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拉黑」:一檔哲學速度下的耳邊意識震蕩
在這個連短視頻都嫌長的時代,你是否願意花3分鐘,跟著黑格爾穿越精神現象的辯證迷宮?
是否敢於直面拉康的語言切口,感受“慾望”這台不斷空轉的機器?
是否想知道齊澤克到底是在搞笑,還是在嘲笑我們被搞的生活?
歡迎來到 「齊拉黑」,一檔專屬于思辨邊緣人類的哲學播客。
我們不提供安心,也不講道理,我們只讓你和自己腦內那個不合時宜的他者對視三分鐘。
🎙️「齊拉黑」:一檔哲學速度下的耳邊意識震蕩
在這個連短視頻都嫌長的時代,你是否願意花3分鐘,跟著黑格爾穿越精神現象的辯證迷宮?
是否敢於直面拉康的語言切口,感受“慾望”這台不斷空轉的機器?
是否想知道齊澤克到底是在搞笑,還是在嘲笑我們被搞的生活?
歡迎來到 「齊拉黑」,一檔專屬于思辨邊緣人類的哲學播客。
我們不提供安心,也不講道理,我們只讓你和自己腦內那個不合時宜的他者對視三分鐘。

🎙️ 本期主题:
别急着在还没被拒绝时,就先演一个被拒绝的人
🧠
当我们聊“偏执”时,常常想到的是疯狂的怀疑、臆想,甚至阴谋论。
但精神分析的发现很微妙:偏执其实不是“多想”,而是没有找到自己在“大他者”里的位置。
这种“无处容身”的感受,就像站在舞台上,却拿不到剧本,所有目光都在看你,你却没有台词。
于是,偏执者选择了一条奇怪的生存之道:
在还没真的被拒绝之前,就先演好一个“被拒绝的人”。
通过这种表演,他们把不确定的混乱,转化成一个“必然的命运”:
“你们拒绝我是注定的,而我,就是这个规则存在的证明。”
他们用主动的“放弃自我”,换来一种奇怪的安稳。
或许,我们也常常偷偷用这种逻辑生活:
“既然可能会失败,那我就先演失败者吧。”
这样看似安全,却让人永远困在自编自导的剧本里。
而真正的勇气,是停下这场表演,
去等待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
🌀 这一集,我们会聊到:
为什么理解歇斯底里,得先研究偏执的结构
偏执者的生存逻辑:在拒绝里找到秩序
“成为例外”的快感:自我贬低反而带来掌控感
宗教的神 vs 偏执的大他者:切割 vs 放弃
波罗米奥结里的偏执:现实、符号、幻想融成一团
————————
🎙️「齊拉黑」:
一檔哲學速度下的耳邊意識震蕩,
讓我們一齊拉一拉意識,黑一黑結構。
▫️在這個連短視頻都嫌長的時代,你是否願意花3分鐘,跟著黑格爾穿越精神現象的辯證迷宮?
▫️是否敢於直面拉康的語言切口,感受“慾望”這台不斷空轉的機器?
▫️是否想知道齊澤克到底是在搞笑,還是在嘲笑我們被搞的生活?
👁️🗨️歡迎來到podcast「齊拉黑」,
一檔專屬于思辨邊緣人類的哲學播客。
👁️🗨️我們不提供安心,也不講道理,
我們只讓你和自己腦內那個不合時宜的他者對視三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