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
在這個podcast裡,主要是分享我學佛班的上課內容,並會錄製一些簡短的故事,還在摸索什麼樣的方式比較好,歡迎提供建議哦!
希望大家會喜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嗨!大家好!
在這個podcast裡,主要是分享我學佛班的上課內容,並會錄製一些簡短的故事,還在摸索什麼樣的方式比較好,歡迎提供建議哦!
希望大家會喜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四
舍衛城中須達長者,有一老母名毘低羅,勤謹家業常所信用,出納取與一切委之。忽於一日長者請佛及諸比丘就舍供養,有病比丘多所求索,老母慳惜而生瞋恚,意不欲與而作是言:『我大長者受沙門術,彼諸乞士多求無厭,何道之有?』復發惡言:『何時當得不聞佛名,不聞法名,不見剃髮染衣之人?』
「如是惡聲,一人聞已展轉傳之,遍舍衛城。是時王后末利夫人,聞是毀呰深生歎訝:『云何須達仁惠周普,如好蓮華人所樂見,返為毒蛇之所守護?』作是說已乃勅長者:『遣汝婦來,吾欲與語。』婦到命坐,即謂之曰:『汝家老婢常以惡言毀謗三寶,乃至名字願不欲聞。何不擯斥?不亦快哉。』時長者婦白夫人言:『佛日出世破除癡暗,多所潤益一切眾生,央掘摩羅大惡之人,殺害千人取指為鬘,佛能調伏令發道心;此一老婢何足勞慮!』夫人聞說心大歡喜:『我當請佛及比丘眾,嚴飾宮中明日供養。汝遣婢來斯可驗矣。』
「是時長者,即以寶缾盛滿諸珍摩尼珠等,使婢齎獻助興供養。末利夫人遙見婢來:『此邪見人當蒙佛化,若見此人從佛化者,我必獲得廣大法利。』爾時如來從正門入,難陀在左、阿難居右,羅睺羅等從佛之後。老母見佛心驚毛聳,即時欲退從狗竇出,老母以扇而自掩面,佛在其前令扇如鏡,迴顧東視東方有佛,乃至遍觀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皆悉有佛。以手覆面,於十指間皆有化佛。老母合目開眼還見,滿十方界皆是化佛。現此相時,舍衛城中有二十五旃陀羅女,五十異見婆羅門女,并餘種類五百女人,先著邪宗不信佛法,見於如來為彼老母足步虛空現無數身,心大歡喜裂邪見網,頭面頂禮佛世尊足。
「爾時世尊以梵音聲謂諸女言:『汝今可稱我之名字,「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由稱我名、觀我身相,即得解脫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彼老母暫得見佛,疾走還舍白大家言:『我於今日遇斯惡對,沙門瞿曇在王宮門,多眾之前現諸妖術,身如金山目踰青蓮,有百億光不可具狀,沙門善幻世間無比,大家少年不可喜見。』作是說已入木籠中,多以牛皮而覆其上,於黑暗處潛避而臥。時佛世尊欲旋精舍,末利夫人前白佛言:『暫屈慈光攝化老母。』佛言:『彼人罪根深重於我無緣,與羅睺羅曩為善友。今日如來乘空而行,為其滅除多劫重障。』乃還祇園召羅睺羅:『汝詣須達優婆塞舍度彼老母。』諸大弟子千二百人,咸生隨喜願同往詣。
「爾時尊者羅睺羅,承佛威神入如意定,禮佛畢已右遶七匝,即自變身作轉輪王;一千比丘化為千子,七寶四兵皆悉具足。時金輪寶乘蓮華臺,詣須達家空中而住。時彼守宅夜叉靈祇,高聲唱言:『聖王出世,擯諸惡人宣揚善法。』老母聞已心大歡喜:『聖王出現餘無所求,有如意珠願今獲得。』是時聖王乘大寶輦,椎鐘擊鼓至長者家,老母聞已從木籠出,頭面作禮讚其功德:『今遇聖王善法攝化,必當不為沙門所惑。』王則即乃遣主寶藏臣往彼女所語言:『姉妹!汝有宿福應王者瑞,今欲尊奉為玉女寶。』老母答言:『我身卑賤,猶如糞穢,蒙王暫問喜慶無限,何當堪任為玉女寶?』爾時聖王告須達言:『卿家老女眾相具足,吾今欲以充玉女寶。』長者對曰:『唯命是從。』老婢聞之喜不自已。王以珠寶令其照面,端正如願唯增愧幸,即作是念:『諸沙門輩自云有道,矜馳言論一無效驗,聖王出世利物宏廣,令我衰容為玉女寶。』五體投地虔伸禮謝。時主藏臣宣王教令,修十善法調伏其心。
「是時尊者乃復本身,老女開悟,見諸大眾悲泣而言:『佛法清淨不捨眾生,如我弊惡猶尚見度。』悔過自責,懺滌前咎,求受五戒。時彼尊者為說三歸及五戒法,老女領解心安泰然,未舉頭頃證須陀洹果。地神涌出告須達言:『善哉!長者!裂邪見網,如來出世正為此耳!』
「時羅睺羅,將此老母詣祇陀林。到已見佛,歡喜作禮懺悔發露,願依佛教而得出家。佛勅往詣憍曇彌所,精進修習未甞懈廢,如好白[疊*毛]易為染色,應時證得阿羅漢道。」
大莊嚴論經卷第六
復次,若欲莊嚴無過善業,是故應當勤修諸善。
我昔曾聞,有一田夫聰明黠慧,與諸徒伴共來入城。時見一人,容貌端正莊嚴衣服,種種瓔珞服乘嚴麗,多將侍從,悉皆嚴飾瓌瑋可觀。彼聰明者語諸行伴:「不好不好。」同伴語言:「如此之人威德端正,深可愛敬有何不好?」聰明者言:「我自不好,亦不以彼用為不好,由我前身不造功德,致使今者受此賤身,無有威勢人所不敬。若先修福,豈當不及如此人者,是故我今應勤修善,必使將來有勝於彼。」即說偈言:
「彼捨於放逸, 修善獲福利,
我由放逸故, 不修功德業,
是以今貧賤, 下劣無威勢,
我今自愧責, 故自稱不好。
我今自觀察, 窮賤極可愍,
結使所欺誑, 放逸之所壞,
自從今以後, 勤修施戒定,
必使將來生, 種姓好眷屬,
端正有威德, 財富多侍從,
眾事不可嫌, 為世所尊敬;
莫如今日身, 自悔無所及。
惡心為我怨, 欺我致貧賤,
心能自悔責, 修善得快樂。
設造惡業時, 眾善都不生,
制心修善者, 榮樂無不具。
世間語不虛, 善惡報差別,
佛說八正道, 能至於涅槃。
若心著財利, 富貴及榮勝,
求於後有者, 不免衰老患,
我當勤精專, 趣向無畏方。
譬如醉畫師, 畫作諸形像,
醒已覺其惡, 除滅作勝者。
先世愚癡故, 造作今惡身,
今當滅惡業, 將來求勝報。
見惡果報已, 智者深自責。」
經文:
佛語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 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於是法藏比 丘具足修滿如是大願,誠諦不虛,超出世間深樂寂滅。 「阿難!法藏比丘於彼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眾之中發斯 弘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 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殖菩薩無量德 行,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 聲、香、味、觸之法。忍力成就
經文: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而說頌曰:
「『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 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 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
究竟靡不聞, 誓不成等覺。
離欲深正念, 淨慧修梵行,
志求無上道, 為諸天人師。
神力演大光, 普照無際土,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
開彼智慧眼, 滅此昏盲闇,
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功祚成滿足, 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暉, 天光隱不現。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常於大眾中, 說法師子吼。
供養一切佛, 具足眾德本,
願慧悉成滿, 得為三界雄。
如佛無量智, 通達靡不遍,
願我功德力, 等此最勝尊。
斯願若剋果, 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人, 當雨珍妙華。』」
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覩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踊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法句譬喻經安寧品第二十三
昔佛在舍衛國精舍,時有四比丘坐於樹下,共相問言:「一切世間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一人言:「世間之苦無過瞋恚。」一人言:「世間之苦無過飢渴。」一人言:「天下之苦莫過驚怖。」共諍苦義云云不止。佛知其言往到其所,問諸比丘:「屬論何事?」即起作禮具白所論。佛言:「比丘!汝等所論不究苦義,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飢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於身。夫身者眾苦之本,患禍之元,勞心極慮憂畏萬端,三界蠕動更相殘賊,吾我縛著生死不息,皆由於身。欲離世苦,當求寂滅,攝心守正怕然無想,可得泥洹,此為最樂。」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熱無過婬, 毒無過怒, 苦無過身,
樂無過滅。 無樂小樂, 小辯小慧,
觀求大者, 乃獲大安。 我為世尊,
長解無憂, 正度三有, 獨降眾魔。」
佛說偈已告諸比丘:「往昔久遠無數世,時有五通比丘名精進力,在山中樹下閑寂求道。時有四禽依附左右常得安隱:一者鴿,二者烏,三者毒蛇,四者鹿。是四禽者,晝行求食暮則來還。四禽一夜自相問言:『世間之苦何者為重?』烏言:『飢渴最苦,飢渴之時身羸目冥神識不寧,投身羅網不顧鋒刃,我等喪身莫不由之,以此言之飢渴為苦。』鴿言:『婬欲最苦,色欲熾盛無所顧念,危身滅命莫不由之。』毒蛇言:『瞋恚最苦,毒意一起不避親踈,亦能殺人復能自殺。』鹿言:『驚怖最苦,我遊林野心恒怵惕,畏懼獵師及諸豺狼,髣髴有聲奔投坑岸,母子相捐肝膽悼悸,以此言之驚怖為苦。』比丘聞之即告之曰:『汝等所論是其末耳,不究苦本。天下之苦無過有身,身為苦器憂畏無量,吾以是故捨俗學道,滅意斷想不貪四大,欲斷苦原志存泥洹。泥洹道者寂滅無形,憂患永畢爾乃大安。』四禽聞之心即開解。」佛告比丘:「爾時五通比丘,則吾身是;時四禽者今,汝四人是也。前世已聞苦本之義,如何今日方復云爾?」比丘聞之慚愧自責,即於佛前得羅漢道。
佛說犢子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洹阿那邠遲阿藍精舍。
爾時佛遇風患,當須牛乳。時有婆羅門大富,去城不遠。時佛遣阿難言:「汝往到婆羅門家從乞牛乳。」
阿難受教而往,便至婆羅門家。婆羅門問阿難言:「來何所求?」
阿難言:「如來向者少遇風患,故遣我乞牛乳耳。」
婆羅門言:「牛在彼間,自[穀-禾+牛]取之。」
阿難即往到牛群所。有一牸牛,性常弊惡,無人能近。阿難即自思惟:「我法不應自[穀-禾+牛]取牛乳。」
爾時帝釋知阿難所念,即來,化作婆羅門像,在牛邊立。阿難往倩言:「婆羅門!為我[穀-禾+牛]取牛乳。」
語牛言:「如來遇小風患。汝與乳湩,令如來服之。差者,汝得福無量,不可稱計。如來者,是天上、天下之大師也。當以慈心憂念一切蠕動之類,欲令度脫一切苦惱。」
牛言:「此手捫摸我乳,一何快耶!前兩乳取去,置後兩乳用遺我子。我子朝來未有所食。」
爾時犢子在邊立住,聞有佛名,即語母言:「持我乳分盡用與佛。佛者,天上、天下之大師也。甚難得值。我自食草,飲水,足得活耳。何以故?我先身以來常飲乳食,今當生牛身亦復飲乳。世間愚癡者甚多無量。我先世時坐隨惡知識教,不信佛經,使我作牛、作馬經十六劫,而今乃得聞有佛名。持我所食分,盡用與佛,滿器而去,令我後世智慧聰明,得道如佛。」
阿難持乳還至佛所。
佛問阿難:「彼牛母子有何言說?」
阿難言:「大可怪也。牛先甚大弊惡,不可得近。有一婆羅門為我[穀-禾+牛]乳,牛即調善。母子共說。」
佛言:「此牛子母先世時不信佛經故,墮牛、馬中經十六劫。今乃得悟,聞有佛名,便有慈心,以乳施佛。彼牛母子後世,當為彌勒佛沙門弟子,得大羅漢。犢子死後,當為我懸繒、幡、蓋,散華,燒香,受持經戒。過二十劫後當作佛,名乳光如來,度脫一切。」
佛言:「牛以好善心意與佛乳故,度諸苦難,後得無量福報。以是因緣,佛不可不信,經不可不讀,道不可不學。普告天上、天下,皆悉令知。」
佛說犢子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