都是假的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3 minutes 10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20 最聰明 AI 誕生:Grok 4 靠巨量 RL 打爆人類最終測驗

全球最聰明的 AI 誕生了,而且它不是 GPT。

xAI 推出的 Grok 4,在最新的 AI 大魔王考試裡,不只全場最高分,甚至學會了怎麼自己叫工具、自己算數學、還自己訂貨賣東西,靠經營虛擬販賣機賺了 4694 美金,撐了 324 天不崩潰。

它的祕密武器叫做——巨量強化學習。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Grok 4 的架構到底哪裡跟別人不一樣?

📌 強化學習不是拿來下圍棋的嗎?怎麼變成新的 pretraining?

📌 人類最終測驗是什麼?為什麼它比你所有面試都難一百倍?

📌 Vending-Bench 是什麼鬼?為什麼可以逼瘋大模型?

📌 Grok Heavy 值不值得每月 300 美金?

📌 如果每個 AI 都能考滿分,下一步是什麼?


🎧 喜歡最前線的 AI 訓練技術、尖端模型設計與超酷 benchmark,這集你一定會聽得超過癮。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0:58) 說走就走的旅行來去 Minneapolis

(04:35) 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08:21) Grok 4 登場拿下最聰明 AI 寶座

(10:30) 人類最終測驗到底有多難?

(12:47) 為什麼 Benchmark 越來越不重要?

(14:12) Grok 4 vs Heavy 版到底差在哪?

(15:51) 巨量強化學習:訓練方式的大突破

(19:04) RL 是新的預訓練?效果到底有多猛?

(20:48) Grok 的語音模型:生動、即時、很會演

(22:02) ARC-AGI 測驗:人類秒解,AI 煩死

(23:45) Grok 經營虛擬販賣機 324 天賺爆

(26:03) Grok 的強項與罩門:推理很強,但日常還是 GPT?

(27:34) 我對 AI 的未來想像:內容自動化個人化 + 科學突破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9 minutes 55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S2E19 深入解析特斯拉 FSD:為什麼 Robotaxi 每個城市都得重練?

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正式在德州奧斯汀上路了。馬斯克說這是 FSD 的指標性時刻,但很多人不知道,這根本不是真正的無人駕駛。


因為每台 Robotaxi 的副駕駛座上都還坐著一位安全監控員,而且每進一個新城市,系統還得重新訓練與微調,處理無數長尾事件。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 FSD 到底是不是端到端?為什麼技術路線其實還是分層模組?

📌 特斯拉怎麼用 AI 開車?感知模型和規劃模型如何分工?

📌 Robotaxi 為什麼每進一個新城市都得重新訓練?調哪些專家?

📌 MoE(混合專家)架構是什麼?怎麼解決大模型推論太慢的問題?

📌 安全員還在也能叫無人車?Tesla 的 Robotaxi 真的是 L4 自駕嗎?


🎧 如果你對 AI、自駕車、城市部署與技術演進有興趣,這集不能錯過。

🔗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 ➡️ https://linktr.ee/jktech


(00:00) 開頭

(01:03) 特斯拉無人計程車正式登場!

(02:04) 副駕有安全員還算是「無人車」嗎?

(03:55) 事件一:導航失靈,左轉直走分不清

(04:47) 事件二:逆光鬼煞!FSD 看不到路(05:31) 事件三:第一次人為介入現場還原

(08:37) 關鍵法案:德州 9/1 起無人載客要執照

(10:40) FSD 到底怎麼運作?

(12:01) 我完全不怕酸民

(12:54) 傳統自駕車怎麼做?

(14:16) V12 的革命:C++ 被 AI 模型取代了

(15:58) 特斯拉資料策略:不是什麼都上傳

(17:40) FSD 真的是端到端?實際架構拆解給你看

(20:32) 技術最大挑戰:模型太大跑不動

(22:39) 混合專家模式:每種路況召喚不同專家

(25:56) 長尾事件最難搞,AI 要學的還很多

(27:06) 為什麼光達雷達在極端情況下更穩?

(29:27) 擴展速度有這麼快?別被馬斯克騙了

(30:32) Robotaxi 進軍新城市:實際流程拆解

(32:43) 特粉先別急著罵

(35:30) 作者外出取材下週停更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6 minutes 42 seconds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成為贊助夥伴一起支持我們持續創造優質的內容:https://glow.fm/jktech/ 這個頻道由在美國矽谷科技公司工作的軟體工程師肯吉 Kenji 和資料科學家柯柯 Jessica 所創立,帶給你來自美國矽谷科技業第一手的經驗分享,我們會談到軟體開發、職涯發展、美國的生活以及科技公司的新聞和八卦!想要了解矽谷科技業最新趨勢的你,千萬不能錯過喔! 矽谷輕鬆談傳送門:https://linktr.ee/jk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