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News
Sports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5/v4/11/f0/73/11f0737e-a159-bbcf-56d0-82de776fcd6f/mza_12906782939088053110.jpg/600x600bb.jpg
鳴個喇叭!緬甸街
緬甸街主廚
66 episodes
9 months ago

華新街,人們口中的「緬甸街」,是一條位於中和聚集緬甸移民的街弄。

1960年後,許多緬甸移民因排華事件來台,定居中和華新街。街上這些跨境移動的故事,和迷人的南洋美食,承載著在地移民的習慣、鄉愁與日常。我們想要紀錄的正是這個社區的共同記憶,和正慢慢改變中的華新街。我們在透過滇緬料理、街區走讀、深度體驗、podcast與地方誌《緬甸街》,挖掘緬甸街,書寫緬甸街,從在地人的角度帶大家一起探索屬於這條街的生活文化。

😋 FB 很多美食👉 https://www.facebook.com/mpculture.tw
😎 IG 很多幕後花絮 👉 https://www.instagram.com/mpculture.tw/
😘 網站很可愛 👉 http://www.mpculture.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laces & Travel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鳴個喇叭!緬甸街 is the property of 緬甸街主廚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華新街,人們口中的「緬甸街」,是一條位於中和聚集緬甸移民的街弄。

1960年後,許多緬甸移民因排華事件來台,定居中和華新街。街上這些跨境移動的故事,和迷人的南洋美食,承載著在地移民的習慣、鄉愁與日常。我們想要紀錄的正是這個社區的共同記憶,和正慢慢改變中的華新街。我們在透過滇緬料理、街區走讀、深度體驗、podcast與地方誌《緬甸街》,挖掘緬甸街,書寫緬甸街,從在地人的角度帶大家一起探索屬於這條街的生活文化。

😋 FB 很多美食👉 https://www.facebook.com/mpculture.tw
😎 IG 很多幕後花絮 👉 https://www.instagram.com/mpculture.tw/
😘 網站很可愛 👉 http://www.mpculture.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laces & Travel
Society & Culture
https://i1.sndcdn.com/avatars-bncYafPMuINGj4Mu-k6r7Vw-original.jpg
EP 63 - 「我小時候以為緬甸的東西,就是台灣的東西。」ft. 萬利家的緬甸街混血孫女 Janel
鳴個喇叭!緬甸街
28 minutes
1 year ago
EP 63 - 「我小時候以為緬甸的東西,就是台灣的東西。」ft. 萬利家的緬甸街混血孫女 Janel

「每次跟同學聊到寒暑假要回去外婆家,大家回家可能短至二三十分鐘,不過我每次回外婆家一趟至少都要 15 小時以上。」

我們在台灣經常在談新住民議題時,有時候其實很難想像新住民在寒暑假的時候,如果想帶自己的小孩回到家鄉去認識娘家的家人,或是去接觸媽媽母國的文化,實際上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

像是嬰兒時期,媽媽得要擔心小孩能否適應長途飛機,也許是哭鬧怎麼解決,或是容易耳鳴怎麼辦。

或是小孩長大到國高中後,開始煩惱的人變成孩子本身,畢竟長到了愛出去玩的年紀,卻發現媽媽回鄉的行程大部分都是在跟家人、老朋友敘舊吃飯。

從媽媽的角度這趟是難得的探親返鄉之旅,當然要好好的把朋友都見過一輪。不過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跟媽媽的返鄉行程難免覺得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

/

之前很少跟大家分享到,萬利自己的家族裡就有多重的遷移文化背景,不光只是緬甸和雲南的背景。像是二姐從緬甸跟著爸媽來到台灣後,後來又嫁到美國加州,跟非裔美國人結婚、生小孩。

而今天節目的主角 Janel ,也就是萬利我的姪女。Janel 和他的姐姐從小在美國出生,在他們還小的時候,每年寒暑假都會跟著二姐一起回來台灣。在緬甸街也是幾乎在地居民都認識的人物。

由於他們兩姊妹好認的外表,每次他們回來台灣,街區居民就會跟萬利家人提到「喔!你家孫女又回來喔!」

/

「我小時候以為緬甸的東西,就是台灣的東西。」對 Janel 來說,街區上的魚湯麵、烤餅,是他們印象中的「台灣菜」。

長年往返在台灣和美國兩地,還有身上融合的「緬甸x雲南x台灣x美國x非裔文化」,他們如何探索自己的身分認同,做為阿姨的我也非常好奇。(尤其阿姨本人也是在從事相關領域工作)

今天這集 Podcast 除了參雜了身為阿姨
的私心,我們也跟 Janel 聊到,像在美國加州這樣一個匯集多元移民的大城市中,他們在校園裡會接觸到的同學都來自哪些背景?在加州校園裡,是不是也像台灣現在在課綱裡有關於多元文化族群的討論?

期待藉由這集節目,帶大家出走台灣以外的移民視野,看見「離散」帶來的影響如何作用在不同世代身上。

/

這集錄音的時候真的充滿感動,覺得自己的姪女可愛又有長大的成熟感,非常推薦大家力馬收聽去!

/

📌 上架平台更新!在許多聽眾敲碗之下,現在在 Youtube Music 上也可以收聽《鳴個喇叭緬甸街》Podcast 囉!
歡迎大家追蹤追起來 👉 https://www.youtube.com/@mpculturetw

/

🎧 你可以在以下音樂平台找到《鳴個喇叭!緬甸街》
Apple / Spotify/ Youtube/ SoundOn/ KKBOX/ Firstory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mpculture/platform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鳴個喇叭!緬甸街

華新街,人們口中的「緬甸街」,是一條位於中和聚集緬甸移民的街弄。

1960年後,許多緬甸移民因排華事件來台,定居中和華新街。街上這些跨境移動的故事,和迷人的南洋美食,承載著在地移民的習慣、鄉愁與日常。我們想要紀錄的正是這個社區的共同記憶,和正慢慢改變中的華新街。我們在透過滇緬料理、街區走讀、深度體驗、podcast與地方誌《緬甸街》,挖掘緬甸街,書寫緬甸街,從在地人的角度帶大家一起探索屬於這條街的生活文化。

😋 FB 很多美食👉 https://www.facebook.com/mpculture.tw
😎 IG 很多幕後花絮 👉 https://www.instagram.com/mpculture.tw/
😘 網站很可愛 👉 http://www.mpculture.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