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这一期的“书影漫谈”小栏目,Jessica会分享三本关于高敏感孩子的好书,也会从心理学角度和大家聊聊作为高敏感妈妈,和高敏感小朋友相处的感受和教育上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本书是《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s Workbook》(高敏感孩子的练习手册)
书里包括五大主题:情绪觉察 / 自我调节 / 自我表达 /自信与边界 /感官平衡
每个主题都有 5–10 个小游戏,比如:
情绪温度计(Emotion Thermometer)让孩子画出“今天的情绪温度”,帮他们学会区分“有点不开心”和“快要爆炸”的差别。
我的安全角落(My Safe Corner)和孩子一起找到能让自己放松的空间——可能是一张沙发、一条毯子、一首音乐。
我可以说出来(I Can Say It Out Loud)教孩子用平静的方式表达情绪:“我有点不舒服,但我没事。”
作者的这几个观点让我觉得非常受教:
1 敏感不是要被修正的缺点
2 家长们不要急着“让孩子变得坚强”,先帮他们理解自己在感受什么。“被理解的孩子,才会变得有韧性”。
3 “每一个能听见自己内心声音的孩子,都来自一个愿意倾听的家。”
第二本书:《你有多敏感,就有多珍贵》
这本书的一部分章节集中在讲高敏感孩子的科学教育方式,比如:
1) 在高敏感孩子婴幼儿时期,要适当的温柔回应他们的需求。2) 理解孩子,尊重和相信他的所有感受
3) 温和的管束方式:一些严厉的批评,复盘和管制,会让高敏感孩子心里的情绪无法消化,持续升级。
4)以身作则,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高配得感
5)帮助孩子突破舒适区
6)成为孩子的情绪教练文章通俗易懂,有一定的故事性,可以很轻松就读完,也推荐给大家。
第三本书:《开启高敏感孩子的天赋》
这是一本由儿童精神科医生写的书,内容科普性更强,也比较着重于描述科学理念,相对实操性没有那么强,可以跟前面两本书结合着来看。
下面是一些书中内容简单总结:
1. 敏感不是缺陷,而是一种深度感知世界的天赋“高敏感孩子不是‘太脆弱’,他们只是比别人更能看见细节、听见情绪。”
他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在处理外界信息时更活跃,是“高分辨率的感受者”。当父母停止试图“修正敏感”,而是去理解它,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开始重建。
2. 父母的态度决定敏感能否成为优势“如果父母看见的只是问题,孩子就会学会隐藏自己。”
高敏感儿童的情绪共振强,父母的语气、表情都会被他们放大感知。
3. 安静的环境不是溺爱,而是成长的温室“为孩子创造一个不被打扰的角落,就是在帮他修复能量。”
高敏感孩子容易“感官过载”,低刺激环境能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创建安全区:可以是固定的沙发角、柔光灯、音乐时间等等,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4. 敏感需要被引导,而不是被保护过度“过度保护会让孩子退回世界,但温柔的引导能让他们绽放。”适度挑战、提前预告、逐步暴露,是训练情绪韧性的关键。比如提前告诉他“今天会有新同学”,让他有时间准备,而不是突然面对未知。
5. 理解的起点,是相信孩子有属于自己的节奏“他们不是慢,只是需要更多时间去处理更深的情绪。”高敏感孩子的信息加工更复杂,需要延迟反应的空间。当父母愿意等待,孩子就能在被尊重中找到自我节奏,也更容易展现创造力和思考深度。理解、温柔和稳定,是他们最需要的“心理安全感”。创建单集关联追光任务选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