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涵蓋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強調日常習慣和自我提升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作者探討了如何擺脫單調重複的生活、畢業後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必要性,以及在職場中應專注於自我價值和能力而非追求“不可替代性”。
此外,作者也闡述了高效利用精力、主動爭取機會,以及女性應將賺錢能力置頂和保持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並強調外在美與健康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
一、 主動打破生活的重複性與單調感日常生活不應是「自我複製粘貼」的無聊狀態。要將瑣事化為提升契機,必須主動注入新意和誠意:
1. 實踐「讓每天生活都不一樣」:在日常中安置「穩中求變的伏兵」,例如,經常更換蔬果葷菜和主食,讓飲食成為「百變星君」;改變通勤的路徑,因為變換路徑等於改造心情;在穿搭上利用小巧思,如個性的胸花或別緻的腰帶,為職業裝貼上自己的標誌。
2. 注重細節與儀式感:生活不缺少樂趣和新鮮事物,而是我們的思維和習慣將其雪藏起來。日常中的種種「小巧思、小儀式、小慧心」不會佔用太多精力,卻能大幅度稀釋生活中的同質感。
3. 放慢步調,用心體驗:將生活的步調設置成「慢鏡頭模式」。慢的程度與記憶的強度成正比。對待過去的尋常日子若能誠懇和用心,就能在當下埋下驚喜,讓日後回憶時能精準定位到座標。
4. 在重複性工作中尋求進化:對於單調、乏味、機械性的工作,應嘗試對業務進行合併同類項、歸納經驗,從不同角度解答問題,拓展視野。保持好奇心、探索力、創新感,以中和職場上的疲憊和損耗。
二、 聚焦核心目標並持續自我精進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能夠帶來長期價值的活動上,是實現自我提升的關鍵:
1. 保持學習的熱忱:持續透過學習、充電、閱讀等方式,讓自己的大腦和內心發揚光大,這是抵禦精神上被「侵蝕」的唯一武器。要永葆「學生感」,並將精神上的添磚加瓦與裝修打磨,視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自身「毛坯感」的途徑。
2. 克服浮躁,專注深耕:避免心思分散、貪多求快、淺嘗輒止。應將時間、精力、資源和毅力形成合力,投注到做好、做透一件事情上。重複的事情不停地做,就能成為專家。在自己身上克服浮躁,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遠見。
3. 將「願意努力」轉化為「正在努力」:行動比語言更能表明心意。比起口頭上說「願意學習」或「願意努力」,更重要的是已經著手學習和努力。真正的決心體現在事前所做的每一項準備上。
4. 高效利用時間進行自我投資:
◦ 早睡早起:早睡早起是性價比最高的自律。每天早上 5 點起床的習慣,可以拉長白天的時間,讓人更具生機。早晨精力充沛,適合用來進行深度閱讀、練習外語、建立知識體系等思考性事項。 ◦ 閱讀內化:讀書不僅要吸收內容,更要將所得長在自己身上。可以將閱讀視為與作者的辯論賽,透過做筆記(例如分類整理成知識區、技能區、金句本)來鞏固記憶,並親自應用知識,讓書中內容在生活中擁有更高的出場率。
◦ 周末時光:利用時間完整性更強的休息日(佔一年近三分之一的時間)作為突圍平庸生活的突破口。可以利用周末培養興趣愛好、拓展人脈、參加學習活動等,以優化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