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cc/ee/3c/ccee3c0f-f82e-5d32-c278-8fcab445fa62/mza_13530847722579179715.jpg/600x600bb.jpg
靜觀人生姿態萬千
陳冠之
4 episodes
1 month ago
文本主要闡釋了佛教中「人無我」與「法無我」這兩種「無我」學說。它們指出,佛陀針對不同程度的修行者講說不同的教法:「人無我」主要為幫助二乘眾生解脫生死輪迴,而「法無我」則是為了讓菩薩眾生能夠獲得究竟智慧,斷除成佛的障礙。文中強調,雖然聲聞和獨覺也能理解緣起實性,但他們對於法無我的修習並未達到圓滿,因此阿羅漢仍有未斷盡的所知障。最後,文本解釋了「塵沙無明」在此處指的是所知障,並非天台宗的塵沙惑。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靜觀人生姿態萬千 is the property of 陳冠之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文本主要闡釋了佛教中「人無我」與「法無我」這兩種「無我」學說。它們指出,佛陀針對不同程度的修行者講說不同的教法:「人無我」主要為幫助二乘眾生解脫生死輪迴,而「法無我」則是為了讓菩薩眾生能夠獲得究竟智慧,斷除成佛的障礙。文中強調,雖然聲聞和獨覺也能理解緣起實性,但他們對於法無我的修習並未達到圓滿,因此阿羅漢仍有未斷盡的所知障。最後,文本解釋了「塵沙無明」在此處指的是所知障,並非天台宗的塵沙惑。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Episodes (4/4)
靜觀人生姿態萬千
「人無我」與「法無我」
文本主要闡釋了佛教中「人無我」與「法無我」這兩種「無我」學說。它們指出,佛陀針對不同程度的修行者講說不同的教法:「人無我」主要為幫助二乘眾生解脫生死輪迴,而「法無我」則是為了讓菩薩眾生能夠獲得究竟智慧,斷除成佛的障礙。文中強調,雖然聲聞和獨覺也能理解緣起實性,但他們對於法無我的修習並未達到圓滿,因此阿羅漢仍有未斷盡的所知障。最後,文本解釋了「塵沙無明」在此處指的是所知障,並非天台宗的塵沙惑。
Show more...
4 months ago
6 minutes

靜觀人生姿態萬千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本文主要闡釋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核心教義,特別是「空性」及其在解脫煩惱和痛苦中的作用。聖嚴法師的開示與《心經》的解釋都強調,透過實踐般若智慧,修行者能洞察世間萬物的虛妄本質,包括五蘊和十二因緣,進而斷除無明。小乘佛教認為這會帶來徹底的解脫,而大乘佛教則強調菩薩雖已證悟空性,仍選擇在世間度化眾生,不受生死輪迴困擾。最終,這種智慧能使人達到心無罣礙、無有恐怖的境界,實現究竟的涅槃。
Show more...
4 months ago
6 minutes

靜觀人生姿態萬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本文解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深奧智慧,深入探討了大乘佛教中觀宗與唯識宗對「空性」的理解差異,強調「空」並非虛無,而是事物無自性的真實面貌。文獻解釋了這種智慧如何引導修行者超越對五蘊的執著,斷除無明煩惱,最終達到心無罣礙、無有恐怖的涅槃境界。此外,資料也指出般若智慧是佛法修證的關鍵,能轉化世間苦厄,實現究竟解脫。
Show more...
4 months ago
9 minutes

靜觀人生姿態萬千
心經---智慧解脫
本文說明了般若智慧在照見「五蘊皆空」中的關鍵作用,強調此智慧能幫助修行者超越感官、意念及世俗執著,進而斷除「無明」與各種煩惱。透過實踐般若智慧,修行者可達到「心無罣礙」、「無有恐怖」的境界,並徹底「遠離顛倒夢想」,最終實現「究竟涅槃」,從而解脫一切痛苦。
Show more...
4 months ago
9 minutes

靜觀人生姿態萬千
文本主要闡釋了佛教中「人無我」與「法無我」這兩種「無我」學說。它們指出,佛陀針對不同程度的修行者講說不同的教法:「人無我」主要為幫助二乘眾生解脫生死輪迴,而「法無我」則是為了讓菩薩眾生能夠獲得究竟智慧,斷除成佛的障礙。文中強調,雖然聲聞和獨覺也能理解緣起實性,但他們對於法無我的修習並未達到圓滿,因此阿羅漢仍有未斷盡的所知障。最後,文本解釋了「塵沙無明」在此處指的是所知障,並非天台宗的塵沙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