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4/v4/62/36/22/623622ce-1e36-3013-a5d0-4e3b0e8890e9/mza_4685390786243816772.jpeg/600x600bb.jpg
臺博館說給你聽
臺博館說給你聽
37 episodes
9 months ago

國立臺灣博物館有Podcast囉!

我們將在這平臺向聽眾推廣臺博館的自然史、金融史、產業史與現代性,以及博物館的典藏、研究、展覽和教育推廣等主題。

我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
我們Instagram: @taiwanmuseu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Government
RSS
All content for 臺博館說給你聽 is the property of 臺博館說給你聽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國立臺灣博物館有Podcast囉!

我們將在這平臺向聽眾推廣臺博館的自然史、金融史、產業史與現代性,以及博物館的典藏、研究、展覽和教育推廣等主題。

我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
我們Instagram: @taiwanmuseu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Government
Episodes (20/37)
臺博館說給你聽
#9 探秘 你龍我龍什麼是恐龍?

睡前5-10分鐘,讓古生物館「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常設展展件與他們的故事,陪伴你一同進入美夢。 
你喜歡古生物嗎? 
在入睡前,讓我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和喜歡逛博物館的小博一同認識奇妙的古生物朋友、探索恐龍時代的大明星,或是聊聊氣候變遷和滅絕事件對地球生態造成的影響。這些故事穿越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引領我們揭開地球漫長歷史與生命演化的神秘面紗。 
準備好了嗎?讓故事陪伴你,一起進入甜美的夢鄉吧!骨night! 
 

  • 恐龍的定義與特徵
  • 恐龍與其他「龍」的比較
  • 恐龍與鳥類的關係
  • 恐龍滅絕的原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14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8 探秘 存亡之間,曾經有一個民主國

 
*前半集訪談來賓: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張安琪 助理研究員
1、藍地黃虎旗的變形記―臺灣民主國黃虎旗與 “它們” 的產地
2、聽說1965年有一名留奧學生,致力於「國旗外交」,為了把臺灣民主國黃虎旗介紹給外國人認識,他寫了信給博物館……
3、省立博物館(臺灣博物館的前身)的館員,又提供了什麼樣的臺灣民主國黃虎旗資料呢?
4、「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的摹本們都收藏在博物館裡了,那本尊的下落呢?
 
*後半集帶來小劇場:「臺灣民主國」與它的國旗「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唐景崧、#藍地黃虎旗、#劉永福)
 
 
[延伸閱讀]
l  臺灣博物季刊116期―「黃虎旗再現」專題  線上閱讀>>>
https://www.ntm.gov.tw/News_Publish_Content.aspx?n=5543&s=164213
 
l  臺灣博物季刊162期―「館藏選粹」單元    線上閱讀>>>
張安琪。黃虎旗變形記。臺灣博物季刊,43(2),78。
https://www.ntm.gov.tw/News_Publish_Content.aspx?n=5543&s=222414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26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7 探秘 你所不知道的策展故事:鐵道動態模型常設展

臺北曾經也有扇型車庫?

選擇動態模型重現歷史場景原因?遇到的困難?

鐵道動態模型的規格、有哪些火車型號會出現?

以及博物館日常運行與維護工作有哪些?

臺博館第四個分館-鐵道部園區自2020年7月開館至今,大朋友小朋友來到鐵道部一致推薦必看之一就是"鐵道動態模型展",展區中分成兩個時代的模型主題:1970-1980年代臺北車站周邊、1910年代臺北工場,這裡不只重現扇形車庫、淡水線、第六月台、中華商場等歷史場景,也製作如光華號、莒光號、自強號、騰雲號等眾多不同的火車模型車輛,每天固定時段輪流行駛於鐵軌。作為必訪展區之一的鐵道動態模型展,本次邀請模型展的策展人洪煒茜,深入展覽、分享動態模型背後我們所不知道的策展故事!

來賓:臺博館展示企劃組洪煒茜/動態模型展策展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23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6 探秘 揭密天然紀念物-女巫湯裡的寶石

1. 北投是臺灣知名的溫泉勝地,煙霧繚繞。這個地方流傳著巫女居住的傳說。透過文經出版社的小說文學集「台灣妖妖見錄」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作家周鼎國先生創作的 動人故事。
2. 文經出版社的小說文學集「台灣妖妖見錄」相關連結 https://cosmax.club/product/%e5%8f%b0%e7%81%a3%e5%a6%96%e8%a6%8b%e9%8c%84/ 
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地質學領域的研究員-典藏管理組方建能組長介紹:
1. 北投石到底是甚麼東西?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讓它成為經典典藏品?
2. 聽說臺博館北投石典藏品曾經出現我國的郵票中,跟方老師也有密切關係?
3. 北投石是被何人發現?在何地採集?是何時和如何被發現?背後有什麼故事
嗎?
4. 北投石的發現是很重要的事?對於當時的社會有什麼影響嗎?
5. 岡本要八郎這麼重要,是何許人? 岡本要八郎除了發現北投石外,在於礦物採
集、研究上,主要的研究區域範圍是哪裡?
6. 現在,在臺灣戶外環境還能看到天然的北投石嗎?為臺灣何戶外看不到了?那
麼日本秋田縣的玉川溫泉,還能見到天然環境下結晶的北投石嗎?
7. 北投石在展示、典藏環境,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8. 北投石在發現臺灣常設展中,展示的手法與整體地學門的展示有什麼脈絡和蛛
絲馬跡?
9. 透過北投石,想讓聽眾們進一步認識它與採集者岡本要八郎、臺博館、臺灣島
嶼這塊土地上之間有什麼連結,期許聽眾有怎樣的收穫和反思?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31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5 探秘 博物館在忙什麼?代言人的「小小」視角(小小導覽員)

臺博館培育小小導覽員已超過10年;透過小孩的角度看博物館的展覽,不只孩子在學習、博物館跟家長都發現國小4-6年紀入館導覽的各種優點:
從孩童的角度看博物館的培育,不只是學員本身各項技能的獲得,家長和博物館同時亦發現意外的收穫;就來聽聽看看觀眾為何願意停留更長的時間聽國小學生導覽吧!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38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4 探秘 【消失的鐵道旅館】臺北車站對面人來人往的百貨公司竟然曾經是東洋最華麗的鐵道旅館?

1. 走出人來人往的臺北車站,隔著忠孝西路,與其遙遙相對是1990年代全臺北市最高兩座大樓,很難想像,百年前這裡曾經是東洋最華麗的鐵道旅館?
2. 建築外觀或內裝有什麼厲害的設計或設施?
3. 鐵道旅館的建築設計師來頭不小?竟然有OO的身分?
4. 曾經有哪些我們熟知的名人住過嗎?
5. 現在流行的多角化經營模式,在百年前的鐵道旅館竟然就已經有了?
6. 為什麼現在看不到這座華麗的鐵道旅館了?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31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3 探秘 博物館忙什麼? 國立臺灣博物館學生公共服務篇 (外語導覽員)

來賓:

1.   國立臺北大學應用外語系-顏晨恩

2.   北一女中高三生-蔡予曦


博物館內除了展品、策展人、守護精靈外,還有誰呢~ 當然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導覽夥伴啦!!

臺博館的導覽夥伴很多元,除了我們常見到的志工,還有小小導覽員、外語導覽員以及新住民導覽員,館員也時常下場支援喔!

本集的主題是邀請2位在臺博館服務的大專生外語導覽員,跟我們分享他們是如何成為臺博館的一份子,向國外旅客或外籍友人們分享臺灣文化及古蹟的經驗,也分享了他們對臺博館的想法,快來聽聽看吧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14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2 探秘 蟑螂蟑螂住在海洋裡

睡前5-10分鐘,讓古生物館「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常設展展件與他們的故事,陪伴你一同進入美夢。
你喜歡古生物嗎?
在入睡前,讓我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和喜歡逛博物館的小博一同認識奇妙的古生物朋友、探索恐龍時代的大明星,或是聊聊氣候變遷和滅絕事件對地球生態造成的影響。這些故事穿越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引領我們揭開地球漫長歷史與生命演化的神秘面紗。
準備好了嗎?讓故事陪伴你,一起進入甜美的夢鄉吧!骨night!

  • 三葉蟲是一種蟑螂嗎?
  • 三葉蟲的種類與外觀
  • 三葉蟲的日常生活-進食與防禦
  • 現在還有三葉蟲嗎?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8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1 探秘 揭密天然紀念物-真的有美人魚嗎
  1. 在世界各地都有美人魚的故事,花花帶大家了解日月潭邵族美人魚的傳說。
  2. 聽說臺博館有全國唯二的儒艮標本,其中一隻還與林老師有將近37年的緣份連結,大鈞非常的好奇!這背後發生了什麼事?
  3. 海牛目動物是海洋哺乳動物中唯一草食性的動物,而在海牛目下分為海牛科與儒艮科,海牛科下有西印度海牛(Trichechus manatus, West Indian Manatee)、西非海牛(Trichechus senegalensis, West African Manatee)及亞馬遜海牛(Trichechus inunguis, Amazonian Manatee)。而儒艮科下,除了前面有稍為提到的儒艮外,還有史特拉海牛(Hydrodanalus gigas, Stella sea cow),但是,現在儒艮科只剩儒艮這個物種,而史特拉海牛(Hydrodanalus gigas, Stella sea cow)卻已經滅絕。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何史特拉海牛會滅絕,而僅存儒艮?
  4. 大鈞覺得人類真的是非常殘忍。除了史特拉海牛(Hydrodanalus gigas, Stella sea cow)在1768年就完全滅絕,導致我們現在完全看不到。不知道儒艮和其他海牛科下的海牛們,是否也遭受到人為和環境等因素的生存壓力?
  5. 儒艮與海牛和人類的活動空間幾乎重疊,兩者對海洋生態有什麼重要性呢?以及在食性和型態上有何不同?
  6. 聽說臺博館還有典藏一隻儒艮標本?
  7. 日本時代「儒艮」就被列為「天然紀念物」?天然紀念物的意義是什麼?


儒艮哪裡看?

儒艮圖檔輸出圖縮小版
【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展覽日期|即日起 ~ 2026/12/27
🏦展覽地點|臺博館本館3樓展廳(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開放時間|週二到週日每日9:30-17:00

儒艮
與臺博館典藏管理組林俊聰副研究員有30年緣份連結的儒艮標本
編目號:TMMA0432
臺灣唯一於1937年3月25日在呂宋島南方海域捕獲的雌性儒艮毛皮標本與骨骼標本
編目號TMMA0043、TMMA0044
臺博館典藏查詢資訊系統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ntm_collectionsweb/Default.aspx

臺灣電視公司《驚奇博物館》儒艮美人魚傳說-儒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xM_OZF6W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29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16策展人來囉 漂鳥集—臺灣候鳥展

1. 林老師,臺灣因為地理位置和多樣的生態條件,有幸成為多種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停靠站或目的地,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常見的鳥類也都是候鳥,這個展覽共有幾個單元主題讓大眾認識候鳥呢?
2. 以遷徙方式來說過境臺灣鳥類可以分為哪幾類? 
3. 為何鳥會飛行?牠們能飛行有什麼秘密?
4. 生物學家們是如何知道鳥類會遷徙?
5. 鳥類們在遷徙的過程中,為何會選擇來臺灣?臺灣有什麼是吸引牠們來的原因?
6. 鳥類們來到臺灣會碰到什麼問題?牠們會帶來怎麼樣的問題?
7. 這些鳥類來臺灣,我們能為牠們做些什麼事?展覽自即日起展出到何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41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1臺博藏品故事系列 排灣族木杵

1. 方老師為何會想介紹「排灣族木杵」呢?

2. 大鈞發現這件 「排灣族木杵」是日本時代佐久間財團時期的入藏品與臺博館本館3樓「發現臺灣」常設展裡介紹的博物學家尾崎秀真有關係?

3. 這件 「排灣族木杵」藏品似乎與當時第五任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理蕃政策」有關係?

4. 這件 「排灣族木杵」藏品的入藏與日本時代排灣族原住民文化和風俗與理蕃政策有何關連性?

5. 這件 「排灣族木杵」在排灣族原住民的生活、文化、信仰、習俗等面向有什麼關係與影響?

排灣族木杵哪裡看?

排灣族木杵
編目號:AT002096
臺博館典藏查詢資訊系統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ntm_collectionsweb/Default.aspx


延伸補充:
7/1-9/15排灣族∣小米收穫祭
7/1-8/31泰雅族∣感恩祭(祖靈祭)
7/1-9/30阿美族∣年祭/收穫祭
7/10-8/31噶瑪蘭族∣年祭
7/1-8/31鄒族∣小米收穫祭
7/1-8/31魯凱族∣小米祭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26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15策展人來囉 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

1. 展覽藉由四個主題,八個單元呈現「電力」在臺灣被引進後,從當時畫家的畫作對電的象徵城市現代化與文明發展。以及和電力的使用增加和拓展電力相關的建築,卻也帶來了文明風光的背後的黑暗面,電力促使人們使用許多新的家電設備和經濟產業不同階段的轉型,也影響電力的發展脈絡。透過展覽,想與民眾分享電力對於人們的生活和環境的在時空遷移下生活風景裡,有哪些變與不變和反思?

2. 除了畫作之外,是否有常民的日記、文學家的文學作品的角度紀錄與電力有關的生活和發展的紀錄可以聽眾們分享?

3. 雖然,電力引進臺灣後,其實對民生生活而言,一直要到1960年代才逐漸普及,為何會經過這麼長的一段時間? 

4. 看似電力帶來好處,其實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生活上的用電安全的觸電議題,以及與電有關的工安意外,還有日本時代控制原住民住居範圍,如此看來臺灣電力發展,為何會呈現黑暗負面的情形?

5. 透過這檔展覽,讓民眾瞭解臺灣電力發展的時代樣貌外,期許聽眾在電力發展的過去與未來,有怎樣的反思與展望?這個特展,在哪裡展出?將展至何時?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1 hour 3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14策展人來囉 異論現代-銘刻時間特展

1. 展覽藉由三個展示單元呈現「時間」意涵的轉變、1930年代機械時間運作下的都市一日運轉及觀念思潮,以及探討時間如何以在移植、抵抗、發明、重置中,堆疊出人們的記憶、意識,甚至是形體。我們是如何接受了現在的時間觀念與制度?並且瞭解「時間」到底是什麼?

2. 在未透過計時工具認知時間前,人對時間的感知,來自日月星辰與四季變化的觀察,決定生活的規律。日本統治臺灣後,實施標準化時間,伴隨法令、教育、宣導和鐵路營運等措施,逐漸將現代時間鑲嵌在日常生活裡,這在過程中,人們是如何走過對時間感知的轉變和習以為常?曾經有經歷過怎樣的事件?讓當時的人們接受新的時間觀念和制度。

3. 當標準化時間形成人們生活步調的依據後,在勞動、工作、求學等各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和產生了哪些後續的影響?甚至有新的生活、工作、休憩形態出現?

4. 透過這檔展覽,期許聽眾對時間的過去與未來的轉變,有怎樣的想法和收穫?這個特展,在哪裡展出?將展至何時?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18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13策展人來囉 臺灣林業鐵道特展-駛入百年森光

1. 臺灣林業鐵道已超過百年,聽眾對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林田山等森林鐵道想必都有一定的熟悉度。但是,臺灣林業鐵道設立的源起是什麼? 除了林業鐵道外,在當時還有哪些運輸方式和交通工具呢?

2. 林業鐵道的開通,對臺灣早期山林政策和資源有什麼影響?

3. 日本時代開闢了林業鐵道,將臺灣重要的林場、林業資源透過鐵道運送下山,在林業產業興起,對林場和林鐵週遭會有很多人因為工作而形成聚落,衍生出哪些與人們生活有關的設施呢?

4. 林業鐵道和山林資源開採的方式,是否隨著山林政策的轉變而有所不同?目前臺灣伐木產業已式微,原有的林場和林業鐵道經歷過怎麼樣的轉型過程?透過怎樣的方式讓民眾認識臺灣林業鐵道的歷史和功能性轉變?以及臺灣林業資源的保育、文化傳承和永續經營?

5. 透過這檔展覽,期許聽眾對臺灣的林業鐵道,見證歷史與山林政策變遷,瞭解過去與未來。這個特展,將展出至什麼時候呢?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36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12策展人來囉 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相遇特展

1. 這次的展覽,結合臺博館本身典藏超過百年的南洋類藏品為主體,並與世界宗教博物館、臺北偶戲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越南許燦煌先生收藏家、印尼馬爹先生收藏家借展,什麼原因促成這次展覽的舉辦?為什麼要取這個展名?透過這麼多的藏品和背後的故事,想要藉由展覽傳達怎樣的訊息給觀展大眾呢? 

2. 展覽分為「展覽總說」、「信仰同來、藝術同在」、「季風帶的風土民情」、「移動與相遇」四大主題。從百年前的跨海收藏,連結到不同地區的傳統民俗信仰、印度教、婆羅門教的神像與故事,不同地區的精神信仰、生活型態和區域特色,是怎麼樣的一個歷史和發展脈絡呈現出日本時代所謂的「南洋」多樣的面貌?

3. 印尼不是一個有很多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的地方嗎?大鈞記得博物館曾展過伊斯蘭-生活與文化特展,記得穆斯林是不能有偶像崇拜的規定?為何在印尼卻有這麼多元、不同族群的傳統信仰、宗教、舞蹈和戲偶和音樂?與大鈞對伊斯蘭信仰的印象有很大的差異。

4. 這次的展覽,精彩之處在於博物館展出許多百年前的收藏的藏品,以及許多借展的收藏。除此之外,發現展覽中很多的神靈信仰是融合不同宗教與神祇的多元性,感受很獨特。可以請緒文老師推薦這個特展必看的重點和必看的重要特色藏品嗎?以及這個展覽想要傳達什麼樣的意涵給觀展大眾呢?

5. 在整個策展過程,到展覽完成開展,緒文老師有什麼故事或心得想與我們的聽眾分享的嗎?

6. 這麼豐富藏品又多元角度的特展,將展出至什麼時候呢?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44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4教育推廣活動推手 博物館奇幻立體書{ 和煦的一天 What A Wonderful Day

1. 《和煦的一天》立體書,與給小朋友看的故事立體書有很大的不同。翻開這本色彩繽紛的立體書,一開始提到文物修復,博物館的田野調查,博物館文物展示,食農教育,環境教育,友善平權及友善環境與土地上的生物們共存共榮,還有介紹臺博系統四館的古蹟特色和每館的定位主題,自然史、金融史、產業史、鐵道與現代性。這些議題平常對小朋友而言,是較難理解的。但是博物館結合吸睛的繪圖,將臺灣原生種生物擬人化,以非常淺顯的文字和立體書的設計,讓閱讀這本書的觀者,無形中對博物館的展示、教育推廣、典藏、研究、文物修復、友善平權、環境教育等就有初步的認識,博物館是基於怎樣的思維,而有了誕生這本立體書的想法?

2. 前面提到書提到的這些議題,平時要跟小朋友解釋就要花上不少時間,小朋友還不見得能理解。博物館是如何將想傳達的這些主題,以少量的文字去表達和呈現?大鈞光想就覺得難度非常高。而且,這本立體書還有錄製聲音導讀,博物館想透過聲音導讀擴大友善平權的範圍嗎?

3.立體書中有六個完全不同的場景,是否有主角和不同場景故事歷程的設定?

4.立體書的構想很棒,但是博物館是如何結合繪圖者、立體書架構的設計者,還有博物館的專業研究人員,彼此撞擊出火花,既能兼顧繪圖的可愛吸睛度,又能將擬人化的臺灣原生種生物的重要特徵呈現出來?

5.書中被擬人化的臺灣原生種生物角色是怎樣被決定的?為何會選中這些生物如臺灣黑熊、臺灣水鹿、穿山甲、紫斑蝶、鼴鼠、黑眶蟾蜍、臺灣藍鵲、鬥魚等生物?想與博物館現正展出的展覽中的標本產生怎樣的連結嗎?

6. 《和煦的一天》立體書仔細看設計的結構很複雜,在這本書的結構設計有什麼小細節與巧思?或一般大眾不知的隱𫟖重點?

7.為何這本立體書要取名為《和煦的一天》?有隱含什麼意義在裡面嗎?另外,在書殼中有「博物館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博物館」,又是什麼意思呢?

8.維茜在參與立體書開發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與經驗可以和聽眾分享?以及在哪裡可以購買到這本立體書收藏呢?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40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11策展人來囉 博物臺灣常設展-浮生臺灣篇

1.「浮生臺灣」展間由李子寧老師負責統籌,大鈞有查詢官網的展覽介紹和紀錄片,發現以「時、空、生、動」作為「博物臺灣」的展覽單元核心。然而,「浮生臺灣」以這四個核心產出「時代印記」、「何以為家」、「神靈世界」及「相遇生根」四大單元的展示架構,在統籌和團隊溝通討論的過程中,有什麼值得與聽眾們分享的策展小故事?最後為何會確定這樣的展示內容?
 
2.透過這樣的展示架構和展示氛圍想帶給觀展的民眾什麼樣的訊息和火花?
 
3.「浮生臺灣」透過臺博館百年的收藏來陳述臺灣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臺灣歷史在收藏中凝聚成一件件「看得見」的時代印記;臺灣人「家」的形式與意義在結合藏品的藝術創作裡被思考與再現;不同人群的信仰與神靈觀在博物館物件裡呈現,希望引發民眾怎麼樣的反思?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19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3 教育推廣活動推手 《島嶼自然》捲軸書

1.    《島嶼自然》捲軸書很有意思,以類似捲軸地圖的概念,側看俯視的方式,呈現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而且長度蠻長,有3公尺左右。許多大家熟悉臺灣雲豹、水鹿、臺灣招潮蟹、臺灣魔芋、臺灣萍蓬草等,有30種動植物呈現在上面,而且動植物的重要特徵都很明確的呈現出來,這要經過專業人員的仔細考據才有辦法呈現,臺博館怎會想推出《島嶼自然》捲軸書,一開始是如何發想和合作?以及如何決定以這30種動植物為捲軸書的主角?以及考據這些動植物的特色上有什麼細節和想法?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和商品產出呢?
 
2.    這部捲軸書,所選的30個動植物,大鈞發現有的物種是在展覽可以看到的,但是也有一些是特定區域才有的物種,也包括一些臺灣特有種。而且仔細看才發現這個捲軸書,與一般大眾理解的捲軸畫和文書的呈現方式不同,打破方位、空間、季節等限制,重新解構,並配合地名標示補充。如果想知道捲軸書上呈現物種的更多訊息,還有一本以「經書摺」呈現科普知識內容,讓大眾可以比對閱讀,而且大鈞發現,捲軸書和經書摺上的介紹內容,彼此是有依序去呈現,為何對有這樣的想法和呈現方式?
 
3.    《島嶼自然》捲軸書很有趣,這樣的呈現方式與一般書籍有何特別和不同之處(圖面較不受侷限)?博物館在《島嶼自然》捲軸書的開發上,想透過這個商品,背後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和大眾分享(動植物本身的棲地和人類生活環境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連結)?
 
4. 大鈞還發現《島嶼自然》捲軸書,不是以大眾熟悉的木頭軸心作為捲軸書的核心,而是以紙捲的方式,還有看的內容畫面是紙,但是封面是以布面方式設計,這些小細節有著什麼巧思?
 
5. 《島嶼自然》捲軸書這麼好玩,傛文老師在參與這部商品開發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與經驗可以和聽眾分享?以及在哪裡可以購買到這部捲軸書收藏呢?(臺博館: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鐵道部園區賣店 (現場數量視販售情形而異,可電洽賣店詢問(02)2311-2558,以免向隅)
🛒其他通路: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三民書局與三民網路書店、南天書局 SMC Publishing Inc.)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40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10 策展人來囉 古生物大展更新

1. 古生物大展從2010年2月開館後,展出到2022年4月底,期間無論是平日的學校團體參觀或假日的親子散客,這個展覽一直非常受到小朋友歡迎和喜愛。此次為何會選擇在5/2-7/11閉館進行古生物大展的展示更新呢?主要有進行哪些項目?

2. 這次的展示更新有更新哪些新的展示內容呢?

3. 有更新哪些展示物件呢?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years ago
26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9 策展人來囉 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

1. 2010年2月古生館開展時,開幕的「古生物大展」是由英宗老師擔任策展人進行展示內容策劃。2022年7月在本館開幕展出的「水怪-水棲爬行動化石展」,兩者在想向觀展民眾表達的目標,有何不同?

2. 此次展覽的主題,強調水棲爬行動物化石,是否指出中生代的水棲爬行動物們,在生活的水域有所不同?有分為淡水和海水?在此次的展出化石標本中,有什麼各別水域的代表性化石?

3. 中生代的爬行動物有分陸地上、水棲,和空中的不同種類,但是僅有陸地上生活的才能被冠上「恐龍」這個名字,而水棲爬行動物則不能使用這個稱呼。古生物學家們,是如何從中生代爬行動物的化石結構進行區分和確認呢?

4. 這次展覽的內容,除了展出臺博館本身收藏,也與臺中科博館合作,展出該館的化石標本,對喜歡中生代水棲爬行動物的民眾而言,英宗老師會建議來觀展的民眾,有什麼水棲爬行動物化石是必看,不能錯過的重點呢?

5. 本次展出的臺博館和科博館的化石標本,典藏於博物館庫房時,就有典藏相關工作人員會在展出前進行定期保養與維護,為何這次展出前還要進行小部份的整理呢?

6. 展覽到何時?地點在哪裡?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years ago
39 minut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國立臺灣博物館有Podcast囉!

我們將在這平臺向聽眾推廣臺博館的自然史、金融史、產業史與現代性,以及博物館的典藏、研究、展覽和教育推廣等主題。

我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
我們Instagram: @taiwanmuseu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