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Leisure
Society & Culture
True Crime
Business
History
Comedy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5/v4/8b/b4/f7/8bb4f7c7-3c68-bf3b-9289-7989b867cde1/mza_16981133671499164960.jpg/600x600bb.jpg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原始佛教會
332 episodes
5 days ago
本頻道以「緣起」的認識論與「四聖諦」的解脫教說,本於佛陀教說的利世精神,以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與世人分享「解決困難、開展人生、度越煩 惱」的佛法智慧,傳揚「此時、此處、此生」為重的原始佛法,通向「「正道生活與人間解脫無礙」的人生大道。 你想知道甚麼是「緣起」嗎?如何從緣起來看世間?從緣起看世間對你的人生會有甚麼幫助?歡迎來聽聽本頻道。
Show more...
Buddhism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is the property of 原始佛教會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本頻道以「緣起」的認識論與「四聖諦」的解脫教說,本於佛陀教說的利世精神,以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與世人分享「解決困難、開展人生、度越煩 惱」的佛法智慧,傳揚「此時、此處、此生」為重的原始佛法,通向「「正道生活與人間解脫無礙」的人生大道。 你想知道甚麼是「緣起」嗎?如何從緣起來看世間?從緣起看世間對你的人生會有甚麼幫助?歡迎來聽聽本頻道。
Show more...
Buddhism
Religion & Spirituality
Episodes (20/332)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2023年卡提那節 隨佛長老致詞全文(上)
「佛法」不是哲思理論,而是回應眾生的實際苦難與需求,佛教是在人間發展,也必然是回應世間度越苦難的需要,僧團在人間發展,必然離不開僧團與世人的生命交涉。因此,當脫離了生活,脫離了世間,必然不是 世尊的本懷。世人在一生的努力,主要是三件事:解決實際面對的困難、開展人生的道路、度越自他的苦惱。這是每個人從生到死,天天都要面對及努力的三件大事。 世尊的教法根本,也是讓僧人或居家弟子能藉由修學佛法,得以在生活中體現「解決困難、開展人生、度越煩惱」。
Show more...
5 days ago
7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千江水月一月同
當我們一入佛門時,只是想學佛法,學佛法才是我們的本願。至於接觸到什麼,學什麼,那是我們人生學習的因緣及過程。我們在尋法、求法、學法的過程裏,不斷的質疑,不斷的懷疑,或發現問題的答案,這是在改變、在進步。我們不需要因為各自學法的因緣、過程及遭遇不同,而彼此相互的排斥。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一樣,動機一樣,目的一樣,只是經驗不同,過程不同。
Show more...
1 week ago
6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隨佛長老承法開教32周年紀念日的開示
隨佛長老自32年前(1990年)的農曆正月22日起,開始了傳揚「因緣法」的人生,宣講完全不同於現今佛教的佛法,不論現今佛教界是如何看待他,依然會堅定於「因緣法、四聖諦」的知見與良知,持續到此生的最後。長老提醒法友們:人生短暫,此生可貴。但只要循著符合現前因緣的智見,精勤不懈的努力,人生必有所改變。現實人生是緣生法,既不是常樂我淨,更不是無常、苦、空、無我。我們不要把現實視為美好快樂,而變得庸俗眷戀,也不要將現實當做既苦又糟糕,以致對人生的態度變得消極厭棄,進而喪失了生命的動能。我們必須遠離這兩種極端的認知與生命態度,奉行 釋迦牟尼 世尊的教說:依因緣、緣生的智見,開啟正向解脫的中道。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活著是為了宗教,還是活著是在宗教的學習裏?
宗教原本是要解決人在生活當中許多的困難和問題,如果我們忘失了這個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最後我們可能會變成某一種宗教虔誠的信徒,會不自覺的對其他的宗教或者宗教使徒產生不樂不悅之心。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宗教,活著只是在宗教的學習裡,學會並且分享解決我們生命痛苦的方法和經驗。不同的宗教提供不同解決人類痛苦的經驗,我們分享彼此生命的可貴經驗,讓我們的生命在短暫的一生裡能夠活得更好、困難更少,並且能減少痛苦,這就是最可貴的事情。
Show more...
3 weeks ago
4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無常」不對嗎?
一般人認為現實是無常,雖沒錯,卻不是事實;此外,大家所認識的無常,完全無關於緣生。凡夫我見認知的無常是「現法改變」,這完全無關於事實,緣生不是這樣看。緣生是什麼?「現法改變」這件事從沒有發生過,因為現法是緣生法,但緣生法不是一一的現法,所以沒有「現法改變」的無常,只有緣的遷演而已。「現法改變」既不是緣生法,也不是「緣遷演不息」的事實,完全不一樣。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
Show more...
1 month ago
5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隨佛長老對年輕修行者的開示
修行人當「以佛法為道,以眾生為念」,世界很大,不要有地域觀念,哪裏有黑暗,就在哪裏點亮光明!修行人沒有自己,只問正道及世間的需要。如此的念茲在茲,走一段長路,人生自然能改變,我們便是佛法,起心動念便是佛法。「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生命從此不同,未知、未見的眾生,將走入我們的生命,我們也將走入眾生的生命。
Show more...
1 month ago
4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一群在沙漠裡種植楊柳的僧人——2025年卡提那慶典特輯
釋迦牟尼 世尊正覺後2457年,中華原始佛教會及各方護法善信,為祝賀中道僧團法師們,圓滿安度今年雨安居結夏,道業精進、戒臘增數,在雨安居結夏前一天的假日,公元2025年10月5日上午九點至十一點半,於台灣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舉行卡提那慶典,歡迎廣邀親朋好友蒞臨參加,同霑法喜。本集節目我們要與您分享卡提那慶典祝詞全文「一群在沙漠裡種植楊柳的僧人」。 佛教的宗派眾多,其中的秘密菩薩乘因偏向鬼神靈應廣受衛道人士不齒以外,強調厭離、棄捨一切的南傳佛教則如一洼死水般的死氣沉沉。反之,自1970年起臺灣佛教的顯教菩薩乘,因為「人間佛教」的宗教改革思潮影響,關注重點逐漸從超薦拔亡轉為福利現實人生,從強調往生轉為積極的關心現實社會。這種轉變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奈何顯教菩薩乘的聖道不明,經不住世俗八風的吹襲、誘惑。表面上是宗教事業輝煌,而實質上是宗教情操日趨墮落,僧才素質日趨庸俗、低落,對於人們的感召力及共鳴力直線下降。 在法運日趨衰危的關口,卻另有一群嚴守僧律、刻苦自勵、安貧守道的出家僧人,默默的在世間堅定守護著佛教的未來法運。這群僧人自稱為「中道僧團」,他們在隨佛長老的感召、引領下,不忍聖教蒙塵,不捨眾生黯苦,毅然決然地扛起振興佛教的艱難責任。 自1990年初隨佛長老明見緣起法後,即將興教利世作為一生的道路。開始著手進行「釐清現有佛教,還原真實佛法,建立僧團,確立奉持僧律」等四件要事。自2002年起,深入探究印度的哲思,考證佛教史獻及佛教南、北三藏傳誦教說的真偽偏正,自繁浩的各方說法中,匡正去偽。歷經16年精勤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018年4月30日,還原、重現了隱沒近2300年之「第一次經典結集」集成的經說教法——《七事相應教》。自此為始,現今教法紛歧、教派分立的世間佛教,得以「復歸於 世尊本懷」,重新確立了佛教的真實教法傳承,重現聖道的法脈傳承。 再者,隨佛長老於2018年3月2日經由斯里蘭卡僧團的律師傳承得以承續佛教僧團的律戒法脈,正式建立起中道僧團之比丘僧團、比丘尼僧團的兩部律戒傳承。更於2018年4月7日從斯里蘭卡迎奉比普羅瓦塔出土的 「世尊真身遺骨」入臺永住。 至此,跨越二千多年的時空阻隔, 世尊的法身舍利、真身舍利同現人間,佛教的至寶——佛、法、僧、戒皆齊聚臺灣福地,法光輝耀寰宇。 從佛教及佛教利世的面向來看,隨佛長老及中道僧團僧人們的作為,可說是巍巍煥煥,但師父們依然不改僧人本色,勤行法、嚴奉律、慈度世,不張揚、不染俗、不自傲,他們不追求成功,而是堅守聖道的關懷生命。他們以生命體現佛法,將原本印在經文律戒中的文字,耀然於實際生活的人事中。 2457年前  世尊走過的路,隨佛長老和中道僧團的僧人也用其一生奉守實踐。中道僧團是一群在沙漠裡種植楊柳的僧人!相信:中道僧團足跡一定連接著生命的春暉!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開覺師兄提供背景音樂
Show more...
1 month ago
14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學習佛法重點在改變自己
有些接近佛教的人很喜歡學習,諸如聽開示、讀好書、參加法會等;但問題是他不著重改變自己,這樣對人生是沒什麼益處的!學習不是只為滿足學習的胃囊,學習是為了改變,改變才是重點!學習佛法是要改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改變對生命的認識、改變價值觀。這三觀改變了以後,生活與人生的走向就整個改變了。
Show more...
1 month ago
5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尋覓正覺路的省思(下)
隨佛長老常提醒中道僧團的法師:出家人該做的是跨越自己內在的煩惱,經由度越煩惱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人格和道德,得以利益週邊的人群、改善內外的環境,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待人接物、立身處世的點點滴滴裏,將佛法轉化為日常的生活,逐漸的形成「無負擔、不逃避」的生活經驗。我們學習佛法的重點,應當注重在如何能在日常受用得益。如果日常生活能得益,即能讓一生得益。佛法要用在日常生活,不要浪費實際的人生。踏實才有平安的路,平安的路才能朝向光明與歡喜。
Show more...
2 months ago
7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尋覓正覺路的省思(上)
正覺、解脫的重點是改變既有的身、口、意,轉化現實人生的內外處境。在現實上,我們會佩服能力、地位超過我們的人,但只會尊敬能夠跨越煩惱的人。因為我們知道能夠跨越內在的煩惱,犧牲我們無法捨棄的欲求,才是真正的不容易,也才值得我們尊敬。修學佛法絕對不是為了獲得能力、地位或靈通,修行者得到人、天的擁護,絕對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品德與度越煩惱的修為。活著的可貴,是在分享平安、踏實與歡喜的美好經驗。平安、踏實、歡喜是活著的必要,勝利則是心情的需要。勝利!只是一種「贏過他人」的想法與心情,並且在感覺到「贏過他人」之前,是一直活於內在煎熬當中,沒有真正的平安、踏實與安寧。
Show more...
2 months ago
9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自我的跨越
人們往往陷在僵化的困境裏,原因多是不知改變看事情的面向。若能重新認識身心與世界,換個角度,挪動位置,即能在原有的生活環境及狀況下,發現不同的路,原來放不下的就能放下了,提不起的可能變得可以提起。重新認識及發現是很重要的學習,佛教講諸法緣生,緣生法故無常、非我,緣生的人間有什麽是一成不變?又有甚麼是固有的自己呢?困難的不也是如此嗎?
Show more...
2 months ago
5 minut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人生是多重影響的表現
人生從生到死,父母、兄弟、師長、同學、朋友、夫妻、孩子,以及這個社會,都不斷的在影響我們。人生有如一塊軟軟的黏土,不斷的被揉捏,這塊黏土不斷的在改變它的形狀,從來沒有定形的時候。因此「人生是在多重影響下的表現」這句話,就是向大家表達佛家所講「諸法因緣生」的意涵。
Show more...
2 months ago
5 minutes 25 second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論格局(下)
人生在世不能單靠自己,若想要經歷美好的或是光明的生活體驗,就要懂得耕耘羣體的可貴,而且是耕耘一羣能夠互相重視彼此、重視社會羣體的人。所以,我們要懂得判斷,要懂得看人。任何宏大的事業,開始的第一代,免不了的必須付出與犧牲。好比復興 釋迦牟尼 世尊的佛法至少需要一百年,百年興教,只靠著幾十年、只靠著一個人,完全不可能做起來。隨佛長老明白興教奠定基礎是最難、最艱辛的工作,然而這卻是必須做的事,是身為第一代人必須扛在肩上的責任,如果長老不做,那就沒有開始,也就沒有百年之後這個可貴的樹種,這是長老和絕大多數的出家法師格局不同的地方。 。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0 minutes 46 second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論格局(上)
佛法重心的第一步即強調「怎麼看」!「怎麼看事情」不僅關係到一個人會怎麼選擇、怎麼做,同時也關係到一個人的「生命格局」。我們唯有改變看待自己和看待其他生命的看法,才能改變對待自己與對待其他生命的態度與方式,如此方能從原本迷惑庸俗的人生走向正覺解脫的人生。就佛教而言,面對如此的百年大業,具有正見、正志的出家人,必然不會只顧自己的名聲、利益和形象,他會明白僧團的可貴與必要性,必會明白完成住持佛法、利益世人的大業,需要仰賴眾人的力量。當一個人如此看待世間,「生命格局」必然能夠展現出卓然不同的面貌。
Show more...
3 months ago
8 minutes 31 second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生活的模式不同,人生也因而不同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來自外在的條件,而是不同的生活模式所造成。有一類人是重視舒適的感覺,只要眼前生活過得去,就不想改變已有的處境,也不會努力改變自己。反之,若是碰到令其不舒適的事,則習慣性地拒絕、逃避、遠離。如是,這般應對環境模式的人,是不容易有跨越式的改變和成長。另有一類人的生活模式,不在於追求舒適,重點放在能正面、有用、有效的解決生活的問題,這類人士會督促自己勇於面對問題,耐性的了解問題的原因,並付諸行動的解決問題。因此,這類應對環境模式的人,生命的韌性強,容易有跨越式的成長。兩種不同的生活模式是無法論斷何對、何錯,只能說不同的選擇!應對環境的選擇不同,人生的遭遇與過程也必然不同。
Show more...
3 months ago
6 minutes 14 second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妥善處理每天所面對的問題
一個人只要是活在世間,每天都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與留下問題。當我們處理任何問題時,首要原則就是要「符合實際」, 你得「回到現實」來,去務實面對問題的實際狀況,不要講理想、需要及心願。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怎麼解開導致問題發生因緣的方法,亦即方法就在問題當中。 解決問題的態度是你得務實與努力,以外,還要有「只問過程不必求結果一定是什麼」的態度,天下很多事情不在我們的掌控裏,我們只能努力耕耘,但那個結果,不一定是能讓你滿意或合乎你的期待。如果我們一定要結果能讓我們滿意或合乎期待,就會掉入另外一個問題,那個問題就是你的需要!那你就又解決不了了,因為你又掉入另一個無底洞了。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Show more...
4 months ago
8 minutes 2 second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人間 世尊,生活典範
如果 世尊真是智者,必定善見實際與現實生活的真相! 如果 世尊真是覺者,必定展現出現實生活的典範! 如果 世尊真是教主,必定善能教導務實的生活典範! 如果 世尊真是救世者,必能分享實用的生活典範! 如果 世尊真是思想家,必是傳揚攸關現實人生與實際生活利益的典範! 如果 世尊真是道德實踐家,必定是能夠指出群體需要與禁忌的局限性,並且在道德之上指引人們一種普世利益的典範。 如果 世尊真的是 世尊,必定是讓人們通過「實際與現實生活的真相」,自覺如何在實際與現實生活中,經由知見、行為的表現,通達自他的互利、和諧與無謂問題及煩惱的止息。 真正的 世尊在現實的生活中,也在人與人之間。這是人間的 世尊,真實生活的典範!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Show more...
4 months ago
6 minutes 23 second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虛榮的虛妄
人們在生活安定之後,不再滿足於「只是活著」,還必須活得比其他人好,而這正是虛榮。佛法講因緣緣生,緣生法都是獨一無二,沒有重複性。因緣不斷流轉,世間沒有相同的兩件事物,即使勉強比較,也不能全然代表。諸法因緣生,沒有勝負、平等、優劣的問題。在修行上,人不要虛榮,不必害怕不如人、被人否定。再美好的事物,都會遭人評價,不必因為他人的評價,讓自己的生命很糾結,你只能憑著良知,盡力而為。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 minutes 45 second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皈依之前應有的正確心態
每一位皈依佛教的人,一定有機會看到佛教的反面事。這是平常、正常的事,不需要為人間的必然而大驚小怪。這是人間,是凡夫的世間,不是聖人的世間,人間有欲望、黑暗的一面是很正常。佛弟子要抱持「近善遠惡」的態度,面對皈依以後的道路。 皈依是 世尊與我們的事,我們皈依佛教不是為了這些負面表現的人而皈依。 世尊沒騙我們、沒害我們,這就夠了。或許,我們要告訴自己:因為人間有光明與黑暗,所以我們才需要好好的修行,幫助現實的人間,正是因為有黑暗,所以我們要努力!
Show more...
4 months ago
8 minutes 55 second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何謂佛法?
眾生希望可以了脫生死,希望能有一點神通;以為只要多行善,恭敬三寶,希望都會實現,所以眾生都喜歡信仰。事實上佛法的核心是因緣法、緣生法, 釋迦牟尼 世尊教我們觀察身心,度我們不是靠神通,是靠方法。但是,許多的人卻認為佛力不可思議,這正反映出廣大眾生用自己內心的希望來認識 釋迦牟尼 世尊, 世尊也變成了滿足願望的人。 人們可以有很多希望,但要符合實際,請你反問自己:你要相信什麼?什麼是你應該相信的事?你是找希望,還是找一條生命的路?實則我們應該相信實際的事,這才是理智與智慧。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
Show more...
5 months ago
4 minutes 17 second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本頻道以「緣起」的認識論與「四聖諦」的解脫教說,本於佛陀教說的利世精神,以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與世人分享「解決困難、開展人生、度越煩 惱」的佛法智慧,傳揚「此時、此處、此生」為重的原始佛法,通向「「正道生活與人間解脫無礙」的人生大道。 你想知道甚麼是「緣起」嗎?如何從緣起來看世間?從緣起看世間對你的人生會有甚麼幫助?歡迎來聽聽本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