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走進《思語室》,這裡不談答案,只陪你一起問問題。
我是林思齊,曾服役十年、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如今,我用文字、聲音,記錄那些被壓抑、被忽略,卻始終存在的情緒與人性。
從脆(Threads)起步的 90 天內,累積突破 1 億次瀏覽、300 萬次互動;
在方格子,我已寫下超過 500 篇專文,涵蓋 分手療傷、迴避型人格、房地產談判、人性觀察、大男人情感控制、性吸引力養成等主題。
這些文字,不只是故事,也是活著的證據。
在《思語室》,我會和你聊那些沒說出口的情緒真相,有時是一段深夜獨白,有時是一場讀者來信,也可能是一場毫無預警的崩潰與醒悟。
陪你一起熬夜的情緒宿舍。
你可以不堅強,但請別不誠實。
每週四晚上9點更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歡迎走進《思語室》,這裡不談答案,只陪你一起問問題。
我是林思齊,曾服役十年、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如今,我用文字、聲音,記錄那些被壓抑、被忽略,卻始終存在的情緒與人性。
從脆(Threads)起步的 90 天內,累積突破 1 億次瀏覽、300 萬次互動;
在方格子,我已寫下超過 500 篇專文,涵蓋 分手療傷、迴避型人格、房地產談判、人性觀察、大男人情感控制、性吸引力養成等主題。
這些文字,不只是故事,也是活著的證據。
在《思語室》,我會和你聊那些沒說出口的情緒真相,有時是一段深夜獨白,有時是一場讀者來信,也可能是一場毫無預警的崩潰與醒悟。
陪你一起熬夜的情緒宿舍。
你可以不堅強,但請別不誠實。
每週四晚上9點更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我已經分手三個月了,但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還是打開他的IG。」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理智告訴你要往前走,但身體好像還停留在那段關係裡。心跳會突然加速,胃會絞痛,整個人像是在經歷戒斷反應。
這一集,我想跟你聊聊那些分手後放不下的焦慮——為什麼明明是自己提的分手,卻像被拋棄了一樣?為什麼知道不該再查看前任動態,手指卻不聽使喚?
從監控型創傷、預期性焦慮,到自我認同崩解,我會陪你一起看見焦慮型依附者在愛情裡的掙扎與勇敢。
Amy說:「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怎麼愛他,卻從來沒有花時間學怎麼愛自己。」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這種「明知道卻做不到」的痛苦,這集是為你準備的。
焦慮型戀愛後遺症,就像在情感的大海中迷航。但只要你願意抬頭,你會發現——星星一直都在,而你,就是自己的北極星。
適合誰聽:
我是林思齊,這裡有個位置,陪你把還沒說出口的情緒,慢慢說完。
方格子具體方法專文:焦慮型戀愛後遺症【親密衝突】EP05(點我查看)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2l8q1j00n601wmhpnec332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2l8q1j00n601wmhpnec332/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