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時代,個人和企業都應關注一些「不變」的核心價值與原則,這些將是面對快速變革的指南,也是在 AI 世界中提升獨特性和競爭力的關鍵。個人應關注的「不變」價值:程世嘉在書中強調,儘管 AI 高速發展,人類社會的「人性」萬年來從未改變,因此與人性相關的特質和技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不變量」。
1. 軟技能的重要性遠超硬技能:
◦ AI 時代的職場高度,是由企圖心與動機決定。具備強烈企圖心的人,會更願意利用工具,在工作產出上超車。
◦ 自我覺察:清楚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才能發揮潛力並彌補弱點。
◦ 專注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保持專注力,將一件事做深,會帶來大幅領先的機會。
◦ 同理心與包容心:這是設計良好產品體驗、與不同世代同事有效相處的基礎,也是社會持續運作的關鍵因素。
◦ 與人交流的技能:面對面交流是人類獨有的,AI 無法取代。
◦ 溝通、表達和語文能力:學好自然語言,能動員人類也能指揮機器。精準的自然語言指令能讓 AI 產生更好的結果。
◦ 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在資訊片面、不確定的「霧卡時代」,能夠有條不紊地分析、拆解和處理複雜問題,是 21 世紀最重要的能力。這需要先學會**「問對問題」的能力**。
◦ 批判性思考:這是區隔人類與機器的最重要元素,是人類的「最後一塊淨土」。它要求獨立思考、多方求證,不輕易相信看到的第一眼資訊。
◦ 成長心態與終身學習: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學習永無止境。成長心態根源於好奇心,鼓勵人們不斷探索新事物,打破慣性。
◦ 良師不可或缺:在迷失和快速變動的時代,一位好的導師能提供方向指引,降低孤獨感和迷失感。
2. 人性與故事的意義:AI 雖然能生成精美的作品,但缺乏情感、慾望和生命經驗,因此其作品無法引起人類的共鳴或賦予意義。企業應關注的「不變」價值:對於企業而言,AI 應被視為一種「加值技術」,而非推翻既有商業模式的工具。
2. 了解 AI 的強項與短板,借力使力:
◦ AI 的「理解」能力比「生成」更重要:企業應萃取生成式 AI 的「理解能力」,並思考如何將這項功能放入產品、商業模式和內部決策中,以發揮更大的效用。例如 iKala 的 KOL Radar 就是利用 AI 理解網紅特質,進行更精準的推薦。
◦ 運用「垂直型 AI」尋找機會:科技巨頭寡占通用型 AI 平台,一般企業應站在巨頭的肩膀上,利用其基礎模型,注入獨門資料,發展專精於特定領域和任務的「垂直型 AI」應用。
◦ 不要為了面子重新發明輪子:台灣企業不應盲目追求自主研發基礎大語言模型,而應將 AI 整合進既有的商業模式,找出妥善的垂直應用。
3. 敏捷開發與向市場學習:
◦ 實施敏捷開發,持續縮短產品疊代速度,並透過觀察使用者行為等方式,即時蒐集市場回饋,快速嘗試、快速失敗,從中學習。
4. 學習世界經營心法:
◦ 從不同國家、企業和領導人身上萃取優點,例如向美國學習「創新」和完善的商業基礎設施,汲取中國大陸的「企圖心」和快速整合能力,以及效法日本商業習慣中的「嚴謹」和穩健行事。
總之,在 AI 快速發展的時代,個人與企業不應盲目追逐短期的技術變化,而應回歸本質,專注於那些「不變」的人性特質、核心商業模式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並善用 AI 作為加值工具,才能在變革中保持領先並創造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