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拉黑」:一檔哲學速度下的耳邊意識震蕩
在這個連短視頻都嫌長的時代,你是否願意花3分鐘,跟著黑格爾穿越精神現象的辯證迷宮?
是否敢於直面拉康的語言切口,感受“慾望”這台不斷空轉的機器?
是否想知道齊澤克到底是在搞笑,還是在嘲笑我們被搞的生活?
歡迎來到 「齊拉黑」,一檔專屬于思辨邊緣人類的哲學播客。
我們不提供安心,也不講道理,我們只讓你和自己腦內那個不合時宜的他者對視三分鐘。
🎙️「齊拉黑」:一檔哲學速度下的耳邊意識震蕩
在這個連短視頻都嫌長的時代,你是否願意花3分鐘,跟著黑格爾穿越精神現象的辯證迷宮?
是否敢於直面拉康的語言切口,感受“慾望”這台不斷空轉的機器?
是否想知道齊澤克到底是在搞笑,還是在嘲笑我們被搞的生活?
歡迎來到 「齊拉黑」,一檔專屬于思辨邊緣人類的哲學播客。
我們不提供安心,也不講道理,我們只讓你和自己腦內那個不合時宜的他者對視三分鐘。

🎙️本期主題:
爲什麼“缺失”才是人類的根本?——歇斯底裡的精神地圖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明明什麼都不缺,偏偏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不是你矯情,也不是你玻璃心,
而是你,終於察覺到自己活在一個“缺失爲本”的宇宙結構裡了。
我們以爲,自己是靠擁有什麼才構成的:
擁有愛、擁有他人的認可、擁有一個清晰的自我形象。
但拉康説:不是的。我們恰恰是因爲“缺了點什麼”,才開始成爲人。
這個「從一開始就沒在的東西」,他稱爲 “客體小a的缺失” ——
聽起來像個理論 bug,實際上卻是我們人格運轉的發動機。
🎤 本期我們聊了這些又痛又好笑的真相:
我們的欲望,並不是去追求什麼具體的目標,而是圍繞一個“從未在場”的缺口打轉
“歇斯底裡”不是情緒病,而是在“全部投入”和“完全疏離”之間搖擺的生存方式
症狀,是我們用來講述「我缺了什麼」的無聲語言
為什麼你那麼容易愛上「有破洞」的人,然後一邊填補他、一邊埋怨他不回應?
為什麼有些人不追求權力,卻總在幕後操盤?不想被看見,卻又不允許被忽視?
為什麼有些人之間的連結,不是因爲我們擁有什麼,而是因為“我們共同沒有什麼”?
🌀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瘋?
但說到底,我們誰不是這樣:
小時候努力表現,盼着被看見;
長大後在關係裡演連續劇,一會兒小貓咪,一會兒女王攻;
嘴上說「我已經無所謂了」「人間不值得」,手卻還在默默刷新誰點了你的小作文。
一會兒極度投入、非誰不可;一會兒又退回殼子裡,覺得誰都靠不住。
💡 所以我們想聊聊這個問題:
在「想被愛」和「怕被看見」之間反覆橫跳的我們,到底是在逃避什麼,又在追逐什麼?
🌑 有些黑洞雖然看不見,卻主宰了我們整個人生軌跡。
這期,就是一次繞著那個黑洞邊緣,笑著掉眼淚的深潛之旅。
🎧 本期適合你,如果你:
對拉康和精神分析有一點興趣,但不想翻晦澀教材
經常在親密關係裡忽遠忽近,想愛卻又覺得累
想明白「我為什麼總是這麼用力」、「為什麼我總覺得沒被真正懂過」
👇 點進來,
你可能不會立刻「痊癒」,
但你會開始,更溫柔地理解自己那些複雜、錯亂、與迷之操作。
———————————————————————————
📢✨通知:下週起,本播客每週一更。
📅✨美東時間 每週六晚七點更新(夏令時)
———————————————————————————
🎙️「齊拉黑」:一檔哲學速度下的耳邊意識震蕩
在這個連短視頻都嫌長的時代,你是否願意花3分鐘,跟著黑格爾穿越精神現象的辯證迷宮?
是否敢於直面拉康的語言切口,感受“慾望”這台不斷空轉的機器?
是否想知道齊澤克到底是在搞笑,還是在嘲笑我們被搞的生活?
歡迎來到 「齊拉黑」,一檔專屬于思辨邊緣人類的哲學播客。
我們不提供安心,也不講道理,
我們只讓你和自己腦內那個不合時宜的他者對視三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