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這個因糖而興起的小鎮,見證了台灣經濟的黃金時代。在糖業鼎盛時期,它不僅是經濟引擎,更是外匯的重要來源。想像一下,當時的人們甚至不是去台灣銀行,而是直接到台糖換匯!這段歷史不僅反映了糖業的重要性,也展現了它在台灣社會中的深遠影響。
虎尾糖廠,是台灣唯一一座完整保留日據時代製糖工藝的糖廠。它不僅是一座工廠,更是一座活的博物館。百年歷史的五分車至今仍在運轉,載運著甘蔗與糖,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樞紐之地。
然而,虎尾糖廠的故事不僅僅關乎過去。它還展示了驚人的前瞻性,特別是在當今ESG備受關注的時代。早在一個世紀前,這座糖廠就已經展現了近乎完美地、零廢棄的工業模式。這不僅是對環境負責的典範,更是工業永續發展的先驅。
在《虎尾七分甜》的節目中,我們將帶您深入探索這百年的糖業文化路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虎尾,這個因糖而興起的小鎮,見證了台灣經濟的黃金時代。在糖業鼎盛時期,它不僅是經濟引擎,更是外匯的重要來源。想像一下,當時的人們甚至不是去台灣銀行,而是直接到台糖換匯!這段歷史不僅反映了糖業的重要性,也展現了它在台灣社會中的深遠影響。
虎尾糖廠,是台灣唯一一座完整保留日據時代製糖工藝的糖廠。它不僅是一座工廠,更是一座活的博物館。百年歷史的五分車至今仍在運轉,載運著甘蔗與糖,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樞紐之地。
然而,虎尾糖廠的故事不僅僅關乎過去。它還展示了驚人的前瞻性,特別是在當今ESG備受關注的時代。早在一個世紀前,這座糖廠就已經展現了近乎完美地、零廢棄的工業模式。這不僅是對環境負責的典範,更是工業永續發展的先驅。
在《虎尾七分甜》的節目中,我們將帶您深入探索這百年的糖業文化路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在這集節目中深入探討台灣中部特有的文化現象——「進香鐵道」。這段被遺忘的鐵道歷史,曾經在日治時期至1980年代間,扮演著連結全台信眾朝聖之旅的重要角色。
當主縱貫線在1908年貫通後,台灣各地信眾得以從遠方搭乘火車前往中部信仰中心——北港朝天宮。特別是透過連接主線的糖業鐵路(俗稱「糖鐵」或「五分車」),完成「進香最後一哩路」的旅程。主要進香路線包括斗南-虎尾-北港、嘉義-北港,以及大埤-新港-北港三條路線,其中嘉義線因旅客量最大,成為當時最熱門的路線。
在媽祖進香季節,糖鐵日常平均22班車次猛增至30多班,還特別配置服務人員,車廂內滿是信眾手持的香煙裊裊。這不只是交通方式的革命,更徹底改變了台灣宗教文化地景——讓北部、中部、南部信眾能夠共同參與祭典,強化了台灣文化的凝聚力。
時至今日,雖然進香鐵道已隨著公路運輸的興起而消失,但許多遺跡仍完整保存,如大埤旗站、後壁旗站等車站與軌道設施。目前雲林記憶庫正透過「糖業假期之路」計劃,嘗試復刻這段特殊的宗教文化體驗,將五分車文化與媽祖信仰再次連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1yjz9va00kk01xab953gn60/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