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US
Sign in
Continue with Google
or
Sign me in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RTHK.HK
14 episodes
9 months ago
Subscribe
香港歷史系列,過去以紀錄片形式,透過口述歷史,加上電腦晝面重組,讓香港歷史在觀眾面前活現眼前,喚起大眾對香港的集體記憶,亦加強年輕人的本地歸屬感和歷史感。 本輯節目以半小時節目為本,以每集五分鐘內容,繼續以香港曾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為核心,呈現香港今昔之餘,在歷史空間的轉移當中,此地曾擔當的角色,時至今日,此角色又有何改變?事件又如何為香港帶來今天的面貌?透過最新的電腦特技效果,帶領觀眾穿梭今昔歷史地標,重組歷史片段,加深觀眾對香港歷史的感情。 第三輯節目會發掘更多在過往兩輯未有涉及的歷史事件及人物,務求三輯節目能組合出較全面的香港歷史面貌,讓普羅觀眾對香港歷史更有親切感,及增強對本地與內地的歸屬感。
Show more...
Documentary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is the property of RTHK.HK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香港歷史系列,過去以紀錄片形式,透過口述歷史,加上電腦晝面重組,讓香港歷史在觀眾面前活現眼前,喚起大眾對香港的集體記憶,亦加強年輕人的本地歸屬感和歷史感。 本輯節目以半小時節目為本,以每集五分鐘內容,繼續以香港曾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為核心,呈現香港今昔之餘,在歷史空間的轉移當中,此地曾擔當的角色,時至今日,此角色又有何改變?事件又如何為香港帶來今天的面貌?透過最新的電腦特技效果,帶領觀眾穿梭今昔歷史地標,重組歷史片段,加深觀眾對香港歷史的感情。 第三輯節目會發掘更多在過往兩輯未有涉及的歷史事件及人物,務求三輯節目能組合出較全面的香港歷史面貌,讓普羅觀眾對香港歷史更有親切感,及增強對本地與內地的歸屬感。
Show more...
Documentary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14/14)
Latest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城外之城(下)
香港,從開埠初期的維多利亞城,經過170多年的移山填海至今天,華商每每在土地開發,以至新區發展時,都一直扮演着功不可沒的角色。 1841年5月,英軍佔領香港島時,到處荒蕪一片,根據《香港憲報》公布的人口統計,香港島當時的總人口只有7450人。由於經濟資源有限,港府很快便在澳門進行了香港開埠以後的第一次土地拍賣,一共賣出了404幅土地,以資助政府的運作。 同時,為了保證歐洲商人有足夠的土地進行貿易,政府在拍賣土地時,亦刻意在上市場(即中環歌賦街,荷里活道一帶)及下市場(即上環文咸海旁)地段劃出華人活動...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城外之城(上)
香港,從開埠初期的維多利亞城,經過170多年的移山填海至今天,華商每每在土地開發,以至新區發展時,都一直扮演着功不可沒的角色。 1841年5月,英軍佔領香港島時,到處荒蕪一片,根據《香港憲報》公布的人口統計,香港島當時的總人口只有7450人。由於經濟資源有限,港府很快便在澳門進行了香港開埠以後的第一次土地拍賣,一共賣出了404幅土地,以資助政府的運作。 同時,為了保證歐洲商人有足夠的土地進行貿易,政府在拍賣土地時,亦刻意在上市場(即中環歌賦街,荷里活道一帶)及下市場(即上環文咸海旁)地段劃出華人活動...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安居屋簷下(下)
1953年香港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火,燒毀石硤尾一帶的寮屋,造成近五萬名災民無家可歸。政府隨即興建大量的臨時居所,讓災民暫住。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香港公屋發展的源頭,但事實又是否如此? 事實上,早於二、三十年代,鑑於大量中國人口湧入香港,造成房屋嚴重不足,當時殖民地政府分別在1923及1935年作出研究報告-房屋委員會報告(HousingCommitteeReport)。當中有建議由政府以低廉地價批出土地,由商人斥資興建廉租房屋予居民,以改善房屋不足及居住環境惡劣的問題。當時移居香港的人口也有部分是...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安居屋簷下(上)
1953年香港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火,燒毀石硤尾一帶的寮屋,造成近五萬名災民無家可歸。政府隨即興建大量的臨時居所,讓災民暫住。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香港公屋發展的源頭,但事實又是否如此? 事實上,早於二、三十年代,鑑於大量中國人口湧入香港,造成房屋嚴重不足,當時殖民地政府分別在1923及1935年作出研究報告-房屋委員會報告(HousingCommitteeReport)。當中有建議由政府以低廉地價批出土地,由商人斥資興建廉租房屋予居民,以改善房屋不足及居住環境惡劣的問題。當時移居香港的人口也有部分是...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路行車載(下)
城市的發展導致交通的革新,交通的改善又加速城市的擴展,城市和交通的關係密不可分。香港在百多年間從一個細小的漁村高速地發展成一個國際城市,交通工具也因應社會的改變而不停演進,在城市的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開埠早期,人口流動不多,大部分居民以腳代步,人們以木頭車、馬、馬車、甚至牛車和獨輪手推車作交通工具,當轎和人力車引進香港,很快便成為主流交通工具,更受到政府的監管。 由於轎運作方便和靈活,不久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成為了達官貴人、外國人和醫生彰顯身分的象徵,而半山區和山頂區的發展更加...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路行車載(上)
城市的發展導致交通的革新,交通的改善又加速城市的擴展,城市和交通的關係密不可分。香港在百多年間從一個細小的漁村高速地發展成一個國際城市,交通工具也因應社會的改變而不停演進,在城市的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開埠早期,人口流動不多,大部分居民以腳代步,人們以木頭車、馬、馬車、甚至牛車和獨輪手推車作交通工具,當轎和人力車引進香港,很快便成為主流交通工具,更受到政府的監管。 由於轎運作方便和靈活,不久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成為了達官貴人、外國人和醫生彰顯身分的象徵,而半山區和山頂區的發展更加離不開轎...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法治的基石(下)
法治是香港重要的基石之一,但是這塊石頭,是由誰人和於何時放置在香港的社會制度裏呢? 大概可以由英國人佔領香港島開始。 英國人於由1841年1月25日登陸香港後不久,宣布香港為自由港,商貿活動活躍起來。倉庫、碼頭的設立,吸引大批華人和歐人前來,惟經濟發展同時帶來了黃、賭、毒等問題,加上海盜為患,香港頓時變成一個無法無天的地方。 英國人為保自身安全和社會安寧,開始嚴苛執法,問吊、斬首等死刑固然存在,獄卒更可以殘酷無比的九尾鞭施刑,卻仍無阻華人屢行作奸犯科之道,監倉長期有人滿之患。為了令法治工作更具...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法治的基石(上)
法治是香港重要的基石之一,但是這塊石頭,是由誰人和於何時放置在香港的社會制度裏呢? 大概可以由英國人佔領香港島開始。 英國人於由1841年1月25日登陸香港後不久,宣布香港為自由港,商貿活動活躍起來。倉庫、碼頭的設立,吸引大批華人和歐人前來,惟經濟發展同時帶來了黃、賭、毒等問題,加上海盜為患,香港頓時變成一個無法無天的地方。 英國人為保自身安全和社會安寧,開始嚴苛執法,問吊、斬首等死刑固然存在,獄卒更可以殘酷無比的九尾鞭施刑,卻仍無阻華人屢行作奸犯科之道,監倉長期有人滿之患。為了令法治工作更具...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航運連城(下)
靠海吃海,百多年來香港轉身再轉身,從一個細小的漁村,發展成一個繁盛的轉口港,再發展到現在的世界金融中心,航運業一直伴隨着香港經濟的發展而成長,曾經成為香港主要經濟支柱,亦在不同階段轉型適應,到了今天,香港海上航運業雖然沒有昔日的蓬勃,但這個孕育了香港百年成長的海港,卻依然艷麗繁盛。 地理上優越的位置,渾然天成的深水港,故然造就了香港航運業的發展,但歷史的交錯,更為香港創造了無窮的機遇,令香港海上航運業走上了一條光輝大道。 十九世紀,西方列强湧向東方發展,東西方的航運越趨頻繁。鴉片戰爭後,香港割讓...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航運連城(上)
靠海吃海,百多年來香港轉身再轉身,從一個細小的漁村,發展成一個繁盛的轉口港,再發展到現在的世界金融中心,航運業一直伴隨着香港經濟的發展而成長,曾經成為香港主要經濟支柱,亦在不同階段轉型適應,到了今天,香港海上航運業雖然沒有昔日的蓬勃,但這個孕育了香港百年成長的海港,卻依然艷麗繁盛。 地理上優越的位置,渾然天成的深水港,故然造就了香港航運業的發展,但歷史的交錯,更為香港創造了無窮的機遇,令香港海上航運業走上了一條光輝大道。 十九世紀,西方列强湧向東方發展,東西方的航運越趨頻繁。鴉片戰爭後,香港割讓...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香港報業(下)
香港的特殊政治環境,有着西方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又與中國關係密切,而且,有溝通中外的優越地理位置。英國統治期間,為滿清政府力量所不及,因而成為革命黨早期活動的重要基地。 《中國日報》是香港第一份革命報紙,由孫中山及陳少白創辦。1896年,孫中山在滿清政府駐英國公使館被綁架,幸得他的老師在《泰晤士報》揭露事件。自此以後孫中山深刻體會報刊的輿論作用。除了《中國日報》,革命黨人在香港先後創辦了《中國旬報》、《世界公益報》、《廣東報》、《有所謂報》等等,革命的思想亦都影響英文報章─《南華早報》。 《南...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香港報業(上)
香港的特殊政治環境,有着西方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又與中國關係密切,而且,有溝通中外的優越地理位置。英國統治期間,為滿清政府力量所不及,因而成為革命黨早期活動的重要基地。 《中國日報》是香港第一份革命報紙,由孫中山及陳少白創辦。1896年,孫中山在滿清政府駐英國公使館被綁架,幸得他的老師在《泰晤士報》揭露事件。自此以後孫中山深刻體會報刊的輿論作用。除了《中國日報》,革命黨人在香港先後創辦了《中國旬報》、《世界公益報》、《廣東報》、《有所謂報》等等,革命的思想亦都影響英文報章─《南華早報》。 ...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醫療與管治(下)
香港開埠之初,公共環境惡劣,英國軍人死亡率高,初時只有醫療船提供醫療服務。到1843年雖有傳導會醫院及海員醫院,但主要是為西人服務。1848年首間政府醫院-國家醫院成立,但由於華人不信任西醫,加上收費昂貴以及溝通問題,只有少數華人求診,華人普遍以中醫方法治病。 早期的殖民地政府以香港為貿易港,其管治態度是只要不妨礙管治,殖民者是不會干涉華人生活,因此亦沒有主動為華人提供西醫服務。到了1894年鼠疫爆發後,政府對待華人的政策以及管治方針才有所改變。鼠疫後,政府意識到公共醫療服務,特別是西醫的服務...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醫療與管治(上)
香港開埠之初,公共環境惡劣,英國軍人死亡率高,初時只有醫療船提供醫療服務。到1843年雖有傳導會醫院及海員醫院,但主要是為西人服務。1848年首間政府醫院-國家醫院成立,但由於華人不信任西醫,加上收費昂貴以及溝通問題,只有少數華人求診,華人普遍以中醫方法治病。 早期的殖民地政府以香港為貿易港,其管治態度是只要不妨礙管治,殖民者是不會干涉華人生活,因此亦沒有主動為華人提供西醫服務。到了1894年鼠疫爆發後,政府對待華人的政策以及管治方針才有所改變。鼠疫後,政府意識到公共醫療服務,特別是西醫的服務未足...
Show more...
8 years ago
4 minutes 57 seconds
香港歷史系列 III - 精讀版
香港歷史系列,過去以紀錄片形式,透過口述歷史,加上電腦晝面重組,讓香港歷史在觀眾面前活現眼前,喚起大眾對香港的集體記憶,亦加強年輕人的本地歸屬感和歷史感。 本輯節目以半小時節目為本,以每集五分鐘內容,繼續以香港曾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為核心,呈現香港今昔之餘,在歷史空間的轉移當中,此地曾擔當的角色,時至今日,此角色又有何改變?事件又如何為香港帶來今天的面貌?透過最新的電腦特技效果,帶領觀眾穿梭今昔歷史地標,重組歷史片段,加深觀眾對香港歷史的感情。 第三輯節目會發掘更多在過往兩輯未有涉及的歷史事件及人物,務求三輯節目能組合出較全面的香港歷史面貌,讓普羅觀眾對香港歷史更有親切感,及增強對本地與內地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