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讀書會以親身情感紀錄與自我反思為主線,深入探討「從憤怒到和解」的內在歷程,強調自我覺察在情緒理解與關係轉化中的關鍵作用。
故事以家庭照顧關係為例,從期望落空引發的憤怒開始,解析渴望、投射與兩難的心理拉扯,指出覺察個人渴望與投射是和解的第一步。
情緒濾鏡和固有偏見常限制對關係的理解,唯有重新檢視與詮釋自己的故事,才能突破傷害性的敘事,為真正的和解創造空間。
以電影《海邊走走Hope Gap》為例,反思夫妻溝通失效、痛苦的共同創造以及自我實現在和解路上的重要性,建議將力量收回自身,減少對外在肯定的依賴。
賽斯資料及靈性觀點強調「自我接納」是和解根本,包括接納不完美與困擾的部分,並提倡透過覺察與好奇,練習將焦點由外在困境轉回內在指引與潛力,培養生命態度的轉變。例如媽祖繞境經驗,象徵信任、放下控制、體驗「時間的同時性」及多重自我的存在,促使個體整合並超越自我限制。
總之,真正的理解與和解源於深刻自我覺察,擴展自身的視野,整合矛盾面向,不是遺忘或妥協,而是走向內在力量與超越的持續旅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