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Music
News
True Crime
Fic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JM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6d/73/76/6d7376f9-aaf9-bd83-a019-07cb83a10c6e/mza_4386057231014976790.jpg/600x600bb.jpg
借鏡集 Glasses On
Glasses On
27 episodes
5 days ago
在《借鏡集》中, 嘉賓們都是正在香港推動一些非主流價值的行動者。 同時他們能夠遊走於體制內外, 讓更多人看到多元社會的可能。 打開《借鏡集》 讓我們一起換上新的眼鏡, 打破日常,向實踐者學習。 It’s time to put new glasses on today.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借鏡集 Glasses On is the property of Glasses On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在《借鏡集》中, 嘉賓們都是正在香港推動一些非主流價值的行動者。 同時他們能夠遊走於體制內外, 讓更多人看到多元社會的可能。 打開《借鏡集》 讓我們一起換上新的眼鏡, 打破日常,向實踐者學習。 It’s time to put new glasses on today.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Episodes (20/27)
借鏡集 Glasses On
#023 葉雅澄 Claris | Swing Dance 101, 工作假期經歷、線上課堂模式、帶小眾藝術「出圈」、好的搖擺舞者、先連結後解決的辦事心法|一代搖擺創辦人、搖擺舞者、Slasher

葉雅澄 Claris| 一代搖擺創辦人、搖擺舞者、SlasherClaris 為香港新生代搖擺舞團「一代搖擺」 Swing Pocket 的其中一位創辦人。我和Claris 在尋樂認識。話說在幾年前正在為尋樂招聘兼職店員,當時剛剛展開Slasher 生活不久的Claris 到來應徵,我覺得可能可以透過她在舞蹈圈子的角色,為樂器店帶來出圈的機會,便開始了和她的合作。在這幾年間,一代搖擺和尋樂都在各自的範疇慢慢建立成長,於是很多時Claris 在尋樂當值的時候,我也會和她談到兩個組織的發展和問題,也談到我們各自作為團體的負責人的各種甜酸苦辣,圍爐取暖互相支持。今次和Claris 談到她在「一代搖擺」之前的經歷,包括工作假期和多次到世界各地旅遊、她最欣賞的藝術家 Ksenia 和她的線上學院、如何不停「出圈」帶小眾藝術到更廣闊的觀眾群、她眼中的搖擺舞好手是怎樣的、她對Slasher 的建議等等。精彩內容,尤其適合正在尋找各種生活可能的你, 一定能在Claris 的分享中獲得靈感與啟發。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 hours 19 minutes 59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22 佩佩老師(3/3) | 從記者和教科書編輯到老師、印度直覺之行、台灣華德福師訓 - 佩佩是如何煉成的|華德福教師

佩佩老師 2012年開始接觸華德福教育,2016年完成台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現名為國立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辦的三年制華德福師資培訓課程,期間於台灣修讀各類華德福教育及人智學相關的課程,另於2020年在香港修畢台灣趙立真老師創立的字感教學1-5階課程。 2015年開始在Starhill星睿華德福擔任主老師,一直帶領孩子直至他們進入12-13歲共六年時間,完成小學階段的六年教學。2021年開始,再次擔任雞蛋花班的主老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譽文學士,畢業後主要從事報章雜誌的採訪及編輯工作,其後於不同教科書出版社工作接近八年。 我與佩佩於2017年認識,當年因機緣到星睿華德福(當時的星星小窩)擔任農耕課副班老師,因而有機會近距離觀察華德福教育。 「為什麼我以前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教育呢?如果可以的話,我想重新讀一次小學呢!」這大概是我當時對華德福教育,或者是由佩佩老師所演繹的華德福教育的感嘆。 如果你對另類教育有興趣,或者想看看現行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值得反思,邀請你一起向佩佩老師借鏡。 訪問共分為三集,本集為第三集。 第一、二集可於這裡找到: #019 佩佩老師(1/3)|華德福教育、情感主導的教育-如何將數學和情感連結、兒童發展-不同年紀的學生該用什麼筆?|華德福小學教師 https://youtu.be/wAvC6JQSkc0 #021 佩佩老師 (2/3)|家長的轉化、「華德福是過分保護的Happy School 嗎?」、對生命好奇的孩子 、華德福畢業生出路、兒童發展與科技學習|華德福小學教師 https://youtu.be/G7oV8bk20d0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39 minutes 11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21 佩佩老師 (2/3)|家長的轉化、「華德福是過分保護的Happy School 嗎?」、對生命好奇的孩子 、華德福畢業生出路、兒童發展與科技學習|華德福小學教師

佩佩老師

2012年開始接觸華德福教育,2016年完成⁠台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現名為國立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辦的三年制華德福師資培訓課程⁠,期間於台灣修讀各類華德福教育及人智學相關的課程,另於2020年在香港修畢台灣趙立真老師創立的字感教學1-5階課程。

2015年開始在⁠Starhill⁠星睿華德福擔任主老師,一直帶領孩子直至他們進入12-13歲共六年時間,完成小學階段的六年教學。2021年開始,再次擔任雞蛋花班的主老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譽文學士,畢業後主要從事報章雜誌的採訪及編輯工作,其後於不同教科書出版社工作接近八年。

我與佩佩於2017年認識,當年因機緣到星睿華德福(當時的星星小窩)擔任農耕課副班老師,因而有機會近距離觀察華德福教育。

「為什麼我以前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教育呢?如果可以的話,我想重新讀一次小學呢!」這大概是我當時對華德福教育,或者是由佩佩老師所演繹的華德福教育的感嘆。

如果你對另類教育有興趣,或者想看看現行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值得反思,邀請你一起向佩佩老師借鏡。

訪問共分為三集,本集為第二集。

第一集可於這裡找到:

⁠#019 佩佩老師(一)|華德福教育、情感主導的教育-如何將數學和情感連結、兒童發展-不同年紀的學生該用什麼筆?|華德福小學教師⁠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3 months ago
59 minutes 29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20 麗兒|10年馬戲雜耍學習與演出歷程、街頭表演實戰攻略及心法、香港與世界的街頭表演狀況對比|馬戲表演藝術家

麗兒 - 香港馬戲表演藝術家 @flowlaiyee ​來自香港的水晶球、大環、光舞及火舞表演者。 遊走世界各地硏習,交流及演出。曾参與捷克、德國、以色列、澳洲、尼泊爾、柬埔寨等地的雜耍工作坊,其中包括瑞士街頭藝術節、意大利費拉拉街頭藝人節、阿布札比艾恩商場戲劇節、韓國水原戲劇節等。 舞台遍及秘魯、蘇格蘭、法國、韓國等國家。 麗兒也是「流空藝術工作室」主要成員,致力透過創作表演作品及建立藝術社區, 推動香港心流藝術的發展。 曾獲得獎項包括: 2021「玩轉大館馬戲季-釘孤枝熱血大亂鬥」冠軍。 2024「釜山國際表演藝術節」金獎 與麗兒認識了十年有多,可以說見證著他如何建立他的表演事業。知道他很多時都是沈默寡言的人,但在這場訪問中卻見識到他心思細密、條理分明的一面。 今集我們談到: - 麗兒的雜耍表演背景和經歷簡介,如何從圖書館管理員變成雜耍藝人 - 在香港做街頭表演的挑戰和困難和走出去外國交流學習的重要性 - 表演設計與創作理念 -由用什麼器材、如何和製作人簽合約到如何收打賞等等 實戰攻略, - 演出前後身體狀態的管理和調整 - 生活狀態和未來規劃 。 這一集非常適合有心往表演藝術方向進發的朋友收聽,從如何學習專項到如何建立表演相關的事業,我們都有談到。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節目備註:https://glasseson.today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4 months ago
1 hour 18 minutes 1 second

借鏡集 Glasses On
#019 佩佩老師(1/3)|華德福學校的一天、情感主導的教育-如何將數學和情感連結、兒童發展-不同年紀的學生該用什麼筆?|華德福小學教師

佩佩老師

2012年開始接觸華德福教育,2016年完成台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現名為國立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辦的三年制華德福師資培訓課程,期間於台灣修讀各類華德福教育及人智學相關的課程,另於2020年在香港修畢台灣趙立真老師創立的字感教學1-5階課程。

2015年開始在Starhill星睿華德福擔任主老師,一直帶領孩子直至他們進入12-13歲共六年時間,完成小學階段的六年教學。2021年開始,再次擔任雞蛋花班的主老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譽文學士,畢業後主要從事報章雜誌的採訪及編輯工作,其後於不同教科書出版社工作接近八年。

我與佩佩於2017年認識,當年因機緣到星睿華德福(當時的星星小窩)擔任農耕課副班老師,因而有機會近距離觀察華德福教育。

「為什麼我以前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教育呢?如果可以的話,我想重新讀一次小學呢!」這大概是我當時對華德福教育,或者是由佩佩老師所演繹的華德福教育的感嘆。

如果你對另類教育有興趣,或者想看看現行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值得反思,邀請你一起向佩佩老師借鏡。

訪問共分為三集,本集為第一集。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請大家多多支持!

節目備註:https://glasseson.today

Show more...
5 months ago
58 minutes 11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18 鍾敬文 Kingman|音樂和治療是什麼?音樂治療是什麼?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音樂的一次訪問|音樂治療師

鍾敬文 Kingman Chung | 音樂治療師 國際音樂治療中心 (IMTC) 創辦人及總監 你說我在創科有限公司 (Hear I am) 行政總裁 Music Flow 音樂流 創辦人 註冊音樂治療師(澳洲) 澳洲墨爾本⼤學⾳樂治療科臨床督導 瑞典Bunne Music Method 認證一級督導 澳洲昆士蘭大學音樂治療碩士 澳洲昆士蘭大學音樂及心理文學學士 腦神經音樂治療深造文憑 音樂引導想像二級文憑 新生兒加護照顧音樂治療二級文憑 Gottman Method 婚姻伴侶關係輔導治療二級文憑 香港音樂治療協會主席 (2016-2020)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榮譽顧問 音樂共悅節(香港) 幹事 香港音樂治療協會會員 (HKMTA) 澳洲音樂治療協會會員 (AMTA) KingMan的服務對象包括癌症病人、中風病人及物質濫用人士等。除了提供音樂治療服務外,亦曾與其他治療師合作出版原創兒童音樂專輯。 他現時主要的工作是提供大型社區音樂治療服務,包括屯門銘琪癌症合唱團、樂隨風合唱團,亦在不同機構提供講座和培訓。另外,作為國際音樂治療中心(IMTC)的總監,KingMan亦負責設計和創新不同音樂治療課程及工作坊,希望為中心的服務加添創意,務求受助者能夠在一個好玩、開心的音樂活動下達到目標。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6 months ago
1 hour 20 minutes 3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17 梁宇正 Eugene|民族音樂學家的視覺、在烏茲別克和法國學習中亞音樂、讓直覺與熱情領航|中亞弦樂樂手、民族音樂學博士研究生

梁宇正是一位香港音樂家,畢業於劍橋大學及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取得民族音樂學碩士學位。他積極於香港進行中亞及西亞傳統音樂的推廣、演奏及教育工作。他曾跟隨音樂先驅Alisher Alimatov和Guzal Muminova學習,能演奏多種中亞地區的樂器,並擅於演奏起源於烏茲別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的二弦琴都塔爾(dutar)。

他多次以策劃人及音樂總監的身分參與多個音樂演出和展覽,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的音樂會暨圖片展(2022)、香港科技大學的「歐亞之間:中亞、高加索和中東的傳統音樂和服飾」 (2021) 展覽及一系列音樂會、以及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的「從波斯出發,聽繪中亞/西亞/西域音聲」(2021)。他與友人聯合創辦了音樂團體The Nur Collective,致力推廣與發掘歐亞及北非地區的音樂傳統與文化。

Eugene 於2024年9月開始,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SOAS) 修讀民族音樂學博士課程。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7 months ago
1 hour 36 minutes 23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16 楊秀卓(4/4)|教育家與校長的分別、教書就是創作|藝術家 視覺藝術科老師

楊秀卓 Ricky Yeung 自70年代起活躍於香港藝壇,以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作為媒介。作品曾於香港藝穗會、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館、香港科技大學、香港視覺藝術中心、Para Site 藝術空間、沙田大會堂、香港大學、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等地方展出。 楊秀卓於中學畢業後於跨國公司任職會計,直到39歲之齡重新進入校園,於港大修讀比較文學及美術史。 畢業後於90年代中投身藝術教育,當了18年中學藝術老師,直至退休。退休後曾任教嶺南大學、理工大學和香港藝術學院藝術相關課程. 楊Sir 幾十年來接受過無數次訪問,當中大部分是和他的藝術創作或者教育理念相關,部分也可能是比較即時性的,對當下社會的意見。因此在和楊Sir 研究究竟這次訪談要說什麼時,我們聚焦一些他有關他個人的經歷,尤其是從來沒有說過的部分。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訪問當天我們由上午十一點半,一直講到夜晚六點半,要不是他七點有約,我懷疑我們會一直聊到九點。 面對這樣長的訪問稿,沒有辦法,要將訪問分為四集。四集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集 - 楊Sir 孩童時期到青年時期所受的文化影響。 https://youtu.be/bqXOnoz8_kQ 第二集 - 青年時期尋找自我時的經歷,從宗教狂熱到藝術狂熱。 https://youtu.be/YSP6byfiqNM 第三集 - 到歐洲遊歷和回來後決定重新讀大學的過程。 https://youtu.be/jxdZdIv_dmY 第四集 - 「教育家是什麼?」以楊Sir 的恩人陳耀華校長為例。與及楊Sir 的教學心得。** (本集) -------------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哦!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9 months ago
1 hour 12 minutes 12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15 楊秀卓(3/4)|脫離會計地獄、歐遊越年經歷、39歲重回校園|藝術家 視覺藝術科老師

楊秀卓 Ricky Yeung 自70年代起活躍於香港藝壇,以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作為媒介。作品曾於香港藝穗會、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館、香港科技大學、香港視覺藝術中心、Para Site 藝術空間、沙田大會堂、香港大學、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等地方展出。 楊秀卓於中學畢業後於跨國公司任職會計,直到39歲之齡重新進入校園,於港大修讀比較文學及美術史。 畢業後於90年代中投身藝術教育,當了18年中學藝術老師,直至退休。退休後曾任教嶺南大學、理工大學和香港藝術學院藝術相關課程. 楊Sir 幾十年來接受過無數次訪問,當中大部分是和他的藝術創作或者教育理念相關,部分也可能是比較即時性的,對當下社會的意見。因此在和楊Sir 研究究竟這次訪談要說什麼時,我們聚焦一些他有關他個人的經歷,尤其是從來沒有說過的部分。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訪問當天我們由上午十一點半,一直講到夜晚六點半,要不是他七點有約,我懷疑我們會一直聊到九點。 面對這樣長的訪問稿,沒有辦法,要將訪問分為四集。四集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集 - 楊Sir 孩童時期到青年時期所受的文化影響。 https://youtu.be/bqXOnoz8_kQ 第二集 - 青年時期尋找自我時的經歷,從宗教狂熱到藝術狂熱。 https://youtu.be/YSP6byfiqNM **第三集 - 到歐洲遊歷和回來後決定重新讀大學的過程。** (本集) 第四集 - 「教育家是什麼?」以楊Sir 的恩人陳耀華校長為例。與及楊Sir 的教學心得。 -------------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哦!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9 months ago
46 minutes 56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14 楊秀卓(2/4)|青年時期尋找自我的經歷-從宗教到藝術、早年藝術學習過程|藝術家 視覺藝術科老師

楊秀卓 Ricky Yeung 自70年代起活躍於香港藝壇,以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作為媒介。作品曾於香港藝穗會、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館、香港科技大學、香港視覺藝術中心、Para Site 藝術空間、沙田大會堂、香港大學、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等地方展出。 楊秀卓於中學畢業後於跨國公司任職會計,直到39歲之齡重新進入校園,於港大修讀比較文學及美術史。 畢業後於90年代中投身藝術教育,當了18年中學藝術老師,直至退休。退休後曾任教嶺南大學、理工大學和香港藝術學院藝術相關課程, 楊Sir 幾十年來接受過無數次訪問,當中大部分是和他的藝術創作或者教育理念相關,部分也可能是比較即時性的,對當下社會的意見。因此在和楊Sir 研究究竟這次訪談要說什麼時,我們聚焦一些他有關他個人的經歷,尤其是從來沒有說過的部分。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訪問當天我們由上午十一點半,一直講到夜晚六點半。(如果看youtube 的朋友,可以看到由第一集天亮到第四集天黑的過程)要不是他七點有約,我懷疑我們會一直聊到九點。 面對這樣長的訪問稿,沒有辦法,要將訪問分為四集。四集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集 - 楊Sir 孩童到青年時期所受的文化影響。 第二集 - 青年時期尋找自我時的經歷,從宗教狂熱到藝術狂熱,與及進入香港藝術圈的經歷。(本集) 第三集 -  到歐洲遊歷和歐遊回來後決定重新讀大學的過程。 第四集 - 「教育家是什麼?」以楊Sir 的恩人陳耀華校長為例;楊Sir 的教學心得。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哦!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9 minutes 16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13 楊秀卓(1/4)|看什麼電影、報紙、聽什麼電台、音樂 - 早年生活與文化影響|藝術家 視覺藝術科老師

楊秀卓 Ricky Yeung

自70年代起活躍於香港藝壇,以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作為媒介。作品曾於香港藝穗會、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館、香港科技大學、香港視覺藝術中心、Para Site 藝術空間、沙田大會堂、香港大學、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等地方展出。

楊秀卓於中學畢業後於跨國公司任職會計,直到39歲之齡重新進入校園,於港大修讀比較文學及美術史。

畢業後於90年代中投身藝術教育,當了18年中學藝術老師,直至退休。退休後曾任教嶺南大學、理工大學和香港藝術學院藝術相關課程,

楊Sir 幾十年來接受過無數次訪問,當中大部分是和他的藝術創作或者教育理念相關,部分也可能是比較即時性的,對當下社會的意見。因此在和楊Sir 研究究竟這次訪談要說什麼時,我們聚焦一些他有關他個人的經歷,尤其是從來沒有說過的部分。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訪問當天我們由上午十一點半,一直講到夜晚六點半。(如果看youtube 的朋友,可以看到由第一集天亮到第四集天黑的過程)要不是他七點有約,我懷疑我們會一直聊到九點。

面對這樣長的訪問稿,沒有辦法,要將訪問分為四集。四集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集 - 楊Sir 孩童到青年時期所受的文化影響。 **

第二集 - 青年時期尋找自我時的經歷,從宗教狂熱到藝術狂熱。

第三集 -  到歐洲遊歷和歐遊回來後決定重新讀大學的過程。

第四集 - 「教育家是什麼?」以楊Sir 的恩人陳耀華校長為例;楊Sir 的教學心得。


節目中提及的人事物,可到節目備註參考。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哦!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8 minutes 38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12 羅冠軒 Hinson|客席主持:郭立文|瑜伽是什麼?、半農半瑜伽、創業VS守業、不計劃三個月後的事情、一年比一年自由的生活|尋樂香港冷門樂器店 及 借鏡集 創辦人

這集和以往的節目來個大翻轉,邀請了 Kevin 郭立文作為客席主持來訪問我。

在這集對談中,我們談及了我自大學畢業以來的不同經歷。包括從研究助理、到印度學習瑜伽、成為瑜伽導師、學習務農、半農半瑜伽的日子,到後來開辦了觀瑜伽和尋樂香港冷門樂器店的經歷。

在後半我們談及對時間管理的方法;創業和守業的分別;如何在生意上放手,讓錯誤成為學習燃料等等。

Kevin 本身是一位配音員以及聲線導師,我和他合作多年,一同舉辦過多場和聲線研習相關的活動。雖然和他年齡上相差了十幾歲,但我們之間完全沒有代溝,是一位難的可以咁玩得前輩兼朋友。

他是《借集集》第二集嘉賓,在這裡可以收聽我們當時的訪問。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 我,Hinson @ Museek Studio


節目備註: glasseson.today

--------------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鳴謝: Taki 幫忙本集剪接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哦!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1 hour 53 minutes 27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11 丁浩峰 阿丁(下)|論音樂考級、音樂不只是time、突破手碟音樂的限制、手碟市場定位、沒有失敗的經歷、沒有學習不到的知識|香港首位手碟製作師、Panlab 創辦人

這是共兩節訪問的下半,這裡收聽上集。

在香港,學音樂的人很多,靠音樂謀生的人不多。

在香港,彈鋼琴吉他的人多,打 Handpan 手碟的人少。

在香港,售賣樂器的人不多,製作樂器的人極少。

而在香港靠手碟製作、推廣、教學為生的,暫時就只有Panlab.

Panlab 創辦人丁浩峰自 2017年起在香港推廣手碟文化,而有物理學碩士背景的阿丁更選擇了親自製作手碟,這條非常艱難的道路。

在這節對談,我們從他的音樂教學理念開始,談到香港人最喜歡的「考級」。究竟「考級」在音樂推廣上有什麼作用?又有什麼反彈?

每一種樂器都有自己的物理限制,阿丁會如何理解這些限制,又會如何嘗試打破這些限制?

手碟這種樂器現階段還算是小眾樂器,Panlab 作為一家商業機構,他是如何理解自己的市場定位?現在的Panlab 發展方向又是如何的呢?

最後我們也有談到阿丁如何看待「失敗」,與及他對「學習」這個主題的一些意見。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 阿丁 @ Panlab:

https://www.instagram.com/panlabhk/

Show more...
1 year ago
52 minutes 31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10 丁浩峰 阿丁(上)|ChatGPT Nerdy實驗、物理學與手碟製作、從自學鋼琴到成為專業駐場鋼琴師 、手碟製作的難處 |香港首位手碟製作師、Panlab 創辦人

在香港,學音樂的人很多,靠音樂謀生的人不多。

在香港,彈鋼琴吉他的人多,打 Handpan 手碟的人少。

在香港,售賣樂器的人不多,製作樂器的人極少。

而在香港靠手碟製作、推廣、教學為生的,暫時就只有Pan Lab.

Pan Lab 創辦人丁浩峰自 2017年起在香港推廣手碟文化,而有物理學碩士背景的阿丁更選擇了親自製作手碟,這條非常艱難的道路。

在這節對談,我們從他的一個使用ChatGPT 做實驗小故事開始,再了解他如何和音樂及物理學結緣。

阿丁會考不足14分卻因物理一科拿了 A , 能讓他找到方向,一直修讀到成為物理學碩士,透過物理學的眼鏡看世界。

我們也有談到,他在音樂上如何如何從自學到成為職業琴師,還有如何認識手碟,到開展Panlab 的旅程。

在下半集,我們會繼續探討阿丁如何看待手碟音樂教育、Panlab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其他精彩內容!Stay Tuned~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 阿丁 @ Panlab:

https://www.instagram.com/panlabhk/


節目備註Show note 請到:

https://glasseson.today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最喜歡這集那個部分吧!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哦!請大家多多支持!

Show more...
1 year ago
46 minutes 45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09 樊銘恩 阿恩|Spartan Race 香港代表、訓練是為了什麼?課堂設計考量 、基督信仰影響、文字駕馭與教學、圓解|肌本野創辦人 徒手健身推廣者

#009 樊銘恩 阿恩 Benjamin Fan - 肌本野 Spartant 創辦人 - 全民健身倡議者 - 徒手訓練 及 動作解剖 Specialist - ACE - CPT 課程導師 - 2018 斯巴達香港代表 - 負重 20 KG 引體上升 及 40KG 屈臂伸 前香港紀錄保持者 想起健身,或許你的腦海中會出現各種器械、啞鈴、跑步機等,人們在健身中心一整排整齊的機器中穿梭。然而,阿恩所推廣的是一種 「與日俱減」的訓練,他一直在思索的,是要如何減少對外物的依賴,back to the pricniples。 在健身方面的呈現,就是往徒手健身的方向發展,減少器械使用,移除對外在條件的依賴,獲得的就是內發的自由 - 可以隨時隨地,因時制宜去進行訓練。 在課堂設計方面,他會不停實踐然後排錯,將課堂內容精簡,在重質和重量之中,他毫無疑問是走重質路線。他的課堂必定有學習重心,有 KPI, 去讓同學測量或者感受學習前後的分別,絕不容許蒙混過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出現。 在人生規劃方面,「術業有專攻」是他常常掛在口邊的格言。然而,他「專攻」,不等於他只做一件事,他會把時間線拉長,透過安排先後次序,把運動員、教練、社群建立、出版等不同項目逐個深化。不會在同一時間分散精力,但會在不同的時間點,投放數以年計的專注,專攻一兩項相關的活動。 結果就是能在30歲前,在不同的位置上先後完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成就 ,包括:成為香港紀錄保持者、加入港隊、建立過萬人的粉專社團、成為專業教練課程導師、錄製過百條訓練短片等。 在本集訪問中,我們談到他Spartan Race經歷、遠赴芝加哥比賽的學習和一段暖心的小插曲、為何選擇在運動生涯高峰決定先專注經營教練事業、他的教學理念和實踐操作過程、阿恩將要推出的訓練方法「圓解」的簡介等等精彩內容。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 阿恩 @ 肌本野 : https://www.facebook.com/Spartanthk 節目備註:https://glasseson.today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35 minutes 55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08 小月老師|舞/動的教與學、舞蹈作為一種語言、Authentic Movment、雲門舞集的教導、身體課、感受小朋友的狀態、真誠流露在生活細節、成人讀繪本|身體遊樂場創辦人

打開身體遊樂場的 FB IG, 會看到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舞動身體,一張張由心而發的笑面,感受到這裡有愛。

心想:為什麼我小時候沒有這樣的課堂?如果有機會,我很想變回小孩,參加小月老師的課堂呢!

對這種氣氛的念念不忘,讓我並於 2021 年初報讀了小月老師的「律動與身體」成人培訓,這是我認識小月老師的起點。

身體遊樂場是小月老師於 2017 年成立的團體,推動「律動與身體教育」希望從個人出發,學習跟自己身體相處,認識自己,重拾自主,找回自己內在的節奏和規律。

小月從小習舞,大學時於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的當代藝術學院藝術學士,主修舞蹈;及後回流於香港演藝學院攻讀藝術碩士,畢業論文以 Authentic Movement 為題;曾赴台灣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接受創意形體教育培訓,並在建立身體遊樂場前擔任律動課程導師,於不同機構任教。

訪問上半部,小月簡單介紹她現在的狀況後,分享了她早年極度hardcore 的舞蹈訓練(這是我的形容,或者她自己並不這樣覺得)。

我認這些經歷,為她打下了深厚的基礎,而也是因為這樣長時間的累積,到她後來詢問「我該如何舞動」時,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去堅持,並找到她這個階段的解答。

「如果在香港這個充滿應該與不應該的城市之中,我要推動怎麼樣的身體課?」訪問下半部基本上是圍繞這個主題,


訪問中,我最喜歡的是有關「真」的討論,或者整個訪問如果要濃縮為一個字,就是「真」。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小月老師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邀請你為我們點讚、評分,更希望能收到你的留言,和我們交流你的想法。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40 minutes 38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07 Dorothy Lam 林之鴻(下)|2023年世界遊歷、身心靈修習、冥想分享、日程安排|Dream Impact 聯合創辦人 及 首席推動者

#⁠007 Dorothy Lam⁠ 林之鴻 (下) Co-Founder & Chief Catalyst @ ⁠Dream Impact 夢創成真⁠ Dream Impact (DI)2017 年成立 ,是一個社會企業網路+ 共享工作空間。 DI 網絡內至今有大大小小過百個社企會員, 實為本地社企界一個重要陣地。 2023 年,Dorothy 和團隊在中環一個核心地段,成立⁠ESG Innovation Lab⁠ , 致力為企業提供各種貨真價實的 ESG Solution, 他們的客戶當中包括 MTR, Jacobson 雅各臣科研製藥等等著名企業。 Dorothy 同時爲綠色生活教育基金 或者Club O 的主席、 亦有營運一個名為 The Firepit 的藝術共居空間。 本集內容分上下兩集, 上集 #006 內容包括: - 學習藝術嘅經歷 - 如何開始成立 Dream Impact - 什麼是「身心靈社地」 - Dream Impact 如何擔當企業、社企、服務使用者之間嘅橋樑 -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 ESG 是什麼,Authenticity 的重要性 - 成功社企創辦人嘅特質 - 為什麼社企嘅問題係「太好心」 下集 #007 內容: - 2023 年世界遊歷分享 - Dorothy 的身心靈修習、冥想習慣分享 - A day of the life of Dorothy - Dorothy 最後仲爆彩蛋,訪問返我轉頭 XD 豐富內容,立即收聽!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Show more...
1 year ago
39 minutes 59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06 Dorothy Lam 林之鴻(上)|Dream Impact 社企創新網絡、 ESG 顧問工作 、道天地將法、成功社創領航人的特質|Dream Impact 聯合創辦人及首席推動者

#⁠006 Dorothy Lam⁠ 林之鴻 Co-Founder & Chief Catalyst ⁠Dream Impact 夢創成真⁠ Dream Impact (DI)2017 年成立 ,是一個社會企業網路+ 共享工作空間。 DI 網絡內至今有大大小小過百個社企會員, 實為本地社企界一個重要陣地。

2023 年,Dorothy 和團隊在中環一個核心地段,成立⁠ESG Innovation Lab⁠ , 致力為企業提供各種貨真價實的 ESG Solution, 他們的客戶當中包括 MTR, Jacobson 雅各臣科研製藥等等著名企業。

Dorothy 同時爲綠色生活教育基金 或者Club O 的主席、 亦有營運一個名為Firepit 的藝術共居空間。 本集內容分上下兩集, 上集內容包括: - 學習藝術嘅經歷 - 如何開始成立 Dream Impact - 什麼是「身心靈社地」 - Dream Impact 如何擔當企業、社企、服務使用者之間嘅橋樑 -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 ESG 是什麼,Authenticity 的重要性 - 成功社企創辦人嘅特質 - 為什麼社企嘅問題係「太好心」 豐富內容,立即收聽!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於各大平台 "Like Share Comment Subscribe", 讓更多人看見《借鏡集》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Show more...
1 year ago
42 minutes 18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05.2 阿絹 王育娟|十大試錯原則、成功文創工藝師的條件、《嘗試 直至我們找到出路》、持續學習蛋黃論|Trial and Error Lab 創辦人、前電台節目主持

「Trial and Error Lab 是鼓勵創新、嘗試、合作的實驗平台。藉著提供共享工作空間、培訓課程、多元職志活動和公眾試錯體驗,支援從事文創產業的青年人,擴闊他們對多元職志的想象,並推動試錯精神——只要不斷嘗試,總能為自己和城市找到出路。」 - Trial and Error Lab 網站介紹 在本集我們將繼續與Trial and Error Lab 的創辦人 (AKA 管理員)阿絹進行第二部分的對話。節目內容將涵蓋Lab的空間設計理念、用字命名的依據以及「試錯十大原則」,還有文創工藝師成功的關鍵因素。節目的後半部分,我們也會討論阿絹的作品《嘗試直至我們找到出路》以及她對學習的建議。若您未曾聆聽前一集,我們建議您先收聽前半部分的內容,以便更好地了解阿絹的背景。 如果你對如何可以以工藝師身份在香港成功,又或者你對於如何營運一個共享空間感到興趣,這集節目定必會為你帶黎可以借鏡嘅地方。

上一集內容:-》 按此 《-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 https://trialanderror.hk/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哦!請大家多多支持!

以打賞方式支持製作:https://glasseson.today/supportus/

Show more...
1 year ago
38 minutes 26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005.1 阿絹 王育娟| 成為電台DJ 經歷、如何準備訪問、共享工藝工作空間要訣|Trial and Error Lab 創辦人、前電台節目主持

阿絹 王育娟

  • Trial and Error Lab 創辦人
  • 《嘗試,直至我們找到出路》作者
  • 前電台節目主持

「Trial and Error Lab 是鼓勵創新、嘗試、合作的實驗平台。
藉著提供共享工作空間、培訓課程、多元職志活動和公眾試錯體驗,
支援從事文創產業的青年人,
擴闊他們對多元職志的想象,
並推動試錯精神——只要不斷嘗試,
總能為自己和城市找到出路。」 - Trial and Error Lab 網站介紹

阿絹是突破機構計劃 Trial and Error Lab 的主要推手,

她曾經有十年時間擔任電台節目主持,而我和阿絹的認識,也可以回溯到2014年的一次訪問。

Trial and Error Lab 在 2016 年-2023 年期間,陪伴超過60位本地工藝師成長,為他們以後的發展鋪路。

有關Trial and Error Lab ,我最欣賞他們的其中一項計劃願景就是:

「 推動試錯精神,培養公眾接納撞板和犯錯,營造容許嘗試與犯錯的社會氣氛,鼓勵社會創新進步」 讓大家對成功不要那麼著緊,對失敗沒有那麼恐懼。

本集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內容包括阿絹做電台時的經歷、她是如何準備一個訪問、電台師父的教導、以及她到台灣取經學習如何經營共享空間的心得。

下半部則分享她對 Trial and Error lab 十大原則的看法、作為空間推手遇過嘅各種問題、她的學習推介等等。

如果你對如何準備採訪、和如何可以以工藝師身份在香港成功,又或者對於如何營運一個共享空間感到興趣,這集節目定必會為你帶黎可以借鏡嘅地方。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 Trial and Error Lab - https://trialanderror.hk

節目備註: https://glasseson.today


懇請大家在Podcast平台及youtube 中給予《借鏡集》節目評分點讚,這樣能幫助我們的節目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哦!請大家多多支持!

以打賞方式支持製作:https://glasseson.today/supportus/

Show more...
1 year ago
49 minutes 50 seconds

借鏡集 Glasses On
在《借鏡集》中, 嘉賓們都是正在香港推動一些非主流價值的行動者。 同時他們能夠遊走於體制內外, 讓更多人看到多元社會的可能。 打開《借鏡集》 讓我們一起換上新的眼鏡, 打破日常,向實踐者學習。 It’s time to put new glasses on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