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Society & Culture
News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cience
Histor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LV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c5/3a/af/c53aaf88-0340-d9d5-e8fa-92922fcd3e68/mza_13986568167282589539.jpg/600x600bb.jpg
看理想时刻
看理想讲者
59 episodes
1 week ago
“看理想时刻”是由“看理想”内容编辑dy主理的播客,聚焦当下大众关心的话题,分享看理想主讲人的洞察。 我们谈个体与时代周旋的经历,剖析今日大众关切问题的来由,连接知识、文艺与现实处境,关乎过去、在意当下,也朝向未来。 欢迎下载“看理想”app,收听看理想主讲人葛兆光、刘瑜、白先勇、许子东、杨照、王芳、成庆、梁文道、刘海龙、詹青云、沈媛、蒋方舟…等各个领域创作者的更多内容。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看理想时刻 is the property of 看理想讲者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看理想时刻”是由“看理想”内容编辑dy主理的播客,聚焦当下大众关心的话题,分享看理想主讲人的洞察。 我们谈个体与时代周旋的经历,剖析今日大众关切问题的来由,连接知识、文艺与现实处境,关乎过去、在意当下,也朝向未来。 欢迎下载“看理想”app,收听看理想主讲人葛兆光、刘瑜、白先勇、许子东、杨照、王芳、成庆、梁文道、刘海龙、詹青云、沈媛、蒋方舟…等各个领域创作者的更多内容。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59)
看理想时刻
38. 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谈论"冷战"?

《冷战的故事》是2022年12月在看理想上线的一档长篇音频节目,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王缉思老师,他也是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创始院长。今天这期,摘编自看理想节目《冷战的故事》的一期老友重聚番外。

今天,我们依然活在冷战的延长线上,国际关系中也处处都有冷战的遗迹,而冷战思维或许也仍在主导世界走向。

借着由《冷战的故事》音频节目改编的同名纸书出版,我们请节目主讲人王缉思老师,还有节目主创团队陆宁波、张诚扬、黄瑛几位老师一起,谈了谈他们这几年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领域新的观察和思考。

 

本集要点

02:00 《冷战的故事》节目完结后

03:03 陆宁波:主要内容介绍,《冷战的故事》节目完结后的近况

04:37 王缉思:新的“对外关系”写作计划与体悟

07:09 黄瑛:从西巴尔干到非洲,新的研究方向与日常活动

09:41 张诚杨:在美国读“政治学”是什么体验?

13:08 进入冷战的“契机”,冷战的起源与思考

21:54 我们今天如何定义冷战的历史?

27:44 冷战思维是什么?理解冷战历史的三个逻辑

32:21 “后冷战”时代的观察:放下“对与错”的评价,感受因果关系?

36:43 国际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对错判断与利益问题

 

本期番外下半期(点击跳转):特朗普上台后,冷战的逻辑今天是否还在?| 特别番外(下)

 

🌏 本期福利:9月30日前,打开看理想App,点击首页右上角「扫一扫」图标,选择「手动输入兑换码」,输入口令【冷战的故事】,即可领取王缉思主讲《冷战的故事》音频节目专属20元优惠券,限量100张。

 

本期推荐

王缉思 主讲 《冷战的故事》(看理想·70集长篇音频节目)

 

王缉思 著《冷战的故事》,理想国 2025年出版

 

✍🏻 本期摘录

王缉思:冷战思维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可以分三个部分去看。

第一是国与国之间、甚至于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而且是为了争夺领土,为了争夺资源等等,在打仗、在斗争、在竞争。如果说这是冷战思维的话,那这个冷战思维不是冷战的问题,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存在)。这个思维方式在古希腊、古罗马也有,(例子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也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为了利益而争夺,如果说这个是冷战逻辑的话,那么这个“逻辑”是永世存在的,没有变化的。

第二个逻辑似乎是一种大国集团之间的争霸,也就说是一种集团政治。苏联拉了十几个国家,美国拉了几十个国家,两个国家在斗。如果说这是冷战的逻辑,那今天这个痕迹就不是那么大了。美国还有这个逻辑,比如说北约,但是北约现在遇到了很大挑战,它的存在也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本来冷战结束了,北约就不应该存在了,可是它居然现在还存在,而且还跟俄罗斯在斗。这个逻辑是有意思的,但是已经不是两大集团之间的问题了。

那今后世界会不会变成两大集团?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但这其实也是自古以来的联盟政治,在一战、二战的时候都有,只不过它不是那么一个特别长远的,而是经常变动的。冷战的第三个逻辑,其实就是……跟思想、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个意识形态是不是起作用?仍然起作用。比如说我们中国的意识形态跟美国的意识形态是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中国的意识形态也是有变化的,从原来几乎完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发展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有连带关系的,但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个东西。美国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前后。

第三个逻辑是跟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有关系的。在冷战结束以后,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说不管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思想文化。

那么现在看中美之间的问题,其实我看到的更多的不是意识形态本身,或者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跟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问题,而是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最根本的对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

这作为一个冷战的后续,现在是非常明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如果说冷战逻辑跟这个有关系,我希望我们的研究要在这方面有更大的推进,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所谓冷战思维,或者是怎么样否定“冷战”这些东西,而是要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

…

我们现在看国际问题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从利益的角度,或者谁对谁错的角度来看,这样往往找不到真的解释。可是,我也觉得永远不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很多人)更能接受的东西是他错了、我对了,而且其他国家也是这样。

/

黄瑛:美国学生,他们和我们一样本质都是人类,都是学生,都在关心毕业之后的职业发展路径,都在关心自己以后要选择走哪一条人生道路。所以我很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说法,就是大家都在关心同样的问题,都在担心自己的未来是怎么发展。

至少在我的接触当中,我并没有觉得美国学生跟我们有巨大的差异,或者说就算有差异,我们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们现在其实就在一个“寻找共同点”的过程里面。

…

最开始学阿尔巴尼亚语的时候,很多人都跟我们说,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是“白眼狼”,是错误的国家,这种“对和错”的评判其实一直延续到我大四接触到更多的历史档案。我突然放下了“对、错”的评价,放下了“对、错”的执念,而是去看见因果,去感受因果,从“它这样对不对,是不是错了?”,去发展成了“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它背后经历了什么?”这种看见对方国家的困境,感受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当时的困顿的这种想法,也支撑我后来走向了更深的冷战史的观察。

/

张诚杨:对于我们这些学国关理论的人来说,一段历史结束就是结束了,但是对于实实在在生活在某一个国际热点事件之中的人类或者居民来说,他们可能会受到这个历史事件持续的影响。

…

冷战很可能并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它作为一种国家间关系的普遍模式,可能在1991年之后持续存在,虽然作为历史事件的“冷战”在1991年已经结束了......

如果说冷战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国家间关系模式,那么除了朝鲜半岛之外,比如说现在的南亚次大陆上,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包含一种冷战的样貌或者元素呢?中东的什叶派国家和逊尼派国家之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等等。

 

👤 本期嘉宾 | 王缉思、陆宁波、张诚扬、黄瑛

✂️ 本期制作 | 小蝉

🎤 本期串讲 | dy

Show more...
1 week ago
40 minutes 57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37. 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帝国主义的历史并未终结?

今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但虽然离上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今天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仍然处在战火或冲突之中,我们也仍旧感觉到世界局势的动荡。

今天这期时刻,我们邀请到的是青年政治学者郑非老师,他是看理想今年新上线的一档节目《未竟的历史:帝国与帝国主义时代》的主讲人。郑非老师长期致力于帝国政治与族群政治研究,在今天这期节目中,我们聊了有关帝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问题——

比如从八国联军到“反法同盟”,西方的部分国家如何实现“正义转身”?德意日这种新帝国和英法这种老牌帝国有什么不同?今天的帝国主义为什么好像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珍惜和平,是最好的纪念。

如何珍惜?从仔细探寻不和平的因素从何而来开始。

 

收听提示

【近代帝国消失的五大原因】

04:09 从“八国联军”到“二战同盟”,从中国的侵略者到盟友,不到40年时间,部分西方帝国如何实现了“正义转身”?

08:28 帝国这个“买卖”并不划算

10:56 治理帝国很麻烦:不是单纯“抢劫”,需要精细的“手艺”

12:21 本土人民不愿意:民主化为何能促进帝国“收手”?

全民税收投入,少数的大资本家得利?

16:15美国的拒绝:美国为什么不走殖民扩张道路?

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关键是建立利益冲突时的秩序与规则

23:28 王尔德:很多东西,如果不是怕别人抢走,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

 

【旧帝国vs.新帝国】

27:35 德意日的帝国主义扩张,和旧帝国有哪些差别?

为什么他们的帝国扩张是非理性的、更赤裸的?以日本、德国为例

36:24 帝国主义是历史,还是现实?

什么在阻碍帝国主义的彻底终结?

47:20 我们活在一个民族国家的世界吗?

51:12 今天世界上的很多冲突,是来自身份性质的族群冲突

57:08 新帝国主义的特征:对内纯洁化,对外为所欲为

 

【过去、当下与未来】

58:30 法国近代的帝国统治与新帝国主义的区别

1:03:02 世界为什么越来越走向封闭,而非多元、开放?

今天是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三个“反动时代”?

1:05:31 今天某些国家“再次伟大”的追求,都投射到了百年前?

1:09:25 十年“国际谈判·裁军杀”:更受克制的政治家掌握的国家,往往更和平

 

本期推荐

郑非 主讲《未竟的历史:帝国与帝国主义时代》(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期嘉宾 | 郑非,青年政治学者,著有《帝国的技艺》等

本期策划、采访 | dy

本期制作 | ZY、dy

Show more...
3 weeks ago
1 hour 15 minutes 13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36. 从浪浪山到西游记:选烧鸡,还是选"真经"?

2023年,以中国特色的“妖怪”故事为主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横空出世,收获了许多好评,特别是其中的第一部《小妖怪的夏天》,这部动画以一个小猪妖作为主角,讲述了他在一个妖怪洞打工的辛酸,以及在种种因缘巧合下,和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发生一些联系的故事。

近期,由这部短片改编的电影正在热映中,名字变成了《浪浪山的小妖怪》,目前的豆瓣评分是8.5。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时也是看理想很受欢迎的节目《人间西游》的主讲人张怡微老师,来聊聊浪浪山里那些打动我们和让人感到悲哀的点,以及和童年相比,这些年大家对西游记的理解、发掘、关注点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收听提示:

【从“小妖怪的夏天”到“浪浪山小妖怪”】

03:30从《小妖怪的夏天》到《浪浪山小妖怪》,小猪妖没那么可爱了?

10:08 什么是“活成我喜欢的样子”?

我们的传统教育:“成为有用的人”与“自我工具化”

14:46 电影版“小妖怪”里,黄鼠狼精比较受欢迎?

如何看待《浪浪山小妖怪》里的人物设定?

23:44 修仙、取经需要资格吗?

 

【从“小妖怪”到《西游记》】

26:09 小妖怪与六耳猕猴:冒名顶替者、无名之辈与“天龙人”

34:04 未被但看到的义举——但“被看到”有时并不会带来好事

39:48 如果西游师徒碰到小妖怪cos组,会发生什么?

 

【《西游记》的改编为什么这么多】

45:41 《西游记》比其他几大名著被改编得更多?

当下的心态:我们不再相信自己能获得拯救

51:04 时代叙事的转变:从克服困难求真经,到小人物的人生起落

为什么我们现在会喜欢猪八戒?

58:54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和普通人最近的?

1:03:05 孙悟空的形象转变:从反抗斗士到孤勇者

1:07:25 《西游记》有价值观倾向吗?

1:13:58 原著中,孙悟空为什么这么“爹”?

1:16:12 苏敏阿姨与猪妈妈:我们要允许每个人看到不同的东西

1:19:50 存在一种看《西游记》的女性视角吗?讲的人越多,听众就有更多选择

1:24:04 《西游记》里藏着多少可改编的脑洞?

听《人间西游》,欢迎来“偷”我的梗 

 

“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清] 张书绅)

 

本期推荐

张怡微 主讲《人间西游:张怡微细解西游记》(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期嘉宾

 

本期策划、采访 | dy

本期制作 | 粥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hour 31 minutes 59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35. 当佛门不再"清净": 今天的寺庙怎么了?

近期,释永信被查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对佛教界,特别是僧人戒律、寺庙商业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于是我们借此机会,提问看理想《人生解忧:佛学入门40讲》的主讲人成庆老师:

为什么大众最近几年会热衷于去寺庙?为什么今天的寺庙很少看到讲经说法,只见跪拜烧香买周边?为什么学佛之人认为佛教是无神教,但大众却把佛祖当做神来祈求保佑?提倡“众生平等”的佛教,为何要求人跪拜?

 

本期收听提示:

04:22  少林寺的商业化背景及其特殊性

08:05  佛教、佛法、佛学的区别

 

【有神论,还是无神论?】

12:35 佛教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

17:14  佛教里的神鬼图景,可以视作我们内心的投影

19:18  什么是“人间佛教”运动?明清之后,佛教和社会越来越脱节?

22:28 佛教中的“神鬼世界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权力关系、戒律清规】

26:06  既然“众生平等”,为何跪拜?如何理解佛教里的权力关系

35:33  我们从来没有被告知:为什么这么做

现代社会,寺庙如何与大众沟通

39:45  制定戒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各个教派的规矩不一样?

持戒,应该“论心不论迹”还是“论迹不论心”?

戒律的标准、程度为什么那么难定?

43:58  日本的僧人还可以娶妻、生子、吃肉?

如何看待出家人的“相”?

 

【佛教的相与危机】

50:22  学佛的人如何看待“失德僧人”?

什么才是佛教最大的危机?

57:32  历史上,佛教的精英化与平民化及其影响

为什么今天的寺庙很少向公众说法了?

 

【我们与佛学的关系】

1:08:13  成庆老师是怎么接触佛学、介绍佛学的?

1:13:50  今天人们对佛学的需要,来自意义感的匮乏?

“我的意义危机,只不过比大家早发生了几十年”

1:20:24  如何辨别靠谱的佛法阐释

1:26:53  佛陀说的就一定对吗?什么是佛法的“可检验性”?

佛教的包容性和非暴力性

1:30:59  我们今天对暴力(权力欲、控制欲)没有深刻的反省

 

“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的觉悟,并不是想要发展出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而是要让所有感觉到生命之苦的人,能够通过他的教导,获得心灵自由的力量。”(成庆,《人生解忧:佛学入门40讲》)

 

本期提及概念:

十法界

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和佛

六道: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业力

幽冥钟

施食

经忏僧

净土

问讯

声闻戒、菩萨戒

成住坏空

净土宗

礼拜窟

临济宗

曹洞宗

 

本期推荐:

成庆 主讲《人生解忧:佛学入门40讲》(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成庆 主讲《现代视野里的<金刚经>》(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期嘉宾 | 成庆,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本期策划、采访 | dy

本期制作 | 夏夏、dy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hour 34 minutes 54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34. 许倬云离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课题?

2025年8月4日,历史学家许倬云在美国匹兹堡去世。本期节目,我们邀请《重述中国通史》节目的主讲人杨照老师,谈了谈他对许倬云先生的认识与看法,以及我们今天学历史是为了什么。

许先生生前常说,“往里走,安顿自己”。我们不确定这是不是学历史、研究历史带给他的,但当我们问及杨照老师“历史能否安定自我”时,他给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甚至是反面的。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但过去的事并不只存在于过去,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着我们,影响着当下与未来。

 

【许倬云逝世:一个时代的终结】

03:27  从张光直到许倬云,重新认识中国上古史

12:21  被大众纪念的许倬云:一位常识性的历史写作者

16:49  为什么对于上一代史家来说,中国文化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20:55 许倬云之后的历史学者:星座消失,星星闪烁?

 

杨照当年阅读的《Western Chou Civilization》,Cho-yun Hsu (许倬云), Katheryn M. Linduff 合著

 

【历史可以安定自我吗?】

24:05 1930一代的中国历史学者:在狂暴的现实中用历史锚定自我

28:02 和平年代:不学历史也很安定,那为什么还要学历史?

历史的不同作用:“历史不能安定自我,而是搅动自我”

31:21  我们真的足够了解历史吗?

学清史,跟满洲遗老学满文、学蒙文

35:48 历史是“真实存在过”的多样生活

 

【如何认知清朝史?】

38:33 我们在用何种偏见认识“满清”?

从《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到《鹿鼎记》:金庸对清朝态度如何转变?

44:59 只关注负面事件,无法解释清朝存在的合理性

46:21  17世纪后,需要用世界史的眼光看中国

49:15  为什么清朝会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回到历史现场,“最惠国待遇”和“朝贡制度”有什么关联?

 

👇🏻 直播下半期(点击跳转收听)

杨照:当历史与现实纠缠,我们该警惕什么? | 直播番外(下)

 

提及人物

民国四大史家:钱穆、陈垣、吕思勉、陈寅恪

余英时(1930-2021)

黄仁宇(1918-2000)

林毓生(1934-2022)

张灏(1936-2022)

王仲荦(1913-1986)

傅乐成(1922-1984)

李守孔(1923-2014)

沈刚伯(1896-1977)

陈捷先(1932-2019)

孟森(1869-1938)

李敖(1935-2018)

李学勤(1933-2019)

王仲殊(1925-2015)

金庸(1924-2018)

 

提及书目

Shang Civilization,Kwang-Chih Chang (张光直)

Western Chou Civilization,Cho-yun Hsu (许倬云), Katheryn M. Linduff

Eastern Zhou and Qin Civilizations ,李学勤

Han Civilization,王仲殊

《翦商》,李硕

《战国史》,杨宽

《求古编》,许倬云

《万古江河》,许倬云

《台湾四百年》,许倬云

《美术,神话与祭祀》,张光直

The Great Enterprise ,Frederic Wakeman(中文本版《洪业:清朝开国史》:魏斐德)

《书剑恩仇录》《鹿鼎记》《碧血剑》,金庸

 

本期推荐

杨照 主讲《重述中国通史》(全十季,最终季清朝正在更新中)

 

杨照 主讲《温情与敬意:钱穆学思总览》

杨照 主讲《从思想看中国:余英时史学简述》

杨照 主讲《曾经江湖:重读金庸》

杨照 主讲《人心之谜: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思想宇宙》

 

 

本期嘉宾

杨照,作家、评论家,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史、欧洲现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原始佛教,师从杜维明、张光直等。主要著作有《史记的读法》《经典里的中国》《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等。

 

本期策划 | dy

本期采访 | Jiarui 

本期制作 | 茄子、dy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hour 1 minute 5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33. 不拍毕业照、不吃散伙饭:新一代年轻人在抵抗什么?

虽然离毕业季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可能也有朋友在7月的时候看到过类似这样的新闻,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不爱拍毕业照了、散伙饭也不怎么吃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疏离。

于是我们前段时间就请到了看理想《倒霉人生生活指南:在不景气时代重构常识》的主讲人袁长庚老师谈了这个话题——00后:一代人被逼出集体冷漠。

这个题目或许有些耸动,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都发生了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的变化。我们想和袁老师聊的,是这样一个变化可能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我们为什么还在意这样的变化。

 

本期福利

🍺 8月15日前,打开看理想App,点击首页右上角「扫一扫」图标,选择「手动输入兑换码」,输入口令【好东西】,即可领取袁长庚主讲《倒霉人生生活指南:在不景气时代重构常识》音频节目专属10元优惠券,限量100张。

🙏🏻 近日,历史学者许倬云在美国去世。8月15日前,由许倬云主讲的《许倬云十日谈:疾病、大国博弈与我们的未来》在看理想app免费开放收听。

 

本期收听提示

01:51 这代大学生都不爱拍毕业照了?

现代的中国人不再是集体本位

06:51 和身边人建立关系还重要吗?

是集体冷漠,还是过于礼貌的边界感?

10:10 大一就规划考研时间表,读研提前选室友

即使不能建设什么,至少保护自己的世界不会失序

11:46 在意“今天的年轻人变了”,是不是一种大惊小怪

13:52 今天大学里能争能抢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16:35 袁长庚版“给大学生的建议”:知识的热爱,创作的能力,负责的体验,边缘的感觉

22:01 现在的30岁人,像20岁人一样?我们不再想“成为大人”

23:14 拒绝“大人感”,是一种对失权最低限度的反抗

26:07 如何培养写作等输出的能力

28:18 倒霉人生生活指南:挫折、沮丧、停滞或许才是生活的常态

30:23 “我就想赢一次”

吃苦也可以有尊严,但为什么要吃“苦中苦”?

34:18 如何面对“长期没有办法突破”的沮丧与自我否定?

我们的困顿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37:08 这世界上真的有好东西,我们是可以去够一够的

 

“不存幻想,不做期待,以一种没有明天的态度不断地去活,活着本身意味着我们没有因为意义或价值的匮乏而被压垮,这就是反抗,而这种反抗本身滋养着人、确认着人的伟大。”(袁长庚《倒霉人生生活指南:在不景气时代重构常识》第7集)

 

本期推荐

袁长庚 主讲《倒霉人生生活指南:在不景气时代重构常识》(点击图片/前往看理想app了解)

 

本期嘉宾

袁长庚,人类学学者,研究方向包括医学人类学、伦理与文化,人类学理论。

 

本期采访 | Jiarui

本期制作 | 林深、dy

Show more...
1 month ago
41 minutes 44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32. 工作,为什么越来越苦了?

“工作就像天气,每个人都在谈论它出了什么什么问题,但没人真的会对此做些什么。”

这是埃伦·拉佩尔·谢尔在《工作》这本书里说的,也是我们在《反思现代工作:打工人如何寻获自由》这档节目的详情页中展示的一句话。

这也是今年我们编辑部同事们最期待的一档节目,内部自称:全网首档系统性批判“工作”的音频节目。

今天是一个以工作为中心的社会,而我们的工作世界已然出现了巨大危机。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看理想《反思现代工作》的主讲人王行坤老师,来谈谈今天的工作为什么这么苦,并探讨可能的解苦之道。

 

☕️ 本期打工人福利:8月8日前,打开看理想App,点击首页右上角「扫一扫」图标,选择「手动输入兑换码」,输入口令【寻获自由】,即可领取王行坤主讲《反思现代工作:打工人如何寻获自由》音频节目专属10元优惠券,限量100张。

 

【我们为什么开始“批判”工作】

03:21 什么是关于工作的批判理论?

09:20 什么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时间政治”?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忙”?

15:22 生产力一直上升,但我们的平均工作时长停止下降了?

21:07 从“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到“996.ICU”,主流叙事是如何转变的?

25:28 经济下行期,工作场域中的结构性问题会更突出吗?

 

【在工作中,还能“做个人”吗】

27:06 新自由主义与自愿加班

30:52 经济状况不好的行业,工作制度的改革会更难吗?

33:17 懒人菜谱:为什么做饭要让位工作?“工作-忙碌-消费”的循环

39:06 一份好的工作应该包含什么元素?

41:21 狗屁工作与狗屎工作:为什么更不可或缺的工作,收益和地位越低?

47:46 脏活累活不可避免,社会该如何分工?

50:00 劳动市场里的工作越来越少,却有人拒绝升职加薪?

 

【工作的未来】

54:09 自由职业会成为未来趋势吗?有什么风险?

1:03:06 还在系统内的人怎么办?工作稀缺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保有话语权?

1:08:50 被驯化的“工作脑”如何练习慢下来,让自己可以暂时“离开工作”?

1:17:18 通过反思工作,去思考一个更好的社会安排可能是怎样的

1:22:34 什么是“后工作”:过去像未来一样崭新

 

本期推荐

王行坤主讲《反思现代工作:打工人如何寻获自由》(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期嘉宾

 

本期采访 | dy

本期制作 | ZY、dy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 hour 32 minutes 37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31. 知道这个社会有问题,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今天这期分享的是,前段时间我的同事jiarui和看理想节目《社会学导航》的主讲人、南京大学的社会学教授郑作彧老师的一次直播访谈内容。

郑老师说,他认为社会学应该有一种“疗愈”功能,帮我们看清生活里那些“不对劲”的感觉从哪来,甚至找到修复的可能。

 

💝本期福利:打开看理想App,点击首页右上角「扫一扫」图标,选择「手动输入兑换码」,输入口令【更好的明天】,即可领取郑作彧主讲《社会学导航:迷顿人生清醒指北》音频节目专属10元优惠券,限量100张。

 

04:21 好多人啊!社会学的未来充满希望吗?

08:11 谈《社会学导航》:为什么社会学可以“疗愈”生活?

13:10 原子化社会、加速社会、风险社会…为什么社会学家创造这么多概念,我们今天的生活太苦了吗?

20:08 今天的教材过时了?进了大学、念了书,年轻人反而更迷茫了?

28:09 如何处理“认识社会后,却发现无法改变社会的无力感”?

谁该对我们的问题负责?

35:26 社会学家只负责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

是文科无用,还是我们用错了?

39:59 如何理解“吃苦”?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到“没苦不硬吃”

46:46 新一代年轻人只吃到了“时代黑利”吗?

51:17 怎么看待“低婚低育”?“高婚高育”是答案吗?

56:43 社会学家怎么定义“好的社会”?

 

社会学其实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永远都可以有选择。如果无从选择,那一定是某一些说法、某一些权力、某一些要素压逼着,让我们以为就只有这个标准答案而已。

什么叫做思考?任何的思考都是否定现实唯一性的东西,我们唯有学会思考,我们才可能去否定现实唯一性,我们才可能有想象力,才可能让这个世界、让我们生活有所改变。

所以永远没有最好的生活,永远有比今天更好的生活,但是前提是我们有没有人想到原来明天的生活可以不一样,并且我们可以怎么去做。

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想要什么,然后去规划它,完成它。这个时候未来它就不是想象。

 

本期推荐

郑作彧 主讲《社会学导航》(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期嘉宾

 

本期采访 | jiarui

本期制作 | LinQ、dy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 hour 6 minutes 50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30. 从性骚扰到"有损国格":女性的身体属于谁?

为什么女生的私人生活会被上升到国家尊严层面?为什么一个大学的校规能将“私德”与开除学籍绑定?

女性的身体属于女性,看似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但许多和女性相关的暴力、不公事件的发生,却让我们必须承认,在今天的现实层面,女性的身体,总是不属于她自己的。

从2022年唐山打人事件,到2023年的大同订婚强奸案,再到今天一所大学以“有损国格、校誉”为由、开除一名与外籍人士发生关系的女生,女性的身体仿佛始终被各种力量宣称着所有权或控制权。

而今天这期剪报,也会围绕这三个事件和维度,以以往看理想主讲人在节目中的分享来层层深入这个问题。

 

*特别提示,本期引用的这些内容,原本都不是针对本次事件的评论。

 

03:23 王芳:为什么在性别暴力事件中,人们倾向于谴责受害者?

(摘录自《观念词典》对谈:王芳×张之琪×陈迪:唐山事件,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性别问题)

 

10:41 翟志勇:关于婚内强奸、性自主、性自由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社会观念

(摘录自《法律通识》节目番外:婚姻允诺了性关系吗?大同订婚强奸案中的认知差异)

 

23:24 Alexwood:女性身体作为民族国家的代言,和作为男性的所属物的历史与现实

(摘录自《性别不麻烦》第9期:在权力网络中,女人身体属于谁?民族国家代言与男性所属物)

 

本期推荐

Alexwood 主讲《性别不麻烦》(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延伸阅读

《看理想时刻》16. 从吴柳芳到邵艺辉,女性为什么会彼此攻击、审视?

 

本期制作 | 香芋、dy

本期串讲 | dy

Show more...
2 months ago
35 minutes 10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29. 美国,何以至此:总统扩权、社会撕裂与迟到的制衡

本期看理想时刻,邀请的嘉宾是看理想“公民课系列”的主讲人杨照老师,和“法律通识”的主讲人翟志勇老师。

本期的录制时间是6月25日,当时的热点是中东地区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而在约两位老师访谈时,当时的热点还是哈佛蒋雨融的演讲,而到了播出的这周,感觉连刚刚通过的《大而美法案》都快要过气。

不过虽然新闻热点的变化很快,但新闻背后的一些核心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今天这期,我们从中东战争中这次美国的参与开始聊起,为什么美国经常“参战”,却不再“宣战”?为什么会出现特朗普这样一位总统?当特朗普“说风就是雨”,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是不是失灵了?

 

*点击时间码可直达老师回答。

 

【战争参与】

03:38 战争权:国会宣战与总统的“有限战争”有什么区别?

04:53 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的战争行为都只动手、不“宣战”?

10:10 美国的司法权能制衡美国的战争参与吗?

12:23 “宣战”与“发动战争”有什么区别?以二战期间对日宣战为例

16:46 美国国会对总统战争权的制约是“形同虚设”吗?

 

【精英与反精英】

22:44 从奥巴马到特朗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位总统与他的支持者?

30:14 我们看美国,常常只看到“东、西海岸的美国”?

39:08 从肯尼迪学院谈起:哈佛、精英与白左

47:46 反精英,其实反的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立场的人?

53:15 精英阶层对非精英群体的关心是真的吗?为什么人们不再投票给民主党的精英?

56:17 反“白左”背后的社会情绪是什么?

 

【三权分立】

1:06:07 美国的司法权,对行政权还有实际的制衡作用吗?为什么没有快速制衡行政权的力量?

1:14:02 美国总统在4年任期内,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事风格

1:22:13 法律和政治的关系是什么?

1:26:06 一个公民对法律的认知、了解应该到什么样的程度?

 

本期推荐

杨照 主讲《10堂公民课:关于公共生活的大问题》(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翟志勇 主讲《法律通识:法治中国何以可能》(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期提及

《巴黎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由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15个国家和地区在巴黎签订,规定只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

Nisei:日语,汉字写作“二世”,指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日裔移民。

电影《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导演,迈克尔·J·福克斯(Michael J.Fox)、克里斯托弗·洛伊德(Christopher Lloyd)主演,于1985年7月3日在美国上映。

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

The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

The Atlantic《大西洋月刊》

The New Yorker《纽约客》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是哈佛大学下设的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学院。

Harvard College:哈佛大学的本科学院

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的简称,泛指信奉新教的、富裕的、有广泛政治经济人脉的上流社会美国人,是美国共和党的重要支持群体。

Affirmative Action:反歧视行动

GSAS: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的简称,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

“平克批评哈佛”:2025年5月,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知名科普作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纽约时报》发表了《哈佛精神错乱综合征》(Harvard Derangement Syndrome)一文,从多方面批评哈佛大学存在的过失。

跛鸭效应:指在政府换届或领导人更替的过渡期内,即将离任的官员或机构的权力、影响力减弱的现象。

Rule of Law:法治

Rule by Law:法制

 

延伸资料

杨照《10堂公民课》番外:

特朗普会如何解决俄乌问题?民主党惨败的教训是什么?

哈佛硬刚特朗普:精英大学的底气 vs. 美国教育的失衡

 

翟志勇《法律通识》:

(第二季第2集)“法治”还是“法制”?从“少捕慎诉慎押”讲起

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招国际生,是美国危机的预示吗?番外

 

本期嘉宾

杨照,作家、评论家、人文经典领读者,美国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

翟志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期采访 | dy 

本期剪辑 | 茄子、dy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 hour 32 minutes 18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28. 照护家人,是一场无尽、无条件的付出吗?

人的一生,很难避免“照顾”与“被照顾”的情况。关于照顾,或者说“照护”,这样一种人和人密切连接的场景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很多的困扰、问题,还有内耗。

本期“看理想时刻”邀请音频节目《良善照护如何可能》主讲人安孟竹,从主播dy的生命经验与听“照护”节目的感受出发,聊了聊关于照护中的沟通、身体羞耻感,以及照护者与被照护者的权力关系、阶层关系,当然,也有或许最重要的,我们如何能够支持照护者与被照护者,建立一个支持的照护之网。

 

05:13 为什么年轻人也开始关心照护?

人离了别人的照顾,其实很难好好活着

14:16 人类学视角下的“照护”,主要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照护,是理解生命的一面镜子

18:32 照护中的沟通困境

如何表达不满?

如何理解“对方的需要”?

30:32 照护中的身体羞耻

为什么会有羞耻感?

当羞耻感影响照护,我们该如何沟通?

43:27 照护中的权力关系

谁在“绑架”谁?

无法提供情绪价值的老年父母,“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一种必然吗?

如何建立对“照护者”的支持网络?

“孝道文化”下,照护中的互惠更难达成吗?

58:41 阶层与照护

社会阶层更高的人,更愿意用钱、而不是直接承担亲人的照护工作?

道德惩罚/情感惩罚:更善良的人注定承担更多吗?

1:12:58 如何建设一个支持的“照护之网”

什么是“喘息服务”?

什么是照护的“基础设施”?

个人可以为“照护之网”做些什么?

 

本期推荐

安孟竹 等主讲《良善照护如何可能》(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期提及

《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凤凰网报道)

中非共和国Aka部落

《破·地狱》(电影)

《前浪》(纪录片)

Julia Twigg(英国社会学家)

凯博文(人类学者)

大卫·格雷伯《Caring too much. That’s the curse of the working classes》

《安宁疗护 | 宁晓红×王兴:在中国,我们可以拥有“最好的告别”吗?》(看理想音频节目)

 

本期嘉宾

安孟竹

人类学研究者,「结绳志」编辑,民族志译者。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关注医疗照护中的道德经验、神经多样性运动、心智障碍者的亲密关系与性、精神健康与身心疗愈产业、残障权利倡导等议题。

 

本期采访 | dy 

本期剪辑 | LinQ、dy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21 minutes 35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27. 提问周轶君:谁绑架了和平?中东的权力之争与平民困境

今天这期播客,邀请到的嘉宾是曾经的中东战地记者、《中东死生门》《走出中东》的作者周轶君老师。轶君老师曾常驻加沙,亲自见证、经历巴以冲突及其他中东冲突的现场,也曾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最近这些年,她也一直心系中东,关注着中东局势的发展。

今年6月13日开始,以色列与伊朗爆发激烈冲突;6月22日,美国也下场空袭了伊朗三处核设施,局面一时之间变得更加动荡。

轶君老师说,我们实际上不是生活在和平中,而是生活在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想当中。

希望我们可以在幻想中待得久一些。

 

本期视频回放,预计7月上线看理想app

 

02:46  美国为何突然下场轰炸伊朗核设施?以色列、美国、伊朗都在想什么?

12:51   近几年中东的冲突:焦点早已不是巴以,而是伊(朗)以?

16:56   开放还是报复:中东的道路之争

以色列平民:“我们也是内塔尼亚胡的人质”

21:30  中东问题,比地理、宗教、民族更关键的是政治和权力问题?

25:52   和平为什么这么难:拉宾之死、人体炸弹、极端势力

35:22   军事实力之外,文化上的影响力也很重要?

37:32   “受害者”心态:让人狂热的并不是贫穷,而是挫败感?

43:08   今天发生新闻,第一件事是打开社交媒体?更碎片的信息,如何拼凑真相?

53:53   长期在加沙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可以离开的记者,和无法离开的人

1:03:32  年轻一代对中东问题的转向?什么事情会给年轻人的生命留下印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13:35  中东问题为什么是重要的?道路选择:今天的中东与曾经的中国有镜像关系?

1:18:37  了解中东的书籍推荐

1:22:57  和平,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1:28:51  最新回答:以色列为什么擅长发起、但不擅长结束战争?此次冲突可能的结局?

 

本期书单

《中东死生门》周轶君

《走出中东》周轶君

《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巴勒斯坦] 萨里·努赛贝 / [美国] 安东尼·戴维 

《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民族主义、世俗化与现代中东的困境》 [美] 福阿德·阿贾米

《爱与黑暗的故事》[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延伸推荐

第一人称复数《S2E8 周轶君×姚璐×孟振华:十字路口上的中东,为什么还是拐向了战争?》

加州101 《中东往事》

王磬 等《没有赢家的战争:从俄乌战争到世界冲突》

 

本期嘉宾

 

本期采访 | jiarui、dy 

本期串讲、制作 | dy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37 minutes 57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26. 父权、爹味、老登…新语境下,我们如何面对父亲?

这是一期串台播客,在今年的父亲节前夕,我和看理想《婚姻真相》《童年启示录》的主讲人、心理学者李萱老师,以及《看理想圆桌》的主播颠颠,一起谈了谈各自家庭中与父亲的关系,以及在舆论场对父职讨论的缺失,还有观念革新下的亲子关系,养育中的性别问题等等。

*本期播客的主体内容与《看理想圆桌》第403期一致,仅前后引语不同。

 

假装在一个空间的欢乐三人对谈,图片为AI生成

 

02:00 做这期选题的缘由,和父亲关系的个体生命经验

08:19  父亲节为什么好像0人关心?我们和父亲之间的情感疏离

15:00  父亲为什么常常是家里“熟悉的陌生人”?

18:34  爹味、登味的流行与批判,这几年我们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8:06  女性主义的思潮,改变了我们对父母的认知和态度?“觉醒”了的我们,如何与上一代相处?

43:37  父职、母职有明确的分工吗?还是更多重合的部分?

47:38  年轻一代男性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观念,成为“新一代父亲”?

为什么男性在家庭中常常“眼里没活”?

54:17  刻板印象破除后, 父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会有不同吗?

1:04:27  不想成为父辈那样的男性,但该如何改变?

1:11:48  父职研究,都在做什么课题?

 

本期嘉宾

 

本期相关 | 《看理想时刻》24.混沌少年时:谁在制造“易碎”的下一代?

本期采访 | 颠颠、dy,看理想编辑

正片制作 | 颠颠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20 minutes 19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25. 禁止哈佛招收国际生,特朗普政府违法了吗?

今天这期时刻,我们邀请到的是看理想《法律通识》节目的主讲人翟志勇老师,聊的话题是最近大家也非常关切的——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新闻。

从之前要求哈佛修改招生和科研政策,到哈佛拒绝、特朗普政府又冻结了给哈佛的资金22亿美元,特朗普政府和哈佛真的是杠上了,这次看起来也像是比较明显的报复行为。特朗普政府真的有权这么做吗?是否违法?为什么特朗普政府总是在搞一些知法犯法的事情?哈佛与特朗普政府这场对峙未来的走向会是什么?

 

01:57 事件回顾:美国国土安全部撤销哈佛大学“SEVP认证”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学生以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

07:45 国土安全部撤销哈佛的“SEVP认证”的理由是什么?

特朗普政府为什么“杠上”哈佛?

12:03 国土安全部有权这么做吗?真正落实撤销决定要多久?

16:27 联邦地方法院叫停“撤销令”的理由是什么?

19:49 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撤销令”违反了哪些法律?

24:16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为何总“知法犯法”?

这届政府会造成美国的宪政危机吗?

 

本期推荐

翟志勇 主讲《法律通识:法治中国何以可能 | 全三季》

 

延伸阅读

杨照《哈佛硬刚特朗普:精英大学的底气 vs 美国教育的失衡 | 番外》

 

本期嘉宾

 

本期制作 | 香芋、dy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2 minutes 34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24. 混沌少年时:谁在制造"易碎"的下一代?

今天这期,我们邀请到的是看理想《童年启示录:儿童与青少年发展30讲》和《婚姻书单》的主讲人,同时也是心理学研究者李萱老师,聊的话题是最近备受关注的英剧《混沌少年时》。

青少年犯罪都是一个非常让人痛心同时又关注的话题,从天真无邪到暴力犯罪,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脆弱、又容易被激惹,是今天的孩子心理韧性不足吗?还是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压力时代?社交媒体时代,如何应对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危机?

 

🎁 本期福利

5月31日前,下载并登录「看理想App」,点击首页右上角「扫一扫」图标,手动输入口令【混沌少年】,即可领取李萱主讲的《童年启示录:儿童青少年发展30讲》3日畅听。限量100个,先到先得。

 

03:34  《混沌少年时》的重点不是问题少年,而是问题环境?

05:22  从“我什么也没做”到“我什么也没做错”,如何理解少年的认知变化?

 

09:21  从受害者到施害者,如何理解犯罪少年的双重身份?

15:41  青春,是一个人经历的第一次战争状态吗?

青春期的战争,是从小到大“被暴力”的积累?

24:15  语言,是最初始的暴力?

女心理师对少年的沟通有什么问题?

 

31:11  社媒时代成长的儿童少年,有什么新的危机?

有问题的不是社交媒体,而是以“线上”为重心的生活?

40:53  脆弱+易激惹,今天的孩子心理韧性不足吗?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抗压能力?

45:20  苟活的成人:我们都在过一种“喘不上气”的生活?

如何才能不那么容易“被激怒”?

 

51:07  中西方社会,青少年犯罪的异同之处?

留守儿童家庭,总是对亲情关系极度“延迟满足”?

54:41  父亲对待孩子有什么共性?性别特质如何影响亲子关系?

新一代的父亲,正在发生什么转变?

 

1:00:56   孩子为什么会“坏掉”?人与人的连接为什么这么难?

1:09:03  不婚不育保平安、厌童情绪流行的当下,“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整个村落”的理想之间的矛盾性?

1:11:43  不生孩子的人,关心儿童青少年议题的必要性在哪里?什么是“矿井里的金丝雀”?

 

1:17:58 当“我”遭遇危机——给孩子的建议

1:22:21 在社会层面,对青少年发展做得比较好的案例分享

1:24:08 从自我关怀开始,成年人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本期推荐

李萱 主讲《童年启示录:儿童青少年发展30讲》

 

本期嘉宾 | 李萱,哥本哈根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本期采访、制作 | dy,看理想内容编辑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 hour 29 minutes 1 second

看理想时刻
23. 关税风暴:为什么特朗普可以如此为所欲为?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始非常普遍而简单粗暴地向各国加征关税,尤其是和中国之间产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

在对特朗普的个人评价、中美关系或美国与全球关系的走向之外,本期内容,我们将请杨照从权力来源的角度,为我们分析——特朗普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权力,几乎是用自己一个人的想法,基本上摧毁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所建立起来的这样的一个世界贸易体系。

 

01:41 为什么说特朗普是“帝王式的总统”?特朗普最爱的词就是“关税”?

04:37 美国建国的缘起:反抗英国国会的不公对待,无代表不纳税

08:38 三权分立的重点:控制、限制行政权

11:46 历史的教训——税收的规范,必须掌握在人民手里

15:28 从19世纪到20世纪,美国如何从独善其身变成世界领袖?

18:22 成为世界领袖后,“关税权”如何、为何被转移到了总统手里?

23:38 “国家安全”,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27:26 特朗普处理关税的两个关键词?特朗普式的“对等关税”为什么荒谬?

30:59 谁能制止特朗普?可能性有多高?

 

本期节目全文稿可点击此处阅读

 

本期提及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

1962年,《扩大贸易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条

1974年,《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

 

本期推荐

杨照 主讲《10堂公民课:关于公共生活的大问题》

 

本期嘉宾 | 杨照,作家、评论人,看理想长期节目主讲人

本期制作 | dy

Show more...
5 months ago
39 minutes 17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22. AI狂奔的时代:技术进步了,为什么我们更累了?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AI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一直引起人们都很多讨论。科技的进步一直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这种“进步”似乎并没有普通人带来更多的自由。

本期看理想时刻,我们邀请了哲学系出身的谢晶老师与以思想史为专长的杨照老师老师来进行对谈,探讨当下技术与人的关系,以及技术发展与当今社会的困境。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技术发展为何未能解放人类,反而加剧了焦虑与不平等?

 

🎁 本期福利:4月6日前,在看理想app首页“扫一扫”处输入「质疑一切」,可获得一张节目优惠券,可以用于订阅谢晶老师的《不平等》或杨照老师的《公民课第二季:社会契约论》。

 

05:12 科技发展没有解放人,反而让人越来越累?

12:53 AI把我们想干的事干了,却没解放我们不想干的事?AI到底在造福谁?

17:45 技术的确可以解放人,问题是我们的工作模式、生活形态还没有跟着改变?

28:20 效率与感受,我们可以自己选吗?

37:49 技术解放人之前,那些人人都不想做的工作,大家都来做一做?

45:09 什么是对社会的“健康”的想象力?

52:28 QA1:觉得人品有问题的作者/学者,很抗拒去读ta的书怎么办?

57:17 QA2:怎么处理观念之间的冲突?从思想观念到现实生活的行动,距离有多远?

1:06:14 QA3:以后都是AI工作的话,敢于做自己的人更多,社会会不会更加美好?

1:12:34 谢晶老师寄语:如何面对觉醒后的无力感?什么是“最小阻碍路径”?

 

*直播对谈完整版点击收听《谢晶×杨照×dy:AI狂奔的时代,我们还能“做个人”吗?》

 

本期推荐

谢晶 主讲《不平等:权力、身份与社会分配》

 

杨照 主讲《10堂公民课:关于公共生活的大问题》

 

本期延伸

《你好,马克思先生:资本论及其创造的世界》,杨照 主讲

《性别打结》,艾伦·约翰逊 著

《人类新史》,大卫·格雷伯、大卫·温格罗 著

《毫无意义的工作》(Bullshit Jobs),大卫·格雷伯 著

《Intellectuals》(译名:知识分子),Paul Johnson 

《The Enlightenment:an Interpretation》(译名:启蒙时代),Peter Gay

《Down Girl:The Logic of Misogyny》,Kate Manne

 

本期嘉宾

杨照 | 作家、评论家,看理想长期节目主讲人

谢晶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本期串讲、制作 | dy

引用音频编辑 | dy、ZY

Show more...
6 months ago
1 hour 18 minutes 5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21. 泽连斯基的白宫之行:弱国的困境,是国际秩序崩坏的开始吗?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关注到了那场发生在白宫的争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关于这个话题,目前已经看到了很多分析讨论,而在看理想的节目中,其实对于大家关切的几个很根本的问题,其实也有相关的分享,这也是我们今天制作这期剪报节目的目的。

借用刘瑜老师那期节目的结语——“我只是希望,1000年后、2000年后,当人们回望我们这个时代时,不会像伟大的历史学家吉本(Edward Gibbon)回望罗马帝国时代那样感慨:文明曾经如此辉煌,为何重新坠入黑暗?”

 

03:15 乌克兰人对和谈的不同态度

主权完整、领土完整和人民的生命,乌克兰对自身有怎样的道德责任与伦理考量?(2024年)

06:57 如何判断战争的正义性?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有什么问题?(2024年)

19:49 什么是“自由霸权”,西方国家维护世界秩序只是出于道德责任吗?(2020年)

28:43 美国为什么不愿意做世界警察,要美国优先了?

30:15 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32:37 为什么有人看到这场争吵的片段会觉得是美国的耻辱?

人的同情心、道德追求只能沦为空谈吗?

37:00 弱国只能“芬兰化”才能生存吗?

 

本期推荐

王磬 等主讲《没有赢家的战争:从俄乌战争到世界冲突》

 

本期引用/参考

王磬、袁源《我们可以期待“落后也不必挨打”的世界吗?战争伦理(上篇)》(来自2024年音频节目《没有赢家的战争》)

刘瑜《天下与我:自由霸权及其后果》(来自2020年音频节目《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杨照《特朗普会如何解决俄乌问题?民主党惨败的教训是什么?》(来自音频节目《公民课第一堂:论法的精神》)

杨照《政治的作用:解决不同价值系统的冲突》(来自音频节目《认识现代社会的真相:韦伯60讲》)

杨照《人如何失去了同情心,又失去了自由?》(来自音频节目《公民课第二堂:社会契约论》)

 

本期提及

《国际战争法》关于自卫战与第三方干涉的规定

1928年《巴黎反战公约》及其实践

1945年《联合国宪章》

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

卡根(Robert Kagan)

1941年《大西洋宪章》

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原则”

马克斯·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心志伦理与责任伦理

卢梭《社会契约论》

R2P原则(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国家保护责任)

1939年苏芬战争(冬季战争)

1941年继续战争

1947年《苏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引用音频编辑 | ZY、粥、LinQ、丫丫

本期串讲、制作 | dy

Show more...
6 months ago
40 minutes 17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20. 社保只是底线:平台时代,劳动还能有尊严吗?

最近,京东和美团宣布将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消息引发了广泛讨论。看似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进步举措,但背后是长期未能得到妥善安排的零工经济中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社保是打工人的“终极保障”,还是只是起点?今天这个时代,劳动者和企业能实现“共赢”而非单方面压榨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反思现代工作:打工人如何寻获自由》的主讲人王行坤老师,从外卖骑手的五险一金争议出发,探讨平台经济下的劳动困境,以及除了社保,劳动者还能争取哪些权益?国家、企业和社会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希望未来“逼自己一把”的,不止是打工人。

 

05:46 “灵活就业人员”,还是“不稳定劳工”?

11:35 有了五险一金,就够了吗?什么是劳动力的“商品化”?

12:59 涨工资、降工时,是对打工人和社会经济都好的选择吗?

16:16 国家在保障打工人权益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19:01 从平台资本主义,到平台合作主义,我们可以“团结起来”吗?

 

本期推荐

王行坤 主讲《反思现代工作:打工人如何寻获自由》

 

本期延伸

梁捷《什么是五险一金》第1集

杨照 《你好,马克思先生》番外:MANNER事件:服务业的打工人,变成了商品的一部分?

 

CoopCycle

CoopCycle 是一个国际性的自行车配送合作社联盟,一个开源的自行车配送平台,旨在通过去中心化和社区驱动的模式,为本地合作社和小型商家提供可持续的物流解决方案。它由全球的自行车配送合作社组成,支持公平的工作条件和环保的配送方式。该平台提供完整的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包括订单管理、实时配送跟踪和支付功能。CoopCycle 的软件采用“Coopyleft”许可证,确保其仅由合作社使用,以维护合作精神。

总体来看,CoopCycle 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12个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同时也在逐步向其他地区拓展,包括:法国、比利时、德国、西班牙、英国、波兰、丹麦、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劳动力商品化

(摘录自 王行坤主讲《反思现代工作:打工人如何寻获自由》第一集)

 

本期嘉宾 | 王行坤,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期制作 | ZY、dy,看理想内容编辑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6 minutes 55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19. 医保集采争议:生命面前,我们可以有更多选择权吗?

近些年,关于医保集采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在今年年初,终于迎来了一次爆发式的讨论。

今年1月,上海两会上20名医生联名提案,直指集采药存在“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等问题,再次把集采推上了风口浪尖。一直持续到过年后,尽管医保局、药监局做了几次回应,但关于集采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今天,我们也想借看理想上的一些节目相关内容,以及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体感,来探讨一下这个和每个人都很切身的话题。

 

本期涉及

1. 心内科主任谈冠脉支架集采:价格更低了,但尺寸选择更少了(注:2022年访谈,部分信息和今天有差异)

2. 社会学、经济学视角下,从“以药养医”到“集采打价格”,中国医疗生态出了什么问题?

3. 医保集采争议的核心是什么?

4. 难以改变的局面之下,个人还能做些什么?

 

本期引用

《每个人的疾病课》39集《心内科(下) | 赵迎×王兴:3亿高血压患者,如何带病生活?》

 

本期推荐

王兴 主讲《每个人的疾病课》

梁捷、聂辉华 主讲 《什么是五险一金?》

景军 主讲《谈病说痛:当代医疗生态的反思与追问》

 

本期串讲 | dy

本期制作 | dy 、小蝉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6 minutes 48 seconds

看理想时刻
“看理想时刻”是由“看理想”内容编辑dy主理的播客,聚焦当下大众关心的话题,分享看理想主讲人的洞察。 我们谈个体与时代周旋的经历,剖析今日大众关切问题的来由,连接知识、文艺与现实处境,关乎过去、在意当下,也朝向未来。 欢迎下载“看理想”app,收听看理想主讲人葛兆光、刘瑜、白先勇、许子东、杨照、王芳、成庆、梁文道、刘海龙、詹青云、沈媛、蒋方舟…等各个领域创作者的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